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海上師永懷錄▪P15

  ..續本文上一頁曾把它交給太虛老法師主持的《海潮音》月刊上,一次完全發表。法師講完表,然後才把所要講的經典提出,哪一段是表上的哪一節教理,這樣,學者便一目了然。由此而上,再由顯教溯到金剛乘密教,于是整個佛教的理論和修行實踐的方法,都包括在內了。講起來,語言又非常的

  細致,參以很多公案和實事,也收到不少“利鈍全收”的效驗。由此穩步修證,加以大家能誠心恭敬,所以從他學的都容易得到感應。

   (二)培福。具有示範的意義和作用。我們知道佛法如像大海一樣的深廣,綜合說來,不出兩個字——福、慧。照教理講(也可說:多看現實,可以從經驗得到證明),衆生福報薄了,就是想要修慧的話,福德是基礎,沒有福,什麼法門也修不起來;記得有一次,一九四九年冬天,我在重慶時,宗下大德龔雲白(家骅)居士(南京人。楊仁山老居士的再傳小門生,儒釋兼通)到我家來,我們飯後夜茶,一次談起大般若經,我問他般若從何得,在尋常想法,都容易理會到聰明一類的詞彙,他說幹脆一句話是“從德行得”,這話內容很深遠。換句話說,就是要培福,德行二字自然在內。能海老法師凡到一處講經,總是要先辦大的法會,對于供養,特別隆重講究,火供等法越多越好。有的人不懂,還不免要嫌他“何必那樣鋪張浪費呢?”其實不然,他的修持特征就在這些地方。一個通達空觀(他講般若對于性宗的中觀教理發揮得特別好又特別詳細)的人,怎麼還盡在有相方面搞什麼修證呢?不知老法師的修持特征正在這些地方。從前一代佛門龍象谛閑老法師是臺宗深入止觀教海的尊宿了,晚年講過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又親自寫了講義一本印出,特別強調供養法中,凡遇要消災厄、求福感應,以事供爲先,切于實際,他就沒有說一些無相法一類詞彙了事。難道谛老還不懂“法供養”無相之類的道理嗎?這裏可以佐證海老法師的所以要注重事供。

   (叁)結合在金剛乘(密法)。海老法師的門風,是要把顯教全部納入修持上來,不是光談說而已。有的人,誤墮了惡趣空:“酒肉穿腸過,佛在當中坐”,偶然聽到一點空觀的道理,不免狂妄起來,淡薄事修,笑老法師“著相”了。其實笑的人到反而“著相”。我們應當知道,就在宗下用功,明白了機鋒轉語,疑情生不起來,也是枉然,(在高旻寺口稱開悟,

  打機鋒是要挨香板的。尤其來果老和尚,除了參話頭用工夫,不許學人談玄說妙,亂下轉語)到了業障現前(人人都有業障,只是遲早的區別),一樣過不了關。又,比如說“拈一草作丈六金身”吧,這只是談法身的理論。一根草既可以表丈六金身,何以根據于法身道理(密乘作用,許多是在表法)的曼達羅之類,還不能表法身呢?今天,筆者暫且狂妄下一點膚淺的話:說修行,究竟是修的什麼?如金剛經也說到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身一切現成,何必修?說修,正是說在于明因果,這方面,照“俱舍”解釋,生死煩惱是要修道以後才能斷;無明煩惱有的是見所斷,有的是修所斷;修所斷煩惱光是見道還不能斷。現代近幾十年講經法師最強調這點的,只有海老法師了。他的修密法,注重事相、實踐,苦心孤詣在此。

   弟子溫光熹

  十八、甲子歲暮敬讀宗順居士編著

  《能海上師傅》即題其後(詩二首)

   (一)

  殘歲垂垂盡,低徊般若光。設容香瓣久(禮師法像),衰病舊情長(殘軀多病)。黃教大威德,近慈密法王。猶思襫背架,逐逐入山忙(師昔西藏學法艱苦,途防匪患,嘗飾藏族朝山者,用背架子,手持長矛以行。有似內學院所印唐畫奘師圖意)。

   (二)

  久矣碧雲隔,嗟哉師妙緣。現觀果證道,乘願不違禅;阿含繼絕學(師晚歲笃弘阿含,)臺山足歲年。天風能作劇,吹我禮師前(師塔于臺山,余欲朝臺不果)。

   一九八四年歲甲子臘月上師生日

   弟子達本拜稿時年七十有七。

  

  十九、紀念海公上師

   圓妙正法悲智傳無間

   無倒勝解金剛決定意

   摧魔除障無比威勇尊

   生生不離永永求加被

   前頌皈敬

  海公灌頂根本上師

   弟子以多生幸緣,得于金剛道場先後恭聆上師親講《基本叁學》、《菩提道次第》、《現證莊嚴論》等寶典。上師悲心無量,辯才無礙。四聚歡喜信受,生大法樂。並獲上師親授大威德等殊勝灌頂,數見瑞象。親近侍側,時蒙教益,多獲加被。如一九五一年間病肺,中西醫藥未效,上師知我能畫,囑畫五臺山圖,擬成初稿,上師指示修正後繪成《五臺山圖》,上師甚爲歡喜,隨手賜我松子糖說:“你吃了病就好了”,此後病果然就徐徐好轉,過一段時間再去攝片,竟病迹全無。上師言出決定,無比威力之加持若此。

