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就不起感應。有人念有感應,有人念沒有感應,這什麼道理?有人念是真誠心念,有人念是妄心,夾雜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那個沒有感應。你真有苦難求他,有感應;你要是有自私自利,你今天去買馬票,希望中個特獎,沒有感應,他不會在這個地方來幫助你。確實有苦難,沒有法子解決,你求他,他真的會幫助你,這裏頭有理、有事,有因、有果,你不能夠不通達明了。因爲有總報、有別報,有引業、有滿業,所以叁界六道種種差別無量無邊。
再看下面這第二段,這是「設難相違」兩段裏面的第二段,「別示相違」,這一段文我們念一念好了,『所謂往善趣惡趣,諸根滿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這是略舉十樁事情,這十樁事情五對。「別示相違,十事五對,初約總報」,總報就是引業,「明趣有善惡,善謂人天,惡謂叁塗」,這講得很清楚,六道你受報總不外乎這六界,在十法界裏頭這個六界。六道裏面講善道是人天,人天包括天阿修羅,這才有六道,如果天阿修羅歸到天這一類,這就講五道,或者是說五趣。這個地方是講「趣」,趣就是去處,你到哪個去處。去處有五,人天是善趣,餓鬼、地獄、畜生是惡趣,我們常常講這是叁惡道,這裏說叁途;叁途是血途、刀途、火途,這叫叁途。
畜生道叫血途,死的時候沒有善終的,所謂是弱肉強食,我們常常在電視裏面看到「動物奇觀」,你就看到了。你看他拍攝這些鏡頭,看到什麼?看到弱肉強食。所以有人說這是事實真相,適者生存,你要能強過別人你才能生存,你要是不如別人,你就會被淘汰。這個話說起來好象有科學的根據,沒錯,但是什麼?那不是因果的根據,因果的根據比它解釋得更踏實。有很多弱者,它也能很好的生存下去,沒有被別人吃掉。那是什麼原因?滿業不一樣,滿業就是你過去生中修積的善因不相同,積功累德,你的滿業就殊勝。所以,只有佛法裏頭所說的性相、理事、因果,才把一切現象解釋得圓圓滿滿,沒有欠缺。科學只看到一面,沒有看到另外一面,它看到現前,沒有看到過去,沒有看到未來,因果通叁世,它只能看一世,那怎麼行?所以,往往很多錯誤的判斷,錯誤的理解,造成更嚴重的惡業。我們想想這半個世紀以來,再往下去,我想至少有半個世紀到一個世紀,這個世間人還有更大苦難要承受。什麼原因?你想錯,你看錯,你說錯,你做錯了,你要承擔錯誤的果報。
「適者生存」這句話我也同意,什麼是適者?相信因果報應的人是適者,科學怎麼樣的論證,因果報應絕對不會被推翻,它能夠生存,它能夠適應。聖人教誨,畢竟是聖人,不可思議。相信科學,不相信聖賢教誨,現在這個社會狀況就是已經形成,你就看到。從前沒有科學,科學興起才不過叁百年,叁百年之前,這個世間並沒有科學,人在這個地球上已經活了幾萬年,活得很好,沒有被消滅掉。有聖人在那裏教誨,每個國家、每個族群都出聖賢人。而他們所教導的,縱然在形式上、方法上不一樣,他的目標、方向幾乎都相同,沒有不講善惡報應,沒有不講過去未來的。
所以,叁途我們要清楚,明了之後最重要的,是不造叁途業。已經造了的,造得很嚴重的,也沒有關系,只要你這一口氣還沒斷,還有救,還來得及,拼命念佛,求生淨土。只有這一條路,除這條路之外,你要想不墮叁惡道,不可能,沒有人有力量來幫助你。特別對年歲大的人,老年人,在中國人講老年是什麼時候?五十以後就是老年人了,六十是花甲,七十是古稀之年。唐朝杜甫詩裏頭講,「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當年這些法師、居士、朋友、聽衆很多,現在叁分之二都作古了,老朋友見面感慨萬千。
這個要有很大的警覺,七十以後就要想到,朝不保夕,不要認爲我的壽命還有多少年,來不及了。總要想到大概一、兩年,大概一、兩個月,你能這樣想,你的警覺性提升了。人不能怕死,爲什麼?早晚都是要死的,這個無需要避諱,死了以後到哪裏去,這個問題才重要。死,很平常的事情,你往哪裏去?惡趣、善趣,你往哪裏去?你不能不爲這個事情做預備,這才叫真正有智慧,真正聰明,真正覺悟。我給同學們說,我在講經也講得很多,沒有忌諱,我四十歲就覺悟,就認真向這條路上走了。我這種覺悟,實在講也有因緣,年輕的時候算命看相,都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也沒有想過四十五歲,我就把我的生命定在四十五歲。到四十歲了,再有五年,你能不放下嗎?你能不認真幹嗎?求生淨土的心很切!現在更是念念都是求生淨土,天天念阿彌陀佛。不一定哪天走,這是個動亂的世界,我不避難,哪裏有緣哪裏去,我沒有忌諱,隨時可以走。所以准備什麼?准備著隨時就要走,沒有時間表的,我跟大家講的是真話。
活一天爲衆生服務一天,不爲自己,自己對這個世間一無所求,住這個世間最有意義的事情,是幫助大家覺悟。幫助大家覺悟的方法、手段,是推廣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希望大家能夠真正明了,真正契入心性是一,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跟自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你有這個認知,你能夠在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不再執著,不再分別,不再有妄想了,你說你有多自在,你有多快樂。這種自在快樂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他無法想象,他一生當中沒有這個經驗,只有有這個功夫、有這個境界的人,你提起來他能感受,沒契入這個境界聽不懂!可是聽不懂也要講,懂的要講,不懂的也要講。懂的,增長他的信心,不懂的,給他阿賴耶識裏面種下一個種子,道理就在此地。
下面四對,「皆約別報」,下面就是根有滿缺,受生有同異,有端正、有醜陋,有苦、有樂,這四句,這四句是就別報,也是舉個例子來說。「諸根」,諸根是我們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六根,你看看清涼大師注解當中,「于前善惡趣中,各根有滿缺,謂眼等內根」,這還是得說一說。不管是哪一道,這講六道,六道每一道的衆生,天人也好,人也好,畜生也好,鬼也好,地獄也好,他得到的這個身,有很圓滿、有缺陷,不一樣。有人生下來六根很聰利、很健康,有人生下來眼看不見,有人生下來耳聾了,有人生下來像小兒麻痹症,或是腿不能行,或是手不靈活,或者是心,內裏面講意根暗鈍,就是很鈍,我們講的人很笨,沒有頭腦,那是屬于意根。六道裏頭都有,不論是善道、是惡道。爲什麼他的身體狀況不一樣,有人很圓滿,有人有缺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一九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