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有名“寶積清淨無塵積世界”與所謂“稀有超越莊嚴世界”,二者實際是一。如來阿羅漢正等正覺圓滿佛世尊“普照”與淨相中出現的獅子吼佛,揣想二者是否也應是一事。”如其所說,作爲一事,也不矛盾。如果作爲各異的事實說來,就應化衆生的視野來說,示現多次成佛的情況,是很多的。譬如以我們大悲的(釋迦)佛世尊來說,如《寶積十六會父子相見經》中說:“往昔無量劫以前,在此世界上,全部恒河沙土成爲合一佛國,我們的導師釋迦獅子,成爲圓滿佛陀名“王頂”,示現十二種事業。”以及《妙法蓮花經》中說:“從百千俱胝無量劫以前,我雖已現證圓滿菩提成爲圓滿佛陀,但我有時爲調伏諸有情,而示現如是諸善巧方便。我于此土全無诳言。”舉例作廣大解說後。薄伽梵(即釋迦牟尼)複廣示其義,當時作如是偈頌說:
“百千萬劫難思議
其量何時亦無盡,
殊勝菩提我證得,
我亦常時說法義。
我複正持菩薩名,
建立彼諸佛智慧,
我于俱胝多劫中,
成熟無邊諸有情。
亦複示現涅槃相,
爲調有情說方便,
彼時我不入涅槃,
次爲我將廣說法。”
此外,《父子相見經》中說:
“八十俱胝諸佛中,
雖已示現成佛相,
亦無滿足之思想。
佛心亦入勝菩提。
叁千世界六十一,(六十一個叁千世界)
諸佛刹土作事業。
能仁如何善方便,
佛世尊前普敬禮,
尚示最初發勝心,
彼與彼處普示現,
導師世尊複再再,
示現許多佛陀身。”
這是說往昔多劫以前,雖已成佛,尚須多次示現成佛情況。就小乘之例規說來,也是說于俱胝刹土(世界)中,示現俱胝化身,而作圓滿成佛等十二事業[35]。至尊彌勒實際上也早已成佛,但一般應化衆生的理解是仍住持菩薩相,于未來時期中示現成佛。又如同說怙主龍樹證得初地(歡喜地)後,轉生極樂世界。但又說他此生獲得雙運位[36]。又說他于未來時期中,于清淨光世界佛土中成佛,名爲“智生光明如來”。因此應知至聖宗喀巴大師也是往昔早已成佛,名“龍種最勝如來”,然而在一般普通有情的理解則是住于至尊文殊證得十地(法雲地)的自在菩薩果位中按濁世不淨衆生的理解則是示現叁恩[37]上師金剛持著袈裟身相,于“中有”(死有和生有的中間階段)示現現證雙運身[38]而成佛。後來于此賢劫中成爲妙目如來,又于他方世界成爲獅子吼佛和普照如來等說法,也與調伏衆生的善巧方便而示現的幻化神變是不相矛盾的。
上述瑪吉諾尊的懸記中所說的第七佛,不是從拘留孫佛[39]算起的第七佛,而是從彌勒佛算起的第七佛。若從拘留孫佛算起則爲第十一妙目如來。這是《宗喀巴大師傳使具緣蓮花盛開之日》等書中所說的。又于《賢劫經》中說:
“妙目如來在俗時,(在俗家時)
彼于十妙如來前,
敬供重樓妙室已,
初發菩提最勝心。”
這是說發心情況。至于其父母、種姓、會集徒衆等特別情況,在《賢劫經》中說:“妙目如來誕生地名桑界,種姓爲婆羅門,身光(身中發出光明)有十二由旬[40],父名仁波且(意爲大寶),母名色哇(意爲明顯),子名居噶嘉波(意爲行星王),智慧第一弟子名洛卓塔意(意爲智慧無邊),神通第一弟子名生格卓(意爲獅子步)。第一次會集聲聞衆叁億人,第二次會集二億八千人,第叁次會集叁億六千人。其壽量爲七萬歲,正法住世時間爲叁萬萬年,舍利(即佛骨)將不斷增長。以前十佛從第一佛起所作的所有成熟有情的事業,妙目如來一人完成諸佛的事業。”
