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密乘大圆满—突破轮回之道(丹贝旺旭仁波切)▪P11

  ..续本文上一页护持。

  

  则如绘图于水面。

  

  就如同在水面绘画,落笔之处所画之图案便立即于自地消融一般,分别念便能生解同时,而可以恒时不离此本觉大法身之境界。

  

  自生自解无间断。

  

  因此,无论如何生起,都任其生起,不破所生,不立静住。无论生起什么,都安住于觉空法身的本性之上。此时,自生自解无有间断,则不论分别念如何生起,在其所生之一切量中,不解之法一个都没有可能。

  

  生皆觉空赤裸食。

  

  所谓的“生皆觉空赤裸食”一句是什么意义呢

  以人为例而进行说明,如同吃了食物身体就有力量去做事情一样,五毒之分别念力量猛烈旺盛之时,若能将其换位为五智,则如偈颂云:“烦恼分别多则法身多。”无论分别念如何生起,全都将其净修为法身之妙力,或现前为法身本觉,并将其转化为觉性清明、有力之方法或助伴。那么,所生的分别念都将成为增强赤裸觉空之力量的食物,这即是所谓赤裸觉空以种种分别念为食。因此,应该知道一切所生之分别念皆为法身妙力或本觉之食物。

  

  弛皆法身王妙力。

  

  这样,则无论善、恶、无记之分别念如何生起,都超越不出毫无遮障的通澈的本觉法身王之妙力与幻化。力显都以“大自生自解,,的方式,于觉空法身之自然界中如鸟道无迹一般而得解脱。

  

  无迹自净了不得。

  

  如是,反复串习而进行修习的话,总有一天,执于我的人我执以及执于内外情器世间万法实有的法我执二者,终将于觉空离戏的大平等界之中自地解脱,错乱之流得以截断,所现的一切皆为唯一的本觉,除此之外,即使四处找寻也无法获得除本觉外的其他一切。就像波浪和大海本来就没有区别一样,无论生起什么,全都于本觉智慧界之中无迹自净于自地解脱。此时,就像在黄金洲之中,根本无法找到一块普通的石头。无论什么生起,全都于觉性唯一明点界之中无二融合为大遍布法身,真是了不得啊!即是稀有、奇妙之意。

  

  生式与前无有异,解规殊胜最妙要。

  

  这样,在后得之时,分别念生成的方式与以前没有任何区别,各种各样的分别念都是会生起的,但如云:

  

  所生如同平常分别念,

  能解即为瑜伽殊胜法。

  

  如此偈文所言,分别念都是为修而生,因而此时所生的分别念全都是修持。如是,无论生起什么,都不碍住位,无论如何安住,亦不碍生分。这样,虽然不能不生,但不解的生分一个也没有。

  

  普通人对所生之分别念产生贪执,由贪执而产生坚固,因此而造业。但对瑜伽士而言,不论面前生起什么,都不会丢失本觉,也不会刻意地排斥分别念。这就如同小偷进入空房一样,此时,分别念没有丝毫的力量。就如同盛夏最热的季节来临之时,即使是下冰雹,等到冰冷的寒意消褪以后,便不再会有任何的后劲。也如同被烧毁后的罗兰草绳一样,业是不可能积累的,错乱显相将自行消亡。而本觉就像由金刚石所成就的宝剑或金刚杵一样,于外能够摧毁一切错乱显相,于内不被一切所坏。

  

  首先,认识分别念之自性而解脱,就像遇见老熟人一样;其次,分别念自行解脱,就像蛇结自解一样;最后,分别念没有任何的损益而解脱,就像小偷进入空房一般。应知道,这三种殊胜的解脱之规是非常重要的要决。

  

  无此所修皆谬道。

  

  这样,虽然生起的方式与以前相同,但无论生起什么,如果没有自生自解的殊胜解规,那么禅修也只不过是迷乱之道而已,

  

  如云:

  只知修空不知解,

  与禅定天有何异。

  又如白足尊者所说:

  仅仅安住此同禅定天,

  仅仅散乱此同平庸识,

  如是修持何以获佛果。

  

  如以上的偈文所说,仅仅只是安住,或仅仅只是认识住散,或仅仅只是加封为空这三者,为三歧途。仅仅修持止心之禅定而获把握的话,其果在死后马上转生禅定天;仅仅知道是住还是散,而除此之外一无所知的话,只是错乱分别之心识而已,与异生凡夫之心没有什么区别;把一切都观想为空,而作意地,这样将一切加上空性的标记的话,则是迷失于“空性加封”之中,当遇到违缘之时分别妄念又会旧毒复发。如云:

  

  饱暖之时修行样,

  违缘降临变庸俗。

  又如:

  见之老盗行窃时,

  行之卫士作警卫。

  具则无修法身性。

  

  安住基位无有变迁为“本解”;补特伽罗之境显方式即对四边的执持状态,于界中消亡为“边解”;本觉于心间觉醒之时,所生的一切分别念都无暇积累为习气便得解脱,此为“自解”;“不舍所显显上解,不舍外弛弛上解”,此为“直解”。以上即是此为四种解法。还有这样的说法:“自解等引与禅定之城池如若不破,则可住于直解后得。”虽然尚安立有如“独解”等假名,总之若具有分别念自解无迹而清净之解规的话,则不论烦恼与分别念如何产生,全都成立为法身。从而错乱分别将清净为本智,逆缘显为助伴,烦恼成为道用,不舍轮回而自地解脱,于轮涅的束缚之中而解脱,这样便可以于大本净本解无修法身之本性上,无有聚散而获得究竟的把握。

