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一、廣「遍計」與「彼彼」▪P17

  ..續本文上一頁khams gsum na spyod pa”i/」。即「叁界所系之」﹞心、心所。何等爲真如?謂法無我所顯﹝藏文作「chos bdag med pas rab tu phye ba/」﹞,聖智所行﹝藏文作「”phags pa”i ye wes kyi spyod yul/」﹞,非一切言談安足處事。何等爲正智?謂略有二種︰一、唯出世間正智,二、世間出世間正智﹝藏文作「yav dag pa”i wes pa ”jig rten dav ”jig rten las ”das pa/」﹞。何等名爲唯出世間正智?謂由此故,聲聞、獨覺、諸菩薩等通達﹝藏文作「rab tu rtogs par byed pa/」﹞;又由此故,彼諸菩薩于五明處善修方便﹝藏文作「sbyor bar byed pa na/」﹞,多住如是一切遍行真如智故﹝藏文作「de bźin bid wes pa thams cad du ”gro bas de la lan mav du gnas wiv/」﹞,速證圓滿所知障淨﹝藏文作「wes bya”i sgrib pa rnam par dag pa yav dag par ”thob par byed pa”o/」﹞。何等名爲世間出世間正智?謂聲聞、獨覺,以初正智通達真如已,由此後所得﹝藏文作「”jig rten las ”das pa”i wes pa dav po”i rjes las ”thob pa/」﹞世間出世間正智,于諸安立谛中﹝藏文作「rnam par gźag pa”i bden pa dag la/」﹞,令心厭怖叁界過患﹝藏文作「khams gsum pa las yid skrag par byed pa dav/」﹞,愛味叁界寂靜﹝藏文作「khams gsum pa rab tu źi ba”i ro myov bar byed civ/」﹞,又由多分安住此故﹝藏文作「de la lan mav du gnas pa bid kyis/」﹞,速證圓滿煩惱障淨﹝藏文作「myur ba myur ba kho nar bon movs pa”i sgrib pa rnam par dag par ”thob par byed pa”o/」﹞。又即此智未曾得義﹝藏文作「ma ”dris pa”i don gyis/」﹞,名「出世間」。緣言說相爲境界義﹝藏文作「tha sbad kyi mtshan ma la dmigs pa”i don gyis/」﹞,亦名「世間」。是故說爲世間出世間。世尊依此密意﹝藏文作「de las dgovs nas/」﹞,說如是言「我說有世間智,﹝我說有﹞出世間智,﹝我說有﹞世間出世間智。」若分別所攝智,唯名爲世間;初正智所攝智,唯名出世間;第二正智所攝智,通名世間出世間。

  

  下文又以種種義門決擇五事,如以有無等四句分別雲︰

  

  問︰相當言有耶?當言無耶?答︰當言是有。問︰爲如自性﹝及﹞差別假立,故立﹝藏文作「ci vo bo bid dav bye brag gdags pa las ”dogs pa ji lta ba/」,「爲如其所假安立而假安立」﹞。如是當言有耶?答︰如是當言無。

  

  問︰爲如分別所行境﹝藏文作「rnam par rtog pa”i spyod yul/」﹞,如是當言有耶?答︰如是當言有。如是菩薩于相有性得善巧故,于諸相中善記﹝藏文作「lan ”debs pa/」﹞爲有、善記爲無、善記爲亦有亦無、善記爲非有非無﹝藏文作「yod pa yav ma yin med pa yav ma yin par lan ”debs pa la yav mkhas pa yin no/」﹞。彼由如是善記別故,遠離增益、損減二邊,行于中道善說法界﹝藏文作「dbu ma”i lam gyis chos kyi dbyivs ston par byed do/」﹞。

  

  問︰此相爲以言說義﹝藏文作「brjod pa”i don gyis/」﹞,當言是有?爲以離言說義﹝藏文作「brjod du med pa”i don gyis/」﹞當言是有?答︰俱由二義,當言是有。何以故?若如語言安立足處﹝藏文作「brjod pa”i gźi gnas su gyur pa/」﹞,如是以言說義,當言是有。若如自性﹝及﹞差別假立,如是﹝藏文作「ji ltar vo bo bid dav bye brag tu ”dogs pa yovs su ma grub pa de ltar ni/」﹞以離言說義,當言是有。

  

