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九、別解二種生死▪P5

  ..續本文上一頁訖。頌言「異熟」,故非無漏。

  

  【疏翼】

  

  以上第四「複次」釋第十九本頌文中,第一釋生死相續﹝「前異熟既盡,複生余異熟」﹞頌文訖。

  

  

  

  【論文】

  

  八‧二八九 前、中、後際生死輪回,不待外緣,既由內識,淨法相續,應知亦然。

  

  

  

  【疏翼】

  

  第四「複次」釋第十九本頌文中,第二因解淨法相續。于中有二︰一、略例,二、廣明。此即初文。

  

  

  

  【述記‧卷五十】

  

  自下第二、因解有漏法例無漏法。

  

  初、略,後、廣[171]。此略例也。

  

  

  

  【論文】

  

  八‧二九○ 謂無始來,依附本識有無漏種,由轉識等數數熏發,漸漸增勝,乃至究竟得成佛時,轉舍本來雜染識種,轉得始起清淨種識,任持一切功德種子;由本願力,盡未來際,起諸妙用,相續無窮。

  

  

  

  【疏翼】

  

  第二因解淨法相續中,第二廣明。

  

  【述記‧卷五十】

  

  由法爾種,新所熏發。「由本願力」,即佛世尊利他無盡。

  

  「清淨種識」,皆通現種,皆唯第八,能持種故。

  

  

  

  【疏翼】

  

  以上第四「複次」釋第十九本頌文中,第二因解淨法相續訖。

  

  

  

  【論文】

  

  八‧二九一 由此應知,唯有內識。

  

  

  

  【疏翼】

  

  第四「複次」釋第十九本頌文中,第叁結歸唯識。

  

  

  

  【述記‧卷五十】

  

  自下第叁、總結上文。

  

  由此上來所說染淨道理,應知諸法相續唯有內識也[172]。

  

  

  

  【疏翼】

  

  以上第叁釋諸外難、廣釋第一頌文「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有七頌合爲二段中,初二﹝第十八及第十九﹞頌釋理違訖。

  

  

  

  

  

  

  

  

  

  

  --------------------------------------------------------------------------------

  

  [1] 「四」字下,余本有「段」字,《金藏》無。應作「複次」二字。

  

  [2] 「此」字,《金藏》有,余無。

  

  [3] 「下」字,《金藏》有,余無。

  

  [4] 「次、別解二死。既言內因內緣,何者是也」,《疏翼》原無,依《大

  

  正藏》增。

  

  [5] 于中分二︰一、舉因體,二、舉緣體。

  

  [6] 「人」字,《金藏》有,余無。

  

  [7] 即初中初也。

  

  [8] 「此」字,《金藏》作「業」。

  

  [9] 至下「不思議變易生死」文處。

  

  [10] 即「又所知障爲有漏依。此障若無,彼定非有。故于身住,有大

  

  助力」處。

  

  [11] 「設」字,《金藏》有,余無。

  

  [12] 「名」字下,余本有「爲」字,《金藏》無。

  

  [13] 總結中並會違。

  

  [14] 「無定限故,非彼世間及非回心二乘境故」,《疏翼》無,依《大正

  

  藏》增。

  

  [15] 謂不能見其所有根實身。

  

  《瑜伽》卷八十末原文作:

  

  問:若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能發趣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雲何但由一生便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所以者何?阿羅漢等尚當無有所余一生,何況當有多生相續。答:由彼要當增諸壽行,方能成辦。世尊多分依此回向菩提聲聞,密意說言:物類善男子若有善修四神足已,能住一劫,或余一劫余一劫者,此中意說過于一劫。彼雖如是增益壽行,能發趣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而所修行極成遲鈍,樂涅槃故,不如初心始業菩薩。彼既如是增壽行已,留有根身,別作化身,同法者前方便示現;于無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由此因緣皆作是念:某名尊者于無余依般涅槃界,已般涅槃。彼以所留有根實身﹝藏文作「dbav po”i lus byin gyis brlabs pa des/」﹞。即于此界贍部洲中,隨其所樂遠離而住。一切諸天尚不能睹,何況其余衆生能見!

