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P46

  ..續本文上一頁·釋迦卻,不會著出那樣的詞句。”這大概是真情。在色拉·傑尊巴所著答釋迦卻書中說:

  “設若無能用理智,

  只好杜撰惡懸記,

  說是惡魔之化身,

  如是對他不能害,

  自亦今後(兩世)俱失敗,

  故祈慎行不放逸。”

  這事說不定是班瑪林巴于的。因爲傳說他出生于噶族,而且一切鐵金剛密藏也是在那一時期掘出的。如果前者屬實,後者自然也屬實。另外,如果認爲不是釋迦卻巴和班瑪林巴二人幹的,那就可能有兩個相似的班瑪林巴。是這樣的話,那就肯定是假班瑪林巴幹的。並非班欽釋迦卻所作,這是肯定的。是什麼緣故呢?釋迦卻雖是一個對宗喀巴大師不起敬信的人,但是他對經典曾作研習也是一位智巧者。因此要是他杜撰的懸記,總比這些懸記更爲像樣,更爲合拍。如這樣以歪曲的蠢話連貫編出的懸記,他是肯定不說的。

  又有一些人說是掘藏師朗哲哇所作的。看來也並非此人所作。在乍閣的著述中說:“對宗喀巴大師作的惡劣的懸記,說是掘藏師朗哲哇所作,好像確有其事。但是說爲善星的化身這一懸記的詞句,他是肯定沒有作過的。由于這一懸記是在意桑哲哇在世時發現的。意桑哲哇曾接觸過宗喀巴大師,而朗哲哇與朗哇須康巴是弟兄關系,以此掘藏師在壩康的人面獅子的下面掘秘藏時,請弟兄須康巴也到場。這是諸耆老都能記起的事。”所以說是掘藏師所作,是肯定不符合時期的。總之,關于這一惡劣的懸記和作這樣懸記的原因,在乍閣所著《宗喀巴大師傳稀有懸記之音樂》中說:“對宗喀巴大師作惡劣的懸記的原因是:格魯派不像其他宗派漸次發展,僅在一周年之內,就將不同宗派的善巧者大部收爲門徒,世間的一切上等人物都來親近于座下,一提到“日窩格魯派”,就如遍地長出的蘑菇一般,人們頃刻就集攏來。所以大家都睜著眼睛,想不出壓製的辦法來,無可奈何之下,有一些人也就杜撰所謂秘藏懸記。閣釋迦等人作出許多惡言。後期由于有噶舉派嫉妒格魯派的動機,而掘藏師朗哲哇僞作許多對教法陌生的懸記。”從這些說法看來,顯見是由于對自宗偏私,對他宗瞋恨的動機到了不可忍讓的程度,又無可奈何,只好杜撰出這些懸記。與此相似的其他懸記,估計還有一些,可是未親眼見過。上面錄出的那些懸記,從口中念誦,倒是並非沒有唇舌,(言還可以用舌念得出)有一些愚勇之氣魄。然而不過是被嫉妒的毒汁所麻醉,而陷入于邪知邪見的泥淖中,被私欲之繩牢固地纏縛著而已!在一種愚執的黑暗的籠罩之下,他們各別的僅有一些頑固的門徒,以及一些以肉、酥油、糌粑等對他們作供養的施主。而且他們懷有顧慮格魯派方面提出訴訟的苦心,只好杜撰出那樣的一種懸記,想的是有一些愚夫們,由于沒有鑒別好壞的智慧,任何說法,都會信以爲真。所以僅只是由一種餓而貪食的思想而杜撰出來的。由誰作的,或由某人作的,未敢明白寫出。這也是由于他們考慮到如果有人依教理駁斥時,他們會窮于答辯而丟臉。另一方面,那時所有上等人物,都無不敬禮于宗喀巴大師的座下。他們怕受王法的懲罰,只好以等同匿名傳單方式來作對。這是他們不敢暴露真面目的本質。因此,對于匿名的文書,世間的一般人們,也都不認爲是合格的言論。顯見對于這些懸記,也不值作答辯。但是沒有一種答辯使人們見到,將會執以爲真,將會有自他方面的許多人士,被引入于邪途!所以我是由不忍此苦難之心,而略作此破非立是的論斷的。

