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八宗概要 第六章 真言宗▪P3

  ..續本文上一頁

  惡字是人涅槃。字旁兩點是淨除義,衆生自心妄想戲論淨時,即是涅槃,是鼓音聲如來法門。

  惡(引)字是方便,以本誓力,開示大悲藏,普引衆生人于佛慧。又菩提心是黃色,即是金剛性。菩提行是赤色,是火義,萬行以智慧爲導故。成菩提是白色,是水義,以大悲化一切衆生令人佛道故。大涅槃是黑色,迹極返山,佛日隱于涅槃山故。方便是一切色,大空加持世界曼荼羅普門之會,畢竟清淨,無所不有故。

  第六十叁節 真言行位

  真言行位,依金剛頂部說,若有衆生晝夜精進,現生證得歡喜地,經十六大菩薩生而成正覺。十六大菩薩生是首由大菩提心堅固勇猛,即是金剛薩埵菩薩。次行四攝濟度衆生,即是金剛王菩薩。以大悲愛念一切有情之心,除二乘計執,即是金剛愛菩薩。如是獲得叁業清淨一切善法,即是金剛喜菩薩(東方阿閦佛金剛部四菩薩)。由斯善法而得灌頂以莊嚴自體,受菩薩位,即金剛寶(虛空藏)菩薩。得日輪光明,洞照法界,即金剛光菩薩。光明廣大,須有檀施功業,即金剛幢菩薩。既能廣利有情,悲願滿足,便獲喜悅之心,即金剛笑菩薩(南方寶生佛寶部四菩薩)。雖能滿願,須修叁摩地以住其心,大悲方便而筏喻之,即是金剛法(觀自在)菩薩。還以般若智慧破除結使煩惱及二乘確執之心,亦斷一切有情結使,常住無爲,永絕二邊,即金剛利(文殊師利)菩薩。既斷惑已,還起大悲願,轉正*輪,即金剛因菩薩。妙法既轉,故又無言,文字本空,真如平等,即金剛語菩薩(西方阿彌陀佛法部四菩薩)。既通語言,更人一切業用善巧,廣興供養,利樂有情,即金剛業菩薩。既具事業,複能堅固精進以持萬行,即金剛護菩薩。既具精進,便能摧伏四魔,滅一切有情無始無明及諸執見,即金剛牙菩薩。由此威猛解脫之力,于四無量心濟度衆生,即金剛拳菩薩(北方不空成就佛羯摩部四菩薩)。如是經十六大菩薩座身而成正覺。

  真言行對叁阿僧祇劫而成佛的解釋,以爲是就斷煩惱的功力而言的。由無明而生五根本煩惱,即貪嗔癡慢疑。此五根本煩惱再數成十,第二再數成二十,第叁再數成四十,第四再數成八十,第五再數成一百六十。度一百六十心粗妄執爲超一劫瑜伽行,又度一百六十心第二重細妄執爲超阿僧祇劫,又越一百六十心第叁極細妄執爲得佛慧初心,即是叁阿僧祇劫成佛。

  真言門修行有六無畏次第。第一愚童凡夫修諸善業,害不善業,得善無畏。第二如實知我,得身無畏。第叁于五取蘊所集身舍白色象觀,得無我無畏。第四害蘊,住法攀緣,得法無畏。第五害法,生無緣,得法無我無畏。第六生空智,看自性無住,得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

  第六十四節 真言教典

  真言宗所依經教,總有五部:一金剛頂部(亦名瑜伽部),二胎藏部,叁蘇悉地部,四蘇婆呼部,五怛利叁昧耶部。金剛頂部以《金剛頂經》爲主。此經有十萬偈,凡十八會。初會名一切如來真實攝。其經說五部,佛部以毗盧遮那佛爲部主,金剛部以阿閦佛爲部主,寶部以寶生佛爲部主,蓮花部以阿彌陀佛爲部主,羯磨部以不空成就佛爲部主。五部主各有四菩薩爲眷屬,前右左後而安列。四內供養及四外供養各屬四部。四門鈎、索、鎖、鈴亦各屬四部。是爲叁十七尊。此外又有四方賢劫十六大菩薩,表賢劫中一切菩薩。又有五類天,一一類有四天,總有二十天並天後。總有五類,即上界四天,住虛空四天,遊虛空四天,地居四天,居地底四天。共成金剛界大曼荼羅。

  胎藏部以《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爲主。此經有十萬偈,可叁百卷。漢地所譯是略本十卷。此經中說一百六十心,十緣生句及五輪(地輪、水輪、火輪、風輪、空輪)。此經說:“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本,方便爲究竟。”依勝義世俗二谛修行,若依勝義修行,建立法身曼荼羅。若依俗谛修行,依四輪爲曼荼羅。本尊聖者若黃色,住地輪曼荼羅,其形方。聖者若白色,住水輪曼荼羅,其形圓。聖者若赤色,住火輪曼荼羅,其形叁角。聖者若青若黑,住風輪曼荼羅,其形如半月。大曼荼羅安于八葉蓮臺,五佛四菩薩安其臺葉。中曼荼羅外又有叁層曼荼羅:一者一切如來曼荼羅,二者釋迦牟尼曼荼羅,叁者文殊師利曼荼羅,此名大悲胎藏曼荼羅。

  《蘇悉地經》中依叁部:即是佛部、蓮花部、金剛部。佛部即五佛頂等,蓮花部種類甚多,金剛部即金剛薩捶等變化無量。佛部以金剛王佛頂爲部主,佛眼爲部母,無能勝菩薩爲明妃,不動尊爲忿怒。蓮花部以馬頭觀自在爲部主,白衣觀自在爲部母,多羅菩薩爲明妃,忿怒鈎爲忿怒。金剛部以叁世勝金剛爲部主,忙莽雞菩薩爲部母,金剛孫那利菩薩爲明妃,軍荼利爲忿怒。有四種界,金剛橛爲地界,金剛牆爲八方界,金剛網爲上方界,密縫爲阿叁莽疑你界。奉五供養,除阏伽:一塗香,二花鬘,叁燒香,四飲食,五燈明。月一日至八日應作息災,白色,北方;九日至十五日應作增益,黃色,東方;十六日至二十叁日應作降伏,黑色,南方,二十四日至月盡應作敬愛,赤色,西方。

  《蘇婆呼童子經》中說辦成就人護摩杵,有金、銀、銅、鐵、石、水精、怯陀羅木等種種不同。有五股、叁股、一股之別。十六指爲上,十二指爲中,八指乃至一指爲下。不持金剛杵念誦者無由得成就。金剛鈴是般若波羅蜜義,金剛杵是菩提心義。能壞斷常二邊,契合中道,有十六菩薩位,亦表十六空爲中道。兩邊各有五股,表五佛,五智、十波羅蜜,能摧十煩惱,成十真如,便證十地。

  《怛利叁昧耶經》中說修行者住菩提心,大悲志願,不舍無盡衆生界,誦大輪金剛真言,現生一切真言速疾成就。又說不動尊等四十二如來僮仆使者,若承事者,速證無上菩提。

  

  

《八宗概要 第六章 真言宗》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