  問︰如相,如是名、分別、真如、正智,當言亦爾耶?答︰當言亦爾﹝漢譯原作「如相,名、分別,亦爾。問︰真如、正智,當言有耶?當言無耶?答︰當言是有」。不「以言說義」及「以離言說義」爲問。今從藏文所依傳誦梵本﹞。

  

  問︰相當言實有﹝藏文作「rdzas su yod pa/」﹞?當言假有﹝藏文作「btags pa”i yod pa/」﹞?答︰實有行中﹝藏文作「”du byed rdzas su yod pa rnams kyi mtshan ma ni/」﹞,當言實有。假有行中,當言假有。有相諸行,亦﹝藏文作「rgyu mtshan yod par ”du byed gav dag yin pa/ de dag yav/」﹞有二種。

  

  問︰名當言實有?當言假有?答︰當言假有。唯于相中假施設故﹝藏文作「de ni rgyu mtshan tsam la be bar btags pa tsam yin pa”i phyir ro/」﹞。

  

  問︰分別當言實有?當言假有?答︰二種俱有。

  

  問︰真如當言實有?當言假有?答︰當言實有。勝義攝故。

  

  問︰正智當言實有?當言假有?答︰當言俱有。此中智是實有。若智眷屬﹝藏文作「wes pa”i ”khor/」﹞,諸心、心所亦名爲﹝正﹞智,說之爲假,故﹝藏文作「de dag yav dag pa”i wes pa yin pa”i phyir/」﹞有二種。

  

  問︰相當言世俗有﹝藏文作「kun rdzob tu yod pa/」﹞?當言勝義有﹝藏文作「don dam par yod pa/」﹞?答︰當言世俗有。由二因緣故﹝藏文作「rgyu gbis kyis te/」﹞:一、雜染起﹝藏文作「kun nas slov ba/」﹞故,二、施設器﹝藏文作「gdags pa”i gźi/」﹞故。

  

  問︰名當言世俗有?當言勝義有?答︰當言世俗有。由叁因緣故。一、雜染起故,二、施設器故,叁、言說所依﹝藏文作「tha sbad kyi gnas/」﹞故。

  

  問︰分別當言世俗有?當言勝義有?答︰當言世俗有。由四因緣故。一、雜染等起故,二、施設器故,叁、言說隨眠﹝藏文作「tha sbad bag la bal ba”i/」﹞故,四、言說隨覺﹝藏文作「tha sbad rjes su sad pa”i」﹞故。

  

  問︰真如當言世俗有?當言勝義有?答︰當言勝義有。是清淨所緣境性故﹝藏文作「rnam par dag(原作「gdags」,今依漢譯改) pa”i phyir/ dmigs pa”i dvos po yin pa”i phyir ro/」﹞。

  

  問︰正智當言世俗有?當言勝義有。答︰初正智當言勝義有。第二正智當言俱有。

  

  [234] 即自他差別識。

  

  [235] 即善趣、惡趣死生識。

  

  [236] 此依無性釋。世親謂:「身者」,謂染汙意。

  

  [237] 此依無性釋文。

  

  [238] 《攝論‧無性釋》卷四原爲:

  

  似一等算數影現。

  

  [239] 「村」字,原無性釋作「聚落」。

  

  [240] 「園」字,《金藏》有,余無。

  

  [241] 「等」字,原無。

  

  [242] 「相」字,原作「影」。

  

  [243] 《攝論‧無性釋》卷四原作:

  

  我、我所執相續不斷,名自、他差別。

  

  [244] 「相」字,原作「影」。

  

  [245] 見《攝論》卷二、兩《釋》卷四。如前已引訖。

  

  [246] 已如上引。

  

  [247] 見《瑜伽》卷七十叁前半卷。八十一〈攝釋分〉初說「名」、「義」、

  

  「所诠相」等。

  

  [248] 同《瑜伽》卷八十一文。

  

  [249] 《顯揚》卷十六〈成空品〉雲︰

  

  遍計所執自相是無。何以故?五事所不攝故。除五事外,更無所有。何等爲五?一、相,二、名,叁、分別,四、真如,五、正智。

  

  十卷《楞伽》卷叁、七卷《楞伽》卷二等,亦有文同。

  

  [250] 謂《攝論》卷二、兩《釋》。已如上文說訖。

  

  [251] 即「似義顯現」。

  

  [252] 「四尋思」,藏文作「yovs su tshol ba bźi/」。

  

  [253] 如《攝論》雲︰

  

  由何、雲何,而得悟入﹝所知相﹞?由聞熏習種類,如理作意所攝…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一、廣「遍計」與「彼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