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P70

  ..續本文上一頁圍中。之後,就這樣延續到二十四日的下午後段時分,大師作了一次對薄伽梵勝樂輪廣大供養。那時,大師命取一無酥油的顱器來,在顱器中注入供品,作了廣大的加持後,說道:“我自己嘗過甘露叁十二次或兩個十六次。這也是與勝樂供養有關的作灌頂的比量中,對其他做這樣勝樂灌頂後,所嘗的甘露啊!”真實的意義,誰也不能領會。在大師近前的一些人以數目來衡量,揣想是由密集法門而做的。此外,在那些時間中,(大師)雖是親見殊勝本尊等像是有許多的。但是在大師近前的諸人已不能再問有何現象。此後,在晚間,大師一心專注于修持中。據說從外明顯表現大半是在修“金剛念誦”等法。總的說來,顯然是住于由代替密行的死時光明與法身和合的諸次第的修持中。之後,到上午初段時分,大師著叁法衣後,于墊上結金剛跏趺坐,端正身軀,雙手作入定印,由住于明顯正念之門,一心專注于修持中,到二十五日天明後,日輪顯照,世間明朗的時間,經叁空(白、紅、黑)相合,而入于一切空。真實顯示勝義谛光明法身。在這以前,由于大師略有病痛,面容較前略減光彩。但是此時,下部(肛門)的粗分風息合入于腸道中,突然面容如滿月般的圓淨,身軀一切支分都成爲光明之身,猶如天子孺童之相,而且毫無身體的肉色暗模以及成爲橢圓形態,或成爲穿孔破屋那樣的情況,而是以前身體的所有皺紋,那怕是僅發端百分之一那樣一點也都尋覓不出。成爲(因光熾盛)目難久睹的光明整體。有些人說所現身的光明爲紅黃色,有些人說爲黃白色,有些人說如純金色。總之,真實如十六歲孺童本尊文殊之身相,只是沒有裝飾和服裝而已。而內部則安住于正定,成爲現證所有空性。那時,大師近前諸侍徒,突遭與依怙分離之悲傷,頓時心灰意冷!雖是連自己的生活也不顧及,然而一見大師這般身色異相,不能不齊聲驚歎這樣稀有之相,實難以言說。都認爲我等真實見得本尊身相,油然離卻了憂傷的心情。而且喧嚷著各種稀有的情節。關于這些情況,一切智克珠傑這樣說:“大師示現圓寂時,身色光彩,如童肉色。總的說來,轉變了人的身軀,而成爲如孺童天子之身相。如此情況,在往昔誰有如此的故事?雖是聽到過一些,或說其原因是如此的。若說有如何的情況:則有往昔印度的大成就者班智達·嘎雅達惹,在喀熱示現圓寂時,聽說他的身軀變得極小,如孩童那樣。至于西藏的喇嘛,過去有誰發生過這樣的情況,還未聽說過。但是這種事情,是可以如此了解的:薄伽梵佛世尊的經典中說,誰之心中,生起了見道以及由現證阿羅漢而獲得甘露時,其諸根完全清朗,面容幹淨,膚色潔白,身體的光彩較前煥變,出現多種奇相。因此,應知宗喀巴大師也于那時,現證勝義谛光明,即變爲死時法身,而現起“中有”幻身。即是現證“中有”圓滿報身,獲得殊勝悉地之究竟果位。這是無可懷疑的,也即是那些稀有瑞相的原因。此外,所謂現證“中有”圓滿報身(或稱受用身),是說此生中,彼之心中圓滿生起了成爲報身之福德因素。所說此等詳細原因,(大師)雖是對我(克珠傑)言談過,但是未允許當衆宣說者,均未寫出。僅將一些能聽懂的,在不共通的傳記中說畢。”又在續文中說:“那末,往生兜率,成爲菩薩名妙吉祥藏。豈非大師親口承認的麼?關于此點,如說聖龍樹證得(菩薩)初地(歡喜),往生極樂世界,及說龍樹那一生現證大金剛持位。這兩種說法不相矛盾,由于是就示現化身的情況而說的。”

