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蔣貢公珠閉關法典(節錄)▪P11

  ..續本文上一頁地度過,並撰造出數量驚人的論典,就在這段時間,蔣揚堪哲旺波授記蔣貢公珠將會完成他所謂的《五寶藏》。這時,蔣貢公珠已經完成了《迦舉咒藏》Kagyud Ngak Zod,此書是在一八五叁年動筆,于一八五六年完成,然後,他又忙于結集《大寶伏藏》Rinchen Terdzo。在首次進行閉關期間,他又撰造了另一部佛教百科全書——《佛法總彙》,此書在本文中尤其值得注意,因爲蔣貢公珠把此論定爲未來准備閉關者必修的書籍。是年爲一八六二年蔣貢公珠此時已是四十九歲:

  爾時,喇嘛倪頓Lama Ngaydon請我造一閘釋叁律儀之論典(17),並許下承諾,若吾撰畢《根本論》,彼即爲其造一釋論。然自忖诠釋叁種律儀之論典極爲常見,若于此論以外,另造一圓滿佛教道軌之釋淪,或于一等不谙此道者有所助益。既萌此念,遂以座間空余時間,造一诠釋叁學之論典,名爲《知識總彙》(18)。後吾把此論呈予上師(蔣揚堪哲旺波)批閱,師大加贊歎曰:“妙哉!此論實由上師之加持及空行母衆開啓汝身之脈而有!當尊此論爲汝《五寶藏》之首,複應爲此造釋。”

  

  于是,在一年之後,蔣貢公珠即造出此論之注釋:

  自此時(約于一八六叁年四月下旬)起,至七月將盡之際,吾得多聞博學之書記劄西俄舍上師Tashi Ozer所助,遂爲《佛法總彙》(之根本論)撰寫釋論。

   蔣貢公珠提到,撰寫這部只有兩部分的佛教百科全書,即是篇幅達一百六十頁,全書以偶頌體寫成的根本論——《知識總彙》,及篇幅長達二千頁的注釋——《知識大海論》,至少需時四月之久。但對于許多學者而言,這樣一部既深且廣的著作,是必需獻出其一生中最巅峰的階段,才能完成。

  在首次閉關結束的時候,蔣貢公珠即告誡有意閉關的行者,應在入關之前研讀某些論典。

  于進入二閉關所(即是蔣貢公珠的閉關所與位于八邦之閉關所)前,閉關者應圓滿聽聞《佛法總彙》一書,若不堪能作此廣大聞思,最下亦需明了此論第五品所說之師弟德相,依師之法及叁種律儀(之圓滿支分細相)。

  這一段文字是蔣貢公珠在首次叁年叁方閉關完結時寫下。蔣貢公珠在圓寂之前,至少曾在“普賢大樂光明洲”完成這種閉關多達七次至八次,此外,他大部分的論典亦是在此地寫成。還有,根據一些蔣貢公珠聲稱是爲利益閉關行者而造的論典來判斷,似乎他發現閉關所乃是激發他造論不絕的靈感泉源。

  盡管蔣貢公珠成爲一所閉關中心的住持,並逐漸變成一位舉是輕重的大師,但蔣貢公珠卻沒有一點大喇嘛的架子。他喜歡沒有侍從追隨左右的儉樸生活,如蔣貢公珠于一八七零年,當他的侄女仁增津瑪Rikdzin Dronma病重時,他在自傳中說:

  爾時,吾正作嚴厲之閉關。除于極有必要時,吾從未聘用侍從,平常並無僧衆住于此地。即使于(寺院及佛像)大事擴建之後,仍有勞母親大人照料家中細務,此外,從未遵照大喇嗦之慣例或寺院管事之規矩,雇用司庫或總管書記等人。若遇(此等地位)階級較吾爲高之僧衆, 即感爲其所支配,若其爲階級低下者,則常行偷竊欺詐等事,故爾突爲不當。由于當時之風氣,與吾地位相同者皆不爲人所重視,因此,吾以未見有能長作己之摯友者。以吾以未聘用侍從僧衆,故于母親過世後,吾之侄女即取代其職。

