..续本文上一页无下可相知,下下能持,彻至于上,无上可相知」。这个意思是说明,上不到下,下也不到上,就跟前面水,前浪不会到后浪,后浪不会到前浪;火焰,前焰不会到后焰,后焰也不会到前焰。所以各各不相知,地心跟地面亦复如是,互不相到。
互不相到,我们要想到前面那些开示,佛在经上所讲的,剎那生灭;不相到的意思,我们就明白了,剎那生灭。所以我们用看电影这个比喻是容易体会的,影片就是幻灯片,一张一张的,前面一张不是后面这张,后面这张不是前面这张。在放映机快速的转动,还是不相到,还是不相知,这是把这四个比喻都说到了,事实确实是如此。
那我们今天讲知是什么?妄想。妄想,你要想着前面这个字,妄!不是真的。法是妄法,相是妄相,《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虚妄,有没有?有即非有,非有即有,这是事实真相,这就是缘会的意思。一切妄相,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般若经》上给我们讲无所有。无所有不是说它没有了,说无所有,那这个话说了毫无意义;它存在,就在面前,无所有。为什么?我们念头还没有动,已经不在了。前念灭了后念生,后念又变成前念,立刻就灭了,底下又生,是这么个现象,念念不住!念头速度太快了,我们无法想象,念念不住。这个道理不能不晓得,这叫事实真相。
我们今天六根、六识、六尘、七大,《楞严经》里面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把它归纳,二十五大类,展开来就是宇宙之间无量无边的一切法,无一不是(清凉大师前面给我们讲的)并皆速灭,了不可得。你要是真的明白这个真相,肯定了,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那就恭喜你。为什么?我们知道你肯定万缘放下,你放下了见思烦恼,你放下了尘沙烦恼,你放下了无明烦恼,恭喜你,你就成佛了。纵然不是圆满佛,你也是真佛,不是假佛,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住一真法界,你超越了十法界。
你还住在十法界里头,你还没走,没走就有两种状况:一种是你只是解悟,你有信解,你没有行证。什么叫行证?放下!你还没有放下,你还出不了六道轮回。另外一种人,你已经是放下了,放下你为什么没有离开六道?在这之前是业报身,你是业报来的,这一悟之后,契入境界之后,你是再来身。佛门里常讲的乘愿再来,你是乘愿再来身,你在这个世间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没有证得之前,我们是业报,证得之后是再来人,自己的业报了了,可以随时,我们今天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随时去。你还不去,这是你的悲心,你要践愿,兑现你发的愿。发的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这个世间还有很多众生跟你有缘,什么叫有缘?欢喜听你的,愿意跟你学习,这有缘;无缘,这个世间众生不认识你,不愿意听你的,不想跟你学,赶快走。如果这个世间众生跟你有缘,你就不能走,你证悟之后,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们、教化他们。帮助他、教化他,你要做出断烦恼的样子给他看,你要做出学法门的样子给他看,不但有言教,要身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种种示现都是为教化众生,不但自己示现,还有一大群的弟子。其实这一大群全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共同来唱这台戏,普度众生,演得非常逼真。让我们看了羡慕,让我们看了觉悟,向佛学习,学习他的存心,学习他的善行。
到一旦缘尽了,往生净土,高登品位。所以,总的说一句话,没有悟之前,是自己业力,这一生是业力主宰;悟了之后是愿力,转业力为愿力,就是再来人。不必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那也是的,那是什么?我们功夫成就了,这个世间没有有缘的人,那我就要先到极乐世界,回头再来。这个世间还有有缘的人,就不能去,不要去耽误时间。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我们不能不懂得,我们不能不学。历代祖师里面很多的示现,只要我们稍稍留意,能看得出来,从这个地方看出大慈大悲,看出善巧方便。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我们从「又上上能依,彻至于下,无下可相知,下下能持,彻至于上,无上可相知,是故若依若持(若依是地面,若持是地心),相无不尽,所现妄法,当知亦尔」。前面从比喻里面,这里面说是「若依若持,相无不尽」,这就是前面讲的「法本自尔」。所以,相好象是不间断,我们讲相续相,实际上它并不是相续相,因为它前后不相到,所以不是真的。从这个比喻说到一切万法,「所现妄法,当知亦尔」,这就是经上所说的『诸法亦如是』。
「必粗依细,谓苦报依于业,业依无明造,无明依所造,展转无体,无物可相知,斯则厚载万物而不仁也」,这就法上说。从诸法里面来讲,我们先讲现在科学所观察到的,这是大家一般都没有怀疑,都认为是事实。科学家的观察,宇宙、太空中的物质、星球、星系这些运动,这都知道,宇宙之间没有静止的东西,只要是物质,它一定是动的。为什么?能变的无明是动的,无明所变出的东西,哪有不动的道理?不动是心性,是体,现相都是动的。这些运动都是互为依缘,科学里面称之为引力。为什么这些星系、星球在太空当中,都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一定的轨道在那边运行,互不相撞?实在讲相撞不是没有,科学家天天在观察。真的,特别是小星球撞击大星球,这个事情很多,也很常见,但是大的星球很少发现会相撞。小星球,我们知道的,像流星,这是太空里面的微尘。为什么在地球上会相撞?地球的引力把它吸引过来,它飞行的速度慢了,或者是角度偏差,就会被大星球吸引。经里面前面的比喻,譬如水比喻里面的引排,这都是互相引的意思,互相的力量。
或在法里面,这段就是讲惑业苦,苦报。佛说法,总是先讲果报,再说因缘,为什么?果报是现前受的,一切众生印象非常深刻,你现在受的。苦从哪里来?苦从业来的,依于业。业是你造作的结果,中国人常讲事业,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造作完了的时候叫业。业分三大类:善业、恶业、无记业。什么叫善业?利益一切众生的这些事,这是善业;损害一切众生的事叫恶业;说不上善跟恶,就叫无记业。这里头学问大了,非常的繁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利己利人是善,损己利人是善;如果说是损人利己,不善,于自他都不利,是大恶!
