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一种方式,都是一个道理。知道了这一句,这六句话的意思就都明白了。
下面说四种人当中,国王你应该做第一种人,也就是说从光明到光明,今天光明,未来也要光明,要做到这个。
自有生如熟,亦有熟如生,已有熟如熟,或复生如生。
庵没罗果中,有如是差别,人亦同彼四,难识王应知。
这是说我们如何去与人相处,或者如何去与朋友相处,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的一种方法。他说人有四种,就如同庵没罗果。什么是庵没罗果?庵没罗是梵文。它是一种水果,外表看起来像我们所说的柿子果,红色的。就是说人就像庵没罗果。如何像呢?有的庵没罗果外面看起来是熟的,但里边是生的。有的庵没罗果看起来外皮是生的没熟,可是里边已经熟了。有的庵没罗果外表看起来是生的,实际上也是生的。有的庵没罗果是看起来是熟的,实际上也是熟的。人就象庵没罗果一样,很难了知,国王你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汉人有一句话叫人不可貌相,为什么不可貌相?因为他的行为,和他的心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行为似乎很端正,而心底却很黑暗,就是上面所说外表是熟的而里面是生的。有的人是行为是粗鲁的,但心里是清净的,也就是说外表看起来并不很好,可是内心非常好,没有那么多的邪念、恶心、伤害他人的贪嗔痴之心。有的人心里不怎么样,行为也很糟糕。而有的人心里非常好,行为也非常好。也就是说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像个很好的人,但实际上是个坏人;有的表面上看貌似坏人,实际上很好;有的人表面上看是好人,实际上也是好人;有的人表面上看是坏人,实际也是坏人。也就是说不可被人的外表所迷惑,要看清楚这个人究竟是怎么回事,然后你再去交往。这就是龙树菩萨教给我们的,人不可貌相,先摸清楚了这个人的本质,然后才能够根据他的情况来面对他,这就是“难知”。所以国王你要记住,不是说天天给人拍马屁的人,一定是好人,还不知道他心里藏着什么目的呢。有的人天天跟你说很难听的话,但不一定是坏人,说不定他是出于很好的善心。或者有些人常常跟你说难听的话,也并不一定是苦口良药,可能是他处处对你不满,而真的向你发泄说难听话也说不定。而有的人天天跟你说很中听的话,也并不一定全是拍马屁,也有可能是真心实意跟你说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拍马屁,还是说了不中听的话,你都不能以此来推断是好人,还是坏人,要摸清楚他的心理,然后你才能够变得“了知”,龙树菩萨说的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有的人就喜欢别人对自己拍马屁,无论对方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对他说好听话,他就高兴。但有的人很谨慎,一听到拍马屁的话,他就马上就起怀疑心,猜疑这人会不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也不一定,拍马屁的人当中也有好人,也有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之人,不要把他们全部当作坏人。有的人特别喜欢别人对自己揭发,喜欢别人说自己的缺点,或者骂自己,认为他骂我是他对我好啊。那也不一定,有的人可能真的恨你,才骂你,也说不定。有的人特别不喜欢别人骂自己,一听到不中听的话,他马上就记仇了,从此以后就把对方当作敌人了,这种或许是他对你的忠诚,才对你说不中听的话,也说不定,你也不能把他当作敌人。这句话学问很深,做人做事尤其是交往人,你看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人,如果你茫然地从说话好听不好听去评价一个人怎么样,那就会很不准确。所以你要摸清了对方的真正想法,然后再说,看清楚对方是很重要的。这个方法是做人很珍贵的宝贝。
第八是劝告不可以对他人的妻子,或对他人的丈夫产生贪心,用两个偈子来说。第一个是什么呢?是说邪淫会带来许多眼前和究竟的灾难和痛苦,尤其会带来许多的烦恼心,这个烦恼心会让你自己永远得不到快乐,会很痛苦的。所以,首先讲的是对他人的妻子不可以产生贪心的劝告,怎么说的呢?是这样说的:
勿睹他妻室,设观如母女。姐妹想随年,起贪思不净。
