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n>
閉關時限
蔣貢公珠的叁年零叁方閉關程序是極爲緊迫的(“方”的藏語是phyogs,一方等于半月或十五日,叁年叁方即是叁年零一月半——譯按),表面看來這是既獨斷專製又令人爲難,然而,這種傳統的起源卻遠早于蔣貢公珠的時代。
在佛入涅槃的前一年,他傳出《時輪根本續》,此續據說是佛陀所說教授的頂峰。佛陀于《時輪續》中,對世間、時間及行者的身體之間的關系作出解釋,而佛陀的開示即爲製定理想的閉關修習時間爲叁年零叁方,提供了基本的理據。
簡言之,在我們出生之後,自身與身外世界的最基本聯系便是透過呼吸建立,有呼吸才能生存。此外,依《時輪續》所說,我們的出入息(呼吸)與世間及時間是有自然的關聯,蔣貢公珠仁波切于其所造的佛教百科全書《知識大海論》中說:
外一年爲二萬一千六百時(此處所說的一年僅有叁百六十日)
內一日爲二萬一千六百息(以上的時數單位是《時輪續》的特殊計算方法,與一般曆法略有不同——譯按。)
我們與一切有情吸入體內,支持命力的風息,名爲“業風”(或作“業氣”——譯按)。依續部的見地,于一息中,還有少量風息能支持我們的心靈純淨本性,其名“智風”,(或作“智慧氣”——譯按)。蔣貢公珠仁波切雲:
一息叁十二分之一爲智風……
彼之自性乃爲不壞菩提心
老實說:此能長養我們純淨心靈本性的叁十二分之一息,僅占正常生活的極少部分,而且,它的影響力更爲我們對現實生活的悅意——亦即是“業風”所損減。閉關修習的時間,便是完全用于消減“業風”的勢力之上。在觀念上,一切支配著我們俗世生活的工作、欲望、情緒。習慣或生活方式,在閉關時皆被完全舍棄,“智風”,亦即自然廣大的安樂澄明心境,便會取而代之。能支持“業風”的出入息會愈來愈少,相反,支持“智風”的風息卻會愈來愈多,而這個過程的終點便是“業風”完全被轉爲“智風”,成辦正覺菩提。
佛教密續說(顯教經典亦共許此說——譯按)現時的人壽爲一百年,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有可能活上一百年的時間。若以一息(一呼一吸即爲一息——譯按)有叁十二分之一是“智風”的比例計算,一百年的“智風”數量正相等于叁年零一月半間所作的呼吸數量。此即是說,要把“業風”完全轉爲“智風”而證得圓滿菩提,最低限度亦需要叁年零一月半的時間,這種果位便是以世尊金剛持來作表征。如蔣貢公珠仁波切所說:
于百載間(隨出入息)循環遊行之智風
彼等總數相等叁年零叁方
一切業風悉皆轉成智風時
即能達證無上正等覺菩提
故說叁年叁方(之期從事修習即能)成就金剛持
閉關法典所說的這種“叁年叁方閉關”,在英語常被說成“叁年零叁月閉關”。(“方”是指日月升起的方向——譯按),其特殊意思是指半個月的時間,亦即由新月至滿月(初一至十五)或由滿月至新月(十五至初一)的時間。
在本書所說的閉關時間雖是常指叁年零一月半(叁方),但是把它稱爲“叁年零叁月”亦不無道理。因爲,于陰曆的設計中,每年最低限度不會少于陽曆五天,所以必需定時作出重新調整,所以,每過數年,藏曆有時便會出現十叁個月份而非十二的情形,但是每月絕不會多于叁十日。這些增添的月份皆被計入修行的程序中,所以,閉關的日數即使不會增多,但至少亦定會長達叁年零二個半月,例如,公元一九八九年及一九九一年皆是具有十叁個月的年份,若于一九八九年正月開始進行這種閉關的話,在關中的時間便會長達叁年零叁個半月。
