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曾把它交给太虚老法师主持的《海潮音》月刊上,一次完全发表。法师讲完表,然后才把所要讲的经典提出,哪一段是表上的哪一节教理,这样,学者便一目了然。由此而上,再由显教溯到金刚乘密教,于是整个佛教的理论和修行实践的方法,都包括在内了。讲起来,语言又非常的
细致,参以很多公案和实事,也收到不少“利钝全收”的效验。由此稳步修证,加以大家能诚心恭敬,所以从他学的都容易得到感应。
(二)培福。具有示范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知道佛法如像大海一样的深广,综合说来,不出两个字——福、慧。照教理讲(也可说:多看现实,可以从经验得到证明),众生福报薄了,就是想要修慧的话,福德是基础,没有福,什么法门也修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一九四九年冬天,我在重庆时,宗下大德龚云白(家骅)居士(南京人。杨仁山老居士的再传小门生,儒释兼通)到我家来,我们饭后夜茶,一次谈起大般若经,我问他般若从何得,在寻常想法,都容易理会到聪明一类的词汇,他说干脆一句话是“从德行得”,这话内容很深远。换句话说,就是要培福,德行二字自然在内。能海老法师凡到一处讲经,总是要先办大的法会,对于供养,特别隆重讲究,火供等法越多越好。有的人不懂,还不免要嫌他“何必那样铺张浪费呢?”其实不然,他的修持特征就在这些地方。一个通达空观(他讲般若对于性宗的中观教理发挥得特别好又特别详细)的人,怎么还尽在有相方面搞什么修证呢?不知老法师的修持特征正在这些地方。从前一代佛门龙象谛闲老法师是台宗深入止观教海的尊宿了,晚年讲过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又亲自写了讲义一本印出,特别强调供养法中,凡遇要消灾厄、求福感应,以事供为先,切于实际,他就没有说一些无相法一类词汇了事。难道谛老还不懂“法供养”无相之类的道理吗?这里可以佐证海老法师的所以要注重事供。
(三)结合在金刚乘(密法)。海老法师的门风,是要把显教全部纳入修持上来,不是光谈说而已。有的人,误堕了恶趣空:“酒肉穿肠过,佛在当中坐”,偶然听到一点空观的道理,不免狂妄起来,淡薄事修,笑老法师“著相”了。其实笑的人到反而“著相”。我们应当知道,就在宗下用功,明白了机锋转语,疑情生不起来,也是枉然,(在高旻寺口称开悟,
打机锋是要挨香板的。尤其来果老和尚,除了参话头用工夫,不许学人谈玄说妙,乱下转语)到了业障现前(人人都有业障,只是迟早的区别),一样过不了关。又,比如说“拈一草作丈六金身”吧,这只是谈法身的理论。一根草既可以表丈六金身,何以根据于法身道理(密乘作用,许多是在表法)的曼达罗之类,还不能表法身呢?今天,笔者暂且狂妄下一点肤浅的话:说修行,究竟是修的什么?如金刚经也说到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身一切现成,何必修?说修,正是说在于明因果,这方面,照“俱舍”解释,生死烦恼是要修道以後才能断;无明烦恼有的是见所断,有的是修所断;修所断烦恼光是见道还不能断。现代近几十年讲经法师最强调这点的,只有海老法师了。他的修密法,注重事相、实践,苦心孤诣在此。
弟子温光熹
十八、甲子岁暮敬读宗顺居士编著
《能海上师傅》即题其后(诗二首)
(一)
残岁垂垂尽,低徊般若光。设容香瓣久(礼师法像),衰病旧情长(残躯多病)。黄教大威德,近慈密法王。犹思襫背架,逐逐入山忙(师昔西藏学法艰苦,途防匪患,尝饰藏族朝山者,用背架子,手持长矛以行。有似内学院所印唐画奘师图意)。
(二)
久矣碧云隔,嗟哉师妙缘。现观果证道,乘愿不违禅;阿含继绝学(师晚岁笃弘阿含,)台山足岁年。天风能作剧,吹我礼师前(师塔于台山,余欲朝台不果)。
一九八四年岁甲子腊月上师生日
弟子达本拜稿时年七十有七。
十九、纪念海公上师
圆妙正法悲智传无间
无倒胜解金刚决定意
摧魔除障无比威勇尊
生生不离永永求加被
前颂皈敬
海公灌顶根本上师
弟子以多生幸缘,得于金刚道场先后恭聆上师亲讲《基本三学》、《菩提道次第》、《现证庄严论》等宝典。上师悲心无量,辩才无碍。四聚欢喜信受,生大法乐。并获上师亲授大威德等殊胜灌顶,数见瑞象。亲近侍侧,时蒙教益,多获加被。如一九五一年间病肺,中西医药未效,上师知我能画,嘱画五台山图,拟成初稿,上师指示修正后绘成《五台山图》,上师甚为欢喜,随手赐我松子糖说:“你吃了病就好了”,此后病果然就徐徐好转,过一段时间再去摄片,竟病迹全无。上师言出决定,无比威力之加持若此。
