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正如文殊师利童子,“外御隐珍之服,内住等持之定”一样。
大师住光明定时,天空异常澄净,丝毫没有一点云翳;圆寂后四十九天中,又无微风飘摇,因此大众所供的酥灯,虽然遍满整个大寺的内外,却从来没有发生过灯焰倾动或熄灭之事。
每当夜阑人静时,空中时常传来微妙悦耳的天乐声。五彩缤纷的花朵,频频由空中散落,纷飞如雨;白色的天花,光辉如真珠,从空中降落时,宛如满天明月,纷纷下坠一样。嘎登寺的上方,有纯白色的光柱,上竖如幢幡;寺的两旁,以及寺前,祥云聚集,布满五色霞光。
(三)最正确的供养
大师圆寂后,有数百名徒众,于密坛前,以内、外、秘密三种供养,供养大师。并发广大愿:愿生生世世值遇大师,领受大师甘露法,以大师为大乘知识力,依教修行,急速证得大金刚持位。
这时,前后藏各大道场,也都纷纷放茶施供,广培胜福。然而有一些善知识,因突然失去大依怙,忧恼缠心,痛哭莫名,而逐渐荒废闻思修。大师心子克主杰看了,马上提出纠正说:“近来有许多出家众,如果碰到亲教师、阿阇黎等圆寂时,往往哀伤过度,废弃闻思修等一切善行,留发过长,穿俗家丧服破坏僧相,尸体收敛在佛殿中,张挂哀悼挽联等,一切均极尽世间恩爱之能事,如同俗家办丧事一样。然而现在我们应恪遵大师之教诫,远舍世间习俗,随顺佛陀教法。也就是说,任何人遇到这种“生死无常”时,不要象世间常人一样,只是徒然苦闷、烦恼,而是应了解:
一切有为法,都呈无常相,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坠落,
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生死”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无可避免的事实,所以当于此事,深生怖畏厌患,一心欣求出离,励力勤修教证二种*轮,圆满大师之志。这种随顺意乐的做法,就是对大师最大的供养。”
克主杰深具正法慧眼,以及佛法之扼要,他依大师勉励大众修行之本意,慈悲教导后学,令大众脱离这种恶习,期使无垢正法,永住世间。
(四)造大日如来圣像之用意
大师未圆寂以前,曾令铸银身毗卢遮那佛圣像一尊(毗卢遮那佛,即胎藏部之大日如来)。造好之时,由继登嘎登墀巴法位的达玛仁勤,依仪轨为之开光。当时,有很多人不知道大师立此圣像的用意,正起疑念间,克主杰马上明白他们的意思,于是对大众说:“昔日大师之所以建立“集密三十二尊”、“胜乐六十二尊”,及“金刚界”等三大曼陀罗,是想藉此因缘,挽回无上瑜伽和瑜伽两部密法逐渐衰微之颓势,以增长教法。然而现在若不积极弘扬此行部密法(胎藏部),恐怕连其他密法也将隐没殆尽。大师为了令圣教密藏常光显,故铸造毗卢遮那佛圣像,广弘行部。”
修学密法,如果仅修学四部中之一部,或二部,乃至一经、一密法,都无法了知总道宗要。如果真要利益众生,善显秘密义,一定要四部密法同时弘传。克主杰是大师弟子中,最能明白大师心意的人,这次经他主动的解释,众人遂涣然冰释。
(五)末法中之最上福田
大师圆寂后,关于遗身的处理,有人建议火化,有人建议留肉身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大师之上首弟子,都认为若留肉身,对如来正法之弘扬,将大有饶益;况且大师昔日住拏却垅时,本尊也曾为大师授记,叫他务必留肉身。所以众人最后决议,以留肉身为最上策。
为了安置大师的肉身,四方信施供养九百多两生银,建造一座大银塔,银塔四周,又以无量宝石庄严。大师肉身安置于内,外表以法衣覆盖,面朝向东北。(面朝向东北,表示大师的教法将传布于蒙古、东北,以及中国内地。)
止公地区的信徒,又为大师兴建一座新殿,并铸造镀金释迦牟尼佛圣像一尊。佛像身量比大昭寺的佛像还高一个手肘。当大师肉身晋住新殿时,空中霞光遍照,天雨宝花,天乐齐鸣。
大师圆寂以后,肉身略为缩小,肌肤外表呈枯干状,但肌肉内部,却仍然稍带柔软。戊辰年(1928年,距大师圆寂有509年),因宗喀巴大师肉身塔年久渐坏,第十三世达赖喇嘛遂重修新塔。新塔以纯金造成,外镶无量珠宝,价值好几亿。新塔落成时,达赖喇嘛请好几位守戒最极清净之转世大佛爷,从旧塔迎出宗喀巴大师。据一位参加迎请大师肉身的佛爷说,当他扶住大师手臂时,觉得大师的肉身,并非干枯僵硬,而是略带柔软,跟刚圆寂不久一样。又因大师的头发比圆寂时长了许多,遂略加整理。这位佛爷得了一份大师的头发,没经几年,这些头发又长了不少。宗喀巴大师肉身塔,五百多年来,瑞兆屡现,实为末法众生之最上福田。
(六)圆根灯会
庚子年(大师圆寂后的第一年)十月,嘎登寺诸位金刚阿阇黎,和数百名僧众,各修“集密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欢喜金刚”、“时轮金刚”、“大轮金刚手”、“无量寿”、“金刚大日如来”等多种密法,广行供养。供养法会之当天和次日,天雨各种颜色的宝花,花色如真珠,晶莹剔透,花分六瓣,花梗具全。
