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一、廣「遍計」與「彼彼」▪P9

  ..續本文上一頁此無色,此有見、此無見,

  

  此有對、此無對,如是等無量差別,于自性分別所依處、事,分別種種差別之義。

  

  [128] 「總執」,藏文作「ril por ”dzin pa”i/」。

  

  [129] 謂即于色等想事所立我,及有情、命者、生者等假想施設所引分

  

  別。由于積聚多法,總執爲因分別轉故。又于舍、軍、林等,及于飲、食、衣、乘等想事,所立舍等假想施設所引尋思。

  

  [130] 「我」字下,《金藏》引文多「執」字。

  

  [131] 謂若事有漏、有取﹝藏文作「be bar len pa dav mthun par bcas pa/」﹞,

  

  長時數習我執所聚,由數習﹝《瑜伽》作「宿串習」﹞邪執自見處、事爲緣,所起虛妄分別。

  

  [132] 謂若事有漏、有取、長時數習我所執所聚,由數習﹝《瑜伽》作「宿

  

  串習」﹞邪執自見處事爲緣所起虛妄分別。

  

  [133] 「愛分別﹝藏文作「sdug par rnam par rtog pa dav/」﹞」,謂緣淨妙可

  

  意事境﹝藏文作「mdzes pa yid la ”ov ba”i dvos po la/」﹞分別。

  

  [134] 「不」字,《瑜伽》作「非」。

  

  [135] 謂緣不淨妙、不可意事境分別。

  

  [136] 「愛不愛俱相違分別」,《瑜伽》作「彼俱相違分別」。

  

  [137] 謂緣淨、不淨,可意、不可意、俱離事境分別。

  

  [138] 「叁事」,藏文作「dvos po gsum/」。

  

  《顯揚》卷十六雲:

  

  八種分別能生叁事。何等爲叁?一、分別戲論所依、緣事,二、見我慢事,叁、貪愛等事。

  

  [139] 「緣」字,《述記》原引作「想」,《金藏》無此二字。

  

  [140] 原無「色」字。

  

  [141] 「分別戲論所依、緣色事」原作「分別戲論所依緣事」。藏文作

  

  「rnam par rtog pa sprod pa”i gnas dav/ rnam par rtog pa sprod pa”i dmigs pa”i dvos po/」。

  

  《顯揚》卷十六及《瑜伽》卷叁十六說「前叁分別生起此事」雲︰

  

  謂色等想事﹝藏文《瑜伽》作「gzugs la sogs pa”i miv btags pa”i dvos po/」﹞爲依緣故,名想言說所攝﹝藏文瑜伽作「miv gi ”du wes kyi brjod pa yovs su bzuv ba/」﹞,名想言說所顯分別戲論﹝藏文《瑜伽》作「miv gi ”du wes kyi brjod pas yovs su bsgoms pa”i rnam par rtog pa/」﹞,即于此事分別計度無量種種衆多差別。

  

  [142] 《顯揚》及《瑜伽》均說「我及我所二分別生起此事」,如雲︰

  

  此二分別能生余見根本及慢根本身見﹝《瑜伽》作「薩迦耶見」,藏文作「”jig tshogs la lta ba de las gźan ”di lta ba thams cad kyi rtsa ba dav/」﹞,及能生余慢根本我慢﹝藏文作「va rgyal gyi rtsa ba va”o sbam pa”i va rgyal de las gźan pa”i va rgyal thams cad kyi rtsa bar gyur pa skyed do/」﹞。

  

  [143] 《顯揚》及《瑜伽》均說後叁分別隨應,能生貪欲、瞋恚及思癡。

  

  [144] 《瑜伽》卷叁十六並說︰

  

  又諸愚夫,由于如是所顯真如不了知故﹝藏文作「yovs su ma wes pas/」﹞,從是因緣﹝藏文作「gźi de las/」﹞,八分別轉,能生叁事、能起一切有情世間及器世間。

  

  又雲︰

  

  此中所說略有二種︰一者分別自性,二者、分別所依分別所緣事﹝藏文作「rnam par rtog pa dav rnam par rtog pa”i rten rnam par rtog pa”i dmigs pa”i dvos po”o/」﹞。如是二種無始時來應知展轉更互爲因︰謂過去世分別爲因,能生現在分別所依﹝藏文無「所依」﹞及所緣事。現在分別所依﹝藏文無「依」﹞緣事既得生已,複能爲因生現在世由彼依﹝藏文無「依」﹞緣所起分別。于今分別不了知故﹝藏文作「da ltar gyi rnam par yovs su ma wes pa ni/」﹞,複生當來所依﹝藏文無「依」﹞緣事。彼當生故,決定當生依彼緣彼所起分別﹝藏文作「de byuv na de la gnas pa de la brten pa”i rnam par rtog pa yav ves par ”byuv bar ”gyur ro/﹞。

