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跟土匪看成是一樣的東西,都是有能力損害人的。還有對人民的份額,應該有什麼報酬,好像有些經論也提到,對于份額不公平,也是大乘佛教反對的。無畏施,把猛獸、洪水跟強盜、國王對人民的損害都認爲是一路貨色,大乘佛教爲要保衛人民的利益都應該施舍無畏。不但在受到身體殘害的時候,就是份額,他應該得到的東西得不到,這個好像有些經論裏也提到,也是不公平,也是對人民的一種害處。在這方面來說,大乘在對政治的方面,反對強權,反對殘害人民、剝削人民,這是一貫的。
雖然是自個能忍受種種殘害,但是這裏頭,他在受人殘害的時候,也使對方得到一種教育,那是什麼?就是大乘並不是沒有力量反抗侵略,是有能力反對侵略,但是爲了自個的利益決不跟保衛他人的利益一樣。這點也可以破壞一個人的享用,使人得到一定的教育。我是這麼看。作爲一個菩薩,對個人身命財叁者都可以不在乎,不怕損害,不怕損害本身就是他一種很有威力的地方。比如說咱們的國歌裏,拿自己身體作爲長城,抗擊侵略,就是自己身體並不在乎,不怕損害,這本身就是有反抗的力量,有教育對方的力量。我看能夠忍受一切對自己身命財所受的損失,不只是受損失的問題,還有對對方起的教育作用。所以第叁種是能忍受一切被損害的痛苦,完全不在乎,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這是對第叁到彼岸的一個簡單的認識。
再來第四種,我們更可以想像很多的可歌可泣的事情。精進,它本身就是不做一切惡劣、有過失的行爲,有罪過的行爲,還要對于真正好的事業盡量去完成。精進有這個意思。僅靠精進這一個到彼岸,就可以整個把把自個的行爲規範在不做一切惡,能做一切好事,而且不斷做好事,不斷做更好的事,這精進包括的意思更多。是不是這樣子認爲精進這個到彼岸,有這樣的作用。
再來前四種到彼岸,都爲了第五種、第六種做一個准備,做一個什麼准備?就是使得它一心一意不受一點兒散動的影響,來進行自己靜慮,也可以說奢摩他,就是止的方面,進行止觀,進行止的方面以使更專心致志,能使靜慮心的力量更集中在一點兒上,不受外界的影響,不受其它錯誤的看法影響,一心一意來認識真實。這就是前頭四個是爲了底下兩個到彼岸能夠集中一切思維,能夠認識法性、法界,能集中對付這些,能不受其它的影響,全部用在認識真實、理解真實、保持自己的覺悟,一直到最後的最高的程度,不受一點兒傷害,不受一點兒損害,能全部地純粹地真實地認識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叁所知能相,什麼是法界、法性,能最集中最深入地了解這些問題。爲什麼能最深入最集中地了解這問題?就跟前頭四種到彼岸有關系。前頭四種到彼岸就是避免了一切散動,完全集中精力認識真實。所以,也可以說第五第六到彼岸是前四種到彼岸要准備完成的兩項任務,更好地完成這兩項任務有待于修習前頭四種到彼岸。這是把六到彼岸分別地粗略地就個人所想到的來解釋一下。
這個六到彼岸它能起什麼作用呢?我們暫且用這樣的話,就是單體修習,就是每一個到彼岸都自個修行自個的,不跟其它到彼岸彙合一致的,我們暫且用這詞,叫單體修習。這個是爲了以後到彼岸的修行,這後邊的到彼岸有一種特殊的形式來修習,我們叫它總體修習。單體修習它能得到什麼結果呢?它本身可以起到使我們認識真實的作用,使我們可以得到能了別識性,能得到這種證知真如這樣一個修行的結果,就是六到彼岸每個咱們不說它相關起來,總體來修行,就說它單個的修行,它也能走到使我們證真如的結果,也能獲得證得初地的那種覺悟。用現在的話就是,能得到真正唯識性,唯識無義,真正得到初地的覺悟,這結果。那也可以知道,每種到彼岸,它都有這種性質,都有離開生死輪回大海,能夠到達了所知彼岸,證知真實,得到一定的覺悟,這樣的結果。所以它這個單體修行到彼岸也可以起到這種作用。那就是跟菩薩完成認識菩提的任務是有密切關系的。我們暫且叫它是單體修習到彼岸。
底下就要提到所謂總體修習到彼岸這問題。什麼叫總體修習到彼岸?那就是我們由單體修習到彼岸也可以得到證知初地這樣的結果,得到這樣的一個覺悟。下一步就是要以得到這種覺悟爲基礎,更進一步修習總體的到彼岸。這個總體修習到彼岸,比初地證知真如的到彼岸這個覺悟更深入了,爲要達到更進一步的離開生死輪回的苦海,能徹底達到真正覺悟的彼岸,那就是要利用新的總體修習到彼岸。今天就把兩種到彼岸怎麼分別、怎麼互相爲因、互相爲果,初步談一下。那就是從初地更進一步修習到彼岸,能達到生死彼岸,達到徹底的解脫,也就是使我們圓滿成就覺悟的事業。
這個總體修習到彼岸,還是有它特性的。在《總攝大乘綱領論》裏頭介紹得不少,在最近我們正在翻譯的安慧對《莊嚴經藏論》的解釋裏頭更詳細地談到這個問題。咱們現在只是根據無著菩薩用六種最清淨意樂所攝持的六到彼岸來解釋總體修習,將來大家可以參考四十四種作意所攝持的六到彼岸的修習。那就是我們這個總體修習六到彼岸大有學頭,大有理解余地,好好地把它了解,自個把它實現。時間到了?下次再講吧。大夥准備好,先看一點,什麼叫六種最清淨意樂所攝持的六到彼岸,並且要考慮怎麼把現實生活納入咱們學習的六到彼岸修習當中。
《攝大乘論 第141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