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五、广六位心所──十三门辨随烦恼

  【论文】

  六.三四七 如是二十随烦恼中,小十、大三,定是假有;无惭、无愧、不信、懈怠,定是实有;教、理成故。掉举、惛沉、散乱三种,有义:是假;有义:是实;所引教、理,如前应知。

  

  

  

  【疏翼】

  第二长行答中,第二诸门分别。于中分为十三门︰一、假实分别门,二、俱生分别门,三、自类相应门,四、诸识俱起门,五、五受相应门,六、别境相应门,七、根本相应门。八、三性分别门,九、三界分别门,十、以下缘上门,十一、三学分别门,十二、见修断分别门,十三、有事无事门。此即初门。

  

  

  

  【述记‧卷三十八】

  

  自下第二、诸门分别。

  

  诸门分别中,别以十三门分别,第一、假实分别。

  

  此忿等小十、大中,忘念、放逸、不正知,此无异诤。《对法》第一云︰当知忿等,皆是假有[1]。此虽总言,各别之中,有实假者,又随他相,总名假有。如此等十三,他少分故,名假,如余七法。无惭、无愧、不信、懈怠,定是实有,随他相说,亦名为假。

  

  前之十三假,后之四种实,教理成故。五十五说等四[2],「实物有」故。

  

  凡「世俗」者,亦有是假有。对胜义为言,但言「世俗」,而体实有。此等[3]言「世俗」,对胜义为论。以随他相,而体非假。

  

  掉、惛、乱三,「有义:是假;有义:是实」,如前[4]说故。今取实者[5]为胜。

  

  上虽一一别明,未总显二十中,几假、实故,今总辨之。

  

  

  

  【论文】

  

  六‧三四八 二十皆通俱生、分别,随二烦恼势力起故。

  

  

  

  【疏翼】

  第二诸门分别中,第二俱生分别门。

  

  

  

  【述记‧卷三十八】

  

  此第二、俱生分别门。

  

  此依正义。下断门中[6],有说唯修,今不依彼。彼不正故;一一皆通二,随二惑[7]起故;见等之后,贪等之上,亦假立彼忿等十法故;至下[8]当知。

  

  

  

  【论文】

  六‧三四九 此二十中:小十展转,定不俱起,互相违故,行相粗猛,各为主故。

  

  

  

  【疏翼】

  第二诸门分别中,第三自类相应门。于中分三︰一、小随不俱起,二、中随遍不善,三、辨大随遍染。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第三、自相应门。

  

  小十忿等,自各相望,「定不俱起」,体性相违故。何故尔者?以「行相粗猛」,非如根本细和,一一各「各为主」,故不并生。五十五[9]及五十八[10]皆云:忿等十法互不俱故,正与此同。

  

  

  

  【论文】

  六‧三五○ 中二,一切不善心俱,随应皆得,小、大俱起。

  

  

  

  【疏翼】

  第三自类相应门中,第二中随遍不善。

  

  

  

  【述记‧卷三十八】

  

  无惭等中二,遍一切不善心俱,但不善心皆有故。

  

  《对法》第六[11]、五十五[12],及五十八[13]皆同于此,相如前说[14]。故知得与小大并生,皆通不善故。

  

  

  

  【论文】

  六‧三五一 论说:大八遍诸染心,展转小、中,皆容俱起。

  

  

  

  【疏翼】

  

  第三自类相应门中,第三辨大随遍染。文又分二︰一、述正,二、会违。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义引五十八说:大八掉举等「遍诸染」污心[15],展转自相望,及小中十二,皆容俱起,不相违故。

  

  前第四卷说有四师[16],第四师为正。忘念、不正知,是痴分故[17],散乱别有性故,余者极成,故八遍也。此中,但有后师[18]正义。

  

  

  

  【论文】

  六‧三五二 有处说:六遍染心者,惛、掉增时,不俱起故。

  

  

  

  【疏翼】

  第三辨大随遍染中,第二会违。文分为二︰一、会《瑜伽》,二、会《对法》。此即会五十五文。

  

  

  

  【述记‧卷三十八】

  

  若八遍染,何故五十五说[19]不遍染耶?

  

  彼除惛、掉者,此二行相增时,不俱起故。必一增一劣,如萨婆多寻、伺二法。

  

  问︰寻、伺行粗细,不许一心俱;惛、掉相下高,应非一心并?

  

  答︰别体,下、高互增、劣,惛、掉得俱生;无体,粗细不互然;故非一心并[20]。俱增行相,惛、掉相违,增不增时,体无乖返。

  

  问︰寻、伺相粗细,粗细何则定?惛、掉相高下,高下增不增?

  

  答︰彼无别体,假立故然;此有别体,实故,得尔。

  

  问︰贪、瞋应尔,亦有增不增?

