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筆錄 前言 懸論 作者 譯者 正釋

  《攝大乘論》筆錄

  前言

  《攝大乘論》在佛法裏面是屬于唯識學派的一部重要的論,它是站在唯識的立場介紹的佛法概論。唯識的教義是以《瑜伽師地論》爲根本論,但是在唯識的理論上《攝大乘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學習唯識的人需要學習《攝大乘論》。

  懸論

  一、釋題

  攝大乘論

  「攝」,我們看王恩洋的疏上,他當「總持」義。總持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叫「攝大乘」。無著菩薩將一切大乘佛法歸納爲十大章,十種殊勝語。用這十種殊勝語統攝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叫做「攝大乘」。印順老法師他說的「以略攝廣,以總攝別」,這也是總持的意思。

  「乘」是車的意思,就是大車,是運載的意思,從某某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去。《大般若經》上說明:「能動能出,是運載的意思」。「能動能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能動搖你的煩惱,能斷除你的煩惱,能從生死的境界裏面解脫出去;這是大車的意思,就是能運出去。

  我們做一般世間的善法,雖然也能令我們出離叁惡道,在人天的世界安樂一點,但是你不能出離生死苦,不能動、不能出。而且從人天的世界結束了,有可能又回到叁惡道去了,所以世間善法雖然比惡法好一點,但是不能動、不能出。究竟地來說,你還是在這裏面轉,所以不能動、不能出。若是修學佛法,小乘佛法也好,大乘佛法也好,能使令你出離叁界,到涅槃那裏去。所以「能動能出,名之爲乘」,名之爲車。

  現在這裏是說「大乘」,這個大乘和小乘就有不同了,就是它能運載你到無上菩提那裏去,小乘只能運載你到涅槃那裏去,不能到無上菩提,所以大乘是超過了小乘,所以名之爲「大乘」。

  「大」,印老講記上說的很清楚,就是兩種大:「含容大、殊勝大」。「含容大」,就是大乘佛法裏面能含容小乘佛法在內;這個龍樹菩薩《大智度論》這樣解釋。「殊勝大」,就是含容了小乘,包容了小乘佛法在內,同時又能超越小乘佛法;就是在小乘佛法之外,還有不共于小乘的佛法的,這是特別殊勝的一部分,那叫作殊勝大。這裏所謂「大乘」,應該包括「含容大、殊勝大」這兩種意思。

  我們通常從梵語翻成中國話,這個摩诃衍翻成「大」、「多」、「勝」的意思。「大」是總說,「多」、「勝」是別說。印老解釋是「量多質勝」,所以名之爲大。這個大乘佛法裏邊非常廣博,無量無邊,所以叫多;裏邊的性質還是特別殊勝的,也非小乘所能及的,所以叫做「大乘」。

  「論」,《俱舍論》上的解釋是說「教授學徒」,教授你的弟子,爲你的弟子教授佛法,這就叫做論。或者是「教授學徒,令正法久住」,名之爲論;合起來就叫做「攝大乘論」。這個「論」就指這一部論的文句,它是能诠顯的;「攝大乘」,是所诠顯的。能、所合起來,立名叫「攝大乘論」。

  二、作者

  無著菩薩造

  這是這一部論的作者。梵語叫做「阿僧伽」,中國話翻做「無著」。這位菩薩在印度佛教史裏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印度佛教史和中國佛教的文獻上看,對無著菩薩的說法不一樣,介紹的不一樣。

  中國佛教的文獻上說:他最初是在小乘部派佛教裏邊的化地部出家,但是也有說是在一切有部裏出家的。出家以後,修行的時候就是先能離欲了(這應該是初禅以上的定的境界才能離欲),但是以後修行的境界不相應,不相應就要自殺(可見這位大德的性格是這樣子的),那麼賓頭盧尊者知道了,就到他這來爲他開示小乘佛法的空,我空觀。他修行就相應了,相應了他不是太滿意,但是這時候他有神通了,他就到彌勒菩薩那裏去。彌勒菩薩爲他宣說大乘佛法的空觀,于是乎他得無生法忍,得了初地了。他在彌勒菩薩那裏住了五十年,這是人間的五十年。人間的五十年,半年算一年,那就是二十五年(人間的時間一年是天上的半年)。人間的時間五十年,在彌勒菩薩那裏住了二十五年,學習一切大乘佛法。然後他回到人間宣揚大乘佛法,人家不相信;于是乎他請彌勒菩薩來到人間宣揚佛法,這時候有人相信了。這是我們中國佛教文獻上的記載。

  這個印度佛教史,我看見就是有個那羅達,是西藏的一位大德,他寫的《印度佛教史》。後來是在1949年之後,有個張健木居士,他又重新翻譯。在抗戰的時候,日本人侵略中國,這時候有一位大學教授把藏文的印度佛教史翻成中文,翻成了漢文,那麼張健木又重新翻譯,我讀的就是張健木翻譯的這一本,這上面對于無著菩薩的介紹又不一樣。它這上面也是說,他在一切有部或是化地部出家;出了家,這個人的智慧很大,廣學世間、出世間的書,學了很多。

  學了很多,後來就修行。說是在雞足山的一個洞(雞足山其實就是靈鹫山),在一個岩石的山洞裏面用功修行,修行了叁年也沒有成就,一點成就沒有,就不耐煩了,就不住這個洞,要走了,不修行了。一出來看呢,看見山上的岩石上有一個鳥巢,這個鳥早晨飛出去了,晚上回來了;但是這個鳥一落下來就碰到這個岩石,那個岩石就被鳥的翅膀碰的有點損壞。他從這個地方想了一想:「喔!我修行沒有成就,還是我的功夫不夠,我再發心修行叁年」,于是乎不走了,又回去了,又修行叁年。

