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叁、十一門廣外問答▪P5

  ..續本文上一頁

  

  第二廣答中,第五集谛叁行相。

  

  

  

  

  

  【述記‧卷五十二】

  

  何因苦谛四行各叁;集等叁谛,總有叁種?

  

  苦谛諸行,義通諸谛,故名分叁,行相寬故[208]。余谛之下行相局故,總爲叁也。

  

  《中邊》又雲:四除四倒[209],苦行各分叁;余非除四倒,故不分叁也。

  

  一、習氣集[210]:此谛實而性假。執彼我法之習氣,體是依他。從所因爲名,假立遍計所執。或緣此起執,名爲「執」,彼作所遍計,假所執攝。從能依爲名,假也。

  

  [211]平等而起故:煩惱起業,業起果故。

  

  叁、未離系集[212]:假名爲「集」,性實而谛假。

  

  如次叁[213]性,彼[214]論皆同。

  

  【論文】

  

  八‧四二一 滅谛叁者,一、自性滅,自性不生故;二、二取滅,謂擇滅二取不生故;叁、本性滅,謂真如故。

  

  

  

  【疏翼】

  

  第二廣答中,第六滅谛叁行相。

  

  

  

  【述記‧卷五十二】

  

  一、自性滅[215]:「滅」者,「不生」義故。性實,假名爲「滅」,實[216]非谛攝。

  

  二、二取滅:能、所取無故[217]。護法、安慧各有別解[218]。從所無,得滅依他,假名「滅谛」。滅谛[219]實非依他,故性假。《中邊》雲:二取不生[220]。

  

  叁、本性滅:《中邊》雲︰謂擇滅及真如[221]。與此相違,如彼抄會[222]。如次配[223]叁性。

  

  

  

  

  

  【論文】

  

  八‧四二二 道谛叁者,一、遍知道,能知遍計所執故;二、永斷道,能斷依他故;叁、作證道,能證圓成實故。

  

  

  

  【疏翼】

  

  第二廣答中,第七道谛叁行相。于中分二︰一、別配叁性,二、遍知攝寬。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二】

  

  一、遍知道[224]:從所知爲名,名「計所執」,谛實而性假。

  

  二、永斷道:但說所斷[225]染分,名曰「依他」。能斷圓[226]成實攝,從所斷,名「依他」性,谛實而性假,或「能斷」體即是「依他」,性、谛俱實。

  

  叁、作證道[227]:或假、或實,如依他說。

  

  如次配叁[228]性。

  

  

  

  

  

  【論文】

  

  八‧四二叁 然遍知道,亦通後二。

  

  

  

  【疏翼】

  

  第七道谛叁行相中,第二遍知攝寬。

  

  

  

  【述記‧卷五十二】

  

  「遍知」,名寬,故七十四說皆「應遍知」[229]。《顯揚》六[230]說「遍計所執」,唯應遍知[231],無余義故[232],別得總名。余二性、皆遍知,由彼別可應斷、應證,如次得名。

  

  

  

  【疏翼】

  

  以上第二答中,第二廣答訖。

  

  

  

  【論文】

  

  八‧四二四 七叁叁性,如次配釋。今于此中所配叁性,或假或實,如理應知。

  

  

  

  【疏翼】

  

  第二答中,第叁總結。

  

  

  

  【述記‧卷五十二】

  

  下、總結也。

  

  此苦谛下有四種叁,余叁谛下各叁,總七種叁[233]。彼與叁性,如次配屬。《中邊》第二卷[234]說同。或假,或實,如理應思。已隨文出訖,此如《中邊》第二抄[235]解,不能重敘。

  

  

  

  【疏翼】

  

  以上第一十一門分別中,第六與四谛相攝門訖。

  

  

  

  【論文】

  

  八‧四二五 叁解脫門所行境界,與此叁性,相攝雲何?

  

  

  

  【疏翼】

  

  第一十一門分別中,第七與叁解脫門相攝。于中亦二︰一、問,二、答。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二】

  

  七、叁解脫[236]相攝門。

  

  此、爲問也。

  

  

  

  【論文】

  

  八‧四二六 理實皆通,隨相各一,空、無願、相,如次應知。

  

  

  

  【疏翼】

  

  于中分二︰一、辨叁解脫門,二、辨叁無生忍。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二】

  

  「皆通」叁性︰謂緣依他上,無計所執,因顯成實。成實因「空」所顯,即爲「空」境。俱不于此起願求故,爲「無願」境。非緣遍計所執真如,起願求故。如「空」,緣此叁爲「無相」故,爲「無相」境。

  

  七十二說:五事中[237],相通叁種──謂空、無願、無相──亦叁種境。

  

