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席大師貢唐倉▪P41

  ..續本文上一頁息,促進和平安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往生本尊淨土香巴拉國。

  六世貢唐倉大師第10次時輪大講經不是顯示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一類的神通,而是闡述佛理,引導人心向善,彼此團結友愛,部落間和睦相處。規勸大衆學文化,講衛生,追求進步文明。

  在7月11日預備法會開始時,大師就明確告訴弟子們:入壇接受灌頂的目的,不是爲了眼前的安樂和自身的利益,而是爲了衆生的利益和自己長遠的利益。衆生的利益和長遠的利益解決了,個人的和眼前的利益就會不求自得。

  7月12日正式傳法間,大師講道:從佛教的觀點來說,每個人,不論是男人、女人,前世都做過母親,因此做爲金剛弟子,都要以母愛之心對待每一個人,多做好事和善事。

  7月14日接受完弟子們的供奉後,大師語重心長地對臺下的活佛們說:群衆的布施不是供你們吃喝享樂的。你們聽了我的講經,就是我的弟子,希望你們以弘揚教法、普渡衆生爲重任,爲群衆多做好事,維修好寺廟,尤其要關心民族的教育,保護婦女兒童,讓婦女們學文化,掃除文盲;認真抓好計劃免疫工作,讓兒童們健康成長。因爲藏族的發展,關鍵還是要靠教育,沒有文化教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現在國家還比較困難,我希望你們要用你們的影響爲教育多做事,把學校好好建起來,讓沒有上學的孩子都能上學。講完後,大師當場宣布:把群衆獻給他的牦牛,給桑科小學100頭,給甘南州藏族教育基金會100頭(一頭牦牛價值近1000元)。

  這裏是兩個普通的朝佛人家:

  57歲的卓噶吉家住夏河縣城。得地利之便,他家早在農曆六月初一就在草灘搭起了一頂帳篷。全家18口人全部來聽大師講經,帳篷裏只能住五六個人,其他的人便每天晚上回縣城,早晨再趕來。談起貢唐倉大師的講經,這位頭發已花白、面容和善的藏族婦女禁不住流出激動的淚水:“今朝佛陀貢唐倉在這裏講經,我們作爲佛教徒,不來聽就是一生的遺憾。聽到這難很難聞聽的正法,我們心裏說不出的高興”。他的父母親,一個84歲,一個83歲,坐在帳篷裏,神態安然。卓噶吉說;“我父母以前一直念叨著要聽貢唐倉大師講經,總是沒有機會,這次總算帶老人來聽了,我滿足了父母的心願,報了父母恩。”

  52歲的桑吉是來自青海省河南縣的蒙古族牧民,他帶著全家15口人(其中有69歲的老阿媽),先是搭乘大卡車,然後換乘班車,在路上顛簸了叁天趕到桑科草原。白天,一家大小到河對岸的草坡上聽大師講經,晚上全家人擠睡在鋪了地毯、毛氈,堆放著食品、飲具的大帳篷裏。桑吉是幸運的:1956年大師在他的家鄉講經時,14歲的他就聆聽過年輕活佛的講經。這位壯實的蒙古族牧民爽朗地說:“我們不需要外界的什麼,只需要大師的保佑。我把羊群丟在青海的草原上了,不急著回去,等大師摩完頂再回去”。問他聽大師講經後有什麼感受,他說:“聽貢唐倉大師講經,是我一生中難得的機會。聽了以後我就在心裏默默地祈禱:佛法昌盛,大活伸佛永遠健康。”

  貢唐倉大師4天的時輪大講經,莊嚴肅穆、超凡脫俗,遼闊美麗的桑科草原因之變成一片淨土,40萬信衆自發聚會草原,沒有吵罵喧囂,更沒有打架鬥毆,無人放牧的馬群、牛群在草原上自由吃草,卻沒有走失一頭、一匹。法會秩序之井然有序,令人歎爲觀止。人們說,是貢唐倉大師的講經把佛法與道德、曆史與現實融爲一體。

