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苟不本真實履踐而欲多知多解爲自得之妙,返爲知解風所吹,增寒壯熱,當時現前,鼻塞頭昏,無日不作,蓋自取之禍,非他咎也。”
密庵鹹傑示道禅人雲:“若是達磨兒孫決欲明祖翁家裏事,直須一刀兩段,肚裏無一絲毫系念,只就無系念處,看個話頭。六祖示明上座道: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如何是明上座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但如此看來看去,到詞窮理盡,沒奈何處,蓦然看透,便是一生參學事畢。”
後世參話頭禅。爲人根淺鈍,約分本分、重關、末後叁關。以人法雙忘、離念泯絕處爲本分體,以從體所發一切諸用爲重關,更以鐵蛇鑽人金剛眼等等句不受人惑處爲末後。必須重重進人,叁關齊透,方爲了當。
第五十七節 曹洞宗的默照禅
曹洞宗自中唐時洞山良價、曹山本寂創立以後,由雲居道膺經同安道丕、同安觀志、梁山緣觀,當五代及宋初之際,一脈相承,傳流不廣。緣觀傳大陽警玄,始大弘其道,爲曹洞宗第六祖。警玄年八十,歎無可以繼其道者,以偈語並皮履、直裰寄與臨濟宗的浮山法遠禅師,使爲求法器。法遠于警玄卒後叁十七年,始以十六題試投子義青,然後命義青嗣法曹洞宗,爲第七祖。義青有頌古百則。青傳芙蓉道楷,楷傳丹霞子淳,也有頌古百則。淳傳天童正覺。
正覺初谒子淳,淳問曰:“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
”覺曰:“蛤蟆吞卻月,叁更不借夜明簾。”子淳曰:“未在,更道。”正覺擬議。子淳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正覺言下釋然,遂作禮。子淳曰:“何不道取一句
”正覺曰:“某甲今日失錢遇罪。”子淳曰:“未暇打得汝,且去。”自是機鋒迅捷,諸方尊重,其塔銘中稱:“其後誨人專明空劫前事。義惟師徹證佛祖根源,機鋒峻激,非中下之流所能湊泊,而晝夜不眠,與衆危坐,叁輪俱寂,六用不痕,宗通說通,盡善盡美。”
正覺提倡默照禅,以爲至妙唯在默中,唯至言之默爲能普應之照。以默照二字總攝體用、理事、動靜、空有、明暗、能所、空劫今時、平等差別、絕待相對等一切義境,宛轉回互妙葉。《宏智正覺禅師廣錄》卷六法語雲:“學佛究宗家之妙,須清心潛神默遊內觀,徹見法源,無芥蒂纖毫作障礙。廓然亡象,如水涵秋;皎然瑩明,如月奪夜。正恁麼也昭昭不昏,湛湛不垢,本來如如,常寂常耀。其寂也非斷滅所因,其耀也無影事所觸。虛白圓淨,曠劫不移,不動不昧。能默能和底處行步得穩。玉壺轉側,一撥機回,分身應世。世界處所差別境象俱是自所建立,與我四大同出,何所礙焉。既一切不礙,彼我無異相,自他無別應。聲色叢中飄飄超詣,曆曆相投。所以道,山河無隔越,光明處處透。當恁麼體取。”又撰《默照銘》雲:“默默忘言,昭昭現前。鑒時廓爾,體處靈然。靈然燭照,照中還妙。露月星河,雪松雲峤。晦而彌明,隱而愈顯。鶴夢煙寒,水含秋遠。浩劫空空,相與雷同。妙存默處,功忘照中。妙存何存,惺惺破昏。默照之道,離微之根。徹見離微,金梭玉機。正偏宛轉,明暗因依。依無能所,底時回互。飲善見藥,撾塗毒鼓。回互底時,殺活在我。門裏出身,枝頭結果。默爲至定,照唯普應。應不墮功,定不涉聽。萬象森羅,放光說法。彼彼證明,各各問答。問答證明,恰恰相應。照中失默,便見侵淩。證明問答,相應恰恰。默中失照,渾成剩法。默照理圓,蓮開夢覺。百川赴海,千峰向嶽。如鵝擇乳,如蜂采花。默照至得,輸我宗家。宗家默照,透頂透底。舜若多身,因陀羅臂。始終一揆,變態萬差。和氏獻璧,相如指瑕。當機有准,大用不勤。寰中天子,塞外將軍。吾家底事,中規中矩。傳去諸方,不要賺舉。”又其法語雲,“田地虛曠是從來本所有者,當在淨治揩磨,去諸妄緣幻習,自到清白圓明之處。空空無緣,卓卓不依,惟廓照本真,遺外境界,所以道了了見,無一物。個田地,是生滅不到,淵源澄照之底。”又雲:“真實做處,唯靜坐默究,深有所詣,外不被因緣流轉,其心虛則容,其照妙則准,內無攀緣之思,廓然獨存而不昏,靈然絕待而自得。得處不屬情,須豁蕩了無依倚卓卓自神始得。不隨垢相,不處歇得淨,淨而明,明而通,便能順應,還來對事,事事無礙。飄飄出岫雲,濯濯流澗月。一切處光明神變了無滯相,的的相應,函蓋箭鋒相似,更教養得熟,體得穩,隨處曆曆地。”
有人以爲宗杲極力批評默照禅。《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十七錢谏議請普說雲:“而今諸方有一般默照邪禅,見士大夫爲塵勞所障,方寸不甯帖,便教他寒灰枯木去,一條白練去,古廟香爐去,冷湫湫地去,將這個休歇人,爾道還休歇得麼
殊不知這個猢狲子不死,如何休歇得,來爲先鋒,去爲殿後底,不死如何休歇得。此風往年福建路極盛。妙喜紹興初人閩住庵時,便力排之,謂之斷佛慧命。”《五燈會元》卷十九記宗杲上堂雲:“默照之徒,鬼窟長年打坐。這一個、那一個、更一個,雖是苦口叮咛,卻似樹頭風過。”但是宗呆所批評的是當時流行于士大夫之間的一種默照禅的流弊,正如文中所說“見士大夫爲塵勞所障,方寸不甯帖”,而只圖個休歇,這正是正覺《默照銘》中所呵的“默中失照,渾成剩法”,所以宗呆呵爲默照邪禅。至于正覺所提倡的默照禅,宗呆還是推許的。《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二十示真如道人雲:“正當恁麼時,不是如來禅,不是心性禅,不是默照禅,不是棒喝禅,不是寂滅禅,不是過頭禅,不是教外別傳底禅,不是五家宗派禅,不是妙喜老漢杜撰底禅,既非如上所說底禅,畢竟是個什麼
”既將默照禅與祖師禅等並舉,可知其重視此一禅法。
《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