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及慧本尊,
諸護善神同時聚,
贊唱吉祥美妙歌,
同時散花雨降臨。
剛一誕生離童性,
所有菩薩摩诃薩,
廣大諸行爲自有,
定是生生熏習生。
皆言此爲衆生友,
決是無實衆依尊,
尊卑中庸諸有情,
贊說聲音震地塵。
[注釋]
[1]叁有:指死有、中有和本有(即受生的生有)。斷叁有即斷生死輪回。
[2]密續部:指佛教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
[3]朗達瑪:吐番贊普達瑪烏冬贊的名號,此王曾毀滅佛教。
[4]供養法會:即大願法會。
[5]《蓮花遺教》:爲蓮花生大師在西藏所著。
[6]叁藏:即律藏、經藏、論藏。
[7]提婆達多:梵語音譯,意譯爲“天授”,系釋迦牟尼從弟名,常與釋迦牟尼爲敵。
[8]阿旺羅桑嘉措:系第五世達賴喇嘛名。1654年清順治九年應召赴北京,1655年還藏途中,受冊封賜金印,遂得正名爲西藏等地佛教教主,過問西藏政治。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圓寂。
[9]五決定:金剛持五決定特法。即處決定色究竟天密嚴刹土、時決定乃至輪回未空、身決定圓滿報身、語決定大乘正教、眷屬決定聖者菩薩。
[10]舍衛城:古印度一城名。佛在世時,波斯匿王居于此城,城內有祗園精舍。
[11]外道六師:度六種外道祖師。即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賒梨子、刪阇夜毗昆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鸠馱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
[12]四大天王:東持國天王、南增長天王、西醜目天王、北多聞天王。
[13]叁衣:出家僧所穿祖衣七衣和五衣。又稱叁法衣。
[14]羅桑格桑嘉措:同格桑嘉措,見75頁注[47]。
[15]摩耶夫人:摩耶,梵語摩诃摩耶之簡稱,系淨飯王之夫人,釋迦牟尼之生母,生釋迦太子後七日而殁,生于忉利天。
[16]繞迥:藏曆六十年周期之名,公元1027年爲起算點。
[17]蘭毗尼園:爲一名勝林園。摩耶夫人遊此林園時,以手攀無憂樹枝,太子即從右肋而降生。
[18]梵天和帝釋:梵天即大梵天王。勸佛所說法以千輻金輪供佛。帝釋爲叁十叁天界之主,類似漢地所稱玉皇大帝。
[19]圓劫:佛書中說此世界人享受法、財、願、樂等最爲圓滿的時代,系遠古拘留孫佛出世時。
[20]淨居天:天界之一。淨居天神,常作護佛事業。
二、宗喀巴大師從削發出家而進入佛門,漸次到前後藏地區,對顯教諸法作廣大聞、思的情況
如《本生經》中所說:
“俗家如牢獄,
居家病害盛,
所護爲煩惱,
所求爲苦辛。”
又說:
“若說法行[1]誤農耕
居家法行亦不成,
法業本是最寂靜,
俗家業務粗暴成,
與法相違有過故,
求利我者誰貪欣。”
