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藏。
這是于華智仁波切覺性之妙力中生起並以意藏之形式而流露的,所以叫做法身伏藏師。尊者周遍虛空一般的心間,證悟了無我之智慧界中無論浮顯什“麼,都以驟生的方式而予以宣說,即是智慧界中所取藏。
非同土石如意寶。
雖然對著世間寶藏之中的,由土石所成的如意寶發願,大都可以暫時消除衰敗,貪窮等等,但此竅訣與其不同。
尼納索甲仁波切曾說:“我供養了一個裝有如意寶的寶箧給華智仁波切,尊者心裏並沒有表現出歡喜的樣子,而是說:“像這樣的東西我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也可以。爲什麼這樣說呢
由無明執實所引致的內心叁毒的錯亂分別比由紅石所砌的城堡還要堅固;樂、明、無念叁種覺受比具有蔚藍色海水的大海還要深。要推倒城牆十分困難,要鑿穿海底也十分困難。而用善賢上師之竅訣與智慧之鑿子,使能鑿破由執實所引致的內心叁毒的錯亂分別之城堡;亦能直接鑿穿樂、明、無念叁種覺受的蔚藍色大海之海底。從而,可以從普基八識之箱中取出赤裸之自生原始本智,普賢王如來究竟之意,這才是勝義之寶藏。如能獲得這樣的寶藏才算得上稀有、珍貴!”。”
極喜金剛之遺教。
持明極喜金剛在旦德格格河顯現涅槃之時,文殊友尊者萬分悲痛而作祈禱。此時,于五色的虹光界中,極喜金剛尊者以智慧幻化身出現,其右臂肘部以下的部分不斷增長,手中拿著由五種如意寶所成的寶箧,寶箧中生出以琉璃爲紙,由金液自然而寫成的經文,此即是遺教《叁句擊要》。文殊友尊者僅僅一看到它,便與極喜金剛尊者之意無二而相融,從而真實證悟了如是的甚深竅訣之義。
叁種傳承之心髓。
遍知法王隆欽冉堅,以此身、于即生中現前法性遍盡之意而圓滿成佛,顯現涅槃之時,化現出很多五彩舍利與白舍利,而裝入靈塔。這就是佛之心印傳承。遍知尊者顯現人滅五百多年以後,後學執明晉美朗巴在桑耶的青坡山林邊閉關叁年之時,依于《修持上師明點因羅網》,而致心祈禱大遍知尊者,並且叁次親見大遍知尊者的智慧幻化身。這就是持明表示傳承(/而後,晉美嘉衛米格(即佛苗芽尊者)獲得教授以後,現證了法性現前之相,這就是士夫口耳傳承。以上即是所謂的“叁種傳承之心髓”。
叁、應極其珍刪口封密印
賦予心子秘密印。
如上所述,此甚深之竅訣如同心中之明點一般,切不能對不修持此竅訣的不具器者宣講。而對如同就像珍愛自己眼睛一樣珍愛此法的所有具器者,不宣講則爲吝啬。所以,以悲憫之心,將此竅訣托付給如同心子一般的一切有緣弟子。“托付”之意是指不應對一切不具器者宣講而應加封密印,而應自己秘密修持。
此乃深義之心語。
此爲將所有秘密甚深義統攝爲一的,簡潔扼要且又詳細明了之教法。因此這是尊者對具緣並且具器的一切弟子毫無保留、毫無掩飾而宣講的心語。
既爲心語義要訣。
此訣竅如同額間慧眼與胸口之心髒一般,極其愛惜和珍視,所以叫做“心語”。大遍知尊者的《耳傳叁部》之要義全都彙聚于此,所以叫做“義要覺”。
切勿不惜舍此要。
既然如此,這樣的要義就如同有求必應的如意寶一般,一定要加以愛惜,千萬不要因不進行修持,而不需要它,而舍棄它。此甚深之竅訣就如同能起死回生的甘露。雖然表面上聽取了,但如果不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專一修持的話,便如同漏器一般,所有精華都將流失。因此,千萬不要令其有所遺失。
聖賢室利王之殊勝法。
精通顯密之學的,著作如大海一般廣泛的,已達彼岸的聖賢室利王之殊勝教法,在此就宣講圓滿了。
第四節 後記
此爲自己對能回憶起的,諸多善賢上師之教言所作的文字記錄。我自己沒有任何功德,唯恐此文將成爲諸多聖賢的羞愧之物而深感不安!雖然如此,在自己外甥聖者慈誠桑波、以及具有宿世因緣的弟子阿俄嘎爾羅,還有外甥南真,堪布特曲,法伴羅珠等人的殷切敦請之下,由名爲“丹寶”的老丐不忍而著。善哉!善哉!薩爾瓦蒙嘎朗!
