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略疏▪P6

  ..續本文上一頁彌勒菩薩以本性寂故得一生記者,一切衆生皆變應得記。若一切衆生于本性寂中不妨修學凡夫事者,彌勒菩薩亦應修學凡夫事。而今作差別想,豈非戲論耶

  若人奢字門時,則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常無所動而無所不爲。故雲解脫之中多所容受,大般涅槃能建大義,皆以此也。”

  八、叉字義。

  八者叉字,諸法皆空不生不滅。何以故

  悟解諸法來來空寂自性涅槃人義。

  不空譯《出生無旁門陀羅尼儀軌》雲:“乞叉者一切法刹那無盡無壞,無身本寂故隨人一切法涅槃。”《金剛經經釋字母品》雲:“乞灑字門,一切法盡不可得故。”梵雲阿乞灑耶,此翻無盡,此爲五十字門最終之字。諸法無複可說,故爲究竟無言說聲。離文字言說者乃涅槃本寂之境,止息生死業系之般若海藏,是爲一切法窮盡不可得也。

  叁、結勸。

  是八字義如是受持。

  世間文字語言不異真言實義,是故以無相法身作種種聲字,以種種聲字作無相法身。行者于此八字真言實義應善受持也。

  二、正供養。

  隨何方所有是經卷者,應當尊重恭敬供養。

  凡此經卷所在之處,應如佛塔廟而供養之也。

  叁、正讀誦。

  半月半月讀誦演說。

  讀誦者,自生愛樂。演說者,使人信解也。

  四、正勸化。

  若見誦習此經典者稱揚勸進。

  見他誦習心生隨喜,口常贊歎也。

  四、結。

  舍利弗!若有菩薩修此四法,得是陀羅尼。

  如文。

  二、重頌。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八字常憶念,書持是經典,

  半月半月說,勸化諸衆生。

  由斯近佛位,智慧彌深廣,

  當于十方刹,親親諸如來。

  即于諸佛所,學佛所行法,

  堅固護持教,諸惡悉斷除。

  初一偈明四總持行,如次各有一句。後二偈明利益,一者速得菩提;二者智慧廣大;叁者見十方佛;四者學佛行法;五者護持正教;六者諸惡斷除。

  二、明法利,有二,初、長行。

  複次舍利弗!若有菩薩修學如是陀羅尼者,當得四種善根法利。何等爲四

  一者十方諸佛攝護是人;二者究竟無有諸魔娆亂;叁者諸惡業障速得清淨;四者疾獲微妙無斷辯才。舍利弗!若有菩薩受持如是陀羅尼故,得此法利。

  所謂法利者,惡滅善生也。外緣之中得佛護念,魔不能娆;內行之中,業障清淨,得妙辯才也。

  二、重頌。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受持是經故,十方佛護念,

  一切諸魔軍,無能爲娆亂。

  重苦諸業障,速盡無有余,

  于此陀羅尼,當疾得開解。

  聞贊持此經,讀誦及書寫,

  如說而修行,速證菩提果。

  初二句明諸佛護念,次有二句明魔不能娆,叁有二句明業障速盡,四有二句明得妙辯才也,後有一偈總顯此經爲菩提本。故聽聞、贊歎、受持、披讀、諷誦、書寫、修習皆能速證菩提也。于十法行中略無供養、施他、開演、思惟者,以此四即前四總持行故。

  大文第叁流通分有叁,初舉證勸持有二,初長行有叁,初約阿彌陀佛有叁,初標時劫。

  佛告舍利弗,乃往古世無量無邊阿僧只劫是時有佛,號日寶勝威宿劫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于世。