又,“于稀有卓越莊嚴佛土中,成佛名獅子吼”,這不僅有上文所引的那些懸記,此外還在前述阿阇黎蓮花生所著《催促牌記》的附注中說:
“由彼佛子名紮巴,
改變釋迦爲報身 [41],
彼以父續[42]深瑜伽,
離四邊[43]理之正見,
解救善緣衆有情。
彼于此土示寂後,
往生稀有卓越刹,
獅子吼佛現證成,
從佛手中大靈塔,
放射俱胝大光明。”
以及《傳授教授王經》的“教法清濁分辨品”中懸記如上文所引之余篇中說:
“出現有名羅桑者,
會集徒衆有多人,
彼常建立十法行[44]。
有樹葉柱[45]佛殿中,
于我(佛)身像有兩尊[46],
敬獻五佛莊嚴冠,
如佛經義善宣明。
以和雅音作祈禱,
于我善作祈願文,
教法長住一千春。
從此逝世往東方,
卓越莊嚴世界中,
成佛名爲獅子吼,
彼之勝刹極聖超,
對彼虔信彼刹生。”
有這樣的許多懸記之語。至于獅子吼佛的身量爲一由旬,壽量爲無量劫;身光爲許多由旬;身色青綠,如綠玉色;右手爲說法手印;左手爲入定印之上,捧有盛滿甘露之缽。甘露之色較其諸色殊勝妙好,其中有由甘露的光彩所成之大靈塔,中間微高,普遍放射各種光明,與甘露同一色彩,彼佛土中,“上根”諸有情一見靈塔,立即自然生起與清靜正見相接合的密教(或咒義)通達。存在于心中而成爲真實甘露的加持;其“中根”和“下根”諸有情僅由(佛)語所示清淨證見結合密教之力,遂能現證地、道之通達。總的說來。其一切侍眷會衆都是依于清淨正見與密道相結合而成佛的。這些情況出自至尊文殊向多敦·绛伯嘉措所示的懸記如上文所引的余篇中明白記載。一切智克珠傑對于這些情節,作有《清淨雪山篇》偈頌,說:
“獅子吼佛之壽量,
彼之壽數無量劫,
身量由旬綠玉色,
具多由旬之光明。
右手說法左定印,
捧持盛滿甘露缽,
其中甘露具光塔,
放無量光極耀明,
彼刹上根諸有情,
一見彼塔即刻頃,
勝乘妙道心中生。”
所說(頌句)與上文情節相同,之後他(克珠傑)又作祈願頌文說:
“我願不顧身與命,
受持密乘教法根,
獅子吼佛證覺處。
最初侍眷能得成。”
又喀納譯師贊頌說:
“羅桑良師成佛身,
如以綠玉山飾成,
無量光圍顯明耀,
獅子吼前作贊稱。”
複作祈願頌說:
“難計佛刹聚吉祥,
稀有卓越莊嚴刹,
願生其中佛喜悅,
獅吼首徒成堪誇。”
一切智格桑嘉措[47]亦作祈願頌說:
“東北稀有卓越刹,
獅子吼佛之足下,
願生初眷學顯密,
以聞思修度生涯。”
有如是許多聖者大德所作無邊無數的贊頌和願文。