如經所言,至尊宗喀巴童稚時,即視俗家如牢獄,又如火坑和蛇窟,家是無窮過患之産生處。由于他心中常懷離俗世而出家的願望,雖因年齡甚幼未到出家之年,然而急欲進入佛門之心情,使其于土豬年(己亥)年甫叁歲時,即在噶mb·若比多傑(意爲遊戲金剛)座前接受全圓優婆塞戒(即居士戒),命名爲衮噶林波(意爲普喜藏)。那時,噶mb·若比多傑作懸記說:“此幼童將成爲第二佛陀,再現于此世。”這是《若比多傑路引》中所說,並出自真正善巧有成諸師的著述中。在這樣的童稚時期中,有一次其父迎請法王頓珠仁欽來到家中,法王頓珠仁欽以馬和羊等無數財物贈送其父而說到:“請將你的這一孩子給我吧!”其當即應允而大生歡喜遂于土豬年(己亥)將年滿叁歲的孩子供給法王。從此以後直至去衛藏之前,宗喀巴都安住在法王的近前。最初剛來法王座前,見有許多人在念誦經典,幼童至尊宗喀巴亦坐其旁邊。他閱讀經典的方式是:心略思考,不須教導,自己即能無礙地念誦。在出家爲僧之前,法王于“夏瓊”寂靜地方,設立吉祥能怖金剛、枳布傳規勝樂金剛、歡喜金剛、金剛手等曼荼羅(即壇城),引宗喀巴入壇而爲之灌頂。起密法名號爲頓月多傑(意爲不空金剛)。使至尊宗喀巴入于密宗金剛乘之門中而獲得成熟。至尊宗喀巴受得全圓持明戒律和叁昧耶(即誓言)後,對諸戒律如愛護眼珠一般而作守護。受灌頂之後至出家以前的時間中,他已將勝樂、歡喜金剛、普明大日如來(即毗盧遮那如來)、閻曼德迦(又稱大威德,即能怖金剛)等曼荼羅牢記心中,並且多次勤修枳布傳規的“勝樂自入法”。此外還配合勤修“本尊瑜伽”和念誦次第等。尤其遵照上師的指示念修“阿惹巴紮那”(文殊心咒)很多遍。因此他的住室的石牆上也自然現出許多如同書寫成的“阿惹巴紮那”字迹。據說後來有一些不善良的人以各種刀械刮削,以致字迹已不明顯了。至尊宗喀巴年滿七歲時,一段時間中,每晚在夢中都明顯地見到薄伽梵金剛手現身,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他在夢中經常見到具德阿底峽尊者親身來到。後來他到前藏時,見到尊者的肖像。他說與夢中所見的一般無二。對于此一情節,一切智克珠傑的著述中說:“夢兆象征後來至尊宗喀巴大師爲了複興西藏已衰的佛教,確如阿底峽尊者再來藏土,開示全圓的顯密道次第,使所有應化衆生獲得成熟和解脫。而成爲住持佛教不損之幢的諸師中的頂寶般的大師。這是無可懷疑的。”這種說法是符合實際的。但是這些情節,僅是說夢中之事。此外還有至尊宗喀巴童稚時期親見本尊和上師,以及聽受許多正教法門。如《宗喀巴大師密傳祈禱文》中說:
“年屆七齡秘密主,
大車軌[2]師阿底峽,
經常親來作攝受,
顯現顯密皆教授。”
又如一切智克珠傑的著述中說:
“幼年即修佛禁戒,
優越戒律善持行,
生生一貫不放逸,
習力師前我啓請。”(“習力”有善良重習之力的上師)
一切智阿旺羅桑嘉措著作中也說:
“世間圓滿電閃揚,
苦暗臥處過患張,
輪回黑夜中出離,
初現梵行黎明光。”
這是說至尊宗喀巴童稚之年即能觀見世間一切圓滿(榮華富貴)都如虛空閃電,刹那閃爍而消逝。難除的叁苦[3]的黑暗蓋覆著正確的功德,正如躺在臥處的衆生所生的過患,由來已久。此諸過患若得張明,則意識到凡是輪回處所,任居何處,都無安樂,等同夜黑。從此黑夜中出離而作梵行出家者,即是釋迦佛子的無上戒行。叁世諸佛也都以取受清淨而出家爲最上,我自己(宗喀巴)爲何不追蹤于諸佛清淨行傳之後!産生這種想法是由于至尊宗喀巴已經過多次良好熏習。由于他心中的良習覺醒,所以樂意出家,猶如進入天界的樂園,生起極大歡喜。他年甫七歲時,即請求擁有教證功海的主宰、無與倫比的法王頓珠仁欽爲他作親教師,請顯密全圓的大善知識大元
