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五、合本有新熏說▪P3

  ..續本文上一頁性淨」者,此是何法?

  

  下、自解也。

  

  即心空理真如是心[69]。「心性淨」者,「真實性故」,《勝鬘經》中,具說此義[70]。其《對法論》第十卷「叁轉依」中,解心轉依,真如說爲心本性淨[71]。以起煩惱覆此淨心,今斷染惑證淨心性故。

  

  

  

  【論文】

  二.二六四 或說:心體非煩惱故,名性本淨。

  

  

  

  【疏翼】

  第叁自解中,第二又解。

  

  

  

  【述記‧卷十叁】

  

  或依他心,體非煩惱,名「性本淨」。以煩惱客相應心[72]惑[73]擾,今斷客染,心得解脫,如《瑜伽》五十四說[74]。心所等[75]亦爾。

  

  

  

  【論文】

  二.二六五 非有漏心,性是無漏,故名本淨。

  

  

  

  【疏翼】

  第叁自解中,第叁辨非。

  

  

  

  【述記‧卷十叁】

  

  心性者,真如也。真如、無爲,非心之因;亦非種子能有果法;如虛空等。故「非有漏心性是無漏」,名本性淨也。

  

  

  

  【疏翼】

  

  以上第二破立新熏中,第二乘因廣破分別論者訖。

  

  

  

  【論文】

  二.二六六 由此應信,有諸有情,無始時來,有無漏種,不由熏習,法爾成就。後勝進位,熏令增長,無漏法起,以此爲因;無漏起時,複熏成種。有漏法種,類此應知。

  

  

  

  【疏翼】

  第二破立新熏中,第叁申正義。

  

  

  

  【述記‧卷十叁】

  

  自下第叁、申其正義。

  

  應信本有無漏種子。至解脫分善根以去,名「勝進位」,但熏增長。「複熏成種」,謂入見道。且如無漏既有本有,及與新熏,有漏法種,類此應悉,已如前[76]說。

  

  第四大段[77]釋外問經論等妨難[78]。

  

  

  

  【論文】

  

  二.二六七 諸聖教中,雖說內種定有熏習,而不定說一切種子皆熏故生。甯全撥無本有種子? 

  

  

  

  【疏翼】

  第二破唯立新熏中,第四釋相違。據《樞要》卷中,文分爲五︰一、會《攝論》內種定有熏習文,二、會《攝論》聞熏習文,叁、會《對法》決擇分善修所斷文﹝非前新熏家所引者﹞,四、會《攝論》世、出世心種子文,五、會《瑜伽》有情本來種姓差別等文。初又分二︰一、非本無本有,二、由熏增盛。此即初中初文。

  

  

  

  【述記‧卷十叁】

  

  唯新熏難言[79]︰《論》說內種定有熏習[80],此雲何通?有本有故。

  

  自下第四、釋相違也。

  

  若唯本有,此義難通。我兼本有,故無有妨。既不定說一切種子皆熏故生,汝甯全撥無本有種子[81]?

  

  

  

  【論文】

  二.二六八 然本有種,亦由熏習令其增盛,方能得果,故說內種定有熏習。

  

  

  

  【疏翼】

  第一會《攝論》內種定有文中,第二由熏增盛。

  

  

  

  【述記‧卷十叁】

  

  若爾,何須內種定有熏習[82]?

  

  謂本有種,亦由熏習令其增盛,方能得果,新熏理然,故說內種定有熏習。

  

  

  

  【疏翼】

  

  以上第四釋相違中,第一會《攝論》內種定有文訖。

  

  

  

  【論文】

  二.二六九 其聞熏習非唯有漏,聞正法時,亦熏本有無漏種子,令漸增盛,展轉乃至生出世心,故亦說此名「聞熏習」。

  

  

  

  【疏翼】

  第四釋相違中,第二會《攝論》「聞熏習」文。即該論卷一說:又出世心昔未曾習,乃至從最清淨法界等流正聞熏習種子所生。

  

  

  

  【述記‧卷十叁】

  

  外人複曰︰此義可爾,如何說「聞熏習」──聞淨法界等流正法而熏起也?複言「是出世心種性」[83]也?

  

  顯「聞熏習」通有無漏種[84]。解脫分善根以去,聞正法時,由現行有漏,及自因緣所熏有漏種爲增上緣,令其本有無漏種子亦得增長,展轉增勝。即以所增無漏勝種,後時正生出世之心,亦說無漏所增長種,名「聞熏習」。

  

  

  

  【論文】

  二.二七○ 聞熏習中,有漏性者,是修所斷,感勝異熟,爲出世法勝增上緣。

  

  

  

  【疏翼】

  第四釋相違中,第叁會《對法》決擇分善修所斷文。文分爲二︰一、解有漏性文,二、解無漏性文。此即初中初文。

  

  

  

  【述記‧卷十叁】

  

  《對法》第叁[85]雲︰決擇分善根亦是有漏,亦名無漏,據各別故[86]。此第一解[87]。

  

  「有漏性者,是修所斷」,即同《對法》第叁[88]卷決擇分善修道所斷文[89]。「感勝異熟,爲出世法勝增上緣」,即如《瑜伽》第五十一卷[90]說。感總、別果,如第八[91]說。

