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告訴大師:在飛龍世界的一期工程中,他已興建了不少尊老愛幼、旨在光大中華傳統文化的項目,除了雷峰塔、白蛇廟和總共28個景點的“白蛇傳”系列景區外,繞山腰已建成92棟、每套58平方米的壽星園,專供海內外華裔百歲壽星分批前來療養,凡來療養的老人,吃、住、行全部由飛龍承擔,每6名老人配一名服務員,一個營養師和一個保健醫生,還可帶一名家屬前來負責起居,月工資880元。此外向全國每一位百歲老人每月贈送150元生活費,156元成本的營養保健品,一年共3680元,由當地老齡委、居委會、派出所確認後發放。公司爲此已多次在全國展開了“尋龍”行動,據初步了解,第一批全國百歲以上的老人(包括港澳臺)共7000名,加上1000名華裔壽星,總共8000位。“壽星園”旁邊是“愛幼園”,與衆不同的是,公司爲每位前來遊玩的兒童贈送一本集道德與知識教育于一體的小畫冊,和一袋公司生産的以蛇骨粉爲原料的淘淘營養粉……
貢唐倉大師,作爲深受國內外佛教徒敬仰的高僧大德,有一顆赤誠的愛國、愛教、愛民之心,其慈悲佛心,雖遭遇21年的冤獄,也不曾有絲毫減損。近10多年來,大師不顧年屆古稀,仍常年奔波于草原牧區、國內海外,宣揚佛法,傳播友誼,替政府調解草山糾紛,捐資四五十萬元興辦民族教育……累累功德,不一而足。如今面對一代“蛇王”的宏大善舉,大師禁不住感動而言:“錢總賺錢大手筆,花錢大氣魄,富貴不忘國家,發財惠及老幼,真是仁風義舉,我一定要支持你的事業!”
當晚,李玉玲小姐特意選擇豐澤園,爲第二天就要離京的貢唐倉大師餞行,同時爲遠道而來的“蛇王”洗塵。席間,大師一邊品嘗著魯菜,一邊談笑風生,回憶他五十年代在四川藏區捐資30萬銀元興辦奶粉廠的往事。臨別時,大師握著“蛇王”的手說:“我和你雖是第一次見面,但我感覺我們好象認識很久了,這是緣份!”
面對各路記者,貢唐倉大師侃侃而談:“兩千年前,南方的僧人爲西藏傳去了第一部佛經。今天,我帶著12卷經書來到南國。中國各民族同是龍的傳人,我願爲廣東人民祈禱發願。”
貢唐倉大活佛來到飛龍世界,親自爲雷峰塔、白蛇廟主持開光。這消息通過錢龍飛先生在《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廣東電視臺、廣東廣播電臺、香港《文彙報》等各類媒體的鄭重公布,迅速傳遍粵、港、澳地區。
從12月6日開始到12月11日,每天都有萬名左右的遊客從各地來到飛龍世界。盡情遊覽之後,人們無不希望能一睹貢唐倉大師的風采。爲滿足廣大遊客的願望,錢先生按照藏族人民的習俗,特意在保健中心門口爲貢唐倉大師布置了法座。每天上午和下午,大師都要出來二叁次,爲早早排隊等候的遊客摩頂祈福。那場面壯觀而肅穆:金黃色的圓形傘帳下,大師端坐雕龍飾金的法坐,20多名弟子站在身後朗聲誦經。從長長的臺階次第走上來的遊客,一個緊跟一個來到大師坐前,虔誠地合掌、低首。大師無論男女老幼,一概面帶慈笑,用他那厚實的大手輕輕一觸。大師風趣地告訴人們:“佛、法、僧爲佛教叁寶。既然是個寶,讓僧摸摸頭以示愛護、祝福之意。”
活佛與“蛇王”相會,這引起了新聞媒介的濃厚興趣。在錢龍飛先生在飛龍大酒樓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貢唐倉大師面對中央、粵、港、澳各路、各“兵種”的記者,侃侃而談。大師睿智、風趣的談吐,泰然而親切的風采,傾倒了見多識廣的記者們……
大師說:“今天與這麼多的新聞界朋友見面,我感到很高興。我爲什麼到廣州來呢?有這麼幾個緣由:一是我是個藏族,據西藏古書記載,兩千年前,廣州這裏的和尚給西藏傳去了第一部佛教經典,今天我帶著12部經典來到廣州,這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二是我與錢總以前從未見過面,他聽到我的情況介紹後,一定請我來,從我個人的性格和脾氣來說,一般的什麼開光、剪彩我都不參加,比如我每年要到北京開全國政協常委會,凡看到攝像什麼的,就避開了。但我和錢總在北京相見後,一見如故,好像認識很久了。我認爲他是個愛國者,他那麼有錢財,不去享受,也不去國外投資,一而再、再而叁地在大陸投資,令人感動。凡是愛國家、愛民族、愛祖宗的,我都要全力支持。叁是廣州原是佛教非常興旺的地方,以後似乎慢慢淡化了,現在在這個地方修起了白蛇廟、雷峰塔,很有意義,既是對傳說中在人間做了許多善事的白蛇娘娘的紀念,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揚。
“我看了飛龍世界,感到建得很有意義。在老百姓的看法中,蛇是龍的舅舅,蛇時間長了就會變成龍。飛龍,飛龍,飛上天空的一條龍,很活躍的一條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這是很吉祥的。11月12日我到的那個晚上,就在各位記者坐的這張桌子旁、中華民族象征的龍座前,從二樓天花板上滲下像珠簾一樣的水來,在我們藏族人民的看法中,這是很吉祥的。因爲龍離不開水啊!(酒樓的服務小姐事後告訴作者說,二樓的一根水管破了幾天,一直未滲下水來,就在貢唐倉大師當晚走進酒樓大廳的那一刻,天花板上突然滴滴嗒嗒滲下水來,如水簾一般,一直到大師離開。)
“馬克思主義認爲佛教是客觀唯心主義,爲什麼呢?因爲佛教認爲沒有什麼救世主,全靠世人自身的努力,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種因果報應的思想,講的也是客觀存在。佛教講究緣,有緣就有機會。我們藏族有一句話:紙上寫的字,風吹雨淋就抹掉了;刻在心裏的字,永遠抹不掉。這次我們有緣份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的廣東、特別是在這個展示了中國龍文化的飛龍世界相會,十分難得。每一個人,雖然職業不同,貧富有別,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國家、愛民族,作爲佛教徒,還要加上愛教。我近10年來或代表國家、或以個人身份出訪了一些國家,雖然不少國家比我們國家發達、富裕,生活條件很好,也有一些國家希望我留在他們國家,但我始終想著我是個中國人,我離不開藏族人民,離不開草原。我在國內,不管到哪裏,都要以我的宗教方式爲當地人民祈禱。11月28日,在錢先生的安排下,我帶著弟子去看蓮花山的望海觀音時,專門讓20名藏族喇嘛誦了經。在愛國家、愛民族這一點上,我們的心願是共同的,中國各民族同是龍的傳人。這一點人人都要銘刻在心。我願爲廣東人民祈禱發願,祝大家紮西德勒(藏語意爲吉祥如意)!”
