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喀巴大師傳▪P4

  ..續本文上一頁大師見彼殷勤,遂往焉。至羅刹山時,貢迦法王亦久仰大師之德,殷勤留駕。是春即住錫五明道場,爲七十余通達叁藏之法師,講演《帕勤》、《因明》、《集論》、《俱舍》、《苾刍戒》、《入中論》等,無量承事供養,皆由貢迦法王供給。次赴牙壟(地名)住門喀寺,講演經律,一切生活事緣所須,皆由宗基寶稱仁波卿所供養也(此數年中,亦間爲學人傳授密法)。冬季住門喀劄喜棟(寺名)。曾有一晚,共諸善知識圍爐向火,談論先覺傳記雲:昔大善知識慧師子于一法會,同時能講十一種經論(每日講十座,每座講一鍾),釋尊末法中,佛法難聞,藏地講經之所,彼講爲最多也。時善知識霞頓等請曰:若爾,吾等亦請大師同時講授爾許經典,大師垂許否?師曰:若稍勵力,或亦能之。諸善知識恭敬勸請,師亦允諾。即于次日(初十日)閉關,溫閱參究一切經論,至叁十日結束衆論,定于初一日開講。

  時桑樸等處,諸大善知識,聞大師將于一日講十一種經論,無不歡喜,相繼來會。有來法會恐不及者,則紛紛預先來信,請大師慈悲,將開講日期稍延數日。大師于四日以內,略講諸散論。自初五起,十五種大論同時開講,于日日中,從朝至暮講十五座,曾無間缺。于此殊勝法會期中,所講諸論小部者,講畢兩部,重加兩部,以續其座,共講十七論,謂慈尊五論、中觀五論(《中論》、《回诤》、《六十頌》、《七十頌》、《細研論》)、《集論》、《俱舍》、《戒律》、《因明》、《入中》、《入行》、《四百論》是也。講此十七論時,每論各依一廣釋爲正宗,取余釋爲附屬,諸家同異一時決擇,凡經叁月法會乃圓。在此法會期中,每日晚座講畢,仍修閻曼德迦二次第瑜伽,未嘗間缺。時諸聽衆,鹹共贊雲:大師若非爲本尊加持,則是獲得總持菩薩而無疑也,非然者不堪任此大佛事也。大師又于某一時,曾于一法會,講二十一部大論。同日開講,亦複同日圓滿。又因極尊仁達瓦勸勉,住極樂寺等諸大道場。凡七年中,講說無量經論,教誨後學。每會講時,多同時講十部以上,每部又攝取數部之注釋,其繁亂可知,而大師獨能自在裕如,其慧力之大,亦可想見矣。又大師將專修之年(大師專修之事迹,下文廣錄),曾合講二十九部大論,一切缁素,贊爲希有。

  彼夏季住牙壟滿迦劄(茅蓬名或寺名)閉關,修薄伽梵勝樂輪法,每日四座,並修內古六法等,生起無量內證功德。

  秋季返拉薩時,極尊仁達瓦亦來拉薩,師徒共住補達落(即現今達賴喇嘛住處)研究法義,並教授學人。次極尊返後藏,大師冬住覺摩垅岩,爲無量受持叁藏法師講授《時輪》、《帕勤》、《因明》、《集論》、《俱舍》等。

  獲得龍樹甚深正見

  庚午年,大師叁十四歲。是年春(明太祖二十叁年),大師欲學金剛乘講授、灌頂、密傳、事相等法,並欲與極尊仁達瓦研究法義,遂赴後藏,住拏其壟從錯(寺名)寺,住持名稱知識受五種次第密乘法類。時有西甯喇嘛善中觀者,號精進師子,住錫于勝樂上阿蘭若,大師之弟子叁藏法師福稱與大善知識慧稱往谒請法。喇嘛中觀師雲:我須從汝之阿阇黎(指大師)前,請妙音天女之結緣灌頂雲雲。次與大師相會,請妙音天女灌頂法。爾時詳談法義,喇嘛中觀師雲:自從童年,文殊菩薩即常現身說法,曾以種種方法,考其真僞,然至今常未敢決信,請大師考察之。今日之來請灌頂者,亦因教而來也。大師即以中觀等甚深法義,善爲觀察考問,覺其所得境相爲真,告曰:無須疑慮,只須殷重祈請。然本尊之真實身語,非現在根識所能見,惟意識境。我亦很想請文殊菩薩修法與教授等,惟現在極尊仁達瓦,將至大倉,我師徒必須相會,時間迫促不能如願,以後必須請受也雲雲(喇嘛中觀師之傳,下文略錄)。

