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 第一篇 密勒拾柴記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

   張澄基教授譯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 -- 譯者的話

   第一篇 密勒拾柴記

   第二篇 善河降魔記

   第叁篇 雪山之歌

   第四篇 崖魔女的挑釁

   第五篇 密勒日巴于繞馬

   第六篇 密勒日巴在獨利虛空堡

   第七篇 修行人的快樂

   第八篇 八天女供食的故事

   第九篇 密勒日巴于灰崖金剛堡

   第十篇 惹瓊巴初遇尊者

   第十一篇 學佛之困難

   第十二篇 牧牛童覓心的故事

   第十叁篇 密勒日巴對法師釋迦古那的開示

   第十四篇 女弟子--巴達朋的故事

   第十五篇 旅店中的開示

   第十六篇 強盜弟子熾貢惹巴

   第十七篇 銀溪相遇記

   第十八篇 藤杖之歌

   第十九篇 廿一種心要曲

   第二十篇 無常八喻曲

   第廿一篇 學道需及時的開示

   第廿二篇 笛色雪山降伏外道的故事

   第廿叁篇 惹瓊巴的開悟

   譯 者 的 話

  

   在一切所讀到的佛典中,我最喜歡、最欽佩的有兩部巨著。第一是華嚴經,第二則是西藏密勒日巴大師的十萬歌頌(Mila Grudum)了。華嚴經開顯如來秘密境界,其廣大精微實非人智及語言所能盡其萬一。讀華嚴而小古今一切宗教、哲學,蓋燭火螢光于佛日之下皆隱沒其形矣!讀華嚴始知佛法之偉大及究竟處,蓋宗教之極致必需如此也。華嚴之境界固令人五體投地,但畢竟太高太深,非凡人所能趨及,只有隨喜嗟歎心向往之而已耳!

   華嚴畢竟是佛或超人的境界,而不是人的境界。密勒日巴的十萬歌頌則包含超越的佛和當下的人兩重世界之交融。華嚴是超曆史的(Trans-Historical),而密勒歌集之記述則是屬于曆史的。密勒日巴亦原是這個世界上一個有血有肉的曆史人物,歌集中的對話都有其曆史之真實性,所以讀了令人有親切及真實感。密勒歌集之偉大及重要,不必在此贅說,由讀者自己去評審最好。

   但是要了解和欣賞密勒歌集,卻必需具有最低的幾個條件。第一、對佛學之一般常識要相當充足。第二、對西藏無上密宗之教義及宗風有一清楚的認識。第叁、對于密宗一般專門術語相當熟谙,並且最好能在般若心性及禅宗的修持方面略有趨入。有了這幾個最低條件才能確實的欣賞密勒歌集。沈家祯兄多年來皆鼓勵我翻譯此書成中文,由于順、逆各種因緣之巧合,迄今才開始提筆。

   我本來的想法,是寫一篇較詳盡的「密宗要義介紹」和「密勒歌集介紹」載于譯文之前,以便利讀者,但這兩篇東西若要寫得詳盡,必需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去研討,目前我的健康情況尚不容許作此工作;同時,本來亦打算等全書譯畢之後再出版問世,但家祯兄則鼓勵我于每一篇故事譯畢時,即陸續發表以飨同好;但這樣,我想自然就很難做到較完美的地步,錯誤和不足必然會很多,還要請讀者見諒和指教。

   密勒歌集的最初八個故事,大都是密勒日巴降魔的記載,以後才是對人間弟子說法的故事。也許魔鬼都被嚇跑了,所以廿世紀的人很少看見精靈或魔鬼,但讀者不可因前面的幾個故事而以爲全書皆是講降妖的故事。其實,「降魔」爲成道前後,尤其是成道前之一種必然的現象。釋迦先降魔而後成正覺;耶蘇于沙漠中拒絕魔鬼的誘惑後,才出來傳道。

   「降魔」,據佛教傳統說法則爲一切諸佛成道時所經過的程序,即所謂的「八相成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降魔然後成道的象徵意義,我想大概是這樣的:一切宗教的戲劇皆有叁個主角:第一個主角是神或佛--那至善至美的圓滿超人。第二個主角是魔或障--那至邪至惡及造成苦痛罪業之極惡的「精靈 或「勢能」。第叁個主角則是人--那是具有前兩種因素的一種矛盾生物,是一種被夾逼在(Caught in Betweet)前兩種巨大勢能中的可哀者。

   可是叁個主角中間,最大的主角卻是人。他的遭遇大體說來雖甚可悲,但由于向上的努力和奮發,卻能最後克服一切磨難苦痛,達成究竟的至人或佛的境界。善與惡、或神與魔之間的長期鬥爭,其最後勝利者還是善或神。此綿延無盡的長期鬥爭,真是一篇可歌可泣、多彩多姿的大史詩。而此大史詩之主角,由佛教的眼光看來,則是每一個具有佛性的有情,他們每人都有一篇說不盡的動人故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現善惡之間的長期鬥爭及善之最後勝利的大結局。

   言至此,不禁想起(Zorostrianism)對宇宙間善惡交戰之究極意義的不朽教義,蓋其確能貫通一切宗教之核心要點也。最後要補充說明的是,密勒日巴對人間弟子說法的故事中,自然亦夾雜著許多魔鬼及佛菩薩的事,惟其對象以人爲主耳。每篇故事中之特別名詞,不常見于中國佛學者,皆加以注解以便利讀者,有些佛學的普通名詞亦略加注釋以便初學。

