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親友書講記 第二講▪P4

  ..續本文上一頁的一種方式,都是一個道理。知道了這一句,這六句話的意思就都明白了。

  下面說四種人當中,國王你應該做第一種人,也就是說從光明到光明,今天光明,未來也要光明,要做到這個。

  自有生如熟,亦有熟如生,已有熟如熟,或複生如生。

  庵沒羅果中,有如是差別,人亦同彼四,難識王應知。

  這是說我們如何去與人相處,或者如何去與朋友相處,如何在社會上立足的一種方法。他說人有四種,就如同庵沒羅果。什麼是庵沒羅果?庵沒羅是梵文。它是一種水果,外表看起來像我們所說的柿子果,紅色的。就是說人就像庵沒羅果。如何像呢?有的庵沒羅果外面看起來是熟的,但裏邊是生的。有的庵沒羅果看起來外皮是生的沒熟,可是裏邊已經熟了。有的庵沒羅果外表看起來是生的,實際上也是生的。有的庵沒羅果是看起來是熟的,實際上也是熟的。人就象庵沒羅果一樣,很難了知,國王你要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們漢人有一句話叫人不可貌相,爲什麼不可貌相?因爲他的行爲,和他的心底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行爲似乎很端正,而心底卻很黑暗,就是上面所說外表是熟的而裏面是生的。有的人是行爲是粗魯的,但心裏是清淨的,也就是說外表看起來並不很好,可是內心非常好,沒有那麼多的邪念、惡心、傷害他人的貪嗔癡之心。有的人心裏不怎麼樣,行爲也很糟糕。而有的人心裏非常好,行爲也非常好。也就是說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像個很好的人,但實際上是個壞人;有的表面上看貌似壞人,實際上很好;有的人表面上看是好人,實際上也是好人;有的人表面上看是壞人,實際也是壞人。也就是說不可被人的外表所迷惑,要看清楚這個人究竟是怎麼回事,然後你再去交往。這就是龍樹菩薩教給我們的,人不可貌相,先摸清楚了這個人的本質,然後才能夠根據他的情況來面對他,這就是“難知”。所以國王你要記住,不是說天天給人拍馬屁的人,一定是好人,還不知道他心裏藏著什麼目的呢。有的人天天跟你說很難聽的話,但不一定是壞人,說不定他是出于很好的善心。或者有些人常常跟你說難聽的話,也並不一定是苦口良藥,可能是他處處對你不滿,而真的向你發泄說難聽話也說不定。而有的人天天跟你說很中聽的話,也並不一定全是拍馬屁,也有可能是真心實意跟你說的。也就是說,無論是拍馬屁,還是說了不中聽的話,你都不能以此來推斷是好人,還是壞人,要摸清楚他的心理,然後你才能夠變得“了知”,龍樹菩薩說的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有的人就喜歡別人對自己拍馬屁,無論對方出于什麼目的,只要對他說好聽話,他就高興。但有的人很謹慎,一聽到拍馬屁的話,他就馬上就起懷疑心,猜疑這人會不會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也不一定,拍馬屁的人當中也有好人,也有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之人,不要把他們全部當作壞人。有的人特別喜歡別人對自己揭發,喜歡別人說自己的缺點,或者罵自己,認爲他罵我是他對我好啊。那也不一定,有的人可能真的恨你,才罵你,也說不定。有的人特別不喜歡別人罵自己,一聽到不中聽的話,他馬上就記仇了,從此以後就把對方當作敵人了,這種或許是他對你的忠誠,才對你說不中聽的話,也說不定,你也不能把他當作敵人。這句話學問很深,做人做事尤其是交往人,你看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人,如果你茫然地從說話好聽不好聽去評價一個人怎麼樣,那就會很不准確。所以你要摸清了對方的真正想法,然後再說,看清楚對方是很重要的。這個方法是做人很珍貴的寶貝。

  第八是勸告不可以對他人的妻子,或對他人的丈夫産生貪心,用兩個偈子來說。第一個是什麼呢?是說邪淫會帶來許多眼前和究竟的災難和痛苦,尤其會帶來許多的煩惱心,這個煩惱心會讓你自己永遠得不到快樂,會很痛苦的。所以,首先講的是對他人的妻子不可以産生貪心的勸告,怎麼說的呢?是這樣說的:

