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薩摩诃薩(即大菩薩)都能如是剛一發心,即能獲得具足不可思議行叁摩地(即定)。””說如是等願畢,繼發願道:“願我之菩提樹[53]。成爲七寶莊嚴,華光燦爛,其周圍有攝四洲座位。牆垣周邊範圍存叁千世攝界十倍寬廣;願菩提樹之香氣和光明遍布于一切佛土;願菩提樹前有各種珍寶以爲莊嚴之金座,由最寂忍智所發放之香氣名爲清淨專注,其所達範圍約四、五洲之廣,其所達高度有八萬四千由旬;願我菩提樹前金剛座處。結跏跌坐時頃刻即現證無上正圓滿菩提而成佛;願我直至示現涅槃之間,不解開跏跌坐,並于菩提樹前不起立和下坐;願我住于菩提樹前,正在金剛座處時,我幻現諸佛菩薩之化身分散于其他難以數計的世界中;願每一佛于一上午爲諸有情說法。並于彼上午中,賜無數有情能受持所有無上正等圓滿菩提,獲得最勝安置,並得安置于不退轉(已得功德不再退失);願如是諸菩薩之化身,亦作菩薩之事業;願我證得菩提時,其他難以數計的十方世界中,亦有我身于其中。”菩薩(文殊)發起如是甚深和廣大宏願時,薄伽梵佛世尊說道:“大士,善哉!善哉!汝是善巧明智,內心聰慧者,汝已發下極爲善妙之願。善男子!由于汝極能具足功德,極爲具足智慧。是爲何故?是爲利益一切有情之故,而作如是最勝智慧吉祥,並受持佛土之最勝莊嚴功德。以此之故。善男子!汝名爲妙吉祥(梵語文殊)。妙吉祥汝于未來時間中,經兩恒河沙數無量劫,而到第叁無量劫時,南方另有一世界名爲寶積清淨無塵積世界,彼世界中,娑婆世界(即此世界)亦攝于其中,成爲屬于彼土範圍之內。妙吉祥汝當于彼世界中,現證無上正等圓滿菩提而成佛,名爲普照如來的阿羅漢正等圓滿佛陀。汝之菩薩謄衆亦能成爲如是圓滿正果。”佛世尊作了如是懸記。在《寶積經》中所說,也大都與此相同。與此至尊文殊如何發心,及如來給文殊開示如何的懸記相同,至尊宗喀巴大師亦決定示現成佛的事業,因爲實際上宗喀巴大師與至尊文殊同一心識,由于無二性體決定能成,因此不須觀待懸記等始能成立(其事理)。但是爲了令一些愚味者生信之故,我(著者)也寫出明顯的懸記情況。如《密集續最勝詩篇》中也說:
“未來北方生,
名首有“慧”字。
“善”行興佛教,
普遍揚“名稱”,(這是指宗喀巴名諱。漢譯爲“善慧”名稱) 往生文殊處。”
此一(密集)密續之梵本,系由阿阇黎蓮花生運用神變,從西方邬仗那地區取出。據說現在仍存在于桑耶寺[54]中。這些說法出自绛央尼瑪敦貝堅贊所著《宗喀巴大師傳使具緣蓮花盛開之日》。這樣的能作成立(事理的佐證懸記)還有許多,但無須全部寫出之。由上面所說諸節,即能得知。以上是略說宗喀巴大師未來轉生中的情況。于此斷句處,作中間插頌說:
虛空無邊普周空,
無邊劫亦思難通,
如是有情界與數,
亦超衡量境界中。
如衆生界之本性,
大師受生土事相。
功德一二亦難量,
無余史迹何待商。
彌勒尊前吉祥藏,
贍洲出現班珠等,
未來化身如流常,
賢劫千佛中如月,
照映影象數無量。
妙目如來示現證,
無上圓滿成佛業,
稀有超越世界中,
獅子吼佛示圓成。
以甚深見合密乘,
安置衆生永無退,(功德穩固而不退失)
文殊所有事業刹,
世界名爲淨無塵,
亦示“如來普照”體。
成佛之迹示現證。
多劫前雖證菩提,
尚須再再示成佛,
勝方便調諸衆生,
認爲重複則亂真。
超越思量之功能,
憶念稀有生信誠,
若能贊頌而祈禱,
似彼之果無疑生。
[注釋]
[1]桑傑嘉措:第五世達賴時,西藏執政第悉名。五世達賴圓寂後,秘不發喪,掌據政教大權。康熙帝嚴厲譴責,始立第六世達賴。康熙四十四年乙酉,被拉藏汗殺死。
[2]四種灌頂: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
[3]娑婆世界:意爲“堪忍世界”,佛書說此世界(即地球上)有諸痛苦,然而此世界的衆生都不能拔除其苦而忍受下去,故稱堪忍。
[4]金剛座:又稱菩提道場。即釋迦牟尼證覺成佛的古印度菩提伽耶城。
[5]世俗菩提心:這是對勝義菩提心所稱的,勝義屬于究竟了義的爲利有情所成佛的心;世俗則非究竟了義,僅限于不徹底的世俗中。
[6]勝義菩提:如上所說是究竟了義的發心,而且是通達發心之體性非實有,自性去空。
[7]廓巴日:拉薩叁大寺的噶丹寺所在山名,在今達孜縣境。
[8]沙彌:佛教中男子出家受叁十六戒者。
[9]比丘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二百五十叁條戒。又稱具足戒。
[10]加行道:佛教道果中,有五道,第一爲資糧道,第二爲加行道。加行道中有四位。即暖、頂、忍、世第一。
[11]實有:言對于一切法(事物),認爲能自立地實在成立而有,而不是依因與緣相合而有,即稱實有。執著如是的見解,即執實有。
[12]除有暗:這裏所說的“有”指世間,言除世間所有黑暗。
[13]法之明燈使熾燃:這句是嵌名詩句,是將“法熾”二字嵌入句中。