  

  [145] 《對法》卷七雲:

  

  結有九種︰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取結、疑結、嫉結、悭結。

  

  [146] 見《攝論》卷二、兩《釋》卷四。

  

  [147] 《對法》卷十四雲︰

  

  虛妄分別者,略有十種。

  

  [148] 「第八識」,原作「謂阿賴耶識」。

  

  [149] 「緣相分別」,藏文作「mtshan ma”i rtog pa/」。

  

  [150] 「顯相」,藏文作「mtshan mar snav ba”i/」。

  

  [151] 「眼等識,並所依」,藏文作「rten dav bcas pa”i mig gi rnam par wes

  

  pa la sogs pa”i rnam par rig pa”o/」。

  

  [152] 「緣相變異」,藏文作「mtshan ma ”gyur ba”i/」。

  

  [153] 《攝論》卷二原文爲:

  

  四、緣相變異分別,謂;老等變異、樂受等變異、貪等變異、逼害時節代謝等變異、捺落迦等諸趣變異,及欲界等諸界變異。

  

  [154] 「顯相變異」,藏文作「mtshan ma snav ba ”gyur ba”i」。

  

  [155] 「變異所有變異」,即如前所說變異所有變異。藏文作「ji skad

  

  smros pa”i ”gyur ba ”di dag bid kyis de ”gyur ba”o/」。

  

  [156] 「他引」,藏文作「gźan gyis bstan pa”i/」。

  

  [157] 《攝論》卷二原文:

  

  六、他引分別。謂:聞非正法類,及聞正法類﹝藏文作「mban pa”i rjes su ”gro ba”i/」﹞分別。

  

  [158] 《攝論》卷二原文:

  

  七、不如理分別。謂:諸外道聞非正法類分別。

  

  [159] 《攝論》卷二原文:

  

  八、如理分別。謂:正法中聞正法類分別。

  

  [160] 「執著」,藏文作「mvon par źen pa”i/」。

  

  [161] 《攝論》卷二原作:

  

  謂不如理作意類薩迦耶見爲本,六十二見趣﹝藏文作「lta bar sov ba/」﹞相應分別。

  

  《攝論‧無性釋》解雲︰

  

  即《梵網經》中前際、後際、中際分別︰謂我過去爲曾有耶?如是等分別,名執著分別。言「見趣」者,是品類義。

  

  [162] 「散動」,藏文作「rnam par g·yev ba”i/」。

  

  [163] 原作「謂諸菩薩十種分別」。

  

  [164] 《對法》卷十四亦依《大般若經》卷叁百九十二等說「十散動分

  

  別」。與《攝論》、《莊嚴經論》同。

  

  《攝論‧無性釋》卷四解雲︰

  

  散亂擾亂故名散亂﹝藏文作「rnam par g·yev bar byed pas rnam par g·yev ba ste/」﹞。此即分別,是故說名「散動分別」。此即擾亂無分別智。何以故?由此擾亂般若波羅蜜多故﹝藏文作「wes rab kyi pha rol tu phyin pa”i mi mthun pa”i phyogs yin pa”i phyir ro/」﹞。無分別智即是般若波羅蜜多。「謂諸菩薩十種分別」者,謂諸菩薩能發語言,他引而轉,不稱真理十種分別﹝「謂諸……」等二十字,藏文無﹞。何以故?證會真理若正現前,不可說故﹝藏文作「dvos kyi sgo nas de kho na rtogs pa”am/ brjod par mi nus pa”i phyir te/」﹞,于一切般若波羅蜜多中具說如是十種散動對治。

  

  且如說言「世尊!雲何菩薩應行般若波羅蜜多﹝藏文作「ji ltar wes rab kyi pha rol tu phyin pa la spyad par bya źe na/」﹞?」﹝漢譯《大般若經》初分卷叁百九十二〈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品之叁,有廣文。《大乘莊嚴經論》卷五末(有藏文)、《攝論》、兩《釋》卷四、《對法》卷十四(叁論亦有藏文)亦有廣文,但引文多略,似依…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一、廣「遍計」與「彼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