善与恶真正能够明了,现在这个世间人愈来愈少。眼前有利,将来不利,这是恶。所以,你看看《了凡四训》讲善恶的标准,他说得好,说得很详细。总的原则,善恶是要论影响,不论现前,因为现前影响小,将来的影响大,对社会的影响,面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就是对时间上的影响,一个对空间,一个对时间。如果是善业,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大善!圣人的教诲就是的。在中国,你看孔孟、老庄,在宗教里面,你看释迦牟尼佛,你看穆罕默德、耶稣基督,他们的影响面,在今天讲已经到全世界,影响的时间几千年,叫大善!历代做国王大臣的,有很多仁政、善政,政治清明办得好,影响的时间短,影响的面都不大。
由此可知,为什么那些人看起来像平民,一生从事于,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的教学工作。自己用身教、意教,意是念念常存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常存这个心。身体一举一动,开口一言一句,都不离这个宗旨。虽然这个人是平民,后世人尊他为圣人,他的功业超过帝王将相,他的影响面太大,时间太长了。我们细心去观察古今中外大圣大贤的事业,是伦理道德的教学。每个圣人你再仔细观察,都是自己做出榜样给人看,不是只是教别人学,自己先学,自己没有做到,不能教别人。说到的,他一定都做到,这叫圣人,自己没做到的不敢说;说到,自己也认真努力做到,那是贤人;先做到后说到,圣人。我们修行、学道,学道就是学伦理道德,就是学圣贤人,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不是先教别人,先要求自己做到。
那我们知道,报依于业,苦报依于恶业,乐报依于善业,为什么要断恶修善,这不就明了了吗?善恶的标准,总的来说就是利他跟利己,一定要记住,利他是善,利己是恶。这句话很多人听不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说利己是恶?学佛,如果对佛法能够稍稍有一点契入,他懂得,为什么?利己,你「己」还没有忘掉,「我」没有忘掉,你还有我执。我执不除,三界出不去,你说是不是错了?这才恍然大悟。佛法头一个教我们学习的,就是忘我,《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先从无我相下手,从无我见下手,无我!只有别人没有我,这个人修行容易契入,他契入佛境界的条件有了。念念执着我,你要晓得,我,连带的就有贪瞋痴慢,就有名闻利养,就有嫉妒障碍。
看到别人比我好的,心里难过,严重的,怎么样去障碍他,怎么样去破坏他,那你就造恶业。这个恶业,你自己一定要受。你障碍别人的道业,你自己决定不能够开悟,决定不能证果;你障碍别人的教学,你的果报一定得愚痴。过去我们曾经讲过《弥勒菩萨所问经》,这个经我讲过三遍,都留着有录音还是录影。也有同学依照音、影带把它写成书,诸位好好去看、好好去听,你就明白了。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有好处,能生欢喜心,能生随喜心,功德无量。所以心不要有自己,不要有自私自利,这是我们常常在讲席当中互相勉励。不要跟一切人事物对立,这个心不能有,不能有嫉妒、不能有控制、不能有占有。佛教给我们随缘、随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经论里面常常教我们,随缘不攀缘。随缘、随喜是无量功德,看到别人好事情生欢喜心,全心全力去赞助;没有能力赞助,口头上要宣扬、要赞叹,果报都不思议。
再看底下一句,「…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