  

  

  

  【論文】

  二.二七一 無漏性者,非所斷攝,與出世法正爲因緣。

  

  【疏翼】

  

  第叁會《對法》決擇分善修所斷文中,第二解無漏性文。

  

  

  

  【述記‧卷十叁】

  

  亦同《對法》第叁[92]卷[93]文[94]。「與出世法正爲因緣」,辦體生故。

  

  

  

  【疏翼】

  

  以上第四釋相違中,第叁會《對法》決擇分善修所斷文訖。

  

  

  

  【論文】

  二.二七二 此正因緣,微隱難了,有寄粗顯勝增上緣,方便說爲出世心種。

  

  

  

  【疏翼】

  第四釋相違中,第四會《攝論》世、出世心種文。故該論卷一說:雖是世間,而是出世心種子性故。具如前引。

  

  

  

  【述記‧卷十叁】

  

  又第二解[95]:此無漏種望出世心,是正因緣,微隱難了,未起現行,故相狀難知。《攝大乘》諸論等[96]處,但寄粗顯有漏聞熏是無漏勝增上緣者,方便說此爲出世心種。此,增上緣,非正因緣種。若無有漏聞熏習者,無漏之種不生現行,故寄有漏勝者說也。

  

  第一就實正因緣解,第二就勝增上緣解,故《攝論》文無相違失。由是,善得《對法》等意。

  

  問曰︰解脫、決擇二善根中,其無漏種增長何別?

  

  答︰約有漏行有上、中、下,其無漏種增長有異。解脫分中,下品增故;決擇暖、頂,中品增故;其增上忍、世第一法,上品增故。

  

  問︰此無漏種,本種既多,後生果時,何者能生?何者不生?

  

  答曰︰其同類種,隨遇緣合,即便能生。不合,不生。如叁世有未來應生法,何者前生?何者後生?故隨緣合,即能生果,如後卷中,自釋妨難[97]。

  

  問︰若本有者,爲叁品種?爲一品種?

  

  答︰若據唯本有,及唯新熏,皆唯一品,此是轉滅,轉滅下等作中等故。若本有家,唯一種子[98]。若新熏,初時唯一種生故[99]。今第叁師,有叁品種,即轉齊義[100],有漏亦爾。

  

  【論文】

  二.二七叁 依障建立種姓別者,意顯無漏種子有無。謂若全無無漏種者,彼二障種永不可害,即立彼爲非涅槃法;若唯有二乘無漏種者,彼所知障種永不可害,一分立爲聲聞種姓;一分立爲獨覺種姓;若亦有佛無漏種者,彼二障種俱可永害,即立彼爲如來種姓。故由無漏種子有無障,有可斷、不可斷義。

  

  

  

  【疏翼】

  第四釋相違中,第五會《瑜伽》有情本來種姓差別等文。《樞要》卷中雲︰

  

  會《瑜伽》中有二︰初、會,後、難。會中有叁︰初、標,次、釋,後、結。難中亦叁︰初、立理,次、破救,後、申二難。

  

  此即初中標、釋、結叁文。

  

  

  

  【述記‧卷十叁】

  

  即爾,如何五十二說有障無障,說種姓別?

  

  意顯無漏種子有無等文,可解[101]。有圓寂法者,是有涅槃種姓也;無者,可知[102];由有無漏種子差別,故障有可斷、不可斷義[103]。

  

  此、第一會《瑜伽》五十二文也。

  

  

  

  【論文】

  二.二七四 然無漏種微隱難知,故約彼障顯性差別。不爾,彼障有何別因,而有可害、不可害者?

  

  

  

  【疏翼】

  

  第五會《瑜伽》有情本來種姓差別等文中,第二難無本有種。此難中分叁之第一立理也。

  

  

  

  【述記‧卷十叁】

  

  若爾,既由無漏種故,障有可斷、不可斷者,何故彼《論》[104]但約障立姓耶?

  

  由無漏種微隱難知,故約彼障顯姓差別。若不爾者——「因」者,所以——有何所以,彼障有可害、不可害別?

  

  

  

  【論文】

  二.二七五 若謂法爾有此障別,無漏法種,甯不許然?若本全無無漏法種,則諸聖道永不得生。

  

  

  

  【疏翼】

  第二難無本有中,第二破救。

  

  

  

  【述記‧卷十叁】

  

  破若救言:法爾力故,障有可害、不可害者,即難彼雲︰無漏法種甯不許有法爾種子?姓各別也。

  

  若彼複言︰有漏曾熏,故法爾障有可害、不可害,無漏未曾熏,故種無法爾。此唯有言[105],都無有理。既言由熏,如何複言「法爾」?無漏既無法爾,應不說言由熏!以無因故,永不生也。

  

  

  

  【論文】

  二.二七六 誰當能害二障種子,而說依障立種姓別?

  

  

  

  【疏翼】

  第二難無本有中,第叁申二難。文分爲二︰一、初難誰害障種,二、次難聖道…

《成唯識論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五、合本有新熏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