  于此斷句處,作中間贊頌說:

  運用超智對顯密,

  以智妙觀如煉金,

  滌除不知、邪知疑,

  顯現無垢佛真心。

  具足說修道准繩,

  住持如法善宗規,

  日窩格魯派名聲,

  叁域傳播如雷鳴。

  從印豆蔻香馥域,

  直至織錦大地濱,(指漢地)

  純金光彩美宗規,

  頃刻如幻遍布成。

  偏私自滿驕橫衆,

  恐傷名聞利養心,(恐信衆對他們不敬信,不供利養)

  嫉妒毒汁麻醉力,

  心懷毒箭傷害瞋。

  但對正宗教心要,

  辯駁瑕隙苦難尋,

  更無絲毫說功能,

  無奈徘徊時已臨.

  以違教理愚蠢話,

  捏造編出假懸記,

  各自同類一致聲,

  宣傳徒勞仍苦營。

  如請具足千光日,

  說是昏暗之黑輪,

  對此說法具智者,

  僅一樂聞亦難尋。

  縱以教理作反駁,

  如對狂人作答聲,

  在昔所有智者衆,

  不作答辯置可悲。(置于可悲可憐之境)

  現今以諸智者比,

  愚者氣焰更高增,

  設若衆愚隨愚行,

  惡趣之途險普增。

  我(著者)引教理略寫作,

  破非立是之斷論,

  作此唯由增上心,(有力的善心)

  非由偏私之心成。

  願祈智者察此情,

  引入惡趣之思行,

  能得肅清作後盾,

  敬信慎行獲安甯。

  此外,各種大事業中,如一切智克珠傑的著述中說:“有一些人士曾這樣說,往昔法王松贊幹布曾在樹葉柱下埋有目錄紙卷,後來空行母向阿底峽說出此事的懸記,阿底峽取出埋藏的叁個紙卷——諸大臣所著的《月光如意》、諸王妃所著《白綢明鑒》、松贊王自己所著《松贊幹布遺教》。其中藏王松贊自己的遺言中,示有將來的教法事業,以及未來將出現如此這般的大德對釋迦牟尼像作供養等許多懸記,又示有從他承傳而來的諸王情況,又懸記將有大譯師仁欽桑波出世後,將有俄大譯師出世,之後,彼之嘉言著作廢馳後,懸記將有“任何亦不思想”說爲最上道,而輕視世俗的惡見興起,又懸記中段時期將有塔波拉傑叔侄培修大昭寺,並作圓滿的供養,又懸記後期中精通教理的智者們會削弱那種惡見(任何不想)的氣勢。又懸記將有一比丘菩薩金剛持出世,改變釋迦牟尼像面容,並作卓越的供養,這是指宗喀巴大師而言。”如《松贊幹布遺教》中說:

  “特作盛大敬供養,

  比丘菩薩東方生。

  彼是持密大瑜伽,

  心要佛像由彼師,

  改變面容作勝供,

  對彼承事服役者,

  皆是聖者沙門身。”

  此中所謂改變面容,是說往昔釋迦像上沒有佛冠,(經宗喀巴大師)供獻佛冠等後,改變了面容。上面的《遺教》懸記中,過去有一些文字是筆誤,如“比丘菩薩東方生”句。依此所寫錯字,有—些人遂認爲是對塔貢·楚臣領波作的懸記。塔貢·楚臣領波也對釋迦牟尼像和廟堂,曾作培修,並作廣大的承事供養。但在《遺教》中懸記的情況,從克珠傑的著述中可以明白知道,還有剛引據的那一懸記,是根據往昔無誤的舊冊中,寫的是“比丘菩薩東方生”,這毫無爭議地是對宗喀巴大師作的懸記。上面克珠傑的那些論述,上文駁斥捏造惡劣的懸記時,是以清淨的事實作了論斷的。

