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现在在外面讲经说法,常常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生命共同体,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这话真不好懂。一个生命共同体,诸位想想看,你还会去伤害众生吗?你对于一切众生还会起心动念吗?不会!凡是起心动念,已经有分别、执着了,都在里头,那就是凡夫。当你一念不生的时候,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个时候你就是佛!可惜境界一现前,你立刻就迷了,怎么迷?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动念不迷,觉,觉而不迷,我们看这个问答就很有味道。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是「云何下」:
【云何见有种种差别。】
这是「设难相违」,设是假设,难是遇到难题,疑问生起来了。既然是一,好象现相里头常常有相违背,许许多多的相违,这是什么原因?先「总显相违」。我们看前面这一段总显相违的,就是『云何见有种种差别』,这一句是总显,后面是别示。
【所谓往善趣恶趣。诸根满缺。受生同异。端正丑陋。苦乐不同。】
这是别示。「别示相违」,举了十个例子,「十事五对」,我们先看看清凉大师他老人家的开导。「初总显相违,谓心性既一,云何而有五趣诸根,总别殊报,故云种种」。这个总别殊报,总是总报,别是别报,殊就是种种不同,我们略略的说一说,诸位就晓得了。
在我们常常讲经的时候,引用唯识里面讲到六道里面的果报,有引业、有满业。此地讲的总报就是唯识里讲的引业,引导你到这一道来受生。以我们人道来讲,我们大家都到人道来投胎,得了个人身,这是总报,这是引业的果报。但是得了人身之后,每个人相貌不一样,健康、寿命长短不一样,富贵、贫贱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差别?这个差别在唯识经论里面讲的是各人的满业不一样。业有两种,引业是从持戒而来的;换句话说,一切得人身的人,过去生中,不管是哪一世哪一生,决定修过五戒、十善。像中国儒家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都算,都算是戒,曾经修习过。这样的业因,你能够到哪一道去受生。
佛在大乘经教里头讲十法界的第一个业因,第一个业因是引导你往生的,你往生到哪里去。佛给我们讲十法界,佛的第一个业因是平等心。我们对一切人事物心不平,没有平等心。虽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的种子,你为什么生不到佛那一道去?没有引业。你是有因,你没有这个缘,引导你这个人没有,你不能成就。一切众生阿赖耶识里头都有菩萨的种子,你成不了菩萨,菩萨第一个业因是什么?六波罗蜜,你没有修六波罗蜜;辟支佛修因缘,十二因缘;阿罗汉修四谛,这四圣法界。下面六凡,六凡第一个是天道,天道是上品十善、四禅八定、四无量心,这是它的业因。修罗道是讲天阿修罗,福报跟诸天没有两样,没有天之德,有天之福,没有天之德。引业跟天完全相同,为什么福报就有差别?满业上有差别?满业就是他这一生所修学的,瞋恚、傲慢没放下,这样才变成天上的阿修罗。阿修罗贡高我慢,瞋恚心重,脾气很大,很容易发怒,这是什么?过去生中的习气,有天之福,没有天之德。
人道的业因,引业是五戒,所以佛常讲人身难得而易失,失人身很容易,得人身不容易。什么原因?我们自己想想就知道了,我在这一生当中,五戒我能做多少?我常讲,五戒要打个满分,来生不失人身。满分是一百分,不是说,我六十分就可以及格了!因果里头不给你讲这个,都是给你讲满分的。你到这一道里面,你这一生寿命长短、诸根满缺、富贵贫贱,那是另一种业造成的,不是引业,不是引导你到这一生受生的业,要懂得。那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所作所为,五戒圆满不圆满?要不圆满,来生决定得不到人身,就是说来生到人道没有人引导你,没有这个力量引导你,你不会到这道来。
谚语常讲,人死了作鬼去了,这句话不是真话,明明有六道,怎么说人死了作鬼去了?虽然这个话有问题,你细细想想也有道理。鬼道第一个业因是什么?贪,贪是引业,不管你是贪财、贪色、贪名、贪利,甚至于学佛贪功德。总而言之,贪没有断,贪心引你到饿鬼道,是这么回事情。再仔细想想,我有没有贪心?我贪心严不严重?如果很严重,是个圆满的贪心,那就肯定死了以后到饿鬼道去,因为这个力量很强大,引导你往那一道去。畜生道的业因是愚痴,引业。愚痴是什么?对于是非、善恶、邪正分不清楚,糊里糊涂,会把你引到畜生道去。地狱道是瞋恚,是心里面的不平、瞋恚,不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不懂这个道理。在这个世间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总是怨天尤人,充满了怨恨,好象上天、一切人都对不起他。他将来的果报,这个业力引导他到地狱道去。
我们细细冷静观察社会这些芸芸众生,看他们的思想,看他们的言语,看他们起心动念,就晓得他死了以后会到哪一道去,你仔细观察习气就能看出来了。如果往善道去的,他习气是定的,他坐在那里规规矩矩的,不管有人无人,他不会东张西望,不会胡思乱想;心清净往上升,心杂乱往下堕落。这桩事情固然与过去生中的习性有关系,这一生当中的教育关系更大。中国人懂得这个道理,古时候印度人也懂得这个道理,这些圣人们都教导我们「教学为先」。小孩从生下来就开始教,将来长大了,纵然受到外面种种染污,他自己能抗拒,他自己能够不动摇,守住自己的原则。至少一半以上的人能做得到,当然也有少数,十之三、四守不住,而被诱惑,误入歧途,这种现象多了。