上师讲经,殷重严肃,慈悲无量,循循善诱,入理深谈,如宣讲《基本三学》等,时嘱背诵,余以精进不力,虽背诵不多,但亦获益匪浅。如一九七九年怔忡病中,疑难忧患艰苦危急之时,忽忆《律海十门》中:“九者诸行不放逸,过去违犯如法悔,未来应理谛思行,现在刻刻正念知……”此颂竟显现在目前,指出方向,驱除了病魔,上师法力钩索,慈悲加被无尽若此。
上师对四众弟子都慈悲关怀,教示语言,都是朴实认真,虽平常小事,都是合情合理,是非明朗,显示了无倒胜解,身教言教,洞人心腑,例不胜举。特别是对破法坏法,不如法的人事,即现大威大德之相,以维护正法正戒,驱魔除障之无比威勇。
上师宣讲《现证庄严论》尤为庄重,为般若总持,以全论总纲为:“坚稳之自行,炽燃利他之心。”总摄大乘义,为学佛教终身标帜,上师无比恩德,在我们心中,生生不离,永远怀念。
弟子朱泠记 甲子年陬月
二十、怀念能海上人
一九三三年,我于厦门鼓浪屿日光岩,托闽南佛学耆宿周子秀居士启发引导,皈依了佛教。但业障深重,日缠衣食,不遑也不知如何修持。在卅三年到卅六年间虽曾听过经,灌过顶,也仅记几个名词,却仍傍徨于魔境,无法解脱。
卅六年在南京,一日听大超法师说:“最近将有大菩萨莅临,应候听经……”他不称法师而尊称大菩萨,因心想必定是位活佛或哪位大喇嘛了,接着就见毗卢寺成立了法会筹备处,迎接未曾南下沪宁的能海上人。大殿以至寺旁诸处都加工装饰,十分庄严,不减水陆道场模式。
还记得上人登坛开经这天,天气大好,经坛早已人满为患。大殿外贴的通报是写“恭请能海大师讲授《菩提道次第……》”。这是一部根据宗喀巴大师传承的密法真谛,而为上人亲造的弘著。四众弟子一见,顾名思义,无不欢喜,只俟上人登座,普施甘霖。
当夜七时开讲。上人登经殿,便万头攒动,瞻仰久已心慕的当代导师,也无不至诚欢喜念诵,如见庄严妙相,声震八部。
上人宣讲进行中,无一人打闲岔,闭目珠,惟恐不诚。最大特点,即无不众口一辞的特点就是上人一口普通话,深入浅出,善巧比喻,甚至逗人发笑,笑中令听众回味,恍入就里,悟解三味。如讲到守戒之日:“不坐高广大床,”师指出不是持戒当天不坐,乃借这时不坐而推进于他各戒。尤非执著行持,要圆融,要在利己中而更利人地想,则有效!正因为上人不
是就经讲经,所以通俗易懂,大受四众欢迎。
上面我说过,我皈依了几年,并无一点进步。自听了能海上人先后在南京、上海讲授菩提道次第,我便大受启发,可说有点精进。其中可以申述的是我理解并深切体验了:“信佛就是要脚踏实地念佛,时时念、观想念,利己又利人地念。”才能免于轮回。
正因这样,我一直感谢能海上人,念念不忘上人。当我一遇到不可解的困难时,我就想到能海上人。上人和我分手时,就给我说了这句话:“你遇到困难时,就想起这里,(指当时的金刚道场)想起我们,(当时清定法师侍立在上人旁边)”迄今快已十多年了,在梦中我也想到师父,念诵五字真言。某次,我与师谈及,顾虑运动中难以通过。师曰:“能通过”结
果历次运动,我均无影响,且常被提升,是见师言无虚也。
南京道场圆满,上人来上海主持丙子息灾法会。法会因缘之胜,据一般老居士云:“虽不说绝后,也可说得上空前。”这句话就可见上人的殊胜法施了。
我跟随上人来上海听经并恭受菩萨戒。又受师父个别传授大悲陀罗尼仪轨。在那时一个月中总的体验是每一次法会,每次讲经,觉得师父法相庄严。微现光照,令我等有轻安的感受。由是好象人我界限并不显明,几乎泯灭而化为一体了,一九四五年,我在甘肃兰州大悲殿念大悲咒。观想本师上人,便反映了以上体会。又正唯如此,我就总想起能海上人,遵
师嘱念念往生。
文革中遇抄家,经书藏于壁橱中。红卫兵来问“此是什么?”我曰:“壁柜”,随即打开,将经书一包,抱在手中,任抄壁柜。结果喧赫而去,而手中经像一无损失。亦是师预言能通过之明证也。后发觉经上人亲传之大悲仪轨,失落不见,追寻无着,最后于八○年竟得之于箱底,无上法宝,失而复得,非大师之冥中加持乎?
上人感人之深,无时无处不因强调念佛而达到广度众生而遂宏愿。如胡子笏(瑞霖)居士之小孙,仅八岁。当时在丙子法会听上师宣讲,忽对乃祖涕泣道:“爷爷,人生苦痛,我要出家。”胡老居士…
《能海上师永怀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