  此中既言「叁解脫門」,即唯出世修所生慧。以證,故說。第七十二、《顯揚》第二[238]皆言「解脫門」言,唯出世修慧[239]。

  

  既爾,有漏、無漏五事中相爲叁種境,即[240]依他圓成皆通叁境,淨分依他屬圓成實,緣之亦爲「無相」。道[241]四行名「無相」故。《顯揚》第二雲:道四行通叁解脫門[242]。《瑜伽》第十二說︰若于此處,無有彼物,觀之爲空[243],名空性。即所觀空,無可希願,故名無願。觀[244]此遠離一切行相[245],故名無相[246]。即緣遍計所執爲叁解脫門。故今總言理實叁性皆通叁解脫門。

  

  隨增別相,說叁性空等如次各一,七十四、《顯揚》第六[247]說:由初性故,立空解脫門;由第二性故,立無願解脫門;由圓成實性故,立無相解脫門;意可知也,如《樞要》說[248]。

  

  【論文】

  

  八‧四二七 緣此複生叁無生忍:一、本性無生忍;二、自然無生忍;叁、惑苦無生忍。如次,此叁是彼境故。

  

  

  

  【疏翼】

  

  第二答中,第二辨叁無生。

  

  

  

  【述記‧卷五十二】

  

  「忍」[249]者,智也;證印[250],名「忍」。第七十四、《顯揚》第六[251]文皆同此[252]。此文意可解,緣此叁性生叁忍也︰遍計所執,本體無生;依他緣起,無自然生;證圓成時,惑苦不起;是名叁種無生忍別。不說依他因緣亦無,名無生忍。

  

  《顯揚》[253]雲︰此叁忍,在不退地[254]。即初地以去證叁性時,得此叁忍[255]也,如《對法‧第十二抄》引《大智度論》[256]。故八十六說︰一切行苦,依無願即緣[257]此依他[258]。「一切法無我」、「依空」,即緣此計所執。「涅槃寂靜」,即緣此圓成。

  

  此論略而不說,應會諸論叁解脫門等,義如別抄[259]。

  

  

  

  【疏翼】

  

  以上第一十一門分別中,第七與叁解脫相攝﹝及第二子門與叁無生忍相攝﹞訖。

  

  

  

  【論文】

  

  八‧四二八 此叁雲何攝彼二谛?

  

  

  

  【疏翼】

  

  第一十一門分別中,第八與真俗二谛相攝門。于中亦二︰一、問,二、答。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二】

  

  八、二谛[260]相攝門。

  

  此、問起也。

  

  

  

  

  

  【論文】

  

  八‧四二九 應知世俗具此叁種,勝義唯是圓成實性。

  

  

  

  【疏翼】

  

  第八與真俗二谛相攝門中,第二答。于中有二︰一、總出,二、別釋。此即初文。文易可知。《述記》無文。

  

  

  

  【論文】

  

  八‧四叁○ 世俗有叁:一、假世俗,二、行世俗,叁、顯了世俗。如次應知即此叁性。

  

  

  

  【疏翼】

  

  第二答中,第二別釋。于中分二︰一、辨叁世俗,二、辨叁勝義。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二】

  

  「假世俗[261]」者,實無體性,可名「世俗」,唯有其名,假名「世俗」,四世俗中第一世俗[262]攝。

  

  第二體、有爲「行」。正體是世俗,簡勝義谛亦世俗,故名爲「行」。舊[263]《中邊》雲︰取行世俗[264]。唯有爲依他,故四世俗中第二、第叁攝[265];第叁[266]攝者,心上變似四谛相理,不離于事,依他起攝。

  

  叁、顯了世俗[267]。

  

  此叁名,與彼新《中邊論》同。謂斷染依他、遍計所執無、二空爲門顯真如,名圓成實。四世俗中,第四世俗[268]攝。或此世俗亦取四中第叁,是無漏故。如次,配叁性。

  

  《顯揚論》亦有此文[269]。

  

  

  

  【論文】

  

  八‧四叁一 勝義有叁:一、義勝義,謂真如,勝之義故;二、得勝義,謂涅槃,勝即義故;叁、行聖義,謂聖道,勝爲義故,無變、無倒,隨其所應。故皆攝在圓成實性[270]。

  

  

  

  【疏翼】

  

  第二別釋中,第二辨叁勝義。

  

  

  

  【述記‧卷五十二】

  

  第一、[271]勝義,依士釋也,第四勝義[272]收[273]。

  

  第二、得勝義[274],謂涅槃[275],持業釋[276]也,第叁勝義攝[277]。因「證」顯故;約「得」辨故。真如舊成,不說爲得;涅槃後顯,故立「得」名。

  

  第「叁、行[278]」者[279]…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叁、十一門廣外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