  寶勝威宿劫王者,此佛別稱。宿者,星耀光明之義。如來以下,諸佛通號,如常釋也。

  二、示行相。

  舍利弗!寶勝威宿劫王如來臨涅槃時,有轉輪聖王名曰星持,七寶具足,王四天下。其王有子,名不思議功德最勝。時此王子年始十六,于寶勝劫王佛所最初得聞此陀羅尼,精勤修習,其後經于七萬歲中,舍身命財及以王位。複于七萬歲中獨處閑靜,結跏趺坐,脅不著地。于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諸如來所聞說是經,悉皆受持,是時王子即便出家。經九千歲,以此無邊門陀羅尼廣爲衆生開演其義,而王子比丘于後生中教化八十億那由他百千衆生,皆悉安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道,或有證于不退轉地。時彼衆中有一長者名爲月幢,聞說此無邊門陀羅尼已,隨喜善根功德力故,得值九億諸佛世尊恭敬供養,得此最上陀羅尼法,于諸言論最爲殊勝,又獲第一無斷辯才,于叁劫中供養諸佛。過叁劫已,得成無上正等菩提,號曰燃燈。

  轉輪聖王有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王四天下者,金輪聖王王領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北拘盧洲也。那由他此雲千萬。安住阿耨多羅叁菩提道者,叁賢之始入于初住也。證于不退轉地者,修道之初,登于初地也。燃燈一作錠光,《智度論》卷九雲:“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往昔過去一大阿僧只劫時,然燈如來出現于世,釋迦如來爾時爲摩納仙人,買五蓮華以供養佛,布發掩泥令佛踏,蒙彼如來授菩提記。

  叁、會古今。

  舍利弗!彼時不思議功德最勝王子比丘者,今無量壽佛是也。

  無量壽,梵雲阿彌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彼佛于中現在說法也。

  二、約賢劫菩薩。

  舍利弗!我與賢劫諸菩薩等行菩薩道時,悉皆得聞此陀羅尼,深心隨喜。由此隨喜善根因緣,超越世間四十百千劫生死流轉。又于九億諸如來所供養恭敬,然後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賢劫諸菩薩者,即此娑婆世界現在住劫中有千佛出興于世,既多賢聖,故名賢劫。釋迦如來爲賢劫中第四佛,次有彌勒佛等九十六佛。今居因位,故稱菩薩也。前舉阿彌陀佛往迹,明持經功德;今舉千佛因行,明隨喜功德。頻伽在殼聲勝衆鳥,是故初心隨喜,即能超越生死,親睹如來,終成菩提也。

  叁、勸受持隨喜。

  舍利弗!若欲速得大菩提者,宜應受持此陀羅尼。若複不能受持之者,但生隨喜。所以者何

  由此善根,必定當得不退轉地,乃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況受持、讀誦、書寫,廣爲他人分別演說,其所獲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一切衆生無能測度。

  隨喜善根,定能證見圓成。達遍計空,了依他幻,得人初地乃至菩提,何況如法修行也。

  二、重頌有叁,初、顯益。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有聞此經,書寫生隨喜,

  讀誦及受持,廣爲他人說。

  其所獲功德,衆生莫能測,

  于無量劫中,受福無窮盡。

  菩薩所生處,常得見諸佛,

  獲不思議信,善解深經義。

  于經有疑滯,便自能開悟,

  從是疾當成,無上菩提果。

  總持神通定,此等皆無盡,

  了達深法忍,常近諸如來。

  初偈明法行,次有一偈明福廣,後有叁偈顯利益:一者常見佛;二者生深信;叁者解經義,四者除疑滯;五者速得佛;六者得總持;七者得深定;八者悟法忍。

  二、舉證。

  我念過去世,聞說如是經,

  奉觀恒沙佛,速成無上道。

  彼月幢長者,得佛號然燈,

  功德勝比丘,成無量壽佛。

  我與賢劫中,無量諸菩薩,

  俱得聞此經,深心共隨喜。

  以隨喜功德,銷滅諸塵垢,

  罪障殄無余,速成無上覺。

  初有二偈頌持經功德,後有二偈頌隨喜功德。

  叁、結勸。

  若樂近菩提,降魔及嚴相,

  勤修此總持,所欲非難獲。

  若以恒沙刹,滿中珍寶施,

  菩薩持是經,其福逾于彼。

  初偈正明,後偈格量。

  二、約護示修有二,初、八藥叉擁護有二,初、列藥叉名。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專心念此陀羅尼者,有八藥叉常當擁護。何等爲八