  修行叁年還是不行,還是沒有成就。沒有成就,他又是離開這個洞了要走,這時候看見下雨,樹上的雨滴往下滴,石頭就被水滴滴成一個小渦。「喔!水是很軟的,石頭是很硬的,但是時間久了,石頭會被水滴滴成一個小洞」。這樣想,「還是我的修行不夠,好,我再發心」,又修行叁年。

  修行叁年,這已經是九年了。修行了九年還是沒有成就,沒有成就心裏面也是很灰心的,又是離開這個洞要走。這時候看見一個人在那裏用棉花來擦鐵。這個人就對無著菩薩說:「我用棉花擦鐵,時間久了,就把鐵擦成像針似的,很細很細的針」。同時,他又拿出來一個桶「你看!我有那麼多的針,都是這樣擦,擦成針的。」那麼這個無著菩薩心裏想:「這是在開示我呀!時間久了,我就會成功了。好,我再發心修行叁年。」

  又修行叁年還是沒有成就,這回算了,不修行了,就下山走了。走到城市的邊上就看到一條狗,這個狗臥在那裏,有病了。但是他走經過它邊的時候,這個狗就向他叫了幾聲。叫了幾聲,他就注意一看,這狗生瘡了,這個瘡裏面生了蟲子,這蟲子在咬他。這個無著菩薩想:如果這個蟲子繼續咬他,這狗非死不可。我若把這個蟲子拿走了,蟲子也非死不可。這怎麼辦呢?「好,我來發心救你。」他就到一個地方去找一個刀來,就在自己的大腿上就割出一段肉來,也是有一個洞了,計劃想要把蟲子拿到自己身上割去一塊肉這個地方,放在這裏養這個蟲子,同時也救這個狗。他把自己這個肉割去一段以後,去拿蟲子的時候,忽然間不見這個狗,也不看見有蟲子,就看見彌勒菩薩,看見彌勒菩薩來了。

  無著菩薩這個時候心裏大驚:「唉呀!我修行這麼多年,一直的祈求要拜見您老人家,一直都看不見,怎麼今天看見了?」彌勒菩薩說:「我常常在你身邊來照顧你,但是你的業障太重了,你看不見我呀!今天你的業障消除了。」那麼無著菩薩當然是非常歡喜。

  這個時候彌勒菩薩問他說:「你現在修行這麼多年,有這麼大的毅力,不怕辛苦,你究竟要祈求什麼呢?」無著菩薩說:「我想要弘揚大乘佛法」。「好!你拉住我這個衣服的衣角,拿著我衣服的衣角。」他手一捏住這個衣角的時候,忽然間到了兜率內院去了,在那裏住了人間的時間是五十年,在那裏跟彌勒菩薩學習了五十年的大乘佛法。

  他一見彌勒菩薩的時候,得了「法流叁昧」,就是得初歡喜地了;他繼續跟彌勒菩薩學習佛法修行,進步到第叁地。初歡喜地,二離垢地,叁發光地,進步到第叁地。然後他又回到人間弘揚佛法,那非常的殊勝。

  其中是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在一個鄉村裏面講說佛法的時候,有另外一個地區的軍隊到這裏來。到這裏來的時候,無著菩薩對聽衆說:「我們不要動,我們就是明靜而住」,那個意思就是入定的意思。

  入定了,那些軍隊就向他們這些法會的人射箭,但怎麼射也射不到;後來拿刀去砍無著菩薩,也砍不到,那個刀就片片斷,因此那些軍隊的人也對他生起信心。這是印度佛教史對無著菩薩的這麼一段的介紹。

  這個無著菩薩在我們中國文獻上的記載,是佛滅度後九百年的時候出現在印度。九百年,只說一個大概的時間,就是佛滅度以後八百零一年到九百年之間。據印順老法師的考證,他是在西元336到405年,就是無著菩薩活了七十歲。但是印度佛教史上說他的年歲是很大的,大概九十多歲,一百多歲的樣子。但是印老的考證,西元336~405是七十年。

  世親菩薩是西元361~440,這都是印老法師的考證。這個鸠摩羅什法師是西元343~413,這樣子鸠摩羅什法師是在無著菩薩、世親菩薩之間,似乎是比世親菩薩還大幾歲的,就是西元343年出世,世親菩薩是西元361,還是大幾歲的。

  在我們的藏經上有個《發菩提心論》是天親菩薩作的,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在印度佛教史上看,世親菩薩的法緣也是特別的興盛。我看鸠摩羅什法師的傳,他只到過北印度罽賓,其它的地方他沒去過,但是他能夠得到他的著作,拿到中國來,能夠翻譯。

  在印度佛教史上,說到無著菩薩和世親菩薩的關系,就是他們是兄弟,同一個父母。無著菩薩是哥哥,世親菩薩是弟弟。世親菩薩知道他哥哥是在大乘佛教裏面,常有時候譏笑他哥哥。就是世親菩薩是小乘佛教徒,也是在一切有部裏面出家。這個人智慧非常高,但是不相信大乘佛法,就譏笑他哥哥。到這一個時期的時候呢,無著菩薩就派人請他的弟弟來。這個時候呢,無著菩薩預先准備了一下,就是派一個比丘念《無盡慧經》(我們漢文藏經有個《無盡意菩薩經》,就是這部經),另外派一個比丘念《十地經》,就是華嚴經的十地品,把這個經背下來。…

《《攝大乘論》筆錄 前言 懸論 作者 譯者 正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