十月二十五日,正是大师圆寂一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空中不断飘落宝花,数量比以前更多,形量也更大。花落在地上,整片雪白,举目一望,犹如十二月瑞雪。(各种颜色的花都有,其中以白色最多。)
二十五日那天,内邬官家叔侄等,迎请释迦也协到惹喀扎,与无量僧众广修纪念供养。当天,亦有天雨宝花等瑞相。
自此以后,一直到现在,西藏、蒙古,以及中国五台山等地方,不分宗派缁素,在每年十月二十五日那天,都兴起燃酥灯等纪念供养。西康附近,刚开始几年,因灯盏不敷使用,遂有人刻圆根(即蔓菁)代替,以补不足。这就是有名的“圆根灯会”之由来。
诗曰:
“现证光明最胜身,祥云天乐散花频;
空行供献圣依怙,末世群生增福因。”
十七、大师再现 教释疑网
(一)狮子吼如来应正等觉
宗喀巴大师未出世以前,比丘戒律在藏地曾经一度废弛,后来经大师大力倡导,才挽回了这股颓流。大师为了继续住持如来圣教,惟恐昔日颓风重演藏地,因此以身作则,严持比丘清净戒,而选择中阴身成佛。由于这个缘故,他修无上密法圆满次第时,未依羯磨印,以致在化缘示尽时,于死有位现证法身,中有初现证幻身(即中阴身成佛)。
大师虽已成佛,然与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所示现的八相成道不同,按《法华经》第十六如来寿量品中说:
“自我(指释迦牟尼佛)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祗,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
又“不共密教”及“无垢光”亦说:
“我等大师(指释迦牟尼佛)久已成佛,今于此间示现成佛。”
以上很明显地指出,释迦牟尼佛示现人间成佛,并非新得道,乃是久远劫以来即已成佛。如今宗喀巴大师虽然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证得大菩提,然而他在有情世间,仍未显现八相成道之佛事,所以没有“一教法中有二大师”的过失。
宗喀巴大师于己亥年(1419,世寿63)十月二十五日成佛后,上升睹史陀天内院弥勒菩萨座前,法名曰妙吉祥藏。大师未来示现八相成佛的佛号,名曰狮子吼如来应正等觉(广如经中授记云)。
(二)忆念上师的功德
大师成佛后,圆满受用身遍尽虚空,随缘垂济,其无量无边之功德,实非如幼儿智慧般的人所能了解。如今仅略述大师为克主杰五次现身的情形,分别如下:
有一次,克主杰为大众讲经时,见一般众生,贪著五欲,驰逐恶法,不肯至诚学习如来正教;有一部分人,虽然发心修学菩萨道,奈何缺乏拣择正法的慧眼;又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微薄,遂随逐恶友,亲近恶知识,虽有好心,徒招苦果。他观察之后,为这些愚蒙众生,感到无限的悲哀,眼泪不觉扑蔌扑蔌地流了下来。
克主杰因而回室,于密坛前,想到:“这些愚蒙众生,之所以无法依止具德大善知识,完全是宿无福德所致。众生因外无具德善知识指导,内又有烦恼覆心,所以产生种种颠倒妄想。比如一切有为法,明明是无常,却计为常相;诸法本性空寂,却执为实性;世间一切受用,本是虚幻不实,却执为快乐的源泉,而拼命去钻求;现世名望,有如谷响,却执为究竟。众生如是费尽心力,贪图满足六根欲望,于是愈追求,愈堕入痛苦的深渊中。”
“如今大师之显密教法,一切善说,以及金刚持秘密扼要之处,全部远离微细错误。然而由于众生不具夙根,我虽日夜不停的讲说,他们却仍然无法领受大师之无上甘露法味。甚至还有人去亲近那些极愚至痴、乏学无知、迷于取舍、等同畜生的恶知识,听闻一些自赞毁他、虚妄、绮丽、邪命的教法。这些如母众生,如果能通达佛法心要,直证佛地,那是多么令人兴奋啊!但是他们却偏偏不念无常,为现世名闻利养所迷乱,而逐渐步入邪道,永沉轮回。悲夫!”
克主杰想到这里,于六道轮回深生厌离,泪如雨下。遂陈设无量上妙供品,向大师殷重至诚的祈祷。
克主杰刚祈祷完毕,就见宗喀巴大师,骑着一只白如雪山,众宝庄严的六牙智象,威光赫赫,随着一片五彩霞光,降临在对面的虚空中。大师面带微笑,安慰克主杰说:“儿子啊!你心意我已明白,快不要再为此事而感到忧苦了!众生如果能象你这样,时时忆念上师之种种功德,必能净治往昔所造极恶罪障,并能集聚无边福德资粮。你这种情形,就象瑜伽自在密勒日巴忆念马尔巴上师一样,极为难得。无论如何,你应该知道,你我师徒所作的事业根本善妙。所以今后,你仍须继续精进,广弘我的教法。”
(三)教导释疑
某日,克主杰于显密二教甚深扼要之处,生疑莫解,因而想起宗喀巴大师,自忖道:“如果我师长尚住世的话,现在即可向他请问,并且一定能得到圆满的解决。然而师尊今已不在人间,还有谁能作我究竟决断之依据呢
师尊啊…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