  

  答︰不尔,法性定故。掉等体遍,行相增劣,非如寻、伺体是不遍,不可为例。即惛、掉行相俱增时不俱生,非彼二体,不俱生也。

  

  

  

  【论文】

  六‧三五三 有处但说:五遍染者,以惛、掉等,唯违善故。

  

  

  

  【疏翼】

  第二会违中,第二会《对法》。

  

  

  

  

  

  【述记‧卷三十八】

  

  《对法》六中「说五遍」者,谓「不信」、「懈怠」、「惛沉」、「掉举」、「放逸」五法[21]。以此五法,违唯善法──惛障轻安、举障于舍──余文可知,非如忘念等[22],许违三性。念等[23],虽有痴分,违无痴者,以有非痴分,故不说之。以彼所违虽善正念,念通三性故,非如善法中法,故不为例。

  

  

  

  【疏翼】

  

  以上第二诸门分别中,第三自类相应门讫。

  

  

  

  【论文】

  六‧三五四 此唯染故,非第八俱;第七识中,唯有大八,取、舍差别,如上应知;第六识俱,容有一切;小十粗猛,五识中无,中、大相通,五识容有。

  

  

  

  【疏翼】

  第二诸门分别中,第四诸识相应门。

  

  

  

  【述记‧卷三十八】

  

  第四、五识俱门。

  

  八、七、六识,可知。「八」如第三卷说[24];「七」如第四[25]卷说。取痴分念等,舍念分念等[26]。

  

  忿等小十,行相「粗」而且「猛」,「五识」望彼即细,故不俱。中二、大八,五识容有,遍不善、染故。

  

  

  

  【论文】

  六‧三五五 由斯,中、大,五受相应。

  

  

  

  【疏翼】

  第二诸门分别中,第五五受相应门。于中分二︰一、审细义,二、随粗相。初中又二︰一、中大遍俱,二、小十异说。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第五、受俱门。

  

  遍行之中,余四[27]义定,不说之也。由遍于不善等故,说「中」及「大」,遍「五受」俱。五受皆通不善、染故。

  

  

  

  【论文】

  六‧三五六 有义:小十除三,忿等唯喜、忧、舍三受相应;谄、诳、憍三,四俱,除苦。

  

  

  

  【疏翼】

  第一审细义中,第二小十异说。于中有二师说,分之为二︰一、初师义,二、次师义。此即初师义。

  

  

  

  【述记‧卷三十八】

  

  此、第一师。

  

  除谄、诳、憍,余「忿等」七,唯喜、忧、舍三受俱起。非通上界,无意乐故;不在五识;欲界不通苦、乐;地狱之中,意无苦故,通欢戚行,亦有喜故[28]。谄、诳、憍三,四受俱,除苦,色界乐俱故,以初静虑有意乐故。

  

  

  

  【论文】

  六‧三五七 有义:忿等四俱,除乐。谄、诳、憍三,五受俱起。意有苦受,前已说故。此受俱相,如烦恼说,实义如是。

  

  

  

  【疏翼】

  第二小十异说中,第二次师义。

  

  

  

  【述记‧卷三十八】

  

  此、第二师。

  

  七[29]唯欲界系者,四受俱,除乐,欲界意无乐故。

  

  「谄、诳、憍三,五受俱起」,此增「苦」者,意有苦受故,如前数说[30]。

  

  此受相应之行相者,问︰忿等如何与喜俱?悭等如何与忧并?

  

  此,如前根本烦恼中说[31]。

  

  此上所说,约审细义。

  

  

  

  【疏翼】

  

  以上第五五受相应门中,第一审细义讫。

  

  

  

  【论文】

  六‧三五八 若随粗相,忿、恨、恼、嫉、害,忧、舍俱;覆、悭,喜、舍;余三增乐。中、大随粗,亦如实义。

  

  

  

  【疏翼】

  第五五受相应门中,第二随粗相。

  

  

  

  【述记‧卷三十八】

  

  「随粗相」者,一、行相顺多分起故,二、随小乘相。忿等五法,唯忧及舍俱,彼瞋分故;此戚行故。「覆、悭,喜、舍」俱,彼贪、痴分;此欣行故。余谄、诳、憍,更「增乐」受,上地有故;除苦、忧二,唯欣行故。「中、大随,粗亦如」此前自「实义」说,以通违、顺二行相故。

  

  

  

  【疏翼】

  

  以上第二诸门分别中,第五五受相应门讫。

  

  

  

  【论文】

  六‧三五九 如是二十,与别境五,皆容俱起,不相违故。

  

  【疏翼】

  第二诸门分别中,第六别境相应门。于中分二︰一、总解,二、逐难问答。此即初文。

  

  

  

  【述记…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五、广六位心所──十三门辨随烦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