[14]前弘期:指自藏王松贊幹布至藏王惹巴巾卒年間,佛教在西藏昌盛的一段時間。
[15]後弘期:布孜·仁欽殊以公元973年宋太祖開寶六年爲後弘期之始年。仲敦巴以公元978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叁年爲後弘期之始年。密法則以仁欽桑布譯師以後爲後弘期。
[16]迦當派:標榜以全部佛語作爲修行要訣的教派。系阿底峽的首要弟子仲敦巴所創建。
[17]瑪爾巴:即西藏佛學大師瑪爾巴·卻吉洛卓(公元1012-1097年),他叁赴印度,學習佛法,聽受密教,回藏後收徒講學,創立藏傳佛教噶舉派。
[18]達波拉傑:藏傳佛學大師,本名索郎仁欽(意爲福寶,公元1079一1153年),從彌拉熱巴學法。弟子甚多,形成塔波迦居派。
[19]那哇巴: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師之一,此師常衣氈衣故名。
[20]薩惹哈:生于婆羅門種姓中,系印度最初宏揚大乘密教者,是龍樹的上師。
[21]蓮花生:藏語“白瑪迥乃”,公元八世紀中葉,藏王赤松德贊由印度迎請來的一位佛教大師。
[22]格敦嘉措:第二世達賴喇嘛,生于後藏。明正德四年(1509)創建頃科傑寺。
[23]五百師首燃燈智:燃燈智爲阿底峽尊者名諱,言印度五百班智達大師都對阿底峽如頭頂上莊嚴的珍寶般尊敬和崇拜。
[24]金剛持王善慧稱:釋迦宣講密乘時,身現金剛持王佛相。密教說上師即金剛持,所以把宗喀巴當作金剛持王佛。“善慧稱”即宗喀巴名諱。
[25]八風:亦稱世間八法,即利、衰、譽、毀、稱、譏、苦、樂。
[26]大願法會:俗稱傳大召。公元1409作藏曆正月,宗喀巴爲了紀念釋迦牟尼,在拉薩大昭寺裏倡建了一次講論佛經、發願祈禱的宗教法會,每年舉行,成爲常例。
[27]釋迦雙尊:指拉薩大昭寺及小昭寺內的兩尊釋迦牟尼像,分別由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赤尊公主帶到拉薩。
[28]雙運果位:密宗金剛乘究竟佛位,又稱大樂空慧雙運果位。
[29]兜率天:意譯爲“喜足天”。爲彌勒菩薩住處。
[30]曼遮:藏語“曼荼羅”之變音。意爲壇城,佛教所用供之一,表示將此世界中所有財富受用盡供于上師叁寶。
[31]叁學:即戒學、定學和慧學。
[32]四部密續:佛教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
[33]瑪吉諾尊:系元代藏傳佛教瑜伽女修士中有大成就者。
[34]續部:即四部密續。
[35]十二事業:釋迦牟尼示現一生十二件大事。兜率降世、入住母胎、圓滿誕生、少年嬉戲、受用妃眷、離俗出家、行苦難行、趨金剛座、調伏魔軍、成正等覺、轉妙*輪、入大涅槃等。
[36]雙運位:佛教密宗成佛究竟之果位。即證得空樂雙運果位。
[37]叁恩:佛教顯乘指授戒、傳經和講經的上師;密乘指灌頂,講密法和傳授秘訣的上師。
[38]雙運身:同雙運位。
[39]拘留孫佛:賢劫第一佛,七佛之第四佛。
[40]由旬:古印度長度單位名,約合二十六市裏許。
[41]報身:佛的叁身之一。叁身指法身、報身和化身。
[42]父續:佛教密乘中以方便爲主的瑜伽修法,皆爲父續。
[43]離四邊:須遠離執常邊、執斷邊、常斷俱執邊、執非常非斷邊等四邊,始能證得中觀見。
[44]十法行:繕寫、供養、布施、聽聞、朗誦、記憶、演說、默念、思維、修習。
[45]樹葉柱:拉薩大昭寺釋迦殿前一柱名。
[46]兩尊:指拉薩大昭寺和小昭寺內大小兩尊釋迦牟尼佛像。
[47]格桑嘉措:第七世達賴喇嘛1708年誕生于康區理塘,1757年圓寂。
[48]大劫:佛經謂成、住、壞、空之四期爲一周,爲八十增減之量,新譯謂八十中劫,即稱爲大劫。
[49]四洲:佛書中所說四大洲,謂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50]吠陀:梵語,意譯爲“明論”,指古印度古典宗教文化書籍。
[51]梵衆天:佛書謂色界之初禅天衆,分叁級,下級之大衆,稱爲梵衆天。
[52]有頂天界:佛書謂色界之第四處,本名色究竟天。此天在有形世界之最頂,故稱有頂。
[53]菩提樹:即釋迦成佛處之菩提樹,亦稱菩提道場,其處即金剛座,古印度菩提伽耶城。
[54]金座:即金剛座。
[55]桑耶寺:西藏山南紮囊縣境內一古寺名。唐代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時所建。爲西藏修建最早的正規佛寺。
第叁節 特別詳述宗喀巴大師此生的史事
如一切智克珠傑的著述中的偈頌所說:
“春季雨雲增音韻,
春光美布妙花璎,
孔雀童子作…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