閉關中心與性別
最長時期的大閉關修習,是要分男女性別來進行,參與這種閉關的行者必需接受一段時間的獨身生活,由于要把生活單純化,他們才能全身投入于修持生活中。
蔣貢公珠的閉關所——“普賢大樂光明洲”,乃是一所爲男性行者而設的禅修中心。雖然,有些女性行者可被視爲他的親近弟子——于其某些論釋之末段,曾經提及該論是應他的一位女弟子而造——但看來他並不可能爲這些女性行者建造一所同樣的閉關中心,而就我所知,在他的論釋之中從未提及此事。
蔣貢公珠仁波切雖然是一位頂尖兒的瑜伽士及大論師,可是卻非一位製度的創立者,從他的經曆看來,他曾飽受當時宗教製度之苦,這些事情將于下文作出交代。對蔣貢公珠來說,這個地方就相當于他的心靈安樂窩或精神綠洲;他一生的最大目標似乎便是要認識他那個時代的宗教使命,他把過去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收集,令這些面臨失傳之險的珍貴法寶能好好保存下來,讓後世的學人能透過他的著作而獲益。可以這樣說,蔣貢公珠在他所追求的目標上取得輝煌的成就,事實無容置疑,他似乎承繼了當時的規範,從而忽略了爲女性的閉關建立起團體製度。
這是否暗示了蔣貢公珠不接受女性全身投入地參與嚴格的修持生活?這種觀點似乎毫無根據,而且還有充足的證據可作反駁。尤其是,蔣貢公珠于其閉關程序實有充足的修法可供選擇,但是他的閉關近半數是致力于兩位十世紀的印度女性所創立的修法(此指女成就者尼古瑪及蘇卡悉地所傳出的修法——譯按)。還有,其中一種在關中每日必須進行的修法,便是由一位藏族女性創立且以她爲觀修的焦點(此指“般若施身法”的祖師女瑜伽士瑪吉拉准——譯按)。
現代于喜瑪拉雅山脈以外的叁年閉關,大部分是同爲男女行者而設,兩組行者皆依循相同的程序並獲得閉關導師的同等關注。但是,在喜瑪拉雅山脈的情況卻是完全不同,女性在佛教世界似乎常被視爲次第公民,各大寺廟僧院把大量金錢花費于擴建發展的工作上,雄心勃勃的計劃,年年推陳出新,但是容許女性參與的團體製度,卻從未面世。就個人所知,爲女性行者而設的叁年閉關,在喜瑪拉雅山脈僅有迦舉派Kagyu的大錫杜仁波切,及甯瑪派Nyingma的劄遮仁波切chadral Rinpoche成立及維持與男性行者的教授水平一致的女性閉關製度。
關中修學
盡管隸屬于不同上師或寺院的閉關中心,所施行的閉關程序分別極大,但仍有某些共同的特色。
閉關行者的每一日可分爲四座不同的修習時間(清晨、午前、午後及黃昏)及兩座集體共修(早上及黃昏前),其余可用的時間實在不足,午膳便是每日最長的暫停修法時間。除非行者能考慮到參與者爲了能有機會致力從事這種閉關,常會以多年的時間熱切地做好准備,否則這樣密集的修學或會令人喘不過氣。
日中四座是專志修習一些特殊修法,這些修法會不定期地作出更改,某些修法僅會進行數天或數月。閉關程序是以個別傳承基本修習著手,然一切修習次第由淺入深,逐步升進。不管閉關行者是偏好于哪種修法,他們皆已預知要如實地依照程序修行。大部分的閉關均會指定參與者進行一種傳承的修法,但是在蔣貢公珠的閉關中,對程序要求的負擔卻特別沈重,他以叁種極爲與別不同的密續法軌來設計出一種完整的引導,並以其他四種傳承的教授來補充這些修法。
每天的集體共修及按預定日期修習的特別儀軌,內容極爲緊重,其中包括:念誦啓請文,法器吹奏、… 《蔣貢公珠閉關法典(節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