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病一样。你要知道这个病人,这病源是什么?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这个病严重性有多么大?要用什么方法来治疗你才能把他治好?我们看过美国有一个睡眠的预言家凯西,他是在催眠状况之下给人治病,这一生留下来好象是有一万四千多个病历,现在他在美国有个博物馆,保存的资料非常完整,全世界许许多多人去研究这个事情。我们看了他这个报告,知道他是灵媒附身,其实不是他自己治病,是那个灵媒治病。
这个灵媒是个很善的不作恶,你看有人向他请教,问他赌博、什么彩券的号码,他都不答、都不理会,只要是为自私自利的,他一概不理会。真正救人病的,他从来没有推辞过。这个灵媒去到他身体里面去调查,病在什么地方,病的状况,病的起因,甚至于还追到这个人的前生、再前生,把这个病根找到,说出来。说出来当时他用录音,因为他醒过来之后他都忘掉了,他说什么都不知道。把这个录音打开给病人听,病人听了之后,心里面的恐怖、忧虑就化解了,再用一点药物,很容易就把病治好了,妙法。所以妙法这两个字含义非常非常的广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不仅是佛法,所有宗教里头都包括在其中。引伸第二个意思就是方法,我们都要懂得。
第三句说『住于实际不动摇』。「实际」,现在的话讲,真理,佛门叫实际,实际理地,理论的理,土地的地,实际理地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诸法实相。这个境界里面没有生灭,不动摇。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染净,《中观论》上说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是实际;在《楞严经》里面称为「常住真心」,你要住在这个地方。《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金刚经》就这两个问题。降伏其心就是我们的杂念,我们的念头生灭不住,怎么办?实际上,须菩提当然这是利乐有情问。
一般社会大众芸芸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永远不断,前念灭后念生,所以修行功夫不得力。般若会上须菩提尊者大慈大悲代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世尊在《金刚经》上虽然说得很清楚,我们看不懂。佛说「应如是降伏其心,应如是住」,我们听了还是不晓得。佛又解释「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住就是放下,你要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个意思渐渐我们明了。可是怎么样?很难做到。我们今天见色,眼见外面的境界会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错了,你住色生心,佛教我们不应住色生心,我们还是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我们还是住声,听到那个音声还起心动念,鼻闻到气味起心动念,舌尝到味道起心动念,这怎么办?佛也没办法,佛把这个话说清楚了,你自己纵然听懂,你做不到,你才晓得这个难。佛教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对了,这就是如来境界,这就是「住于实际不动摇」。
所以前面跟你讲的,「普往十方诸国土,广说妙法兴义利」,这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你自己要住于实际,这个弘法利生是无量真实功德;如果弘法利生,自己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从前李老师告诉我,人天福报,真的。为什么?这是行善,世间的善行,于出世间毫无交涉,不如那个老实念佛人。所以,谛闲老和尚送他那个徒弟,替他办后事,锅漏匠,赞叹他:天下弘宗研教的善知识,那就是弘法利生的这些大法师比不上你,丛林道场的住持方丈比不上你。谛闲法师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他已经住于实际不动摇,他成功了。
弘宗研教、住持道场,如果你六根在六尘境界上还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出不了六道。如果还有执着你出不了欲界。那你跟他比,你怎么能比?人家到极乐世界去,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这就是在我们这一生,我们亲眼见到的、亲耳听到的,这么多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问问自己要走哪条路?要走欲界轮回的路,死路。那你要走生路,你一定要放下,我全心全力为弘法利生,或者为维护道场,自己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得清净平等觉,这就行。清净平等觉是住于实际。如果你得不到清净心,你还会生烦恼,这个事情不能干!
我前面说的话不算是重话,我跟大家说真话。搭上这个衣,穿上这个袍,示现这个形相,如果连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骗自己、骗众生、骗三宝,这一生到福报享尽,到死的时候,三途。我讲真话,并不吓唬人,是事实。所以无论是弘法利生,无论是住持道场,在这里头修什么?不动心,成就清净平等觉,对了。这个世间,我常说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统统放下了。最近这几年我说过很多遍,把自己内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误会、矛盾统统化解,这就心平气和了;只要有这个东西在心里,心不平气也不和。我们看人家的动作,听人家讲话就晓得他这里头严不严重?修行有没有功夫、有没有进步?都在你面相上,都在你谈吐上,都在你动作上,都看到了,你怎么能瞒人?住于实际,给诸位说,就是住于道德,这人有道有德自自然然能感动人。所以底下一句:
【此人功德同于佛。】
佛有很多等级,最低的佛,圆教初住菩萨。禅宗里头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初住菩萨,分证即佛,里面最低的。往上去四十二个阶级,那就是你所修学功德浅深,你跟哪一个佛位相等,最低限度要跟圆初住相等。圆初住实在讲很难很难,我们这一生能做到吗?真没有把握。但是智者大师给我们示现的,我们努力一定可以做到,圆五品,不是圆初住。圆五品我们有把握能做到,不错!圆五品决定生凡圣同居土,就已经超出三界,超出十法界,真有成就,「同于佛」。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于佛,这个位次高,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能比,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庄严。这首偈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四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