首先是勿睹,这个里边讲的是妻子,但是你也可以同时理解成为他人的丈夫,丈夫、妻子都一样。首先你不要去对人家有家庭的人的妻子或者丈夫起贪心,因为这种贪心,对你,对他人的家庭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痛苦,无论是眼前还是究竟都绝没有一点利益,却有一千个,一万个的损害,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都不会有任何的利益,所以说不要去贪了。“勿睹”,就是不要用眼睛去看人家。若你看了那怎么办呢?这里说的看,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意思是说不要去注意。如注意了,产生了良好的感情,或相互密切的交往的话,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比你年纪大的,你就把他(她)看作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一样;如果是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就把他(她)看做姐姐、妹妹,或者哥哥、弟弟;如果比你年纪更小的你可以把他(她)当做自己的儿女,如若你用这种方式看待的话,你就再也不会产生这种贪欲之心了,从而不会招来祸害。所以说“设观如母女”,就是对大的观做母亲,对小的观做女儿,“姐妹想随年”,跟自己相同的,观成姊妹。就是根据年岁的不同,而作不同的看待。如果你这样想还是起贪心,还是放不下这种贪心,怎么办呢?那就要修“不净观”。什么叫“不净观”?我在这里简单地说一说,你就想:我首先到茅厕里边,拿过来大概五、六斤,或七、八斤的尿、粪,然后再找一些类似于肠子那样的塑料袋,把它装进去。然后再找许多的血、脓,还有黄水,等等,一大堆,也装在不同的塑料袋里边。然后再找许多的骨头,或者骨油,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找回来放在里边。再去找一些肝脏、肺脏、心脏等等,就是五脏六腑,能找到多少,就找多少,都装在里边。还要找来许多的肉,把那些肉做成人的样子,然后再把这些用一个类似于人体皮肤那样的很漂亮的橡皮,从外表包起来,使其变成一个很漂亮很端正的男人,或者女人,放在那里。你觉得好看吗?这个“人”放在你的旁边,你觉得很干净吗?这里面的东西都是你自己装的,你觉得真的很干净吗?是肮脏的不得了,哪有什么干净之说呀!这时你想一想,人跟它有什么不同啊?首先你把人体内的骨头部分取出来搁在一边的话,那就是一个骷髅吧?你放在一边儿睡一个晚上,你绝对睡不着,为什么呢?怕这个骷髅啊。那么可怕的骷髅你能不怕吗?然后把你自己所贪的这个人的外皮去掉,搁在一边,它就慢慢的干了,就变成这个样子,然后搁在那,你觉得好看吗?然后再把她(他)身上的肉一块一块的切下来,放在那几天之后就会腐烂,就会臭不可言;然后你把内脏和肠子里边的那些粪全部倒出来,放在一个盆子里面,你觉得怎么样?哪一点值得你去爱呀!当然了他会有说法:我爱的不是他(她)的身体,而是他(她)的心。心,你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将来也不会看到。你注意的并不是心,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她)有没有心,是不是呀?实际上这个都是骗人的。他(她)不就是这个腐烂的身体吗?明白这个道理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往往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很完美的东西,然后不断地去刻画,这如何如何完美,越想越执着,越想越贪欲,越贪欲越放不下,越放不下一旦失去了,就有我活不去的感觉。其实哪有这种事情,没有,根本就没有这些说法。人对人产生一种爱护、慈悲、同情是对的,但是在乎和贪欲是不对的,没有什么东西值得真正的贪欲和在乎的,都是些肮脏的无用的东西。前一段时间我专门到理塘那个天葬台去看天葬。我是个活佛呀,我觉得我修行得还不错,可是你知道吗,当我决定接近这个尸体,这个尸体死后有三天左右吧。当我距离这个尸体约两米的时候,我心里边有点顾忌,为什么?因为那个味呀,实在是倒自己的胃,很难受,臭不可言,尽管我心里在想:臭即是净,净即是臭,哪有绝对的臭和净,用这种思想来克制自己还好一点,能够近一点,但是毕竟也有一点点臭味儿。那么我看着这个尸体怎么样?你知道吗?这个尸体放在那里,衣服一旦脱光之后,真的和活人差不多,除了气味儿很难闻,别的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眼睛鼓出来了,嘴皮拉上去了,比以往瘦了一点,其它还挺好。不过这个天葬师,拿刀子把皮哗啦一下一块一块地打开的时候,我就明白是什么东西了。原来我认为还很干净不错的这个东西,只不过是外面包装得好一点,一打开了之后,里边的肉哇等等什么东西,那简直是没有办法再看下去了。剖开肚子,里边五脏六腑露出来以后,把一根一根肠子往外拽的时候,要我不是活佛,也曾经没有经历过这个的话,我肯定五、六天是吃不下饭的,那简直是难以想象。刚才那个看上去还很干净的搁在那里的身体,现在已经绝对的不干净了。但你们别以为只有那个尸体是那么臭,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哪个人不臭哇!不就是用那个皮子包着肠子嘛,粪、尿、脓水、黄水、五脏六腑等东西吗?把我们的身体剖开,搁个三、五个小时之后,也就开始有味了,实际上是一样的。上述观法叫不净观。如果你这样去观修的话,你就可以制止掉对不应该产生贪欲的人和物的贪心,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佛教为什么要修不净观?修不净观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对他人产生恶心感,而是让你制止掉对自己和他人造成身心伤害的因,贪欲他人的丈夫,他人的妻子的这种贪心,因为这种贪心会带来许多许多的灾难,许多许多的麻烦,许多许多情感的伤害,会带来无穷的痛苦,所以无论如何你要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制止掉这种不正当的邪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让你明白事物的真实面貌。不净观的目的就是这样的。曾经有弟子问释迦牟尼说:对女人或者男人如何看待?佛陀说不去注意。不去注意,就是不去看的意思,用这种方式来护持自己的心,心要克制。以上是从形象或者形状的角度去讲。下面这四句话是讲为什么要克制自己贪心的原因。