  對蔣貢公珠而言,一八七零年必定是很難過的一年,因爲他的其中一位上師,也是他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卓珠德清令巴,在這一年圓寂,享壽四十一歲。蔣貢公珠終于目睹他比卓珠德清令巴及蔣揚堪哲旺波長壽之授記應驗。一次,蔣貢公珠、卓珠德清令巴及蔣揚堪哲旺波叁人一起賽馬,最後,卓珠德清令巴一馬當先,奪得勝利,第二位到達終點的是蔣揚堪哲旺波,而蔣貢公珠則是最後到達終點的人。當蔣貢公珠到達終點後,便大哭起來,旁人見狀便安慰他說:“這只是個遊我吧!”但蔣貢公珠回答:“不!這是我們叁人誰先抵達銅色山(蓮花生大士淨土)的表征,我將孤身一人留在此地。”

  蔣貢公珠對澤遮仁青劄的生活及閉關感到甚爲惬意,他在一八六零年早期所寫的書中,十分明顯地表現出來,可是後來卻變得黯然失色。然而,這種轉折點並未對閉關所造成影響,但是,在一八七叁年初,一群來自八邦的僧人,對蔣貢公珠及昂珠仁波切,特別是對後者作出叫哀抗議。大概新的大錫杜過于年幼,故無力左右事態的發展,而且于形勢在于一八七叁年,當昂珠仁波切于寺院中突然圓寂時變得更力激烈。蔣貢公珠爲此心力交瘁,雖然,他慎重地解釋他知道僅有少數僧人需爲這柱悲劇負上責任,余者一律不予追咎,可是,由于事件本身的轉變及僧衆們堅決拒絕認錯道歉,故對蔣貢公珠的想法造成了深刻的影晌:

   彼等以如此有違正理之舉,回報昂珠仁波切之恩德,遂令吾于(彼處之)上師及比丘僧衆心生厭惡之感,是爾,(于此悲劇)往後之十四年,縱是舉行傳法等事亞,吾亦從不踏足于寺院。吾于(八邦)閉關所之心已死,其時雖可遷往任何新舊派之大小寺院中,然因念及自身于貝瑪令傑旺波及其法僧昆仲前所作之承諾,故仍決定留居于此地。

  即使在數年之後,亦即一八九二年間,當蔣貢公珠想到他那一位年輕的閉關行者——南嘉多傑Namgyal Dorjay的生死,便即悲從中來:

  初次與我見面時,彼僅謂其知曉正確念誦《蓮師七支啓願文》之法。其後,彼明言天賦愛樂善法修習,並已圓滿四十方遍“大手印”前行修法及修學此法禅定,複曾廣大修習珍寶洲Ratna Lingpa(有譯爲 耶那令巴譯按)之金剛橛法門(即普巴金剛法”——譯按)及密集之大悲現音修法。彼欲入關繼續修持,吾以爲此人當能于自他有所饒益,然因此寺前時破壞續部誓句之惡緣,與及現今大勢所趨,盡管我輩自身如何賢善,吾與衆人仍爲障礙勢力所製。譬如,此年青之行者竟不能活過廿叁之齡。

   蔣揚堪哲旺波亦是在一八九二年間圓寂,世壽七十二歲。此時,蔣貢公珠雖已七十九歲,但仍然非常活躍,還爲其師友撰寫了一部出色的傳記。他的自傳雖于一八九四年完成,但是他圓寂的那一年,亦即一八九九年,仍然繼續不斷寫書造論,不過由于健康的關系,他只能透過口述來完成。盡管如此,八十六歲的蔣貢公珠的神志仍然清明不混,令他仍有足夠的能力撰寫出內容詳盡細密的論典或解說各類複雜修法的頌文。直到圓寂之前,蔣貢公珠的內心終生所著重者唯是禅修,以下這段文字便是寫于其自傳的末段:

  綜觀吾之一生,初時雖得獲此具足七德四輪,暇滿難得之人身勝緣(19),由入寶貴佛法之門.乃取得此生之心要大文。夏次,星已值遇前所未見,現前難見,後不夏見(20) 之密咒金剛乘,此生猶如達至于此世間夢寐淮求,師種珍室皆能垂手可得之金洲。然而,由異熟亞果之力所主(21),複由他緣所製,身不由己,于所欲趣修之心要修持,一無所得,複爲非自心所屬之工作所擾,俗務纏身。

  蔣貢公珠在令中流露的謙遜志度,星似真女不虛,但是他隨著即以這段緊扣讀者心弦,铿锵有聲的文字,來總結他一生所作的聞思、傳法、造論及修行。正如蔣貢公珠的親炙弟子劄西群佩Tashi Chopel正確…

《蔣貢公珠閉關法典(節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