  如是,大師住于光明法身之時,距師容額極近處,現起五彩虹霓,極爲明耀,光華燦爛。這是標示殊勝虹身、幻身,猶如幻化,毫不動搖,直至很長時間中猶如光柱而不渙散。在那些時間中,虛空真實顯現一切空光明之情況,猶如要使一切世間得知,故成爲遍虛空淨無纖塵,極爲瑩潔,遠離一切雲彩和塵埃等。空間及大地沒有風吹氣流,也即是斷絕微風往來之流,有四十九日之久。那時,從寺外到寢室,各方屋頂上,牆沿諸處,晚間都排列著無量明燈,進行供養,寢室門前和外面說法院及分院諸處,都排列著油燈,進行供養。整個通宵,油燈火焰,從無微風吹動。此外,諸天神真實顯現來作供養,諸勇士、空行母也顯現,以不可思議的俱胝音樂,在中夜裏,鳴奏起來,在白晝間,一些人的耳中,也聽到有以前沒有聽過的聲音傳出。諸天神所散天花,大都如君陀(即睡蓮)白淨,如珍珠光潔,從高空出現時,如月亮一樣光華。又有一些天花爲藍色,一些爲黃色,一些爲紅色等。其大者如成人手掌、如車輻輪者,數有無量,如雨下降。大半時間中,一切天空有白虹出現,極爲悅意!有形如華蓋,形如懸幡等象。在甘丹寺左右和前面的一切地方,現起各色彩虹,成串高懸,遍布諸方。如是顯現,直至多日,始形渙散。此與古時,釋迦佛世尊在拘屍那城,最後躺臥示現涅槃事業時,諸天神真實前來作供,是一般無二的。這些情況,正如《具德叁域篇》中所說:

  “如願此土莊嚴身,

  示現收攝入空時,

  勇士空行齊來供,

  遍滿空界我啓請,

  現證光明之法身,

  爾時師身成光幕,

  “中有”圓滿成幻身,(中有即死後還未受生的中間階段)

  獲勝悉地我啓請。”

  這般情況,一切智克珠傑有如是的專論:

  “嘉言千光白淨網,

  唯一佛教美君陀,(即睡蓮)

  突然入滅萎凋謝,

  叁域衆生頓無光。

  長久依師此間衆,

  心中火熾痛悲傷,

  悲淚長流諸有情,

  專住猛利痛苦場。

  智明未死衆願根,

  智者陰涼處已失,

  空前師尊登空界,

  消除衆苦依何人,

  佛教遍覆全藏疆,

  頓超之說已沈亡,

  諸天驚號齊悲恸,

  空中無鼓響音長。

  大海龍衆得知曉,

  掀動幡風起波濤,

  大樹撼搖齊顛倒,

  大地衆生久顫搖。

  世間衆生之眼目,

  今因湮沒依托喪,

  日輪美女妄言中,

  雲裙亦墮大海洋。

  以此一切諸天衆,

  因羞成爲妄言揚,

  如日七衣光甚熾,

  諸天女衆遍掩藏。

  思念所禦諸風息。

  盡滅無余成驚惶,

  所有一切動搖風,

  猶如龍王地下藏。

  我師現證法身時,

  我等不理不合情,

  增上善界諸天衆,

  空中散花數無盡。

  觀師已嘗寂甘露,

  東方滿月擁師身,

  爾時隨月諸行星,(喻衆弟子)

  如失本處從空隕,

  師尊抛棄我等衆。

  雖成圓滿之幻身,

  悲恸之鈎牽心象,

  呼師勿離齊哀傷。

  然而師尊確現證,

  叁身果位廣無疆,

  我等不可唯心傷。

  願信此情勤勿忘。”