普照如來于聖文殊之莊嚴佛土“寶積清淨無塵積世界”中成佛的情況,如《大悲妙法蓮花經》中所說:往昔大劫(48)中。在此四洲[49]中。有轉輪王名輻邊出現于世。彼有子名眼不眨等一千人,並擁有小王八萬四千人。王之近前有首要近臣名婆羅門海塵,有子名海藏等八十人,門徒一千人。其中海塵離俗出家而成佛,名爲寶藏如來,婆羅門海塵多次運用善巧方便鼓動轉輪王輻邊王子一千人發菩提心。王子等人于寶藏如來前各各受持自己之佛土,並發大菩提心,婆羅門子八十人及門徒一千人等都得如來懸記成佛,名觀照和頂髻等。婆羅門海塵及學習吠陀[50]者一千人得到懸記,將來成爲我們的導師釋迦王佛等賢劫中一千零五佛。轉輪王輻邊得到懸記,于極樂世界中成佛,名無量壽,長子眼不眨成爲觀世音,成佛後名光明普照吉祥積王佛,次子輻邊童子成爲大勢至。成佛後名極堅功德寶積王佛。叁子根圓滿成爲至尊文殊。成佛後名普照如來,廣詳地爲千子示說了懸記。其它經中的說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其意義則一樣。當時,至尊文殊所發勝心和受持佛土情況如上述經文《蓮花經》中說:“于是婆羅門海塵仍如前對諸子鼓動。而對第叁子根圓滿說畢,第叁子合掌恭敬于寶藏如來前。作如是言:“薄伽梵世尊!我願以我于佛世尊及比丘僧伽等身前以一切資具所作盡所有承事供養;以及我以身、語、意作盡所有諸善行;以及隨喜此諸行爲,具足盡所有福德,此諸一切功德我皆用以回向(願成)無上正等圓滿菩提(即成佛)。彼佛土中。具煩惱者,彼不得現證無上正等圓滿菩提(即不得成佛),亦不得急速得證。我(文殊)願在尚未現證無上正等圓滿菩提成佛時,我于彼時仍行菩薩行,祈請其他十方一切世界中諸佛爲作見證;我願行菩薩行時,隨何佛世尊賜我最初受持正等菩提,並于隨何佛世尊前最初得發菩提勝心,而能在最勝地建立菩提心,願隨何佛世尊賜我能清淨受持諸般若波羅蜜多,並能進入其中;願隨何最勝莊嚴佛刹的佛世尊賜我能受持正等菩提,于彼諸佛刹土乃至所有恒河沙極微塵數佛土中,諸佛說法時,我以天眼皆能觀見;願我行菩薩行時,作如是諸佛事業,並願直至何時。我于彼諸佛土中,受生爲任何有情時,皆願如是作--譬如受生爲梵衆天[51]人時,我亦作淨治彼諸有情之心而行菩薩行;無論如何我願圓滿修習所有叁千大千恒河沙土合而爲一之佛土的功德莊嚴,並願佛土諸牆垣高達有頂天界[52]。而且遍布珍寶,以各種珍寶而爲莊嚴;願彼佛土純以吠琉璃爲其地基,無塵土、石塊、瓦礫等,全無汙穢混雜其中;願彼佛土中無婦女甚至無婦女之名;願彼一切有情皆由變化而受生;願彼諸有情不以飲食爲食;願彼一切有情具足喜食(以禅樂爲食)和法食(以法樂爲食);願彼佛土無聲聞和獨覺甚至此種之名亦無;願彼佛土遠離災難、垢染、嗔恨、隱罪(蓋覆罪過),而且全是住清淨焚行之菩薩遍滿于其間;願其中一切菩薩皆雉發著紅黃色僧衣;願于彼佛土受生立即具足大光明;願彼諸有情之手中皆有寶缽其中充滿百味;願剛一生起百味即作如是想--我等皆有情不以飲食爲食,並願我等去到有佛住在的其他世界中,對其中生活諸有情,供此喜食和法食。對諸聲聞和受苦諸有情,亦布施此喜食和法食,也去到諸餓鬼住處,對彼受饑渴痛苦,以致身體熾燃之諸有情。亦布施此喜食和法食,願如所想念獲得成就;願…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