  繼後,在前後那些年代中,前來爲宗喀巴大師作服侍的徒衆,日益衆多,因此對大師多有煩擾。早先即有人再叁請求建設一座寂靜寺廟。那時,各個寺畝、師徒、施主等也再叁請求,願供獻舊寺,並願提供修建新寺的財物。但是宗喀巴大師密意的真正根本,是當依照至尊秘密主(即金剛手)所示的無有爭論的懸記說:

  “旺古山之山邊處,

  准谟山崗正面方,

  將集僧伽數無量,

  若問何山文殊徒,

  領域北康普依怙,

  開展寺廟遍十方。”

  大師雖已觀知旺古山下即在卓·日窩且(即今叁大寺之一甘丹寺所在地)地方建寺的時機已至,但是爲了消除許多衆生的懷疑,使他們不犯歪曲的過失,大師特在上面所說的大願法會期中,以各別的信徒所請求,還是以自己的意圖,何者爲善?在釋迦像前作祈禱,祈求從燈火和夢中指示征兆。所得示兆爲“一切之中仍以卓·日窩且爲善”。夢醒後,大師親臨其地,對地基作加持。之後,大師于春初駐錫色拉,爲叁藏法師約六百人講授《中觀根本智論》、《菩薩地戒品》、《成就法普賢集》、《道次第》等許多顯密教法。此後,由京俄仁波且·索南桑波殷勤請求,宗喀巴大師應請率領師徒約二百人來到桑日普欽寺中。大師爲以京俄仁波且·索南桑波及堪欽·嘉桑哇爲首的許多格魯派徒衆以及前來集會的許多叁藏法師講授“道次第”等許多教法。之後,以首要弟子十難論師達瑪仁欽(即賈曹傑)和阿阇黎持律師二人爲首的大多數僧伽,都去到卓·日窩且,遵照大師命令在那裏開始興建甘丹朗巴嘉微林寺(意爲具善尊勝洲寺)時,附近一帶的施主,及一切僧俗部衆前來供獻信財,並完成了供奉幻身等事,生起了無限的歡欣鼓舞!繼于牛年中,修完了以寢室爲主的常住房舍七十余間,並鋪好地基一百余處。各常住房舍大都依照戒律所說那樣——最初觀察地基,觀察後向僧衆啓請。之後,經僧衆許可施與,然後選派工匠,及鋪石後,決定僧衆廚房(也包括儲藏室)地點。建築的所有房屋都不超過規定尺寸,即使是修建工程也是作爲顯揚佛教的事業來進行。這真是卓越的史事。

  大師于當年應沃卡寺衆的迎請,就在沃卡桑敦林寺中安居修夏,並爲沃卡和塔波等寺的許多出家僧衆講授了許多教法。涅地區的饒仲格西逝世後,所有他的親族裔人等遵照他留下的遺囑,在宗喀巴大師的座前虔誠地供上沙金一千“姑學”[30]和白銀等無量供品。在秋季等時間中,大師仍在那裏作廣大的利益自他的事業。那時,大師在沃卡桑敦林寺中,嚴謹地閉關,緣念上師與本尊無二無別,而且多次作猛利的析禱!並打算寫作密集圓滿次第的五次策解說廣論——《五次第明燈論》,當起稿時,大師夢見一稀有征象。大師想不宜遺忘此一夢征,遂用隱語來掩蓋真相,撰成頌詞,使頌詞能保留下來,又不成爲一般普遍思路中易知之詞。即是因此之故,原偈頌說:

  “至尊文殊前敬禮,

  甲嘎其上之真紮,

  眼和月之數叁中,

  在作談論水合水,

  滿嘎那俠作賜與,

  超越叁百一十年,

  唯一父尊曼茶主,

  在作談論見兩尊,

  第四數目有其相,

  從座之上付根本,

  托付此已由我承,

  叁次宏揚密咒法,

  如是之征第五次,

  南方心髄大德前,

  解…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師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