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法,特別聽受布頓所造的金剛出生大疏,瑜伽部根本經、攝實相經、金剛頂經、祥勝經、淨惡趣續、顯實相論、憍薩羅莊嚴論、祥勝經大疏等無量的重要經續和注釋。
叁十六歲時赴拉薩朝釋迦佛像。以後一二年內舍事閉關專修。叁十八歲培修精基(rdzin-ji)地方的慈氏菩薩殿。第二年住在羅劄(lho-brag),爲該地僧俗講多種教法。四十歲時從法依(chos-skyabs)大師聽聞菩提道燈論釋、集密五種次第法等。這一年中,曾往娘(gnal)的金沙奔巴(gser-phye hbum-pa)行廣大供養,在那裏講比丘戒律,安立無量衆生住于戒律。自此以後,即使漉水觸火這一些瑣事,也要依律而行,徒衆也跟隨著這樣作。因此,以後黃教最尊崇戒律。這一年在若種(rwa-gron)安居時,大弟子達瑪仁欽(dar-ma rin-chen)阿阇黎初次谒見。達瑪仁欽最初看不起宗喀巴,但聽了大師講經之後,對大師很快地生起了信心,誓從大師爲隨身弟子,後來大師圓寂,即由他繼承法位。
以後由娘回到俄喀(hol-kha),住拉頂(lha-sdins)阿蘭若一年,自修教他。這年之內,了解佛護、月稱一派中觀見的究竟,生大歡喜。因此造論稱贊如來所說緣起性空的甚深道理,這部論通稱“緣起贊”。
四十四歲那年的春天到迦瓦棟(dgah-bagdon),在無量海會之中,講說菩薩戒品、事師五十頌和密宗十四根本戒等。以後與仁達巴共赴若珍(rwa-sgren),冬季在若珍廣演大乘莊嚴經論、辨中邊論、集論、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諸大乘法。又爲仁達巴講集密月稱釋和中觀論。仁達巴也爲大師講六十如理論、集密五次第法和中觀月稱釋的中見等深細修法。第二年夏與仁達巴、勝依法王(bskyabs-mchog dpalbzan-po)在囊則敦(gnam-rtsed ldan)寺安居時,抉擇正法,廣弘戒律。四十六歲時造菩提道次第廣論,這部著作總依慈氏現觀莊嚴論,別依阿底峽菩提道燈論,開演叁士道次第。後半別明止觀,更是大師的精心著作。以後又造菩薩地戒品廣釋,密宗根本罪釋、事師五十頌釋等。四十七歲時宣講現觀莊嚴論,講授完畢,令弟子達瑪仁欽依照此次所講的要義,而造釋論。達瑪仁欽即遵囑造廣釋心藏經嚴論,即是現在西藏講現觀莊嚴論的根本依。四十八歲時,移錫雷樸(lhas-phu)寺,廣演法稱論師的因明廣釋,達瑪仁欽記而造論。以後到俄喀住慈氏洲(byams-pa glin)講經,因勝依法王等的勸請,造密宗道次第,總明四部密宗的全體。這部論與菩提道次第,一明密乘、一明顯教,是宗喀巴平生最偉大的兩部著作。
五十一歲時,赴前藏,在塞若卻頂(se-rachos-sdins)安居,大弟子克主傑(mkhas-grubrje)初次參谒大師,大師爲授大威德灌頂。這一年造中觀論廣釋。
五十二歲時,造辨了不了義論。這一年(永樂六年1408)六月,明成祖派大臣四人,隨員數百人,到西藏迎請大師來漢地,爲大師婉言謝絕。大臣們轉請派一上首弟子,應成祖之請。大師于是命令大弟子釋迦智(sakya ye-ses)前往京師。釋迦智見了皇帝以後,被封爲大慈法王(snin-rje chos-rje)。這一年中觀論廣釋造訖,在六百多叁藏法師的聚會中,廣爲宣演。此外還講了中論、辨了不了義、四百頌論、密宗道次第、密宗根本叁昧耶,事師五十頌等。
這一年培修拉薩大招寺,第二年正月在大招寺興起大法會。又應徒衆之請,興建根本道場迦登寺(dge-ldan rnam-par rgyal-bahiglin)。建立房舍的軌則,完全合乎戒律所說,下至廚房,都依照戒律建築。第二年來到格登寺,做一些開光等事情,並講述菩提道次第、集密月稱釋及五種次第、集論、瑜伽師地論、因明論等。又造集密四天女請問經和集智金剛經二書的注釋。五種次第的注解也是第二年內在這個道場內造成的。