大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講話,贏得了在場記者們格外熱烈的掌聲!爲大師的風采所征服,人人爭相而上與大師合影留念。記者們紛紛評說,貢唐大師“真是一位高僧大德”、“不僅是佛教大師,還是一位哲學家”。
從1994年11月12日至12月12日,貢唐倉大師在飛龍世界度過了整整一個月時間,其間他應廣州軍區海軍的盛情邀請,與錢龍飛先生一起到海軍基地參觀,並乘坐軍艦渡海到著名的虎門炮臺,憑吊了鴉片戰爭古戰場遺址。之後又到深圳特區小住了幾日,他的虔誠信徒、一位藏族女企業家專門爲大師准備了一幢完全按藏族習慣布置的花園別墅。
12月12日,大師要啓程返回蘭州了。錢龍飛先生以隆重的儀式歡送大師:專門請來的陸海空叁軍軍樂隊吹奏著威武、雄壯的樂曲;飛龍的1000多名職工自發聚集在遊樂城高軒的大門兩側,戀戀不舍地目送大師;高挂在旗杆上的鞭炮足足響了10多分鍾。令人稱奇的是,這天一早便開始下雨,但在大師走出他住了將近一個月的保健中心時,霏霏細雨卻突然停住了,大師在人們的歡送中乘車駛出飛龍世界時,天空又驟然大雨傾盆。在前往白雲機場的路上,一直是大雨瓢潑。然而當大師抵達機場時,雨又一次奇妙地停了。大師在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的同志事先訂好的貴賓休息室等候飛機起飛的一個多小時裏,盡管天空陰沈,卻滴雨未下。到登上飛機時,白雲機場上空已是陽光燦爛、晴朗無雲。送別的人們目睹在短短兩小時中天氣的這一變化,無不爲之稱奇。
銀鷹載著貢唐倉大師和他的20多名弟子,飛上藍天,直向西北而去。錢龍飛先生特意派他的女兒錢林萍送大師到蘭州,其心之誠,令大師爲之感動。
曆世貢唐倉大師簡曆
第一世貢唐倉大師根敦彭措
第一世貢唐喇嘛根敦彭措于藏曆第十一饒迥土鼠年(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正月初八日出生在黃河首曲甲考達日則嘉山麓原董氏十八支之一的則衛香秀部落(原四川省阿壩州)。父名本秀,母名道吉堪召。15歲時隨其叔格桑紮西赴藏,入哲蚌寺敦莽紮倉學經。先後從第五世達賴喇嘛、赤·洛智嘉措等大師座前聆受了多種深奧經教的傳授,尤其奉第一世嘉木樣協貝多吉爲上師喇嘛,竭誠奉侍。大師學完五部大論,洞悉五般若精義,出類拔萃,被稱譽爲“哲蚌格西”。在獲拉讓巴格西學位後,准備隨其叔返裏,遵從嘉木樣的勸告,留藏繼續深造。入下密院習學甚深密宗金剛乘教理,成爲顯密兼長的大密宗師。恰紮巴·根敦彭措之名如雷聲震空。
土兔年(1699年),任西藏下密院翁則喇嘛(即領經師)。鐵蛇年主持傳授續部經教,達到很高的學術成就,章嘉·阿旺喬丹等拜他爲師。其間,主持擴建密宗經堂,向第六世達賴喇嘛呈獻叁千五百兩白銀作爲代金,獲准將郎日溪卡劃作下密院勝樂修供儀軌的基金,並主持修訂、新镌拉薩版“四家合注”。火狗年(1706年)任下密院堪布,第二年就任降則法王,在職班禅大師座前聆受密集等教敕。土牛年(1709年),嘉木樣回原籍建寺前,師徒曾在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像前共同發願。鐵虎年(1710年),任白噶增巴的經師,住錫布達拉宮。
木羊年(1715年),繼佛陀第二宗喀巴的法位,任甘丹寺第50賽赤。火雞年(1717年)七月,准喝爾蒙古的鐵騎至達木,班禅羅桑益西和大師率叁大寺喇…
《金席大師貢唐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