如闻子藏命,防持躁动心。兽药刀怨火,无令欲乐侵。
这里是说这种燥动的心——贪心,能够带来许多许多的痛苦,能够带来许多许多后患,所以要严格地防止贪心,坚固地守持住这颗心。如同守护儿子、宝藏、生命一样。是什么意思?你会不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你的孩子?会的。如果你有一个无价之宝,那你会不会拼命保护好它?会的。你会不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呢?也会的。同样你应该保护好这颗心,防止贪欲燥动的心,如同爱护儿子,如同坚守宝藏,如同保护生命一样,想尽一切办法让其安全的坚固的永远持久下去。同时你还要放弃一个东西,那是什么呢?“欲乐侵”。欲就是贪欲,乐就是快乐,或者不正当的快乐,侵就是入侵,实际上是贪心占领了你的心,叫欲乐侵。要严格地防止对于世间美色的贪欲心,或者防范这种贪欲入侵到你的心里来。为什么要防止这个贪欲呢?因为对美色的贪欲如同野兽,在藏文里边说的是毒蛇,差不多是一样的。为什么对美色的贪欲如同毒蛇呢?因为它会致你的命。致你的什么命?致你一切进步的命,修炼的命,改善的命。为什么?因为它会让你掉到堕落、懈怠的贪欲的坑里边。所以,你解脱的命、希望的命、发展进步的一切命根,会被这种对美色的贪欲夺走的,所以它如同毒蛇或者野兽,野兽是夺你身体的命,而它能夺取你快乐和解脱的命。
第二个比喻是把它比喻为药,这个药也是毒药。对美色的贪欲,如同毒药,因为它会毒害你的命,由此称之为毒药。
还有一个比喻,比喻为刀,刀剑这个兵器会折磨你一辈子,你知道很多的人为什么自杀?很多才华出众的人为什么最后会天天喝酒,烂醉如泥,甚至吸毒?就因为他(她)最初产生这种对美色,或者对某种事物的贪欲,而最终由于爱离别,或者求之不得的原故,导致内心受到重创,由此使得内心彻底的绝望,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痛苦和折磨,就如同兵器在身上千刀万剐一样,所以说如刀。
另外一个比喻是“如怨”。为什么说如怨呢?怨指的就是怨敌,敌人就只会阻止让你得到一个清净、安祥、轻松、快乐的心情,使你会天天受折磨,天天思念,天天痛苦,所以说贪欲如同怨敌呀!
还有一个比喻是“如火”。火是什么?你身上的衣服一旦着了火,就会烧掉你的身体,不断让你痛苦、难受和折磨。同样,你一旦被贪欲美色的火燃烧了你的心之后,这个欲火会让你天天受折磨,天天痛苦,如同火烧一样。这些是不应该起贪欲的道理,刚才是从本质的角度来说,这里是从后果的角度来说。
第二讲为什么不能起贪欲。因为这个贪欲会给你带来许多的痛苦,所以不应起。在这里是这样说的:
由欲作无利,譬如兼博果。“譬如兼博果”。兼博果是什么?是一种水果,我还没吃过这个水果,真不知道是什么样。但是在佛经里面有记载,兼博果是一种外皮挺好吃,是甜的,可是里面非常苦,很难吃的一种水果。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是比喻对美色的这种贪欲如同兼博果,刚开始是甜的,可是先甜而后苦。当你产生第一个贪欲的时候,感觉挺好,可是他会带来无穷的痛苦。就象吸毒一样吸的时候很快乐,可是一旦上了瘾之后会很痛苦。就象刀尖上面的蜂蜜一样,你舔这个刀锋的话是很甜的,可是你的舌头却割裂开了,最后你的舌头会疼痛无比。所以,不应该对这种美色起贪欲,尤其是邪淫,就是对他人的妻子或他人的丈夫起贪心,是绝对会带来痛苦的。下面是说:贪欲会把自己捆绑在轮回当中永不超生,或者永不解脱,所以不应该起贪心。
佛说彼应除,生死牢枷锁。 这两句话和前面的含意就不同了。前面的含意是什么?前面说的是给眼下或者现前带来的痛苦,而后边说:“佛说彼应除,生死牢枷锁”,说的是给以后带来的痛苦,或者给来世带来痛苦。佛说什么呢?应该将彼除掉。除掉什么?除掉把我们紧紧困在这个生死的轮回中的枷锁,此枷锁的根本来源就是贪心。对轮回不起贪心,对生死不起贪心,对荣华富贵不起贪心,对人间认为一切美的东西不起贪心,没有了贪心,就不会有憎恨心,就不会有不满意,没有了贪心和憎恨心,就不会有痛苦。因为不存在爱别离和怨憎会,就不存在求之不得,就没有痛苦了。所以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贪心,贪心是把我们捆绑在生死轮回当中数数轮回的最根本的原因,它就像把我们紧紧地铐在轮回中的枷锁一样,故此我们不应该起贪欲之心。
《亲友书讲记 第二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