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蔣貢公珠閉關法典(節錄)▪P12

  ..續本文上一頁指出:

   此殊勝之大師,于一切學理悉皆精勤聞思,其先于聞思諸共明中,接受讀寫之訓練,隨後即(于佛教中)接受高上之訓練。從佛法叁藏至殊勝之金剛乘,乃至最細之灌頂、口傳、教授,各派解說之規及四續部之實修次第,皆元所不學。其所受法門之完整記錄長達兩大函,觀此即覺此師似是終生以事聞思學習。其所傳灌頂口傳導引,範圍遍及新舊各派之教傳及伏藏教法,觀此即覺此師似是終其一生從事弘法。不同于一等僅于所學略作聞思,一知半解之輩,由爭勝好名之心著書造論,把其寥寥數紙之文章稱爲“全集”,此師之論著能于圓滿正法衰滅時,令彼重興,久住于世。其教授主要是收于數量足九十大函之殊勝《五寶藏》中(22),觀此功業,即覺此師似是終生致力造論。若現此師如何廣修新舊密續及經論之修法,即覺 此師終生似住于密封之禅房中(修持)。是爾,此師之行傳(23)唯覺者方能知之,(我輩凡夫)實難思議。此等全依據事實記述,非爲(歌頌)吾師之誇大诳語,智者自知此中所說真突不虛。(見《蔣貢公珠仁波切晚年生活紀事》pages6a-b)

  蔣貢公珠仁波切對囤租土地寺産,招攬門徒教余,借此建立勢力的事情,絲毫不感興趣,除了那所細小的閉關中心外,他從未刻意破壞已有的製度,另立新製。對于那些希望能自由自在,受用一切豐盛的佛法教證傳承的人而言,他的理念及著作乃是一個解放運動。他自己亦是心無旁骛,終生致力實踐及發揚這個理念。

  

  蔣貢公珠以後之公珠閉關中心

  如蔣貢公珠所望,閉關中心在他圓寂以後仍然繼續運作下去,但主持閉關所的責任,則落于其他人的身上。雖然,欲取得過去主持閉關所衆大師的名單,實爲困誰,但可以知道,在一九二零年間,蔣貢公珠的一位弟子的轉世上師—惹托祖古Ratok Tulku,其幼子諾布敦主Norbu Dondrup被迎請至閉關所,擔任閉關導師一職。諾布敦主又認證了一位十六歲的男童噶瑪竹古丹增Karma Drubgyu Tenzin,爲他于蔣貢公珠及其二大弟子(即前文提到的劄西俄舍及劄西群佩二師)處所得之教授的傳承持有人。這位青年,便是現今著名的卡盧喇嘛Lama Kalu(此名是一個簡稱),當他圓滿結束閉關時,便繼續出外進修參學,之後,又再閉關十二年。

  諾布敦主一直擔任閉關導師之位,直至一九四零年,他才決定退休,于是卡盧喇嘛乃奉大錫杜仁波切、諾布敦主及到訪八邦的第十六世噶m巴之命,出關代替其師之職位。據當時八邦寺的成員喇嘛津珠Lama Tsondru所說,這個決定令八邦的喇嘛大爲驚訝,因爲能選作擔任此職者,于他們當中大有人在,所以何必委任外人來擔任閉關所的主持?但噶m巴公開宣告卡盧喇嘛確實爲蔣貢公珠仁波切的轉世化身,但假若給予正式的認證,便會對他的事業及壽命構成障礙。早管如此,噶m巴已非正式地承認了這位上師的的身份,于是他被尊稱卡盧仁波切,因爲,在噶m巴爲他所造的住世啓請文中,出現了這祥的一句頌文:汝爲現今承續蔣貢上師行傳者。

  卡盧仁波切與蔣貢公珠的另一位轉世堪哲俄舍Kyentsay Ozer一起住在閉關所內,他們時常一起在閉關所上的一個小庭園中禅修。他們曾在這園裏各自種了一棵松樹,至今日,這兩棵樹仍然屹立不倒。卡盧仁波切在圓滿住持初次的閉關後,便決定把閉關中心重修擴建,新的閉關中心建有足夠二十五人居住的房間。在一九五零年中期,卡盧仁波切離開閉關中心,前往拉薩,然後經由不丹到達印度,而這一所被棄置的閉關中心,則在一九六零年被摧毀。

  到了一九八零年的中期,一座新的建築物在卡盧仁波切的策劃下落成。在一九九一中期,在這座新的中心內,完成了一次圓滿的叁年零叁方閉關,而且另一期閉關亦即將開始。目前,閉關所是由一位年老的上師主持,他是諾布敦主的侄兒,亦是卡盧仁波切的主要上師。

  導論注釋:

  (1)參見促揚充巴仁波切的《Journey Without GoalP. 89-91,書中對蔣貢公珠仁波切及無門戶見運功,皆特別作出介紹。

  (2)此她所列出的八大修持傳承,其名稱是出于蔣貢公珠仁波切的佛教百科全書《知識大海論》及其他論典所說,此與余師所說略有出入。

  (3)“轉心向道四思維是行者細思,暇滿人身難得、死殁無常、業果決定及輪回過患。

  (4)親曼Zur mang是藏東地區的一個寺院派系(屬于迦舉派),創立此派的曆代轉世充巴仁波切Trungpa Rinpochay,皆是精通于斷境派能寂派的修法。

  (5)八邦寺是曆世大錫杜法座所在的寺院,藏語八邦”dpals spungs意指吉祥蘊聚,此寺是第八世大錫杜卓之仲尼于十八世紀末所興建,該處有一所叁年閉關中心。蔣貢公珠仁波切稱其爲大閉關所,至于蔣貢公珠的閉關所便是位于離大閉關所不遠之處。八邦寺座落于康區Kham,即現今中國四川省西北部的德格市Dergay附近,至今仍然發揮著寺院組織的功能。

  (6)蔣貢公珠仁波切生平曾遇上兩位昂珠仁波切,此處是他最後一次提到第一位昂珠仁波切,此師是來自沙青寺。至于以後提到的昂珠仁波切,是指住于八邦寺的上師。

  (7)藏文原書疑把dro nad(藏語熱病——譯按)誤作bro nad

  (8)從文中的背景及蔣貢公珠與生俱來的謙遜態度看來,令我相信蔣貢公珠會感覺自己是兒子,而把卓珠德清令巴視爲父親,否則,四十歲的蔣貢公珠與一位二十四歲的青年(卓珠德清令巴)會面,于旁人看來必然會有其他的想法。

  (9)剽竊抄襲之風于西藏學木界頗爲流行,但由于是出于造論者對前賢的尊崇敬仰,故藏地視其爲善意的行爲。所以這句說話大概是…

《蔣貢公珠閉關法典(節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