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正如文殊師利童子,“外禦隱珍之服,內住等持之定”一樣。
大師住光明定時,天空異常澄淨,絲毫沒有一點雲翳;圓寂後四十九天中,又無微風飄搖,因此大衆所供的酥燈,雖然遍滿整個大寺的內外,卻從來沒有發生過燈焰傾動或熄滅之事。
每當夜闌人靜時,空中時常傳來微妙悅耳的天樂聲。五彩缤紛的花朵,頻頻由空中散落,紛飛如雨;白色的天花,光輝如真珠,從空中降落時,宛如滿天明月,紛紛下墜一樣。嘎登寺的上方,有純白色的光柱,上豎如幢幡;寺的兩旁,以及寺前,祥雲聚集,布滿五色霞光。
(叁)最正確的供養
大師圓寂後,有數百名徒衆,于密壇前,以內、外、秘密叁種供養,供養大師。並發廣大願:願生生世世值遇大師,領受大師甘露法,以大師爲大乘知識力,依教修行,急速證得大金剛持位。
這時,前後藏各大道場,也都紛紛放茶施供,廣培勝福。然而有一些善知識,因突然失去大依怙,憂惱纏心,痛哭莫名,而逐漸荒廢聞思修。大師心子克主傑看了,馬上提出糾正說:“近來有許多出家衆,如果碰到親教師、阿阇黎等圓寂時,往往哀傷過度,廢棄聞思修等一切善行,留發過長,穿俗家喪服破壞僧相,屍體收斂在佛殿中,張挂哀悼挽聯等,一切均極盡世間恩愛之能事,如同俗家辦喪事一樣。然而現在我們應恪遵大師之教誡,遠舍世間習俗,隨順佛陀教法。也就是說,任何人遇到這種“生死無常”時,不要象世間常人一樣,只是徒然苦悶、煩惱,而是應了解:
一切有爲法,都呈無常相,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墜落,
合會終別離,有命鹹歸死。
“生死”對每個人來講,都是無可避免的事實,所以當于此事,深生怖畏厭患,一心欣求出離,勵力勤修教證二種*輪,圓滿大師之志。這種隨順意樂的做法,就是對大師最大的供養。”
克主傑深具正法慧眼,以及佛法之扼要,他依大師勉勵大衆修行之本意,慈悲教導後學,令大衆脫離這種惡習,期使無垢正法,永住世間。
(四)造大日如來聖像之用意
大師未圓寂以前,曾令鑄銀身毗盧遮那佛聖像一尊(毗盧遮那佛,即胎藏部之大日如來)。造好之時,由繼登嘎登墀巴法位的達瑪仁勤,依儀軌爲之開光。當時,有很多人不知道大師立此聖像的用意,正起疑念間,克主傑馬上明白他們的意思,于是對大衆說:“昔日大師之所以建立“集密叁十二尊”、“勝樂六十二尊”,及“金剛界”等叁大曼陀羅,是想藉此因緣,挽回無上瑜伽和瑜伽兩部密法逐漸衰微之頹勢,以增長教法。然而現在若不積極弘揚此行部密法(胎藏部),恐怕連其他密法也將隱沒殆盡。大師爲了令聖教密藏常光顯,故鑄造毗盧遮那佛聖像,廣弘行部。”
修學密法,如果僅修學四部中之一部,或二部,乃至一經、一密法,都無法了知總道宗要。如果真要利益衆生,善顯秘密義,一定要四部密法同時弘傳。克主傑是大師弟子中,最能明白大師心意的人,這次經他主動的解釋,衆人遂渙然冰釋。
(五)末法中之最上福田
大師圓寂後,關于遺身的處理,有人建議火化,有人建議留肉身等,衆說紛纭,莫衷一是。然而大師之上首弟子,都認爲若留肉身,對如來正法之弘揚,將大有饒益;況且大師昔日住拏卻垅時,本尊也曾爲大師授記,叫他務必留肉身。所以衆人最後決議,以留肉身爲最上策。
爲了安置大師的肉身,四方信施供養九百多兩生銀,建造一座大銀塔,銀塔四周,又以無量寶石莊嚴。大師肉身安置于內,外表以法衣覆蓋,面朝向東北。(面朝向東北,表示大師的教法將傳布于蒙古、東北,以及中國內地。)
止公地區的信徒,又爲大師興建一座新殿,並鑄造鍍金釋迦牟尼佛聖像一尊。佛像身量比大昭寺的佛像還高一個手肘。當大師肉身晉住新殿時,空中霞光遍照,天雨寶花,天樂齊鳴。
大師圓寂以後,肉身略爲縮小,肌膚外表呈枯幹狀,但肌肉內部,卻仍然稍帶柔軟。戊辰年(1928年,距大師圓寂有509年),因宗喀巴大師肉身塔年久漸壞,第十叁世達賴喇嘛遂重修新塔。新塔以純金造成,外鑲無量珠寶,價值好幾億。新塔落成時,達賴喇嘛請好幾位守戒最極清淨之轉世大佛爺,從舊塔迎出宗喀巴大師。據一位參加迎請大師肉身的佛爺說,當他扶住大師手臂時,覺得大師的肉身,並非幹枯僵硬,而是略帶柔軟,跟剛圓寂不久一樣。又因大師的頭發比圓寂時長了許多,遂略加整理。這位佛爺得了一份大師的頭發,沒經幾年,這些頭發又長了不少。宗喀巴大師肉身塔,五百多年來,瑞兆屢現,實爲末法衆生之最上福田。
(六)圓根燈會
庚子年(大師圓寂後的第一年)十月,嘎登寺諸位金剛阿阇黎,和數百名僧衆,各修“集密金剛”、“勝樂金剛”、“大威德金剛”、“歡喜金剛”、“時輪金剛”、“大輪金剛手”、“無量壽”、“金剛大日如來”等多種密法,廣行供養。供養法會之當天和次日,天雨各種顔色的寶花,花色如真珠,晶瑩剔透,花分六瓣,花梗具全。