   上師講經,殷重嚴肅,慈悲無量,循循善誘,入理深談,如宣講《基本叁學》等,時囑背誦,余以精進不力,雖背誦不多,但亦獲益匪淺。如一九七九年怔忡病中,疑難憂患艱苦危急之時,忽憶《律海十門》中:“九者諸行不放逸,過去違犯如法悔,未來應理谛思行,現在刻刻正念知……”此頌竟顯現在目前,指出方向,驅除了病魔,上師法力鈎索,慈悲加被無盡若此。

   上師對四衆弟子都慈悲關懷,教示語言,都是樸實認真,雖平常小事,都是合情合理,是非明朗,顯示了無倒勝解,身教言教,洞人心腑,例不勝舉。特別是對破法壞法,不如法的人事,即現大威大德之相,以維護正法正戒,驅魔除障之無比威勇。

   上師宣講《現證莊嚴論》尤爲莊重,爲般若總持,以全論總綱爲:“堅穩之自行,熾燃利他之心。”總攝大乘義,爲學佛教終身標幟,上師無比恩德,在我們心中,生生不離,永遠懷念。

   弟子朱泠記 甲子年陬月

  

  二十、懷念能海上人

   一九叁叁年,我于廈門鼓浪嶼日光岩,托閩南佛學耆宿周子秀居士啓發引導,皈依了佛教。但業障深重,日纏衣食,不遑也不知如何修持。在卅叁年到卅六年間雖曾聽過經,灌過頂,也僅記幾個名詞,卻仍傍徨于魔境,無法解脫。

   卅六年在南京,一日聽大超法師說:“最近將有大菩薩莅臨,應候聽經……”他不稱法師而尊稱大菩薩,因心想必定是位活佛或哪位大喇嘛了,接著就見毗盧寺成立了法會籌備處,迎接未曾南下滬甯的能海上人。大殿以至寺旁諸處都加工裝飾,十分莊嚴,不減水陸道場模式。

   還記得上人登壇開經這天,天氣大好,經壇早已人滿爲患。大殿外貼的通報是寫“恭請能海大師講授《菩提道次第……》”。這是一部根據宗喀巴大師傳承的密法真谛,而爲上人親造的弘著。四衆弟子一見,顧名思義,無不歡喜,只俟上人登座,普施甘霖。

   當夜七時開講。上人登經殿,便萬頭攢動,瞻仰久已心慕的當代導師,也無不至誠歡喜念誦,如見莊嚴妙相,聲震八部。

   上人宣講進行中,無一人打閑岔,閉目珠,惟恐不誠。最大特點,即無不衆口一辭的特點就是上人一口普通話,深入淺出,善巧比喻,甚至逗人發笑,笑中令聽衆回味,恍入就裏,悟解叁味。如講到守戒之日:“不坐高廣大床,”師指出不是持戒當天不坐,乃借這時不坐而推進于他各戒。尤非執著行持,要圓融,要在利己中而更利人地想,則有效!正因爲上人不

  是就經講經,所以通俗易懂,大受四衆歡迎。

   上面我說過,我皈依了幾年,並無一點進步。自聽了能海上人先後在南京、上海講授菩提道次第,我便大受啓發,可說有點精進。其中可以申述的是我理解並深切體驗了:“信佛就是要腳踏實地念佛,時時念、觀想念,利己又利人地念。”才能免于輪回。

   正因這樣,我一直感謝能海上人,念念不忘上人。當我一遇到不可解的困難時,我就想到能海上人。上人和我分手時,就給我說了這句話:“你遇到困難時,就想起這裏,(指當時的金剛道場)想起我們,(當時清定法師侍立在上人旁邊)”迄今快已十多年了,在夢中我也想到師父,念誦五字真言。某次,我與師談及,顧慮運動中難以通過。師曰:“能通過”結

  果曆次運動,我均無影響,且常被提升,是見師言無虛也。

   南京道場圓滿,上人來上海主持丙子息災法會。法會因緣之勝,據一般老居士雲:“雖不說絕後,也可說得上空前。”這句話就可見上人的殊勝法施了。

   我跟隨上人來上海聽經並恭受菩薩戒。又受師父個別傳授大悲陀羅尼儀軌。在那時一個月中總的體驗是每一次法會,每次講經,覺得師父法相莊嚴。微現光照,令我等有輕安的感受。由是好象人我界限並不顯明,幾乎泯滅而化爲一體了,一九四五年,我在甘肅蘭州大悲殿念大悲咒。觀想本師上人,便反映了以上體會。又正唯如此,我就總想起能海上人,遵

  師囑念念往生。

   文革中遇抄家,經書藏于壁櫥中。紅衛兵來問“此是什麼?”我曰:“壁櫃”,隨即打開,將經書一包,抱在手中,任抄壁櫃。結果喧赫而去,而手中經像一無損失。亦是師預言能通過之明證也。後發覺經上人親傳之大悲儀軌,失落不見,追尋無著,最後于八○年竟得之于箱底,無上法寶,失而複得,非大師之冥中加持乎?

   上人感人之深,無時無處不因強調念佛而達到廣度衆生而遂宏願。如胡子笏(瑞霖)居士之小孫,僅八歲。當時在丙子法會聽上師宣講,忽對乃祖涕泣道:“爺爺,人生苦痛,我要出家。”胡老居士…

《能海上師永懷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法尊法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