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卷三十八】
第六、别境相应门。
皆得俱起,行相不相违故。
此总解讫。
【论文】
六‧三六○ 染念、染慧,虽非念、慧俱,而痴分者,亦得相应故。
【疏翼】
第六别境相应门中,第二逐难问答。于中分三︰一、染念与念染慧与慧如何俱,二、忿与念如何俱,三、乱与定如何俱。此即初答。
【述记‧卷三十八】
下、逐难问答。
问︰忘念云何与念俱?恶慧云何与慧俱?
此中忘念,念为体者,不与别境中念俱。通痴分者,故得相应。慧准此知,亦有痴分故。此二合说,故言「染念、慧」等。
【论文】
六‧三六一 念亦缘现曾习类境,忿亦得缘剎那过去,故忿与念,亦得相应。
【疏翼】
第二逐难问答中,第二忿与念如何俱。
【述记‧卷三十八】
问︰忿缘现在,念缘曾习,云何此二,说得俱生?
念缘曾习,亦缘[32]现在之境,有是过去曾习之类;故念亦缘现在起,故得与忿俱,如见旧怨,起忿、念法;此以念从忿行,下以忿从念行。念缘过去次前剎那,亦名缘过去,现在一念故,忿缘分位现在,随事究竟,名缘现在;即忿亦缘剎那过去。忿、念二法,随就行相,皆得相应,无过失也。
【论文】
六‧三六二 染定起时,心亦躁扰,故乱与定,相应无失。
【疏翼】
第二逐难问答中,第三乱与定如何俱。
【述记‧卷三十八】
「染定起时」,既名染故,心亦躁扰。不相违故,相应无失。非是散乱定取多缘,以躁扰是乱自相故。
【疏翼】
以上第二诸门分别中,第六别境相应门讫。
【论文】
六‧三六三 中二、大八,十烦恼俱。
【疏翼】
第二诸门分别中,第七根本相应门。于中分二︰一、辨中二大八,二、辨小十。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第七、根本相应门。
「中二、大八、十烦恼俱」,遍染心故,遍不善故。
然俱生者,与俱生者俱[33]。俱生者中,除身、边见,不与无惭、愧俱,性、相违故。余,定容俱。
【论文】
六‧三六四 小十定非见、疑俱起,此相粗动,彼审细故。
【疏翼】
第七根本相应门中,第二辨小十。文分为二︰一、总辨小十,二、别辨。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小十行[34]、体性,俱粗动,彼见及疑,行相审细故。前说瞋、疑,及三[35]见,一少分俱者,约细行相说[36]。今[37]忿等行粗,行相相违,不俱生也。又憎、嫉灭、道,由疑不决,便憎等俱,亦无过失。
此约多分,亦不相违。
【论文】
六‧三六五 忿等五法,容慢、痴俱,非贪、恚并,是瞋分故。
【疏翼】
第二辨小十中,第二别辨。文分为四︰一、别辨忿等五法,二、别辨悭,三、别辨憍,四、别辨覆诳谄。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忿、恨、恼、嫉、害,容得「慢、痴」二法俱,「非贪、恚」二并。与贪行,定相违故;瞋是忿等自体相故。
由此证知:不共无明分位忘念、不正知,不遍此心;即痴分故,此义应思[38]。不言不共无明定得与俱[39],但言与十俱,即此无明时,或有慧分故[40]。
然痴分者,定遍一切染心聚故[41]!
非言不共无明一法定与恶慧俱。此无明聚中[42],余法与此俱故。即于无明[43]假建立故。
【论文】
六‧三六六 悭,痴、慢俱,非贪、瞋,并是贪分故。
【疏翼】
第二别辨中,第二别辨悭。
【述记‧卷三十八】
悭与痴、慢二法容俱,非贪,并自性故;非瞋,并相违故。
【论文】
六‧三六七 憍,唯痴俱,与慢解别,是贪分故。
【疏翼】
第二别辨中,第三别辨憍。
【述记‧卷三十八】
「憍,唯痴俱」,是贪分故,不与瞋、贪并;「与慢解别」,不与慢俱。憍缘自高举生,慢亦缘他下逸[44]起,故不俱生。
【论文】
六‧三六八 覆、诳与谄,贪、痴、慢俱,行相无违,贪、痴分故。
【疏翼】
第二别辨中,第四别辨覆诳谄。
【述记‧卷三十八】
此三与贪、痴、慢俱,行相无违,故与彼俱。贪、痴分故,不与瞋并。贪分,故与痴俱,痴分,故与贪并。
然此应思︰贪分覆等,可不瞋俱,独头痴分覆等,何不瞋俱起?岂彼三生[45],皆定有贪也?