十月二十五日,正是大師圓寂一周年的紀念日。這一天,空中不斷飄落寶花,數量比以前更多,形量也更大。花落在地上,整片雪白,舉目一望,猶如十二月瑞雪。(各種顔色的花都有,其中以白色最多。)
二十五日那天,內邬官家叔侄等,迎請釋迦也協到惹喀紮,與無量僧衆廣修紀念供養。當天,亦有天雨寶花等瑞相。
自此以後,一直到現在,西藏、蒙古,以及中國五臺山等地方,不分宗派缁素,在每年十月二十五日那天,都興起燃酥燈等紀念供養。西康附近,剛開始幾年,因燈盞不敷使用,遂有人刻圓根(即蔓菁)代替,以補不足。這就是有名的“圓根燈會”之由來。
詩曰:
“現證光明最勝身,祥雲天樂散花頻;
空行供獻聖依怙,末世群生增福因。”
十七、大師再現 教釋疑網
(一)獅子吼如來應正等覺
宗喀巴大師未出世以前,比丘戒律在藏地曾經一度廢弛,後來經大師大力倡導,才挽回了這股頹流。大師爲了繼續住持如來聖教,惟恐昔日頹風重演藏地,因此以身作則,嚴持比丘清淨戒,而選擇中陰身成佛。由于這個緣故,他修無上密法圓滿次第時,未依羯磨印,以致在化緣示盡時,于死有位現證法身,中有初現證幻身(即中陰身成佛)。
大師雖已成佛,然與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所示現的八相成道不同,按《法華經》第十六如來壽量品中說:
“自我(指釋迦牟尼佛)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祗,常說法教化,無數億衆生,令入于佛道。”
又“不共密教”及“無垢光”亦說:
“我等大師(指釋迦牟尼佛)久已成佛,今于此間示現成佛。”
以上很明顯地指出,釋迦牟尼佛示現人間成佛,並非新得道,乃是久遠劫以來即已成佛。如今宗喀巴大師雖然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證得大菩提,然而他在有情世間,仍未顯現八相成道之佛事,所以沒有“一教法中有二大師”的過失。
宗喀巴大師于己亥年(1419,世壽63)十月二十五日成佛後,上升睹史陀天內院彌勒菩薩座前,法名曰妙吉祥藏。大師未來示現八相成佛的佛號,名曰獅子吼如來應正等覺(廣如經中授記雲)。
(二)憶念上師的功德
大師成佛後,圓滿受用身遍盡虛空,隨緣垂濟,其無量無邊之功德,實非如幼兒智慧般的人所能了解。如今僅略述大師爲克主傑五次現身的情形,分別如下:
有一次,克主傑爲大衆講經時,見一般衆生,貪著五欲,馳逐惡法,不肯至誠學習如來正教;有一部分人,雖然發心修學菩薩道,奈何缺乏揀擇正法的慧眼;又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微薄,遂隨逐惡友,親近惡知識,雖有好心,徒招苦果。他觀察之後,爲這些愚蒙衆生,感到無限的悲哀,眼淚不覺撲蔌撲蔌地流了下來。
克主傑因而回室,于密壇前,想到:“這些愚蒙衆生,之所以無法依止具德大善知識,完全是宿無福德所致。衆生因外無具德善知識指導,內又有煩惱覆心,所以産生種種顛倒妄想。比如一切有爲法,明明是無常,卻計爲常相;諸法本性空寂,卻執爲實性;世間一切受用,本是虛幻不實,卻執爲快樂的源泉,而拼命去鑽求;現世名望,有如谷響,卻執爲究竟。衆生如是費盡心力,貪圖滿足六根欲望,于是愈追求,愈墮入痛苦的深淵中。”
“如今大師之顯密教法,一切善說,以及金剛持秘密扼要之處,全部遠離微細錯誤。然而由于衆生不具夙根,我雖日夜不停的講說,他們卻仍然無法領受大師之無上甘露法味。甚至還有人去親近那些極愚至癡、乏學無知、迷于取舍、等同畜生的惡知識,聽聞一些自贊毀他、虛妄、绮麗、邪命的教法。這些如母衆生,如果能通達佛法心要,直證佛地,那是多麼令人興奮啊!但是他們卻偏偏不念無常,爲現世名聞利養所迷亂,而逐漸步入邪道,永沈輪回。悲夫!”
克主傑想到這裏,于六道輪回深生厭離,淚如雨下。遂陳設無量上妙供品,向大師殷重至誠的祈禱。
克主傑剛祈禱完畢,就見宗喀巴大師,騎著一只白如雪山,衆寶莊嚴的六牙智象,威光赫赫,隨著一片五彩霞光,降臨在對面的虛空中。大師面帶微笑,安慰克主傑說:“兒子啊!你心意我已明白,快不要再爲此事而感到憂苦了!衆生如果能象你這樣,時時憶念上師之種種功德,必能淨治往昔所造極惡罪障,並能集聚無邊福德資糧。你這種情形,就象瑜伽自在密勒日巴憶念馬爾巴上師一樣,極爲難得。無論如何,你應該知道,你我師徒所作的事業根本善妙。所以今後,你仍須繼續精進,廣弘我的教法。”
(叁)教導釋疑
某日,克主傑于顯密二教甚深扼要之處,生疑莫解,因而想起宗喀巴大師,自忖道:“如果我師長尚住世的話,現在即可向他請問,並且一定能得到圓滿的解決。然而師尊今已不在人間,還有誰能作我究竟決斷之依據呢
師尊啊…
《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