譯者序
雪域文明的神髓
這裏是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一片神秘的土地。她那壯闊純美的自然風光和古樸神秘的人文曆史,讓世人毫不遲疑地將“世外淨土”的美譽獻給她。從這裏發源的江河哺育了古老的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她博大無私的胸懷,贏得了“雪域高原”的美名。她像一位女神在遙遠的天際,展露出她那秀美的容顔,純潔的身軀,她寬廣的胸懷裏養育著虔誠善良的藏族人民。
只有身臨其地,才能投入她那無垠的壯闊,融入她那無一絲垢染的蔚藍,觸摸到她那攝人心魄的純潔。只有將心靈融入這片土地,才能揭開雪域文明神秘的面紗,被她那虔誠和質樸的心靈所感動,被她那甯靜深遠的覺悟所震撼……
是誰賦予雪域女神如此的美麗和智慧
是誰賦予雪域文明如此高古而質樸的神韻
這就是雪域文明的源泉——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會令人聯想起風中獵獵作響高高聳立的經幡,用身體丈量通往佛國之路的藏民,喇嘛紅映襯下質樸虔誠的面孔,傍晚萦繞于天際的法螺聲和誦經聲……然而在這些如畫般剪影的背後,佛教之于藏人而言,卻是他們生命的一切,是他們的驕傲與自豪——
她是他們的文明基石,
她是他們的智慧寶藏,
她是他們的精神歸宿,
她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在藏人的眼裏,佛法就是智慧與力量,就是快樂與幸福。佛法的精神,已經融入進了他們的靈魂,塑造了他們的文化,刻畫了他們的生活,並在他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展現。
藏傳佛教就是雪域文明的神髓,是打開藏文化寶庫的鑰匙。
古老的智慧
藏傳佛教的分支很多,人們熟知的是其四大分支:甯瑪、噶舉、薩迦和格魯,還有其它很多小的分支。那麼藏傳佛教的源頭在哪裏呢
無疑就是曆史最悠久的,也是奠定了佛教在藏區地位的“甯瑪派”。
“甯瑪”的本意是古老的意思,其開山祖師是古印度的大成就者——蓮花生大師。正是由于蓮花生大師的功業,佛教才能在藏區紮根,佛教才融入所有藏人的生活,並造就了博大的雪域文明。
古老的甯瑪派教法,具有自然、簡捷、虔信、質樸的精神。這些精神無不體現在甯瑪派最高的修證法門之中——
成千上萬的印度、喜馬拉雅山麓和藏區的修行者,透過這個法門得到了覺醒和證悟。
她超越任何的形式與概念,這點酷似漢傳佛教的禅宗。
她像一面鏡子,能夠以如此活潑自在的清靜和如此纖
塵不染的清明,來映現吾人的本性。
她不被任何思維性的知識所禁锢。
她超越任何的教條、形式和排他性。
她是最適合現代的人和環境的法門之一。
是快速、直接、簡單、有力且安全的修證法門。
是能使我們以即身,于即生獲得佛果的法門。
《西藏生死書》被西方譽爲“西藏《神曲》”,其作者索甲仁波切在書中這樣描述:
我也覺得,如果不把如此殊勝的智慧法門與大家分享,那就不是慈悲。人類已經到了他們進化過程中的生死關頭,這個極端混亂的年代,需要極端有力而清晰的法門。我也發現,現代人所需要的教法,必須避免教條、基本教義論、排他性、複雜的形而上學、以及屬于外國文化的東西;他們需要當下就能了解的簡單而深入的法門,他們需要個必在寺院道場就能修持的法門,他們需要能夠溶入日常生活和隨時隨地都可以修持的法門。
這就是要在這裏給大家介紹的法門——大圓滿。
她不只是一種教法而已,她不是另一種哲學,不是另一種複雜的系統,不是另一套誘人的技巧。大圓滿是一種狀態,本初的狀態,全然覺醒的狀態,一切諸佛和一切修行法門的心要……
之所以稱其爲大圓滿,是因爲:
它是我們的本性自我圓滿的狀態,根本不需要去完美它,因爲一開始它就是完美的……
大圓滿的修持不依賴年紀的老少,智慧的大小,根基的利鈍,業力的善惡等等,而是依賴于信心與精進,無論誰證悟了自性本覺都能得到根本的解脫!因此大圓滿法才被譽爲:
不由因生的九乘次第之巅的果乘法。
然而我們要一再、特別強調的是,只是透過書本就想修持甚至證悟大圓滿是不可能的。因爲大圓滿不是通過望文生義就能證悟的,大圓滿法只能在具格上師的直接指導下才能夠修持!正如一位著名的喇嘛說過的那樣:
你必須記住大圓滿法的修習,如力斷和頓超,只有經由經驗老到的上師指導,並且接受證悟者的啓發和加持,才可能成功!