五十八歲時,藏王名稱幢(grags-pa rgyal-mtshan)迎請大師赴聞地的劄西朵喀(bkra-sisdo-kha)安居,爲數百叁藏法師宣講中觀、因明、菩提道次第、入菩提行論等。大弟子根敦主巴(dge-hdun grus-pa)即在此時此地初次參谒大師。以後回到格登寺,著魯伊巴勝樂大疏、圓滿次第四瑜伽廣略講義、修法,又對勘集密根本經和注解,有所注述。五十九歲時,因以前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帙過于浩繁,一般人不易誦持,于是另造菩提道次第略論。六十二歲在格登寺宣講集密釋箋、幾種釋續、五種次第廣解、六支加行廣解、時輪無垢光大疏、中觀、因明、勝樂、菩提道次第等無量甚深大法。這一年入中論廣釋造訖。歲末,大師令刻集密根本經,第二年刻好。六十叁歲(1419)時宣講勝樂輪根本經等顯密諸法,勝樂輪根本經釋也在這一年作成。如是在講經行化的生活中,這一代大師于十月二十五日圓寂。
宗喀巴大師的平生,在學問修持各方面都具有最高的造詣。對于教理,他總結大小乘、顯密一切教誡理論,而自成一家之言。他一方面有括囊大典、網羅衆家的氣度,一方面又有不容假借混淆的見地。如抉擇佛教各宗的見地之後,以中觀爲正宗;抉擇中觀各派之後,以月稱爲歸依。詳見菩提道次第廣論觀品和辨了不了義論。他的著述極豐富,現存的有十八帙(包括傳記和口義)。對于戒律,他能嚴格地遵守,矯正舊派佛教的流弊。他的德行又極高,足以領袖群倫。因此,他所創的格魯派(dge-lugs-pa)至今爲西藏第一大教派。在時間上講,這一派流行了六百年;在空間上講,不但流行于西藏本土,而且遠及青、康、漢地、蒙古。如果咱們把宗喀巴的傳記稍事涉獵,就知道這些現象不是沒有原因的。
二 宗喀巴的弟子
宗喀巴的弟子多到不可勝計,現在僅將最著名而且對弘揚宗喀巴教法最有關系的幾位大弟子列舉如下:
1.嘉曹傑(rgyal-tshab rje 1364一1432),名叫達瑪仁欽。最初在薩迦派(sa-skya-pa)出家,親近仁達巴等諸大善知識。以十部大論在各寺立宗。最初聽到宗喀巴大師的名聲,自己不相信,以後聽到大師講經,慢心才降低下來,願作弟子。十二年中受學一切顯密教授。宗喀巴圓寂以後,他繼承法位,爲迦登寺的第一代坐床者。以後依據大師的成規,以戒律爲本兼弘集論、俱舍、因明、現觀莊嚴、入中論等。大師的一切顯密善說,無不盡力宣揚。在位十叁年(1419-1431)之內,宗喀巴的弟子把他當作宗喀巴一樣地侍奉。
2.克主傑(mkhas-grub rje 1385-1438),原名格雷倍桑(dge-legs dpal-bzan)。最初也在薩迦派出家,親近仁達瓦和達瑪仁欽,也立過十部大論宗。後來因仁達瓦的介紹而爲宗喀巴的弟子。宗喀巴圓寂後到後藏弘揚宗喀巴的顯密教法。以後被達瑪仁欽迎回迦登寺,繼承法位凡八年。他的學說完全祖述宗喀巴,不糅雜絲毫其他說法。非但摧伏一切外道外派的論難,即使大師弟子中,見地稍有不同于宗喀巴的,一定要盡力破除。
3.妙音法王(hjam-dbyanschos-rje 1379一1448)名叫劄西倍敦(bkra-sis dpal-ldan)。在宗喀巴的弟子中稱爲聞持第一,受持顯密經論108部,講說的時候,不需要經本,只靠背誦。甲午年(永樂十二,1414)受宗喀巴大師的囑咐,于次年建立哲繃寺(hbras-spuns)。講授中觀、因明、現觀莊嚴論等都以宗喀巴爲依歸,攝受弟子極多。因派七位阿阇黎分別宣揚教法,所以該寺形成七大院,其後合並爲多聞(sgo-man)、明慧洲(blo-gsal glin)、廣樂(bde-yans-Pa)、密咒(snags-pa)四大院。
4.大慈法王(byams-chen chos rje 1354一1435)名叫釋迦智(sakya ye-ses)。曾經代表宗喀巴到南京谒見明成祖,回藏後依宗喀巴命創建色拉寺(se-ra)。以後又晉京作永樂、宣德兩代的國師。把黃教傳布到蒙古和漢地,是爲漢地有黃教之始。
5.根敦主巴(1391—1475或73),最初依止慧獅子(blo-gros senge)其後爲宗喀巴的弟子,並從達瑪仁欽、克主傑問法。後來隨慧獅子到後藏弘法,在那裏創建劄什倫布寺,住持叁十八年,暇時就到後藏各地廣講經論。這個寺院最初分爲叁個院,到班禅善慧法幢(blo-bzan chos-kyi rgyal-mtshan)增添了一所密咒院。人才衆多,爲後藏第一大寺,曆代班禅就是該寺的寺主。
6.上慧賢(stod ses-rab bzan-po),阿裏人,學成後回阿裏莽域(man-yul)建立達摩(stag-mo)等寺,從此宗喀巴的教法遍布于阿裏。
7.下慧賢(smad ses-rab bzan-po)西康人,起初在色拉寺求學,曾爲該寺的副講阿阇黎。回西康後,在昌都建立寺院,從此黃教盛行于西康。
《宗喀巴大師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