宣努生格(意爲童獅)的弟子名宣努绛秋(意爲童菩提)爲他作軌範師,而正受前節出家戒和沙彌戒[4],命名爲羅桑紮巴(意爲善慧名稱)。如是梵行成爲連珠船的行星中的最勝特超的頂上莊嚴——晶月星王(言如水晶般的月亮成爲夜間行星之王)。他對于所接受的戒學的一切粗細諸事,任于何時,都不染絲毫罪過汙垢,一切時間中都能精勤守護。關于此諸情節,克珠傑的著述中有偈頌說:
“諸根調柔持戒功,
梵行超仙是聖童,(聖童的清淨梵行比天仙更高,相形之下諸天仙亦成了不馴的頑童)
諸仙亦成頑童相,
聖童亦成雪域雄。
菩薩童年悲心月,(悲心猶如白淨的月亮)
住持僧裝袈裟紅,
即時抛棄家園樂,
及貪君陀嬉戲風。”(抛棄如月光貪君陀花那樣的兒童戲玩作風)
由于法王頓珠仁欽大師預知至尊宗喀巴將成爲大寶佛教的主宰。所以他在宗喀巴幼年時,即將他領來由自己撫育,並傳授文殊和妙音母等許多增長智慧的方便法門,授與出家戒,導入金剛乘法門使其成熟,就像培育大寶藥樹的幼苗那樣善爲撫養。後來至尊宗喀巴前往衛藏時,頓珠仁欽大師派遣衆多的護送人役和管理人員。因此至尊宗喀巴常說,法王大師對他的恩德是極大的。在後期中,至尊宗喀巴大師—旦提及上師的名諱,即刻合掌加額,流下虔信之淚。頓珠仁欽大師圓寂後,至尊宗喀巴大師定期供祀,從未中斷,以頓珠仁欽大師爲恩德最大的一位上師。
對此法王頓殊仁欽在此略爲標示其行迹。如一切智克珠傑的著述中所說,這位法王誕生的地方是在多康東部。童年出家爲僧,前往衛藏地區,在涅塘巴·紮喜生格(意爲吉樣獅子)等上師座前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及《慈氏五論》[5],成爲善巧。繼後前往後藏納塘,在迥敦日饒的大弟子凍敦·日比生格(意爲明智獅子)座前聽受和研習因明中的《定量論》。那時,他對于理論的破立,略感難明。于是去到夏魯寺,在自然現出的大悲觀音像前,作猛利的祈禱,並且晝夜不斷地繞行,直至足破血流。由此生起了最上智能,對于學術明處成爲無礙通達者,獲有善辯的名聲。但因發生順緣(即生活費用)困難,依靠納塘的糌粑面糊爲生,對經教善爲研習。繼後他遊夏魯寺辯論場,一切智布頓大師也來到寺中,在僧衆會集辯論場講說經教,他善爲記錄,獲得善巧之名。後來他返回安多,任新袞德色寺(在今甘肅臨洮)的堪布。在那一時期中,有使者來迎請他前去擔任德哇巾寺(極樂寺)的寺主。他到前藏,雖未得到當寺主的機會,但是獲得許多資具財物。他以諸財物對德哇巾和納塘等地的寺廟和僧衆作了廣大的承事供養。繼後他去到堯卻頂寺在大德多敦巴座前專事修行。多敦巴即大德法王桑登巴(意爲禅定吉祥),他是親手創建堯卻頂等寺廟的人。那時法王頓珠仁欽將手中所有財物全供于上師(桑登巴)而一心精修。由此生起了寂止(即定)的殊勝修驗。此後他返回安多修建了夏瓊和夏宗兩寺。直至猴年(丙申),他講說了以《般若波羅蜜多》和《因明》爲主的慈氏諸論,以及《二觀》和《入行論》等…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