  南粵來了西天金席大師

  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以其博大精深的佛經造詣、崇高圓滿的戒德修行,被藏族人民尊爲“今朝佛陀”、“百年不遇之金剛上師”,在國內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

  一代“蛇王”錢龍飛先生,身任香港飛龍生物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廣州飛龍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分司總裁,是聞名東南亞的“蛇王”、愛國華僑,創建了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蛇文化大觀園——飛龍世界遊樂城。

  大師與“蛇王”,本是佛俗兩界。但共同的善心和愛心把他們緊緊牽連。于是,1994年歲末,貢唐倉大師親率20多名弟子,從雪山環抱的青藏高原到鳥語花香的南國,爲飛龍世界的雷峰塔和白蛇廟主持開光。空前盛況,轟動南粵大地。有識之士感慨:這是民族團結的象征,中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生動體現。

  厚重的中國曆史、文化內涵,吸引貢唐倉大師欣然接受了“蛇王”的恭請……

  在飛龍世界兩座比肩而立的山頭,分別矗立著雄偉的雷峰塔和古樸的白蛇廟。這白蛇廟座落在海拔66.2米的山巅,占地1880平方米,四周松柏環繞,廟前巨鍾高懸。走進這座仿宋代蘇、杭建築風格的廟宇,但見紅牆青瓦,肅穆莊嚴,廟正中大殿供著“蛇仙”白娘娘的塑像,她一手持佛塵,一手拈靈芝,神態端莊,目光慈祥,象是要把這只從昆侖山得來、能起死回生的靈芝,隨時贈與世間的芸芸衆生。大殿背面的青蛇塑像,手按寶劍,威風凜凜,一如傳說中她剛烈勇猛、嫉惡如仇的性格。後殿爲“叁寶殿”,供奉了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叁尊大佛。殿兩側回廊環繞,其中左廂房爲求診問醫處,有名老中醫坐堂,專爲遊客免費診治疑難雜症。

  熟悉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白蛇傳》的人們知道,美麗善良、在人間專行善功的白蛇娘娘,最終被法海和尚壓在了雷峰塔下,經受著千年的苦難煎熬。錢飛龍先生獨出心裁、不惜巨資在飛龍世界的製高點上建起宏偉的白蛇廟,將曆盡磨難、勇敢追求情和愛的白蛇娘娘請進廟中,爲蒼生化病去憂、消災解難。爲傳說中的白蛇娘娘修廟,千年以來絕無僅有,實爲“天下第一廟”。

  白蛇廟開光之前,貢唐倉大師曾乘坐延伸在廟外山坡上的自動扶梯,到廟中觀看。當他看到“叁寶殿”中只有佛像,尚沒有佛經和僧人時(佛、法、僧爲佛家叁寶),欣然提出贈送錢龍飛先生一尊佛像和12卷經卷。並應錢先生的請求,派人從西北草原請來20名喇嘛,陪伴大師誦經。開光之前那尊印度信徒獻給貢唐倉大師的金燦燦的釋迦牟尼佛像,由專人從西北草原送到飛龍世界,供奉在雷峰塔的九層。12卷珍貴的藏文經卷,放置在特製的木架鏡框裏,供在“叁寶殿”的釋迦牟尼佛像兩側。20名藏族喇嘛,則隨侍在大師身旁。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蘇杭勝景中,杭州西湖無異是其中的佼佼者:叁潭印月、柳浪聞莺、蘇堤春曉、平湖秋月、花港觀魚、曲院風荷、雙峰插雲、南屏晚鍾、斷橋殘雪、雷峰夕照,這些被曆代文人墨客贊美吟唱過無數遍的西湖十大勝景,像十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西子湖畔。1924年9月,這十大勝景中的“雷峰夕照”,卻由于屹立在西湖淨慈寺前雷峰山上900多年的雷峰塔的突然坍塌,而消失了。據記載,寶塔倒塌後,磚塊在叁天之內被祈盼大吉大利的杭州市民一搶而光。一代文豪魯迅先生有感而發,寫下著名的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