  

  《佛地經論》卷二有文同此。

  

  [16] 「故」字,《金藏》無。

  

  [17] 如本論卷七雲︰

  

  二乘回趣大菩提者,定欲界後引生無漏,回趣留身,唯欲界故。彼雖必往大自在宮,方得成佛,而本願力,所留生身是欲界故。有義:色界亦有聲聞回趣大乘,願留身者。既與教理俱不相違,是聲聞第八無漏、色界心後亦得現前。然五淨居無回趣者。經不說彼發大心故。

  

  [18] 「齊」字,《金藏》無。

  

  [19] 「齊限」二字多倒,今依論文正。

  

  [20] 「五百」,《金藏》作「叁萬六千」。泰《抄》釋文仍作「五百」。

  

  [21] 「由旬」,梵文爲「yojana」,新譯爲「逾繕那」。藏文爲「dpag tshad/」。

  

  [22] 「劫」,梵文爲「kalpa」;藏文爲「bskal pa/」。

  

  [23] 《金藏》作「其」,余作「至」。

  

  [24] 「計」字,《金藏》作「言」。

  

  [25] 見七卷《楞伽》之卷四。

  

  [26] 原意作「未得離一切諸過熏習」。

  

  [27] 引文不次,今具引爲:

  

  大慧!聲聞辟支佛未證法無我、未得不可思議變易生,是故我爲諸聲聞故,說一乘道。大慧!聲聞辟支佛若離一切諸過熏習,得證法無我,爾時離于諸過叁昧無漏醉法﹝《十卷》作「是時乃離叁昧所醉」。藏文同﹞。覺已,修行出世間無漏界中一切功德。修行已,得不可思議自在法身。

  

  [28] 如本論卷十雲︰

  

  此前二轉依果﹝菩提、涅槃﹞即是究竟無漏界攝。諸漏永盡,非漏隨增,性淨、圓、明,故名無漏。

  

  「界」是藏義,此中含容無邊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義,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樂事故。

  

  又雲︰

  

  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體、依、聚義,總說名「身」。

  

  [29] 即變易生死果。

  

  [30] 「故」字下,《金藏》有「此即釋二死體。釋正死名。不隨業生,

  

  名意成身」十八字。

  

  [31] 如《勝鬘經》雲「生者新諸根起」,又雲死者,「諸受根沒」。藏文

  

  作「zin pa dag gi dbav po rnams ”phos ma thag du zin pa dag gi dbav po rnams len pa ”khor ba źes bgyi”o/」。此段文漢譯作:

  

  世尊!生死者,此二法是如來藏世間言說﹝藏文作「tshig bla dags/」﹞,故有死生。死者,諸根壞;生者,新諸根起;非如來藏有生有死。如來藏離﹝藏文作「”das pa/」﹞有爲相,如來藏常、住、不變,是故如來藏是依﹝藏文作「gźi/」﹞、是持﹝藏文作「rten/」﹞、是建立﹝藏文作「gnas/」﹞。世尊!不離、不斷、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世尊!斷、脫、異外有爲法﹝藏文作「”brel ba ma mchis wiv tha dad du gnas la/ wes pa grol ba ma lags pa/ phyi rol gyi ”dus byas kyi chos rnams kyi/」﹞依、持、建立者,是如來藏。

  

  [32]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叁身章〉第二十八︰

  

  然有一果二因所得︰一、生因,二、引因。《成唯識》﹝卷二初﹞說︰生近正果,名曰生因;引遠殘果﹝令不斷絕﹞,名曰﹝原作「即名」二字﹞引因。如受用身,金剛定前諸無漏種遠爲引因,自位種子近爲生因。望佛法身,近遠現智俱爲引因,非爲生因。不說牽引、生起因等,得離系故。但說引發、定異因等,得無爲故。于化身等現在前位,種爲生因。正生起故;望舍利等,名爲引因,引殘果故。今說受用一果、二因。若望法身,一果、一因。若望化身,一因、二果。又佛二果、二因所得︰謂理、智因。

  

  《勝鬘經》說︰「有二種如來空智﹝藏文作「de bźin gwegs pa”i sbiv po stov pa bid wes pa/」﹞。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藏文作「de bźin gwegs pa”i sbiv po bon movs pa thams cad kyi sbyos pa dav tha dad du gnas pas ma grol bas wes pa rnams stov pa dav/」﹞。世尊!不空如來藏過于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藏文作「de bźin gwegs pa”i sbiv po savs rgyas kyi chos tha dad du mi gnas wiv grol par wes pa bsam gyis mi khyab pa gav ga”i kluv gi bye ma las ”das pa sbed dag gis mi stov pa lags so/」﹞。」此說煩惱體能覆藏,名之名「藏」。虛妄不實,究竟破壞,故名爲空。……故經標有二種如來藏…

《成唯識論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九、別解二種生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