  勿睹他妻室,設觀如母女。姐妹想隨年,起貪思不淨。

  首先是勿睹,這個裏邊講的是妻子,但是你也可以同時理解成爲他人的丈夫,丈夫、妻子都一樣。首先你不要去對人家有家庭的人的妻子或者丈夫起貪心,因爲這種貪心,對你,對他人的家庭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和痛苦,無論是眼前還是究竟都絕沒有一點利益,卻有一千個,一萬個的損害,無論是今生還是來世都不會有任何的利益,所以說不要去貪了。“勿睹”,就是不要用眼睛去看人家。若你看了那怎麼辦呢?這裏說的看,不是簡單地用眼睛去看,意思是說不要去注意。如注意了,産生了良好的感情,或相互密切的交往的話,應該怎麼辦呢?如果是比你年紀大的,你就把他(她)看作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一樣;如果是跟自己年齡相仿的,就把他(她)看做姐姐、妹妹,或者哥哥、弟弟;如果比你年紀更小的你可以把他(她)當做自己的兒女,如若你用這種方式看待的話,你就再也不會産生這種貪欲之心了,從而不會招來禍害。所以說“設觀如母女”,就是對大的觀做母親,對小的觀做女兒,“姐妹想隨年”,跟自己相同的,觀成姊妹。就是根據年歲的不同,而作不同的看待。如果你這樣想還是起貪心,還是放不下這種貪心,怎麼辦呢?那就要修“不淨觀”。什麼叫“不淨觀”?我在這裏簡單地說一說,你就想:我首先到茅廁裏邊,拿過來大概五、六斤,或七、八斤的尿、糞,然後再找一些類似于腸子那樣的塑料袋,把它裝進去。然後再找許多的血、膿,還有黃水,等等,一大堆,也裝在不同的塑料袋裏邊。然後再找許多的骨頭,或者骨油,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找回來放在裏邊。再去找一些肝髒、肺髒、心髒等等,就是五髒六腑,能找到多少,就找多少,都裝在裏邊。還要找來許多的肉,把那些肉做成人的樣子,然後再把這些用一個類似于人體皮膚那樣的很漂亮的橡皮,從外表包起來,使其變成一個很漂亮很端正的男人,或者女人,放在那裏。你覺得好看嗎?這個“人”放在你的旁邊,你覺得很幹淨嗎?這裏面的東西都是你自己裝的,你覺得真的很幹淨嗎?是肮髒的不得了,哪有什麼幹淨之說呀!這時你想一想,人跟它有什麼不同啊?首先你把人體內的骨頭部分取出來擱在一邊的話,那就是一個骷髅吧?你放在一邊兒睡一個晚上,你絕對睡不著,爲什麼呢?怕這個骷髅啊。那麼可怕的骷髅你能不怕嗎?然後把你自己所貪的這個人的外皮去掉,擱在一邊,它就慢慢的幹了,就變成這個樣子,然後擱在那,你覺得好看嗎?然後再把她(他)身上的肉一塊一塊的切下來,放在那幾天之後就會腐爛,就會臭不可言;然後你把內髒和腸子裏邊的那些糞全部倒出來,放在一個盆子裏面,你覺得怎麼樣?哪一點值得你去愛呀!當然了他會有說法:我愛的不是他(她)的身體,而是他(她)的心。心,你從來都沒有看到過,將來也不會看到。你注意的並不是心,因爲你根本不知道他(她)有沒有心,是不是呀?實際上這個都是騙人的。他(她)不就是這個腐爛的身體嗎?明白這個道理是很重要的。爲什麼?因爲我們往往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很完美的東西,然後不斷地去刻畫,這如何如何完美,越想越執著,越想越貪欲,越貪欲越放不下,越放不下一旦失去了,就有我活不去的感覺。其實哪有這種事情,沒有,根本就沒有這些說法。人對人産生一種愛護、慈悲、同情是對的,但是在乎和貪欲是不對的,沒有什麼東西值得真正的貪欲和在乎的,都是些肮髒的無用的東西。前一段時間我專門到理塘那個天葬臺去看天葬。我是個活佛呀,我覺得我修行得還不錯,可是你知道嗎,當我決定接近這個屍體,這個屍體死後有叁天左右吧。當我距離這個屍體約兩米的時候,我心裏邊有點顧忌,爲什麼?因爲那個味呀,實在是倒自己的胃,很難受,臭不可言,盡管我心裏在想:臭即是淨,淨即是臭,哪有絕對的臭和淨,用這種思想來克製自己還好一點,能夠近一點,但是畢竟也有一點點臭味兒。那麼我看著這個屍體怎麼樣?你知道嗎?這個屍體放在那裏,衣服一旦脫光之後,真的和活人差不多,除了氣味兒很難聞,別的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眼睛鼓出來了,嘴皮拉上去了,比以往瘦了一點,其它還挺好。不過這個天葬師,拿刀子把皮嘩啦一下一塊一塊地打開的時候,我就明白是什麼東西了。原來我認爲還很幹淨不錯的這個東西,只不過是外面包裝得好一點,一打開了之後,裏邊的肉哇等等什麼東西,那簡直是沒有辦法再看下去了。剖開肚子,裏邊五髒六腑露出來以後,把一根一根腸子往外拽的時候,要我不是活佛,也曾經沒有經曆過這個的話,我肯定五、六天是吃不下飯的,那簡直是難以想象。剛才那個看上去還很幹淨的擱在那裏的身體,現在已經絕對的不幹淨了。但你們別以爲只有那個屍體是那麼臭,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包括我在內,哪個人不臭哇!不就是用那個皮子包著腸子嘛,糞、尿、膿水、黃水、五髒六腑等東西嗎?把我們的身體剖開,擱個叁、五個小時之後,也就開始有味了,實際上是一樣的。上述觀法叫不淨觀。如果你這樣去觀修的話,你就可以製止掉對不應該産生貪欲的人和物的貪心,確實是這樣的。我們佛教爲什麼要修不淨觀?修不淨觀的目的不是爲了讓你對他人産生惡心感,而是讓你製止掉對自己和他人造成身心傷害的因,貪欲他人的丈夫,他人的妻子的這種貪心,因爲這種貪心會帶來許多許多的災難,許多許多的麻煩,許多許多情感的傷害,會帶來無窮的痛苦,所以無論如何你要想盡一切辦法,一定要製止掉這種不正當的邪念,爲了達到這個目的,讓你明白事物的真實面貌。不淨觀的目的就是這樣的。曾經有弟子問釋迦牟尼說:對女人或者男人如何看待?佛陀說不去注意。不去注意,就是不去看的意思,用這種方式來護持自己的心,心要克製。以上是從形象或者形狀的角度去講。下面這四句話是講爲什麼要克製自己貪心的原因。

