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放下。你到我這裏來,還提了一大堆問題來問我,你沒放下,你放下了哪有問題?你有問題而不問,永遠墮在無明裏頭,不會開悟!問題不斷的往前湧,你沒放下。
沒放下的人要去參學,尋師訪道,到處要求人指點。指點什麼?無非是幫助你破迷開悟。那我們是不是真的能破迷開悟?真的破迷開悟沒有別的,依教修行,最好的榜樣是《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爲我們表演的「五十叁參」。你仔細觀察參學的學人,善財是代表參學的學人,就是大乘的學人。五十叁位善知識是什麼人?都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這個難得!善財的命好,一生當中遇到這麼多高人,我不行,我沒有他這麼好運,我一個善知識也沒有遇到。」你錯了,你細細看看五十叁參,學生就一個人,善財一個人,善財所遇到的都是諸佛如來,不是假佛,是真佛。這五十叁個人就在我們面前,從早到晚你都見到,你不認識。你看看這五十叁個人,這裏頭有男女老少,有各行各業;我們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你這一天所接觸的,不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嗎?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所以看這些人都是凡夫,我們什麼都得不到。善財童子是最好的學生,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親近一切衆生,成就圓滿的後得智,這個意思你懂嗎?
在這個世間你什麼時候能夠醒悟過來,凡夫原來只有我一個人,除我一個,我六根所接觸的統統都是自性一時頓現。體是真如,他不是如來他是誰!所以,一切人是佛,一切有情衆生是佛,一切無情衆生也是佛。有情衆生有佛性,有情衆生的生起依真性,體是真性;無情衆生的生起,體是法性。佛性、法性,這是佛學上用的名詞不一樣,其實是一個性。爲什麼佛在有情分上用佛性不用法性?佛是覺義,偏重在自性覺,稱之爲佛性。稱爲法性?法性正是此地所講的如來藏,如來藏裏面有一分不覺義。並不是真的不覺,它有感覺,那個感覺是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的,我們有情衆生六根接觸不到,也就是它的感覺是很微細很微細。文殊菩薩在此地問的「各個不相知」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佛說它爲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性。一性爲什麼不相知?爲什麼在如來境界裏,他什麼都知道?何以不到那個境界不知道?由此可知,相知不相知還是境界上的問題。
日本江本勝博士從水結晶實驗裏面證明,這是十年了,他搞這個事情搞了十年,現在有相當可觀的成績,我也跟諸位報告過幾次。現在江本博士跟我也是好朋友了,我鼓勵他做,與佛法講的相應!水是礦物,測驗出什麼?它有見聞覺知。正是《楞嚴經》上所講的一切因果微塵,《楞嚴經》上講的是「世界微塵,一切因果,因心成體」。體,體是真心,它怎麼會沒有知覺?所以你真正要是通達了,你就曉得整個宇宙是活的,現在講有機,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水現在實驗出來,它有見聞覺知,水能看、能聽,懂得人的意思,人以善的意思對它,水的結晶特別美。所以,他得到一個結論,像我們佛教或者信仰其他宗教,在吃飯的時候,在飲食之前做禱告,他說太有道理了。這個禱告真的,我們講加持,你的飲食變得非常之美,它裏面的結晶就改變了;沒有禱告跟有禱告就不一樣,他證明出來了。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也就知道怎樣能夠養生之道!養生之道就是人沒有惡念,沒有貪瞋癡慢,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是非人我,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你這個人身體每一個細胞都美好。如果像我們這兩年來,常常跟許許多多宗教、族群往來,我勸大家,我們一定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去邁進。這個方向、目標就是把我們的愛心,真誠的愛心,擴展到宇宙,擴展到法界,「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你說這個人心情多快樂!我們中國諺語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生活得很快樂,快樂就不容易衰老,快樂你就不生病。怎麼樣會老?憂能使人老,你憂慮的事情多,你很容易老化。
我早年有個老同參,香港同修大家都知道,慧忍法師。慧忍法師年輕時候不錯,從小出家,被人家抓兵抓到臺灣去,去當兵去了。當兵也很難得,因爲出家人會剃頭,所以他就做剃頭兵,沒有受多大的苦。總是想退下來再出家,但是年輕,沒辦法離開軍隊,就裝心髒病。這他告訴我的,每天裝心髒病,裝了叁年,真的得了心髒病。病從哪裏來的?從心想生,佛法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下真的得心髒病,就沒有辦法再讓心髒病複原,就沒有辦法了,一生受這個累。能裝成病,不能再把病還原,實在講,這是對佛法這些道理了解得不夠透徹。我們也是幾十年才逐漸逐漸慢慢才明了,再加上有些科學家在實驗,我們看到實驗報告一看就懂,就知道它是怎麼回事情。所以,肯定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些東西搞清楚之後,文殊菩薩這個難就難不倒你!