古老的大圓滿教法,是一切萬法的心要,是佛法九乘次第的頂巅。其教法具有的自然、簡捷、虔信和質樸,熏陶出了雪域文化的智慧和神韻。
智者的心弦
我們所翻譯的文字來源于當代講修大圓滿法的一代宗幣——丹貝旺旭仁波切所著的《大圓滿文集》。這是尊者以自己生生世世的修證爲基礎,用自己畢生的心血,對一些古老的大圓滿竅決所作的注釋,當然,其中也包括尊者自己親身修證的心得紀要。
1938年的藏曆新年,于虎年、虎月、虎日、虎時,四虎相交之時,尊者出生于青海省久治縣康賽部落一戶牧民的家中。尊者自小出家,先後師從白玉喬智仁波切、阿貢堪布洛桑多傑、大智者桑珠多傑、多丹羅珠江措仁波切、安炯竹巴仁波切、多智特巴仁波切等上百位高僧大德,廣泛學習大圓滿教法。即使在倍受摧殘的“文化大革命”中,尊者對佛法的渴求和信心也沒有絲毫的減退,反而精進修學,獲得了智者的證量,從而成爲當代大圓滿教法最偉大的傳承者之一。
1982年,尊者在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圓滿建立了以講修大圓滿心髓爲主的“德合隆寺空性離戲洲”,從此,尊者講修大圓滿教法廣度衆生的事業日漸廣大。
尊者的性格中流淌著純正的大圓滿傳承的標記,這個標記——
生動活潑
心胸廣大
直指心性!
尊者對大圓滿法的講解深入淺出、簡明詳要、流暢細膩、直接透徹、雅俗共賞。教法從他的智慧心中毫不費力而自發性地流露出來,他口若懸河般的開示,就像那永不枯竭的清泉之流,永遠都那麼滔滔不絕、純美甘甜、清澈明晰。這正印證了那句——
即使在相對的層面,他的語言也不會以概念去汙染絕對的層面;他讓絕對的層面保留純真、有力、莊嚴的素樸,卻仍然能夠以如此生動、令人興奮的語氣,把絕對的層面介紹給任何一個開放的心靈……聽過他開示大圓滿的人都說:那是一種享受!
譯者寄語
本人文字淺薄,不能將這優雅動人的藏文字翻譯爲同樣優美的漢文,深恐這晦澀的譯文有損尊者的美譽。尊者的文字,是智者心弦上發出的綸音,帶來的是智慧與慈悲,是快樂與希望,是如雪域湛藍天空般浩瀚的覺悟。我不敢私密,只能以鄙陋的文字,以飨同修。在此晦澀的譯文中,難免有阙漏和錯謬之處,懇請諸上師、善知識諒解,並予指正。
還應特別強調的是,任何大圓滿的教法都只能在具格上師的嚴格指導下進行,切不可望文生義,擅自修持。
最後當然是感謝!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所有的大圓滿上師,沒有他們的傳承,我們在今天是沒有辦法接觸到如此經典的教法的。最應該感謝的就是本書的作者——丹貝旺旭仁波切,在他的直接指導下,大家才能夠透過這些文字深入到藏族文明的根源,窺視到大圓滿的教法、窺視到甯瑪派以及一切修行法門的核心。還要感謝的是大堪布陽嘎的化身——佐欽寺現任大堪布途登,和大成就者丘吉朗巴的化身——佐欽寺格嘎仁波切,他們對書中一些教法的問題提供了詳細的論述。還有要感謝的就是班瑪江措、勻巴江措、奧色益喜、丹貝程理、根登嘉、紮西敦哲、德欽尊、奧色卓瑪、怡欣措等等大善知識的大力幫助和支持。
最後,將這本書特別的奉獻給所有的大圓滿傳承上師,並——
願所有衆生都能證得光明大圓滿之原始本智!
譯 者
2005年于德合隆寺明月臺
《金剛密乘大圓滿—突破輪回之道(丹貝旺旭仁波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