  說起這雷峰塔,原是錢龍飛先生的先祖吳越國王所建。據曆史記載:唐末五代時期,國家四分五裂,藩鎮各據一方,戰禍連年,民不聊生。而據守今浙江全省、江蘇蘇州以南、福建一部分的吳越國,卻是一派繁榮太平景象。從他的創建者錢镏到叁世祖忠懿王錢弘溪執政期間,均奉行發展農桑、保境安民的國策,因而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吳越國王還倡導人民信奉佛教,靈隱寺石塔、梵天寺經幢、六和塔、雷峰塔、保塔、閘口白塔、臨安功臣塔,都是吳越國所建。其中的雷峰塔是錢镏的孫子——叁世祖忠懿王錢弘倜于公元975年爲慶賀黃氏妃子得子而建,原塔高35米,共七層,據說寶塔建成後,寶塔建成後,國王的妃子們連續生子30個。這座雄偉的寶塔後來因《白蛇傳》的故事更加聲名遠播、充滿神秘色彩。它的倒塌,自然被世人視爲一件憾事。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凝聚著中國古代文化和人民美好願望的雷峰塔,難道就這樣在中華大地永遠消失了嗎?

  “唐朝塑廟,宋代造塔”。在中國傳統裏,塔、廟不是一般人有錢就可以建造的。錢龍飛先生作爲吳越王錢 镏第33代孫,在雷峰塔坍塌70年後,終于使其重現于南中國廣東番市飄峰山上。比起原塔,重建的雷峰塔更加雄偉挺拔,融古典與現代于一體,塔高63.8米、共九層,雄踞在海拔66.2米的飄峰山上。從山下到雷峰塔,可乘坐豪華的長廊式自動扶梯。塔門前有老虎鎮守,遊人可安全地與之合影;塔內有電梯直達七層,如沿咚咚作響的環形木梯逐層浏覽塔內的大型壁畫,人們就像走進了曆史深處,吳越王國的興盛繁榮和《白蛇傳》故事的委婉纏綿撲面而來……

  最珍貴的是塔之九層,陳列著錢龍飛先生曆盡千辛萬苦保護下來的錢氏家族宗譜,那線裝、發黃的古冊,無聲而權威的向人們講述著錢氏家族的來龍去脈。1994年12月4日,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錢其琛曾面對這些古冊,向錢龍飛先生詳細詢問他們嘉定錢氏的來曆。還有一大幅輾轉千年傳下來的“鐵券”。懂曆史的人都會知道,“鐵券”亦名“丹書鐵券”、“金書鐵券”,是古代皇帝頒賜給功臣的鐵製證書,形狀如瓦,上刻金字,分左右兩片,左片授給功臣,右片藏在內府,有事合攏作證。一千多年前,錢 镏開創的吳越國傳國叁代五王,享國70多年,北宋建立以後,其孫子錢弘倜爲了免使生靈塗炭,于公元978年納土歸宋,並先後攜3000家人赴汴京居住。盡管爲保護錢弘倜,吳越人在杭州專門建造了一座保倜塔,但錢弘倜仍于60大壽之際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毒酒而逝。但其子孫卻幸免殺戮,代代相傳,形成了今天龐大的錢姓家族。其原因是唐昭宗在公元877年賜予錢 镏“金書鐵券”,其功效可免其後裔不死。錢氏“鐵券”原有25幅,經曆曆史的風霜血劍,現僅存錢龍飛先生珍藏的這一幅。

  除上述兩件珍貴文物外,塔頂還供奉有貢唐倉大師贈送的、來自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像,1300年前高僧…

《金席大師貢唐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