   張澄基

   一九七五年二月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第一篇 密勒拾柴記

  敬禮上師。

   大瑜伽行者密勒日巴尊者,一時,在寶窟大鵬洞中,浸習在光明大手印桝定裏。有一天,他覺得有點饑餓,應該准備點食物來吃,就在洞中找尋了一下,不用說油鹽和面粉,就是洞口的柴和竈邊的水也一點不剩了。

   他自忖道:「我對世界上的瑣事也未免太忽略了些。現在讓我出洞去拾些柴回來吧!」等他撿畢柴薪回洞的時候,山間忽然刮起一陣暴烈的狂風,吹他破爛的衣衫四處飄掀。他想用手拉住衣衫,但手中的柴又差點被風卷去;他想用手緊緊的抱住柴薪,但狂風又把他那褴褛的衣衫吹得四散飛揚。

   于是他自語道:「唉!我已經在山穴中修行了這許多年了,但如今我仍不能完全放下這個『我執』之心,一個人如果不能割舍『我執』,那麼他所謂的修行又有什麼意義呢?風啊!你要喜歡吹走我的衣衫,就請你吹走吧!你要喜愛我的木柴,就請你卷走它吧!」說畢,他就放下一切不管,靜坐在地;但是因爲長期的苦行和營養不足,一陣冷風吹來,人支持不住,密勒日巴竟昏倒在地。過了一會兒,他醒轉過來,其時狂風已過。他擡頭看見破衫的一縷殘絮被適才的狂風吹到一枝樹幹上,在輕風中搖曳擺蕩著。見此情景,密樂日巴心中突然對世間的一切生起了極大的哀傷和厭棄。就在附近的一個岩石上盤膝靜坐下來。

   其時,遠遠的東方著吾山谷裏忽然生起了一片白色雲霧。密勒日巴一邊看著雲霧,一邊想到:「在那片雲霧的下面,就是著吾山谷,我師傅馬爾巴的廟子也就在那山谷裏啊!現在師傅和師母應該正在廟中吧!他們一定正在和金鋼兄弟們桞宣講密法,傳授灌頂桟和口訣吧!如果現在都在廟中,我能趕去見到他們是多麼快樂啊!」想到這裏,心中勾起了無限的哀思,一陣難以忍受的念師之情,突然湧住心頭,他不禁滴下簌簌的淚珠,凝望著那片白雲,密勒日巴和淚高聲唱了一首「念師曲」:

   思念上師恩澤故,我心渴仰得暫舒,

   如父恩師馬爾巴尊,

   祈聽窮子鼓哀歌:東方寶谷紅崖處,

   白雲缭繞正悠悠,偉山奔勢如巨象,

   前有雄師傲踞鋒,峰頂著吾佛寺中,

   阿母利格桪石座上,

   吾師馬爾巴安在否?

   如今吾師若在座,快睹慈顔一何樂!

   我信雖微願參禮,我誠雖渺願望谒,

   越思越念馬爾巴父,

   越修越想吾師尊!

   恩逾生母達媚瑪,而今安住彼寺否?

   如今師母若安在,快睹慈顔一何樂!

   路途雖遙我願訪,山道崎岖我願谒,

   越思越想馬爾巴父,

   越修越想我師尊!深邃密續喜金剛桬,

   而今傳授講解否?而今講解一何樂!

   我雖愚蒙願往聞,我雖劣慧願誦習,

   越思越念馬爾巴父,

   越修越想上師尊!

   口授傳承四灌頂桭,而今傳授講解否?

   而今講授一何樂!我雖窮苦乏供養,

   亦願往求得聞法,我雖劣根乏功德,

   亦願往趨求訣要,

   越思越念馬爾巴父,越修越想我師尊!

   甚深那諾六密法桮,而今講授導引否?

   而今講授一何樂!堅毅難阙我樂求,

   精勤不足願力修,越思越念馬爾巴父,

   越修越想上師尊!衛藏金剛弟兄衆,

   而今聚會寺中否?而今聚會我心樂!

   覺受雖劣願請益,證解雖薄願切磋,

   越思越念馬爾巴父,越修越想上師尊!

   至誠信心不斷故,晝夜何嘗與師離!

   淨信相感雖如是,我今不堪念師情!

   渴慕錐心氣欲絕,悲淚滂沱讴此歌,

   祈請慈父馬爾巴尊,恩被令我得蘇息!

   密勒日巴剛唱完此歌,就看見馬爾巴上師騎著一只衆寶莊嚴的大獅子,威光顯耀,在一片如錦繡的五色祥雲中飄飄的降臨于對面虛空中。馬爾巴對密勒日巴說道:「大力桯兒子啊!你今天爲什麼這樣哀痛迫切的呼喚我呢?難道說你對上師本尊,叁寶的信心有退失嗎?被妄念左右而心馳外境嗎?還是在山洞裏爲世間八風桰所吹動了?抑是被希望和怖畏二種惡魔所乘,心中有所不甯嗎?對上,你應時時向傳承上師和叁寶祈禱;對下,你要…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 第一篇 密勒拾柴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