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P52

  ..續本文上一頁,而完全是真實的情況。因此,以前在上面略舉大端,所說的一切,也都是主要撰寫大師的講說、辯論、著作叁業,以及善巧、戒嚴、賢善叁德和不可思議的成就史事等。如果仔細地考察,是不難得知的。但是其中還有一些未明之處。現在收集零篇史迹而以總括概說的方式書出之。尤其是對于大師的講說、辯論,著作叁者的事業,如果對于每一種事業,都詳述其較他人特殊稀有之點,將會使任何住持自他宗派的一切人土愈增敬信,而發願學習如是清淨的行傳史迹。因此想到應當寫出,成爲極有意義之事。又對于極要者,決定以鄭重的方式寫出,這樣可能是有益的,其中首先從講說、辯論、著作叁者來作撰述。

  首先以“講說”的史事來說:當知至尊宗喀巴大師不僅是有雄才的說法者,而且有堪作阿阇黎之相,並具足一切功德。以阿阇黎之相來說,顯密經中,說有許多,如《叁百頌》中說:

  “具戒並知戒儀軌,

  悲憫病者、徒清淨,

  勤作利濟法與財,

  及時教誡贊上師。”

  又阿阇黎龍樹說:

  “諸善知識應具相,

  略舉大概當善知,

  知足、悲心、具戒律,

  消除煩惱有智慧,

  如是諸師汝依時,

  汝應知曉作恭敬。”

  又《莊嚴經論》中說:

  “師當調柔極寂靜,

  功德精勤富教經,

  通達空性善說法,

  具悲之師應喜依。”

  這是說由于具戒,所以調柔;由于具定,所以能寂靜;由于具慧,所以煩惱隨而寂靜;還須較他人功德更爲特出,故稱特出;對利他事業,無怠惰而精進;由于廣大多聞,所以稱富教經;對于空性知識能善通達,以及善于講說句義;由于不觀待于財物,所以稱具悲;對說法無疲厭等,具如是十法。

  又說:

  “如是菩薩具多聞,

  見谛、善說具悲心,(見谛即通達空性)

  無有疲厭此大德,

  應知此即偉大師。”

  這是說多聞知教的功德,見谛是證的功德,善說句義,由于不觀待于財物(而說法),是具悲者,由于心行無怠惰,所以無疲厭,這是具五法。

  又說:

  “廣大、離疑惑,

  堪取、示二空,

  此是菩薩中,

  圓滿之導師。”

  這是由于多聞,所以稱廣大聞;由于有大智慧,所以能使應化有情遠離疑惑;由于身、語、意都賢善,所以堪取爲師;能開示煩惱和解脫二者的空性。如是說爲具四法。一切智布頓大師說:“這些大都是聖者之法,所以很難具足。”語雖如此,然而對至尊宗喀巴大師來說,以上所說一切德相,誰也難于說出有一點不具備的話。因此大師確是擁有一切德相。此外,大師任說顯密隨何一法的支分中,擁有必須的善巧智慧,悲憫的思想,能忍的方便叁者。在善巧智慧中又有:總對于所說善巧——即對一切經藏論藏善巧,特別是隨說何種句義,都對于教理,教授口訣等善巧,以及能論善巧——言詞清晰,從何說起也能連貫,說多少也能適量,如何說也合理。由此,叁者使語言貫通,又能使他者歡喜的和雅聲音,及對于傳統善巧,這即是身、語、意賢善,由此令一切大衆堪能尊敬。所以稱作善巧自在之作風,及對于應化有情的作風善巧,是說對于有情的身界,根門,隨眠(即隱匿不現的),能真實地觀見,而開示與這些相合的法門,使成爲有意義之事。此外,如《地藏輪第十》中說:

  “愚根下劣複怠惰,

  鄭重不作二乘人,(聲聞與緣覺乘)

  彼不具備大乘輪,

  彼非廣大大乘器。”

  又說:

  “如是非器聲聞衆,

  彼聞大乘成愚迷,

  若生斷見墮惡趣,

  當觀根器而說法。”

  又說:

  “若是廣大法根器,

  不應對彼說劣法。”(小乘法)

  如上所說,是說對于應化有情,應觀察其根器適合于說大小乘法中的何種法;縱是大乘根器,也須觀察在顯密法中,適合于何法之根器。也就是說對于應化有情的作風,及其德相,必須善巧精通。應具的這一切善巧精通,至尊宗喀巴大師都完全具有。正如在《莊嚴經論》中說:

  “諸教法中盡千辛,

  獲命受用無意義,

  極喜魔心對衆生。(極喜魔即大自在天魔)

  常施廣大諸痛苦,

  正法對于諸有情,

  常作利樂非艱辛,

  常施無盡愈增盛,

  非僅一次何待論。”

  總的說來,必須具有願將一切衆生安置于大菩提的悲心,以及隨說何種法義,唯有使聞者善知,並能得益的增上心外,決不觀待于財物而說法的大悲心,及對于說法的疲勞和艱難,能忍耐而無疲厭,能忍耐弟子多少問難之煩,能忍耐他者之辯駁,而善爲答辯。因此能具有的攝受應化有情等一切功德,大師都完全擁有。再以密宗來說:

  “善戒叁門具智忍,

  須無欺騙知咒續,(咒與密經)

  二十空性著說精,

  持金剛師前啓請。”

  這是說如密續(經)所說堪作金剛阿阇黎的德相,大師全都具備。上文剛說的那些德相,每一德相全具的情況,已在上面諸史事中說畢。惟恐文繁累篇,不再贅述。但具智諸人,若細察以前所說諸史迹,是不難一一明知的。如是決不因爲自己具備堪作阿阇黎的功德,或認爲自己是一個殊勝人士,而不研究講法和聽法的作風優劣和隨意杜撰胡謅(意思是應當講究講法和聽法的作風)。如《妙法蓮華經》中說:

  “潔淨悅意之地上

  鋪設寬廣之座位,

  以上妙色善改染,

  潔淨法衣著自身。

  如是陳設帔單等,

  妥善穿著大禅裙,

  各種假布善鋪墊,(非棉織的)

  具備足凳高座上,

  善濯足已往上登。

  顔面極潤發光彩,

  法座之上坐安穩,

  對于來集諸有情,

  開示許多諸言論。

  對他善巧常願我,

  及諸衆生速成佛,

  當思說何世間法,

  皆爲自我安樂具。”

  這意思是說從開始設座禮拜,直到說法的作風和清淨的發心,衆弟子均須如《本生傳》中所說去作:

  “坐于低座上,

  生起調柔相,

  具足悅意觀,

  如飲甘露味,

  承事而聞法。”(生起承事恭敬而聞法)

  這是說當脫去鞋靴,沐浴清潔而住,遠離美飾和武器,依六種想而聽法,還須聞法的發心(即動機)和作風要清淨正大等。至尊宗喀巴師徒的清淨史迹和傳統作風,直至現在,仍存在于日窩格魯派的師徒中,而未廢失。這是大衆親眼所見之事,是不難知道的。

  不論講說何種教法,甚至僅是念一遍經文作爲傳授,也都不能以盡快完成遍數,念誦迅速爲主。應當是不失詞音,顯明、正確、和雅叁者,使聽者入耳,心中能生起了知。即使如此,還須使他人不大辛勞而又能得知。這樣念誦才有進度,而且有稀有的迅速成果。尤其是講說顯密諸大經論時,不能以念誦其文爲主,而應當講說與經教結合,善說其句義。既是結合講說這種與那種典籍的關系,也須彼此句義不相混雜,不相沖突,不相錯亂。對于各自宗派的不同主張,接受的不同情況,分析了不了義的情況,往昔印藏諸智者的不同說法,其中自宗承認何種爲合理的情況,探索了達正確要義的情況,並應以這些主要的運轉于心中而作實修的情況等,用詳察決斷,進行教授。如果這樣來說法,那怕僅只一次,也能使應化衆生的心中,迅速地生起卓越的法義。宗喀巴大師無論講何種法類,都是這樣進行的,其情形上文已經述及。但是爲了使其他傳記中的零散記錄、大衆易得定解的,在此正文中一起以總說方式而撰出之。

  大師十九歲那年冬天,在勒林駐錫時,一些求學者和侍從前來殷勤勸請,大師應允講說了一遍《阿毗達磨雜集論》。顯然這是大師最初答應講說的第一部大論。此後,大師漸次來到溫區的格汝寺院中,爲察柯溫波等許多叁藏法師講授了《現觀莊嚴論》、《因明》和《中觀》等許多經教。在當年的冬季法會,在德哇巾寺,也爲許多叁藏法師講授經教。在第二年的春季法會中,大師在嘉域地方爲約七十名格西廣講《現觀莊嚴論》、《入中觀論》和《阿毗達磨雜集論》等教法。在夏季法會中,大師又在德哇巾寺,爲諸具智者講授了許多經教。第二年在索日安寺中,大師爲七十余位叁藏法師詳細講授了《現觀莊嚴論》、《因明》、《俱舍》、《律經根本》、《入中觀論》等教法。大師此後到雅隆,在麥喀寺中,又講授了許多經論。並且在這些中間空隙時間裏,依止上下密續的諸大曼荼羅,爲具足法器諸人傳授使他們成熟的灌頂,傳授各本尊的隨賜灌頂和經教秘訣等。以隨類教化,作成熟和解脫無量衆生的事業。尤其是大師在門喀的紮喜東寺中駐錫時,在同一時間中講十五種印度大論典。那時,正如《妙法蓮華經》中所說:

  “智者及時動念想,

  猶如入室門禁開,

  一切諸法如是觀,

  起而無畏作講說,

  智者常時安樂住,

  安樂住中亦說法。”

  那時大師說法的情節,正如此偈頌所說。大師在二十一天中,閉關細閱所有印、藏的釋論後,將書本包紮起來,一日中開講十五部經論的篇首,每日都是從黎明起直至黃昏之間,不斷地照常講十五座。其中有兩部略本講完後,再以兩部略本作代替。就這樣既詳且廣地講說了《量釋論》、《現觀莊嚴論》、《上下對法藏》(計兩種)、《律經根本》、《慈氏五論》中的後四論(除現觀莊嚴論)、《中觀五論》、《入中觀論》、《四百頌》、《入行論》等共計十七種論著,曆經叁個月,圓滿講完。並且對于諸釋論(每種都有釋論),事先閱畢,將那些解說完全記持于心中,在說法時,完全從心中說出解說之義,而不再閱讀釋論。雖不再閱,但句義完全記持于心中,在講一些大論時,根據藏文注釋和其他解釋破非立是作出抉擇。諸論都各自有其釋論,大師對任何釋論都盡量地詳細闡述。因此,聯想到後期中,十難論師喜饒生格能于一次講座中講十一種論典,算是西藏地區在同一時間中,講說部數最多的了。但在那時,大師超過其數,同一時間中,能講說十五種論典。不僅如此,在其它時間中,大師也講過十種、二十一種、二十九種論典,連貫而講的情節,已如前文所記載的那樣。這些情況,不僅在西藏,即使在印度也是前所…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師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