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叁冊 卷六 五、廣六位心所──十叁門辨隨煩惱▪P2

  ..續本文上一頁‧卷叁十八】

  

  第六、別境相應門。

  

  皆得俱起,行相不相違故。

  

  此總解訖。

  

  

  

  【論文】

  六‧叁六○ 染念、染慧,雖非念、慧俱,而癡分者,亦得相應故。

  

  

  

  【疏翼】

  第六別境相應門中,第二逐難問答。于中分叁︰一、染念與念染慧與慧如何俱,二、忿與念如何俱,叁、亂與定如何俱。此即初答。

  

  

  

  【述記‧卷叁十八】

  

  下、逐難問答。

  

  問︰忘念雲何與念俱?惡慧雲何與慧俱?

  

  此中忘念,念爲體者,不與別境中念俱。通癡分者,故得相應。慧准此知,亦有癡分故。此二合說,故言「染念、慧」等。

  

  

  

  【論文】

  六‧叁六一 念亦緣現曾習類境,忿亦得緣剎那過去,故忿與念,亦得相應。

  

  

  

  【疏翼】

  第二逐難問答中,第二忿與念如何俱。

  

  

  

  【述記‧卷叁十八】

  

  問︰忿緣現在,念緣曾習,雲何此二,說得俱生?

  

  念緣曾習,亦緣[32]現在之境,有是過去曾習之類;故念亦緣現在起,故得與忿俱,如見舊怨,起忿、念法;此以念從忿行,下以忿從念行。念緣過去次前剎那,亦名緣過去,現在一念故,忿緣分位現在,隨事究竟,名緣現在;即忿亦緣剎那過去。忿、念二法,隨就行相,皆得相應,無過失也。

  

  

  

  【論文】

  六‧叁六二 染定起時,心亦躁擾,故亂與定,相應無失。

  

  

  

  【疏翼】

  第二逐難問答中,第叁亂與定如何俱。

  

  

  

  【述記‧卷叁十八】

  

  「染定起時」,既名染故,心亦躁擾。不相違故,相應無失。非是散亂定取多緣,以躁擾是亂自相故。

  

  【疏翼】

  

  以上第二諸門分別中,第六別境相應門訖。

  

  

  

  【論文】

  六‧叁六叁 中二、大八,十煩惱俱。

  

  

  

  【疏翼】

  第二諸門分別中,第七根本相應門。于中分二︰一、辨中二大八,二、辨小十。此即初文。

  

  

  

  【述記‧卷叁十八】

  

  第七、根本相應門。

  

  「中二、大八、十煩惱俱」,遍染心故,遍不善故。

  然俱生者,與俱生者俱[33]。俱生者中,除身、邊見,不與無慚、愧俱,性、相違故。余,定容俱。

  

  

  

  【論文】

  

  六‧叁六四 小十定非見、疑俱起,此相粗動,彼審細故。

  

  

  

  【疏翼】

  第七根本相應門中,第二辨小十。文分爲二︰一、總辨小十,二、別辨。此即初文。

  

  【述記‧卷叁十八】

  

  小十行[34]、體性,俱粗動,彼見及疑,行相審細故。前說瞋、疑,及叁[35]見,一少分俱者,約細行相說[36]。今[37]忿等行粗,行相相違,不俱生也。又憎、嫉滅、道,由疑不決,便憎等俱,亦無過失。

  

  此約多分,亦不相違。

  

  

  

  【論文】

  六‧叁六五 忿等五法,容慢、癡俱,非貪、恚並,是瞋分故。

  

  

  

  【疏翼】

  

  第二辨小十中,第二別辨。文分爲四︰一、別辨忿等五法,二、別辨悭,叁、別辨憍,四、別辨覆诳谄。此即初文。

  

  

  

  

  

  【述記‧卷叁十八】

  

  忿、恨、惱、嫉、害,容得「慢、癡」二法俱,「非貪、恚」二並。與貪行,定相違故;瞋是忿等自體相故。

  

  由此證知:不共無明分位忘念、不正知,不遍此心;即癡分故,此義應思[38]。不言不共無明定得與俱[39],但言與十俱,即此無明時,或有慧分故[40]。

  

  然癡分者,定遍一切染心聚故[41]!

  

  非言不共無明一法定與惡慧俱。此無明聚中[42],余法與此俱故。即于無明[43]假建立故。

  

  

  

  【論文】

  六‧叁六六 悭,癡、慢俱,非貪、瞋,並是貪分故。

  

  

  

  【疏翼】

  第二別辨中,第二別辨悭。

  

  

  

  【述記‧卷叁十八】

  

  悭與癡、慢二法容俱,非貪,並自性故;非瞋,並相違故。

  

  

  

  【論文】

  六‧叁六七 憍,唯癡俱,與慢解別,是貪分故。

  

  

  

  【疏翼】

  第二別辨中,第叁別辨憍。

  

  

  

  【述記‧卷叁十八】

  

  「憍,唯癡俱」,是貪分故,不與瞋、貪並;「與慢解別」,不與慢俱。憍緣自高舉生,慢亦緣他下逸[44]起,故不俱生。

  

  

  

  【論文】

  六‧叁六八 覆、诳與谄,貪、癡、慢俱,行相無違,貪、癡分故。

  

  

  

  【疏翼】

  第二別辨中,第四別辨覆诳谄。

  

  

  

  【述記‧卷叁十八】

  

  此叁與貪、癡、慢俱,行相無違,故與彼俱。貪、癡分故,不與瞋並。貪分,故與癡俱,癡分,故與貪並。

  

  然此應思︰貪分覆等,可不瞋俱,獨頭癡分覆等,何不瞋俱起?豈彼叁生[45],皆定有貪也?