  根據上文一切智克珠傑所說:宗喀巴大師示現圓寂後,大師心中生起了在此生中現證報身成佛的所有圓滿資糧(福慧)的情況,雖是向一些具清淨法器的侍徒們詳細開示,但是仍有不許普遍宣傳的極爲保密的誓言。因此,不必說是記載于共通的傳記中,就是不共通的傳記中,也僅以語言略作表示,而未筆之于書。雖是如此,但是有本尊對喇嘛烏瑪巴,及洛紮·洽多哇和至尊多敦巴等人所做的懸記,以及克珠傑等得意弟子和諸大德的著述中,略有開示;還有由上文另記大師成就的史事中,所說大師的一些身語意叁密史迹等;以及依于教理大師此生現證“心遠離”比喻究竟光明,達到將成佛的界間等情況,能易知(大師密迹)的。而且在這方面,如前文已說,若修習發揮效力的叁行中任何一種,此生現證雙運位(即成佛)是無可懷疑的。但是大師念及後學諸有情,若不主要守持教法的根本——別解脫戒學的製戒,則清淨的教法不能長住世間,因此未采用效力行(指真實手印),而采用代替此行的在示寂階段中,叁空相合後,最後顯現成爲一切空勝義谛光明法身,如昔曾相識相親者,此與道之光明相和合,一心專住于此叁摩地中。繼從定起,由極微細風類五色光明,成就虹身金剛薩埵——圓滿受用身,現證金剛持位,即現證圓滿佛果,並由此生出一化身往生兜率天,在彌勒近前,成爲菩薩,名妙吉祥藏。以及在稀有莊嚴刹土中成佛,名獅子吼佛。此外,還有的一些將在下文述及。又,大師化現無量于廣博刹土中,直至虛空有盡之間,不斷地做利益衆生的事業。

  于此斷句處,作中間贊頌說:

  普離生死金剛身,

  雖證爲調執常衆,

  所現凡俗之色身,

  收入寂界住師心。

  虛空盡時作利生,

  雖無稍怠事業心,

  此生利益有情事,

  觀可暫停離障情。

  如度極賢、極喜情,

  最後應度有多人,

  置于成熟解脫道,

  如此事業師願承。

  甘丹勝乘法宮寢,

  師足進入時不久,

  離病勝身佯示病,

  後賜甘露教語真,

  二十五日午前分,

  白晝能顯世間時,

  叁空漸次入合已,

  顯現一切空光明。

  幻身金剛薩埵身,

  現起身心兩清淨,

  體性無二之雙運,

  現證報身佛真成。

  爾時粗分之色身,

  變如天界之孺童春,

  成爲稀有之光蘊,(光明聚體)

  信衆之前真現成。

  說爲現證雙運身,

  爲標示故遍空境,

  猶如離垢瑩潔鏡,

  燦爛虹彩遍飾成。

  天子天女天衆群,

  奏出奇妙音樂聲,

  散花如雨齊降臨,

  大地空間妙供盈。

  凡是飲食諸有情,

  離師之憂雖光盈,

  但由彼彼稀有境,

  心中亦獲意安甯。

  我等谒師少緣份,

  但修師教與史迹,

  亦得見聞思緣份,

  定獲師尊攝受戒。

  從彼時直至多日之間,由成千上萬的僧衆,啓開內外諸壇城,在上師與金剛持無別之前,供獻內、外、密廣大諸供,並修自入壇城和受灌頂及誓戒與戒律,以清淨修習圓滿師意,繼而祈禱心中之宏願得成——願上師以殊勝慧任于何時都眷顧我等,永不分離。並在前後藏許多大寺中,施齋僧茶,供養廣大圓滿供施。當時,一切智克珠傑吩咐說:“相傳以前的僧人在堪布、導師和上師等逝世後,即中斷聞、思、修和講修等善行而留發過量(僧人發不得過寸),改變…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師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