  

  因此,对一切烦恼,不像声闻乘一般地断;不像菩提乘一般地净;也不像密乘一般地转;无论生起什么,都于大自解的境界中予以护持,此即是自性大圆满之殊胜之法。

  

  因此,如果没有对解规获得把握,那么见再高、修再深,无论相续中具备什么,都于自心无益。若不能降服烦恼,则不为无上正道。若具自生自解之要决,那么,即使不持有高高的见,也不定立深深的修,但不从自相续二取之束缚中解脱是不可能的。如同在黄金洲之中找不到一块普通的石头,住散与分别全都为修而生,即使寻找错乱之自相也无法得到。仅仅观待这一点就能确定是否获得了修持之要领,这就如同准绳一般。同样,“以行持量”是指,是否具有对轮回的厌离,对因果的坚信,对众生的悲心,对实相的净显,对上师的敬信,对朋友的悲爱以及由修持而产生的智慧等等便能得知。

  

  此为决定解脱第三要。

  

  这样,在“见”的基础上,不分昼夜地持久修习,而于以前上师所介绍的觉性上获得解脱之把握,此即是第三要的密决。

  

  现在,总述“见”、“修”、“行”之总义。通常,就自性大圆满而言,“见”、“修”、“行”三者,与从现在起三身修持基的“果”四者以及不越离此之“誓言”五者,都应于唯一通澈之本觉上安住。

  

  同样,“基”、“道”、“果”三者也为唯一的本觉,除此无它。原始本智本来就住于自相续之中,就这点言为“基”;现在上师所介绍并且修持的觉性,就这点而言为“道”;修持圆满并且二障于基界清净,就这点而言为“果”。

  

  就抉择的法性实相总的方法而言,大圆满不是依据对教理与量因的方式而进行抉择的,而是以现在上师之窍诀,使自相续中本具的原始胜义之本智得以觉醒。从而在现前真实赤裸觉分之义的基础上进行直指,而后得以彻底确断,并于是非之枷锁中得到解脱,这就是“见”。

  因此,要修持阿底瑜伽力断之“见”的话,不是观待年纪的老少,智慧的大小,根基的利钝,业力的善恶等等,而是依赖于信心、恭敬及精进,无论谁证悟了自性本觉都能得到根本的解脱!

  

  第三节 综述

  

  一、概括总义

  

  具足三要以为见。

  

  如是,具足直指自性本觉、获得唯一确断、把握决定解脱,这三种要诀的“见”,即是九乘之巅的果乘之“见”。就如同达到了世间所有群山中最高的须弥山王之顶峰。如须弥山王一般,此乘为一切宗乘之王。

  

  固而,如果下边所有的宗乘不与此“见”相结合的话,是不可能获得佛之果位的。熟不知所有宗乘皆为其阶梯与助伴。就像转轮胜王无论去哪儿没有轮王七宝与各支眷属的军队陪同是不可能的。《统摄续》有偈云:

  

  转轮胜王何去均具恒道伴,

  轮王七宝眷属诸军相护拥。

  恒常能成轮王般若波罗蜜,

  因而从此能生一切法功德。

  

  同样,所有宗乘都为其支脉,都为证悟之助伴。

  

  总的来说,本净直断之“觉性”与任运顿超之“自然慧灯”二者意义相同。本净觉性为“自然慧灯”之自性,其自相为“金刚链”,其妙力为由修所产生的智慧。

  

  智悲结合以为修。

  

  这样,认识了本觉并且串习获得娴熟以后,妙力——由修所生之智慧将得以增长。对有法之显相与法性之实相如实了知之智慧界将如夏日湖、海之水不断高涨。并且,生起空性中所藏有的大悲藏,从而对未悟之有情无勤而产生慈悲心。这样,尽妙之空性或原始大空性界与大慈悲心二者双运,于此二者结合而修持的状态中进行护持即为“修”。

  

  佛子诸行作助伴。

  

  如是,空性、大悲双运之要道现前之时,使会从本觉之力显中生起等引无缘之智慧资粮以及后得有缘之福德资粮,还有佛子诸行如六度等如大海般的行持。就像太阳与太阳之光芒四射一般,其为能灭涅槃之边的助伴。

  

  二、宣说此为甚深之窍诀

  

  虽较三世佛共议。

  亦无胜此之窍诀。

  

  如此《三句击要》的甚深窍诀,就算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同共商议也不可能得出超越其深度的结果。因此,他是三世诸佛之意;是十万空行母之心血;为八万四千法门之精髓;为一切宗乘之最胜王;为一切续部之核心;为一切窍诀之精华;为一切经教之总集要;亦如搅打牛奶所生之醍醐精华。

  

  因此,此窍诀提取了光明大圆满隆钦心髓之义的核心精华,并将其于此文之中聚集为一。其能言之文虽少,但其所言之义甚深,除此之外,再也无法找到超胜于此的窍诀了。

  

  觉力法身伏藏师。

  智慧界中所取…

《金刚密乘大圆满—突破轮回之道(丹贝旺旭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