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病一樣。你要知道這個病人,這病源是什麼?怎麼發生的?爲什麼會得這個病?這個病嚴重性有多麼大?要用什麼方法來治療你才能把他治好?我們看過美國有一個睡眠的預言家凱西,他是在催眠狀況之下給人治病,這一生留下來好象是有一萬四千多個病曆,現在他在美國有個博物館,保存的資料非常完整,全世界許許多多人去研究這個事情。我們看了他這個報告,知道他是靈媒附身,其實不是他自己治病,是那個靈媒治病。
這個靈媒是個很善的不作惡,你看有人向他請教,問他賭博、什麼彩券的號碼,他都不答、都不理會,只要是爲自私自利的,他一概不理會。真正救人病的,他從來沒有推辭過。這個靈媒去到他身體裏面去調查,病在什麼地方,病的狀況,病的起因,甚至于還追到這個人的前生、再前生,把這個病根找到,說出來。說出來當時他用錄音,因爲他醒過來之後他都忘掉了,他說什麼都不知道。把這個錄音打開給病人聽,病人聽了之後,心裏面的恐怖、憂慮就化解了,再用一點藥物,很容易就把病治好了,妙法。所以妙法這兩個字含義非常非常的廣泛,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不僅是佛法,所有宗教裏頭都包括在其中。引伸第二個意思就是方法,我們都要懂得。
第叁句說『住于實際不動搖』。「實際」,現在的話講,真理,佛門叫實際,實際理地,理論的理,土地的地,實際理地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諸法實相。這個境界裏面沒有生滅,不動搖。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染淨,《中觀論》上說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這是實際;在《楞嚴經》裏面稱爲「常住真心」,你要住在這個地方。《金剛經》上須菩提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雲何降伏其心,應雲何住」,《金剛經》就這兩個問題。降伏其心就是我們的雜念,我們的念頭生滅不住,怎麼辦?實際上,須菩提當然這是利樂有情問。
一般社會大衆芸芸衆生,妄想分別執著永遠不斷,前念滅後念生,所以修行功夫不得力。般若會上須菩提尊者大慈大悲代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世尊在《金剛經》上雖然說得很清楚,我們看不懂。佛說「應如是降伏其心,應如是住」,我們聽了還是不曉得。佛又解釋「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不住就是放下,你要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這個意思漸漸我們明了。可是怎麼樣?很難做到。我們今天見色,眼見外面的境界會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錯了,你住色生心,佛教我們不應住色生心,我們還是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我們還是住聲,聽到那個音聲還起心動念,鼻聞到氣味起心動念,舌嘗到味道起心動念,這怎麼辦?佛也沒辦法,佛把這個話說清楚了,你自己縱然聽懂,你做不到,你才曉得這個難。佛教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裏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對了,這就是如來境界,這就是「住于實際不動搖」。
所以前面跟你講的,「普往十方諸國土,廣說妙法興義利」,這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你自己要住于實際,這個弘法利生是無量真實功德;如果弘法利生,自己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從前李老師告訴我,人天福報,真的。爲什麼?這是行善,世間的善行,于出世間毫無交涉,不如那個老實念佛人。所以,谛閑老和尚送他那個徒弟,替他辦後事,鍋漏匠,贊歎他:天下弘宗研教的善知識,那就是弘法利生的這些大法師比不上你,叢林道場的住持方丈比不上你。谛閑法師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爲什麼?他已經住于實際不動搖,他成功了。
弘宗研教、住持道場,如果你六根在六塵境界上還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出不了六道。如果還有執著你出不了欲界。那你跟他比,你怎麼能比?人家到極樂世界去,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這就是在我們這一生,我們親眼見到的、親耳聽到的,這麼多的例子擺在我們面前,問問自己要走哪條路?要走欲界輪回的路,死路。那你要走生路,你一定要放下,我全心全力爲弘法利生,或者爲維護道場,自己六根在六塵境界裏面得清淨平等覺,這就行。清淨平等覺是住于實際。如果你得不到清淨心,你還會生煩惱,這個事情不能幹!
我前面說的話不算是重話,我跟大家說真話。搭上這個衣,穿上這個袍,示現這個形相,如果連叁皈五戒十善做不到,騙自己、騙衆生、騙叁寶,這一生到福報享盡,到死的時候,叁途。我講真話,並不嚇唬人,是事實。所以無論是弘法利生,無論是住持道場,在這裏頭修什麼?不動心,成就清淨平等覺,對了。這個世間,我常說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統統放下了。最近這幾年我說過很多遍,把自己內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誤會、矛盾統統化解,這就心平氣和了;只要有這個東西在心裏,心不平氣也不和。我們看人家的動作,聽人家講話就曉得他這裏頭嚴不嚴重?修行有沒有功夫、有沒有進步?都在你面相上,都在你談吐上,都在你動作上,都看到了,你怎麼能瞞人?住于實際,給諸位說,就是住于道德,這人有道有德自自然然能感動人。所以底下一句:
【此人功德同于佛。】
佛有很多等級,最低的佛,圓教初住菩薩。禅宗裏頭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圓初住菩薩,分證即佛,裏面最低的。往上去四十二個階級,那就是你所修學功德淺深,你跟哪一個佛位相等,最低限度要跟圓初住相等。圓初住實在講很難很難,我們這一生能做到嗎?真沒有把握。但是智者大師給我們示現的,我們努力一定可以做到,圓五品,不是圓初住。圓五品我們有把握能做到,不錯!圓五品決定生凡聖同居土,就已經超出叁界,超出十法界,真有成就,「同于佛」。要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同于佛,這個位次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能比,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莊嚴。這首偈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0四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