今解︰必无唯痴分覆等。覆等俱时,必有贪分故。
又设无贪,而痴覆者,欣、戚别故,亦无瞋俱。
若如前解,无违理失。此覆等行,必贪名利等故,如《枢要》说[46]。
【疏翼】
以上第二诸门分别中,第七根本相应门讫。
【论文】
六‧三六九 小七、中二,唯不善摄;小三、大八,亦通无记。
【疏翼】
第二诸门分别中,第八三性分别门。
【述记‧卷三十八】
第八、三性门。
「小七、中二,唯不善」,唯欲界系,唯发恶行故。
小三[47]、大八,亦通无记,通色界有,三、八,遍染无记故。
【论文】
六‧三七○ 小七、中二,唯欲界摄;诳、谄,欲、色;余通三界。
【疏翼】
第二诸门分别中,第九三界分别门。于中分三子门︰一、三界别摄,二、生下上起上下,三、上下相缘。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第九、界门。子门有三︰一、界有摄。
小七[48]、中二,如前唯欲界摄,唯发恶行,唯粗鄙故。「谄、诳」,欲、色有,王臣等处,二方有故。「余通三界」:谓憍及后八,唯缘自起,等遍诸染心故。
【论文】
六‧三七一 生在下地,容起上十一;耽定于他,起憍、诳、谄故。
【疏翼】
第九三界分别门中,第二生下上起上下。于中分三︰一、生下起上十一,二、生上起下后十,三、小十生上不起下。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第二子门、生下上起上下。
生在[49]下地,容起上十一[50];耽定故,起憍一法,于他欲界有情等起诳、谄故[51];余八通染,润生心等,皆有彼故。
【论文】
六‧三七二 若生上地,起下后十,邪见、爱俱,容起彼故。
【疏翼】
第二生下上起上下中,第二生上起下后十。
【述记‧卷三十八】
「若生上地,起下后十」中,有邪见,俱有无惭等二,润生爱俱有后八故。
【论文】
六‧三七三 小十生上,无由起下,非正润生,及谤灭故。
【疏翼】
第二生下上起上下中,第三小十生上不起下。
【述记‧卷三十八】
此十忿等,生上不起下。
一非润生:下十唯不善,「润生」无记[52],故不与爱俱。又不「谤灭」,故不与邪见并。除此二时,生上必不起下心,故忿等十,上不起下。
【疏翼】
以上第九三界分别门中,第二生下上起上下讫。
【论文】
六‧三七四 中二、大八,下亦缘上,上缘贪等,相应起故。
【疏翼】
第九三界分别中,第三上下相缘。于中分二︰一、辨下缘上,二、辨上缘下。初中又二︰一、辨中二大八,二、辨小十。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第三子门、上下相缘。
十[53]下缘上,与前根本之中所说,上缘贪等,相应起故[54]。
【论文】
六‧三七五 有义:小十,下不缘上,行相粗近,不远取故。
【疏翼】
第一辨下缘上中,第二辨小十。于中有二师说︰一、小十皆不缘上,二、嫉悭憍得缘上。此即初文。
【述记‧卷三十八】
此、第一师。
「小十下」者,不得缘上,此十行相浅近,不能远深取彼境界故。
嫉上地者,嫉名闻故,嫉心不以彼地为质故,非如余心,行相深远取[55],悭相亦尔。此义应思,十并不上缘。
【论文】
六R…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五、广六位心所──十三门辨随烦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