  

  今解︰必無唯癡分覆等。覆等俱時,必有貪分故。

  

  又設無貪,而癡覆者,欣、戚別故,亦無瞋俱。

  

  若如前解,無違理失。此覆等行,必貪名利等故,如《樞要》說[46]。

  

  

  

  【疏翼】

  

  以上第二諸門分別中,第七根本相應門訖。

  

  

  

  【論文】

  六‧叁六九 小七、中二,唯不善攝;小叁、大八,亦通無記。

  

  【疏翼】

  第二諸門分別中,第八叁性分別門。

  

  

  

  【述記‧卷叁十八】

  

  第八、叁性門。

  

  「小七、中二,唯不善」,唯欲界系,唯發惡行故。

  

  小叁[47]、大八,亦通無記,通色界有,叁、八,遍染無記故。

  

  

  

  【論文】

  六‧叁七○ 小七、中二,唯欲界攝;诳、谄,欲、色;余通叁界。

  

  

  

  【疏翼】

  第二諸門分別中,第九叁界分別門。于中分叁子門︰一、叁界別攝,二、生下上起上下,叁、上下相緣。此即初文。

  

  

  

  【述記‧卷叁十八】

  

  第九、界門。子門有叁︰一、界有攝。

  

  小七[48]、中二,如前唯欲界攝,唯發惡行,唯粗鄙故。「谄、诳」,欲、色有,王臣等處,二方有故。「余通叁界」:謂憍及後八,唯緣自起,等遍諸染心故。

  

  

  

  

  

  【論文】

  六‧叁七一 生在下地,容起上十一;耽定于他,起憍、诳、谄故。

  

  

  

  【疏翼】

  第九叁界分別門中,第二生下上起上下。于中分叁︰一、生下起上十一,二、生上起下後十,叁、小十生上不起下。此即初文。

  

  

  

  【述記‧卷叁十八】

  

  第二子門、生下上起上下。

  

  生在[49]下地,容起上十一[50];耽定故,起憍一法,于他欲界有情等起诳、谄故[51];余八通染,潤生心等,皆有彼故。

  

  

  

  【論文】

  六‧叁七二 若生上地,起下後十,邪見、愛俱,容起彼故。

  

  

  

  【疏翼】

  第二生下上起上下中,第二生上起下後十。

  

  【述記‧卷叁十八】

  

  「若生上地,起下後十」中,有邪見,俱有無慚等二,潤生愛俱有後八故。

  

  

  

  【論文】

  六‧叁七叁 小十生上,無由起下,非正潤生,及謗滅故。

  

  

  

  【疏翼】

  第二生下上起上下中,第叁小十生上不起下。

  

  

  

  【述記‧卷叁十八】

  

  此十忿等,生上不起下。

  

  一非潤生:下十唯不善,「潤生」無記[52],故不與愛俱。又不「謗滅」,故不與邪見並。除此二時,生上必不起下心,故忿等十,上不起下。

  

  

  

  【疏翼】

  

  以上第九叁界分別門中,第二生下上起上下訖。

  

  

  

  【論文】

  六‧叁七四 中二、大八,下亦緣上,上緣貪等,相應起故。

  

  

  

  【疏翼】

  第九叁界分別中,第叁上下相緣。于中分二︰一、辨下緣上,二、辨上緣下。初中又二︰一、辨中二大八,二、辨小十。此即初中初文。

  

  

  

  【述記‧卷叁十八】

  

  第叁子門、上下相緣。

  

  十[53]下緣上,與前根本之中所說,上緣貪等,相應起故[54]。

  

  

  

  【論文】

  

  六‧叁七五 有義:小十,下不緣上,行相粗近,不遠取故。

  

  

  

  【疏翼】

  第一辨下緣上中,第二辨小十。于中有二師說︰一、小十皆不緣上,二、嫉悭憍得緣上。此即初文。

  

  

  

  【述記‧卷叁十八】

  

  此、第一師。

  

  「小十下」者,不得緣上,此十行相淺近,不能遠深取彼境界故。

  

  嫉上地者,嫉名聞故,嫉心不以彼地爲質故,非如余心,行相深遠取[55],悭相亦爾。此義應思,十並不上緣。

  

  

  

  【論文】

  六R…

《成唯識論疏翼 第叁冊 卷六 五、廣六位心所──十叁門辨隨煩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