  如聞子藏命,防持躁動心。獸藥刀怨火,無令欲樂侵。

  這裏是說這種燥動的心——貪心,能夠帶來許多許多的痛苦,能夠帶來許多許多後患,所以要嚴格地防止貪心,堅固地守持住這顆心。如同守護兒子、寶藏、生命一樣。是什麼意思?你會不會想盡一切辦法,保護你的孩子?會的。如果你有一個無價之寶,那你會不會拼命保護好它?會的。你會不會想盡一切辦法,保護自己的生命呢?也會的。同樣你應該保護好這顆心,防止貪欲燥動的心,如同愛護兒子,如同堅守寶藏,如同保護生命一樣,想盡一切辦法讓其安全的堅固的永遠持久下去。同時你還要放棄一個東西,那是什麼呢?“欲樂侵”。欲就是貪欲,樂就是快樂,或者不正當的快樂,侵就是入侵,實際上是貪心占領了你的心,叫欲樂侵。要嚴格地防止對于世間美色的貪欲心,或者防範這種貪欲入侵到你的心裏來。爲什麼要防止這個貪欲呢?因爲對美色的貪欲如同野獸,在藏文裏邊說的是毒蛇,差不多是一樣的。爲什麼對美色的貪欲如同毒蛇呢?因爲它會致你的命。致你的什麼命?致你一切進步的命,修煉的命,改善的命。爲什麼?因爲它會讓你掉到墮落、懈怠的貪欲的坑裏邊。所以,你解脫的命、希望的命、發展進步的一切命根,會被這種對美色的貪欲奪走的,所以它如同毒蛇或者野獸,野獸是奪你身體的命,而它能奪取你快樂和解脫的命。