下面覺首菩薩的答複,偈頌裏面的答複,我也都看過了,都讀過了,也是用這個意思來答的。所以,近代科學裏面所發現的,我會在這個地方跟諸位報告出來,來引證。科學家是從數學裏面推演出來的,推演出來知道,我這才了解世尊在《仁王經》上說的這個速度,這個數字是隨順俗谛說的,也就是隨順我們世間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一時頓現速度是這麼快,「如露亦如電」。露是什麼?露是露水,露水是講相續相,閃電是講一個相,露水是比喻相續相。我們今天只知道相續相,不知道真相,相續相是幻相。就像我常常用這個做比喻,像我們看電影,電影銀幕上的現相是相續相,這個諸位都知道,如果單張的看,就稱爲幻燈片,它移動得太快。那個太快要跟佛法講,還太慢了,一秒鍾才二十四張;一秒鍾二十四次,我們看電影已經就被迷了。
今天的宇宙,佛告訴我們,一秒鍾是二十一萬六千次,這個我們沒法子想象,我們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一秒鍾二十四次生滅,我們就以爲是真的,現在說一秒鍾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我們以爲這個存在都是真的,不知道是夢幻泡影。我們讀了科學報告,我就恍然大悟,這個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是如來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就把我們嚇倒了。真實說是多少?應該講是億萬分之一秒,我到後面用個概略的數字向諸位做個報告。我們現在的科學知道,現在速度最快是光速,電磁波跟光速差不多是很接近,一秒鍾叁十萬公裏。那麼光的速度走一公裏就是叁十萬分之一秒,叁十萬分之一秒就超過二十一萬六千秒,超過了;叁十萬分之一秒,超過了,那才一公裏。那一公尺?一公裏是一千公尺,一公尺要多少時間?一公分多少時間?一公厘多少時間?你算到光靜止在那裏不動了,這是多少時間?這個時間再加速度,光就退回去了,光就沒有了,消失了。這個消失大概就是現在科學家在太空當中發現的黑洞,黑洞,光進去之後都沒有了。
種種現象都是一時頓現,這個一時,我們最困難的就是這個一時的概念。一時的概念是我們決定沒法子想象的,所以說經上講「不可思議」,這個話是妙絕了!爲什麼?你思,思的時間短,就像露、閃電一樣;議是說明,說明就像露一樣,就更長了,統統達不到。你動念頭想思的時候,不知道已經遠之遠去了,你還思個什麼?所以思,我叫它做胡思亂想;說,我說它叫胡說八道。我用這個名詞,大家就很容易體會,真的一點都不假。
所以,佛法集合現代科學的發現,你去看,特別是在《華嚴》上,非常有興趣。慢慢的你能夠悟解,悟解不能說不得受用,得受用不多,一定要契入,契入才得大受用。什麼受用?生死了了。不但生死了了,叁界、六道、十法界都沒有!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才對世尊所說的這個宇宙萬法的狀況,佩服得五體投地。叁千多年前他老人家說得這麼詳細,說得這麼的准確,一絲毫差錯都沒有。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坐。我們在清涼大師《華嚴疏》裏面看到文殊提出這些問題,接著大師爲我們說,「文殊欲顯實教之理,故以心性而爲難本,欲令覺首以法性示生,決定而答,海會同證,楞伽,密嚴,皆廣說故」。這裏實在講還有《楞嚴》,但是《楞嚴》在那個時候還沒到中國來,還沒有傳到中國。這段話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了。文殊欲顯實教之理,世出世間聖賢應化在九法界,天臺大師講得好,九法界中每一個法界都具足十法界,所以天臺大師講「百界千如」。百界就是十法界每一個法界具足十法界,就變成一百界,一百法界;每一界裏頭都有十如是,就變成一千如是,百界千如。這個就給我們很大的啓示,百界裏面每一界裏頭又有十法界,就變成千界;千法界裏面,每一法界裏頭還是有十法界,重重無盡,這是法界的真相。
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示現在無盡法界裏面,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示現、講經說法總的原則不外乎契機、契理,理是一個,決定不能夠違背,實相!機就不同了,衆生的根性不一樣,對衆生不同的根性,諸佛菩薩以叁種方式作爲說法的依據,這叁種方法就是我們講的二谛。二谛怎麼說叁種?一種是專門講真谛,一種是專門講俗谛,一種是二谛都說,就變成叁種說法,依這個原則。《華嚴經》上這些大衆根性都成熟了,不是凡夫,講真谛,講實教;二谛裏面講權教,有真谛、有俗谛,講權教。佛雖然講的是真谛,祖師注解的是二谛,要講純真我們不懂,絕對不是我們凡夫境界,連二乘都不懂,何況我們凡夫。所以,祖師大德爲我們講經說法,就適合我們現在人的程度,二谛。
如果程度更淺一點的,他的志向只希望做個好人,希望來生還能得人身,日子過得比這一生還要好一點,這樣的人很多。你給他講生天、生極樂世界,他覺得太茫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給他說叁途他又害怕,遇到這一類根性,那就只講俗谛,不講真谛。說法的方式,我們會在經典裏面看得很清楚…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一六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