  喇嘛中觀師,是文殊菩薩親現身說法而攝受者,原無絲毫虛僞,然猶不敢自信爲實者,系見末代有情略見幻相(乃至夢相)全不加以考察決擇,便執爲真,隨教妄爲,誤入魔境,毀壞正法,悲愍此類有情故,于大師前請教,互爲印證也(法尊按:我輩薄福衆生,終日已隨魔境轉,想無格外魔事可招,但或如貧婦遭災,更遇魔境,見鬼魅現相等,亦必須深加考察,專仗叁寶始能無誤也)。

  次大師往大倉,時有譯經叁藏法師名稱幢,與譯師義賢、極尊仁達瓦更有隨來之諸大善知識及寺內原住僧衆,共集其一切所須飲食臥具等,皆由大持律沙門、諸佛長子、通達衆經、荷負聖教、遠離下劣心、進趣大士行之譯經叁藏法王勝依吉祥賢所供給。爾時稱幢法師講《帕勤》,勝依法王講《歡喜金剛經》,極尊仁達瓦講自造之《因明廣釋》,大師聽受並廣決擇重要難處。次師徒同赴巴邬巴那,大師依極尊座前聽受《集密根本大教王經》一遍。時大師欲往貢松法吉祥(或譯法德法勝)前聽受《時輪》,其夜夢中,聞雲法吉祥從不頓仁波卿聽受《時輪》凡十七遍。後大師谒時,問雲:師從不頓仁波卿,聽《時輪》幾遍?師雲:凡十七遍。與夢中所聞恰相契合。時極尊仁達瓦雲:汝學密乘何其過急,現在講演顯教有廣大饒益,宜先事講說也。師答曰:我深樂密法,以是欲先求學密耳。

  次極尊往薩迦寺,大師則返其壟,與喇嘛中觀師相會。喇嘛中觀師在垂髫時,身中心處,自然發出文殊五字明之聲音。曾有一次因發聲過大而悶絕,蘇已,見文殊菩薩伫立于前,其身黑色。次請文殊菩薩之灌頂法修之,菩薩數數現身說法,然未敢自信爲實。次赴藏求學于桑樸寺,初學《帕勤》獲得聰智名已,意欲遊諸辯場。本尊謂曰:可將一切資具,供養僧田。師雲:若爾,則求學何給?曰:有寶藏可取耳。師即如教舍衆具已,請曰:寶藏何在?曰:我勸汝舍離世事,專修善行耳(本尊以善行爲寶藏,誘令舍離名利之貪也)。師即如教舍離事業,住公薄(地名)學迦馬崗倉之法,並學大印等,而專修之。時本尊現身說法,較前更爲明現堅實。

  本尊所現身,若如鏡像、幻化、霞光等相,不類血肉之體,是爲不顯不實。若所現身類似肉體,是爲顯了堅實也。此種現身,或由行者善根顯發,或由觀行者觀想幻現,以爲眼根之境,即名幻現非真實身。其所現實身,爲意識境,必須行者叁摩地成就,方能見也。諸學密者,必須知此,方不致爲魔所惑耳。

  次往桑耶寺,從錯迦瓦學時輪六加行。爾時本尊幻化,愈見明了。次請吉祥山喇嘛童勝爲考真僞,彼以道果中之密傳教授考問,本尊一一解答,如經所說。彼雲:觀此答覆,是真本尊雲。