  第二個比喻是把它比喻爲藥,這個藥也是毒藥。對美色的貪欲,如同毒藥,因爲它會毒害你的命,由此稱之爲毒藥。

  還有一個比喻,比喻爲刀,刀劍這個兵器會折磨你一輩子,你知道很多的人爲什麼自殺?很多才華出衆的人爲什麼最後會天天喝酒,爛醉如泥,甚至吸毒?就因爲他(她)最初産生這種對美色,或者對某種事物的貪欲,而最終由于愛離別,或者求之不得的原故,導致內心受到重創,由此使得內心徹底的絕望,造成終生無法彌補的痛苦和折磨,就如同兵器在身上千刀萬剮一樣,所以說如刀。

  另外一個比喻是“如怨”。爲什麼說如怨呢?怨指的就是怨敵,敵人就只會阻止讓你得到一個清淨、安祥、輕松、快樂的心情,使你會天天受折磨,天天思念,天天痛苦,所以說貪欲如同怨敵呀!

  還有一個比喻是“如火”。火是什麼?你身上的衣服一旦著了火,就會燒掉你的身體,不斷讓你痛苦、難受和折磨。同樣,你一旦被貪欲美色的火燃燒了你的心之後,這個欲火會讓你天天受折磨,天天痛苦,如同火燒一樣。這些是不應該起貪欲的道理,剛才是從本質的角度來說,這裏是從後果的角度來說。

  第二講爲什麼不能起貪欲。因爲這個貪欲會給你帶來許多的痛苦,所以不應起。在這裏是這樣說的:

  由欲作無利,譬如兼博果。“譬如兼博果”。兼博果是什麼?是一種水果,我還沒吃過這個水果,真不知道是什麼樣。但是在佛經裏面有記載,兼博果是一種外皮挺好吃,是甜的,可是裏面非常苦,很難吃的一種水果。用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是比喻對美色的這種貪欲如同兼博果,剛開始是甜的,可是先甜而後苦。當你産生第一個貪欲的時候,感覺挺好,可是他會帶來無窮的痛苦。就象吸毒一樣吸的時候很快樂,可是一旦上了瘾之後會很痛苦。就象刀尖上面的蜂蜜一樣,你舔這個刀鋒的話是很甜的,可是你的舌頭卻割裂開了,最後你的舌頭會疼痛無比。所以,不應該對這種美色起貪欲,尤其是邪淫,就是對他人的妻子或他人的丈夫起貪心,是絕對會帶來痛苦的。下面是說:貪欲會把自己捆綁在輪回當中永不超生,或者永不解脫,所以不應該起貪心。

  佛說彼應除,生死牢枷鎖。 這兩句話和前面的含意就不同了。前面的含意是什麼?前面說的是給眼下或者現前帶來的痛苦,而後邊說:“佛說彼應除,生死牢枷鎖”,說的是給以後帶來的痛苦,或者給來世帶來痛苦。佛說什麼呢?應該將彼除掉。除掉什麼?除掉把我們緊緊困在這個生死的輪回中的枷鎖,此枷鎖的根本來源就是貪心。對輪回不起貪心,對生死不起貪心,對榮華富貴不起貪心,對人間認爲一切美的東西不起貪心,沒有了貪心,就不會有憎恨心,就不會有不滿意,沒有了貪心和憎恨心,就不會有痛苦。因爲不存在愛別離和怨憎會,就不存在求之不得,就沒有痛苦了。所以說,這一切的根源就是貪心,貪心是把我們捆綁在生死輪回當中數數輪回的最根本的原因,它就像把我們緊緊地铐在輪回中的枷鎖一樣,故此我們不應該起貪欲之心。

  

  

  

《親友書講記 第二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