  一名戍架,二名侄茶,叁名缽部羝,四名那羅延跋,五名遮喇咀,六名突達産,七名俱末,八名蘇博呼。此八藥叉住在雪山,護念是人,資助道業,爲除衰患,益其精氣。

  藥叉,此雲能啖鬼,謂食啖人也。八藥叉名,不空譯本雲:“初名戊啰(唐言勇猛),次名哩哩荼(唐言堅固),叁名缽啰部(唐言主宰),四名那羅延末羅(唐言那羅延力),五名左哩怛羅末底(唐言行慧),六名讷達沙(唐言難摧),七名迦拿啰(唐言喔喋),八名蘇摩呼(唐言妙臂)。”雪山在北天竺,山頂積雪,終年不消,故名。

  二、示持經軌。

  持是經者,應當沐浴,著淨衣服,經行誦習此陀羅尼,于諸衆生其心平等,觀察經義如法供養。

  八大藥叉擁護行者,是爲能應,要須行者如法修行方爲能感。外浴其身,著淨衣服,以示純潔。內淨其心。怨親平等,以示悲智。于威儀則經行誦習,于心行則觀察經義。經行者,往來旋繞也。

  二、八菩薩營衛有二,初、列菩薩名。

  複有八菩薩在欲界天,亦常擁護持是經者。何等爲八

  一名噜遮,二名鞞唠戰,叁名般娘缽鞞,四名宰耶揭鞞,五名薩低,六名阿鞞缽耶缽末,七名諾叉恒啰閣,八名遮利恒磨。是八菩薩亦當營衛資助業令得此法。

  八大菩薩者,唐不空譯本雲:“遍照菩薩,照明菩薩,慧光菩薩,日光菩薩,警覺菩薩,滿一切意菩薩,星宿王菩薩,行慧菩薩。”欲界天者,下自四天王天上至他化自在天,如是六天稱欲界天也。

  。

  二、示持經軌。

  持是陀羅尼者,應當尊重信受奉行,慈愍衆生舍其過惡,雖受少恩心常念報,于甚深法專求開解,以善方便恒利衆生,于來乞者患施無倍。

  八大菩薩擁護行者,是爲能應,要須行者如法修行,方爲能感。尊重信受奉行者,自利行。慈愍衆生常念報恩者,利他行也。于甚深法專求開解者,自利勝進行。方便利生惠施無倍,利他勝進行也。

  叁、結名顯益,有四,初、會衆獲益。

  如來說是法時,有叁十二恒河沙等菩薩得此陀羅尼,于無上菩提皆不退轉,後有六十頻拔羅菩薩得無生忍。複有叁萬二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不退有叁:一、信不退,謂人住,無複退墮惡業流轉生死之位;二、行不退,謂人初地,成就真唯識觀,于利他行不複退失;叁、念不退,謂八地已去,得無功用智,念念流人真如性海。今此中言得不退轉者,謂八地已去,于正念不退轉也。得無生忍,謂人初地,謂一切諸法自性空寂本來不生,證忍此法名得無生忍也。發無上菩提心者,十信位也,頻拔啰者數名,此雲十兆也。

  二、天地現瑞。

  爾時此叁千大千世界六種種震動,諸天雨花,百千樂器不鼓自鳴。

  大地震動,敬心柔軟,心清淨故。諸天雨花者,叁業妙好故。樂器自鳴者,辯才無盡故。

  叁、結示經名。

  時長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經何名

  雲何奉持

  佛告舍利弗:此經名爲出生無邊門陀羅尼,亦名能達菩提陀羅尼,亦名得一切智降伏衆魔陀羅尼。如是受持。

  名者所以顯法,經名既定,經義自明,所以結示經名,以爲受持之本也。此經能獲無礙辯,故名出生無邊門陀羅尼;能于佛所說無有疑惑,故名能達菩提陀羅尼;能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名得一切智降伏衆魔羅尼也。

  四、大衆奉行。

  爾時世尊說此經已,長老舍利弗及余刹土諸來菩薩,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文可解。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略疏終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略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