  次欲往後藏時,後藏有巴哈二人最負盛名,師問本尊雲:依誰?本尊答曰:汝可自往,至嘣錯棟時遇一苾刍,可如彼教。至已,果遇一苾刍,問之,曰:可往巴惹瓦處。至已,習學大印等法。極尊巴惹瓦,是最有厭離心者,以彼爲緣,師亦深發出離心,對現世貪著任運減少。次如本尊所教往薩迦寺,依極尊仁達瓦聽受《中觀》及《戒律》。次東返住其珑,即與宗喀巴大師相遇,從大師聽受《入中論月稱釋》一遍。

  總之,本尊文殊菩薩爲善知識,每晨覺已傳受一頌,未嘗間缺。並視教修出離心、菩提心、正見等法,身心煩惱,何者粗猛,必先對治,即一切行止悉依本尊所教而行。師精進無量,故所證功德,皆非余人所能思議。爾時本尊曾教授叁有涅槃平等之正見,名曰金剛語句,謂依種種緣起,當了真實義,最初修歸依,集福淨諸障。修順逆緣起,觀身語意性,甚深教授等。修行菩提者,安住叁摩地,身語意諸蘊,斯皆無有我,離彼亦無我。修行菩提者,當知無我義,謂觀蘊界處,顯空及生死,涅槃緣起等,斯皆無自性。遠離生住滅,有無皆非我,超言說戲論,深靜無分別,知者般涅槃(因文之便,譯增叁句。此頌並有長行釋文,現存宗喀巴大師著述中,約譯漢文兩卷)。總攝叁藏要義,甚爲希有。師圓寂後火化時,火焰煙雲皆成寶劍及青蓮花形,舍利無量,其色紅黃(是文殊菩薩色),淨如水精,更有多數舍利合爲成六幅輪者,辋毂俱全,甚爲希有。

  宗喀巴大師,遇如是功德無等之大善知識已,請受文殊無量法類。爾時大師,請喇嘛中觀師爲傳達,請問文殊菩薩多種深義。大師思維,若未得中觀深見,如同未得道之命根。然得亦甚難,倘或倒執,其錯謬之過患,尤甚于常見。故尋求正見之心,可與薩陀波侖相比也。爾時所問,亦多爲修正見之樞要。文殊菩薩雲:幻有與真空二品,絕不可生遠近之心,猶須特重于幻有也。

  學空墮斷者,必撥無因果,毀謗世俗谛,此過有甚于執有。世俗既壞,勝義焉存?幻有真空,必須互依而立,故二谛俱是緣起法(觀待設施之緣起),此乃中觀特具之勝義也。後時住歡喜面時,本尊亦數數教授此義。當請問時,菩薩略辯中觀二派(月稱、清辨)之差別,與俱生分別二種我執所計之我,及以比量智所破之粗細分齊,通達正見之量,月稱派建立世俗谛之方法等。又略說顯密二乘,共道不共道之差別,無上瑜伽部集密圓滿次第中五種次第之體性、次序、數量、決定等極難通達甚深之義,大師請雲:今猶未解。菩薩囑雲:此等可暫爲書寫記之。于喇嘛本尊,殷重祈禱,修本尊法,集聚資糧,淨治業障。于諸經論,詳細觀察,常恒無間,精進莫懈。以吾所說之略義,爲增上緣,必能速疾通達也。時大師深欲了解龍猛菩薩之中觀正見及《集密》等,請問雲:藏中能教授彼義者,孰爲最宜?曰:無過于仁達瓦者,然彼亦不能盡斷汝疑,故惟有以喇嘛中觀師傳說爲最宜,但中觀師不久將返康地,故汝今宜暫不講說,靜慮深修,不久即當通達也。又請問雲:月稱論師所釋龍猛菩薩之論義,是否絲毫無謬耶?曰:月稱乃上方世界最勝慧力佛前之一大菩薩,特爲光顯龍猛正宗受生此土,故其所釋龍猛正義,無論顯密,皆無錯謬,必須決定信受者也。爾時喇嘛中觀師請問宗喀巴大師之宿世本生甚詳,又雲:此師年齡尚幼,智辯超群,現在若專事講宏,必能大揚正法,若驟然舍事專修,他人必怪我,請仍暫令弘法…

《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