但是在今天社会我们细细观察,过去生中纵然有很好的善根、福德、因缘,现在社会环境不好,家庭不教你,学校也不教你,社会更不必说。社会今天教你的是杀盗淫妄,教你是竞争、斗争,它教你这些。教你的是暴力,这怎么得了!几个人在今天这个社会能够守住自己心地清净,不被外面境界影响,不受染污?几乎不可能。我自己想想,如果没有遇到这些好老师,这些人的协助,你要说在这个社会不会被污染,我没有把握。我能够保全,读圣贤书,这从小养成这么个好习惯,喜欢读书,读圣贤书,亲近古圣先贤。现在世间人这些东西,你写的东西,你说的东西,我心里头有很多底子在,你的东西来了,我一听,我一看,不如,比不上,自然就排斥了,不会接受。我还是喜欢古老的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淘汰,我认为你们的想法、看法错误。半个世纪以来,效果浮出来了。舍弃了圣贤教诲,变成现在这个社会的动乱不安,大家对于这个忧心忡忡。原因在哪里?原因是舍弃了圣贤教诲。连《古兰经》都教导阿拉伯人亲近贤善,远邪恶;中国圣人跟佛法里面讲的就更多,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一生所作所为,引业跟满业你自己就清楚了。将来我这一生死了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往生净土。为什么?念兹在兹,念念不忘,我的满业决定殊胜。为什么?三种布施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得福报,无量的福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佛这么说的,老师是这样教我的,我们真正肯干,愈干愈有劲,愈干愈欢喜。求不求来世果报?不求;不求,与如来藏相应。如果有求?有求有果报,果报虽然大还是有限,在人间做个皇帝。中国这五千年当中,历代皇帝福报最大的是干隆,没超过干隆,连他的祖父也超不过他,他祖父康熙。这很显然,我学佛知道,前生修的,引业,引他到人道;满业,他做到了人间满业第一。他这一生享完之后,来生?来生就降等了。纵然不失人身,干隆也是学佛的,修得也不错,也做了很多好事,这一生作帝王,来生再到人间就作大臣,降等了,修福不容易。
更上一等的,到天上去作天王去了,三界六道福报最大的,是摩醯首罗天王,次一等的是大梵天王。我们中国人常讲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跟大梵天王不能比,这个我们要懂、要明了。你怎样才能真正放下?你想到大乘经教里给你讲的事实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执着这个干什么?你执着这就是错误。真正修成功了,再到九法界来教化众生,这叫大慈大悲。古往今来,诸佛菩萨、声闻、罗汉示现在六道,他是不是来享福的?不是,他来享福,决定不来。他来干什么的?他来帮助苦难众生的,众生有感,他就有应。
是不是所有一切众生起念都有感?不见得。这里文殊菩萨问得好,「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境不知智,智不知境」,不是都是有感应的,有缘才有感应,没缘就没有感应。中国古人讲母子有感应,有缘!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有感应,众生跟诸佛菩萨没有感应,什么道理?佛菩萨念念当中有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可是众生的心里头没有念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你们念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晓得了,这两个人不能起感应。起感应是什么?众生念佛,佛念众生。佛念众生没有问题的,这一头是热的,众生不念佛,那一头是冰凉的,感应不起来。所以,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就起感应。母子起感应,母亲念念不忘儿子,儿子不管在什么地方,母亲心里总是常常想着;可是儿子不想母亲,偶尔逢年过节的时候想到,这时候起感应。两方面都想,它起感应,平常不想就没有感应,感应道交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要晓得,诸佛菩萨想我们没有问题,念念都为一切众生。怎么知道诸佛菩萨想我们没问题?这话凭什么说的?凭四弘誓愿说的。这些佛菩萨们在因地都曾经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众生无边包括我们在其中,没有把我们漏掉。所以我们知道他想我们,他念念当中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法界虚空界里面任何一个众生念佛菩萨,感应就通了,他就来了,你不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九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