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不變的東西在裏頭作祟。
這個佛跟佛之間的關系,都是最平等的,就是從勝……妙正義,這個“勝義”咱們後來可能要翻成“妙正義”,就是勝義,妙正義中,佛有相同的地方,在圓成實性裏頭,是佛平等,沒有分別,因爲佛的自性身跟法身,都是就是最清淨法界,這地方沒什麼……可是在這個妙正義上講,沒有分別。
“由不據有障礙故、證知悟徹、具有不退轉法。不爲所行境界所引奪。能安立不可思議。”底下都可以……,他最清淨智慧,佛的法身,佛的身就是(兩個?)最清淨智慧,他的最清淨智慧跟他所緣的幾個真如境界是密不可分的。不象我們知道一種東西,能知跟所知是分開的。佛證真如的……跟真如實際上就成爲一體了。所以佛跟這佛之間的關系,也就是真如跟真如之間的關系,法界跟法界之間的關系。
“由不據有障礙故、證知悟徹、具有不退轉法”,象我們還有一個退轉的問題,有進步的問題,也有退轉的問題,佛陀所證的沒有退轉的問題。
“不爲所行境界所引奪”,佛也有境界,但是他的境界跟我們的境界。我們也有個引奪問題,前頭也談過,一切法都無自性,它那無自性的地方沒法引奪我們,它這個依他起性方面也不能引動。就象現代科學裏頭,大的方面,不能引奪,微細的誇克,誇克好象一時還有,也不能引奪。現在的科學的解釋的方法,現代科學的最後那個誇克,它好象還是存在的,前頭那誇克都是好象不存在了,就不能引奪我們,最後的誇克還,……一刹那就過去了,也不能引奪我們。我們用現代科學的一個情況,也可以作爲怎麼不引奪,有也不能引奪,沒有也不能引奪。在佛更是這樣子,他根本沒有動,沒有引動的問題,因爲能所,能取所取都打破了,主觀、客觀早不存在了,你說什麼能引奪?而且佛已經成一個圓滿的結果,沒有什麼欠缺,還有什麼動、變動的問題?
“能安立不思議”,這不可思議咱們也談到過,人的就拿這個業,煩惱跟業的雜染,煩惱雜染、業雜染,很紛繁,你說煩惱不定多少,業更多,種種行爲,咱們現在這個各種各樣的想法,也就是各種各樣的信息,接觸信息比從前的人更多了,越來越多,我們沒法應付這些信息,那麼多,據我聽的廣播裏頭,記者講話,非常快,用的概念很多,用的觀念很多,而且不厭其煩地來談許多問題,來探討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你說是真正存在的嗎?就是名言的問題可以說是,千變萬化。不可思議,咱們前頭也稍微談到一點兒,這佛他才能知道咱們這個煩惱有多少,業,善業、惡業有千變萬化,以至于這善業、惡業都能感引到什麼果。這咱們有許多人看,特異功能,我能看出什麼來,實際上都看不出來,這是不可思議的。
不可思議的很多東西,那種病要用那種藥來治,這個也是不可思議的。拿現在致病的原因,有種種的致病的好象一個蟲子,就是菌類,什麼菌什麼菌,什麼微生物,能致什麼病,所以種種病都有一定菌,有微生物,而治這個病又有種種藥。就拿世俗病跟藥的問題,就很難解釋,很難理解,很難想象,就是不可思議,用這個話講就是不可思議。所以主要是業力所感的,我們過去共同相似的業力感生現在的世界,象是一個花花世界,特別的一種世界,這種世界實際上真是不可思議的。佛也說,佛法裏也講,爲什麼這種藥治這種病,有時候也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所有的感到世界這樣的情況,也是紛繁得很,也是不可思議,只有佛,佛怎麼都能安立這個不可思議呢?他是因爲佛是代表了法界,就是跟法界一樣,所以法界出現的不正當的情況,實際上也通過了佛,只有佛才能夠把這個不可思議的雜染,叁種雜染,煩惱雜染、業雜染、生雜染,就是我們翻作世代雜染,就是感生現在這個世界(的面目),這都沒法思,在我們來都是不可思議的。勉強說某人先是轉什麼,又轉什麼,這些話都跟夢話一樣。
爲什麼佛能夠安立?種種不可思議他能安立呢?就是所有的都離不開法界,就是最清淨法界也是,最不清淨法界也離不開最清淨法界,所以佛是萬知萬能的,就因爲最清淨法界的(關系)。你不管怎麼不清淨,在最清淨法界裏頭它顯不出來不清淨,它離不開這個最清淨法界。所以這地方能夠安立,安立就是用言語說出來,佛用言語說出來,跟我們用言語說出來又有不同。就是剛才講的法跟義的(關系?),意識中的诠表,法跟義互相诠表的關系。所以只有佛能夠把它說出來是怎麼回事。
“洞澈叁世平等性”。我們洞澈都是一種不是平等性的,就是有爲法各種複雜的圖象,佛洞察的都是平等性。平等性前邊說過,就是最清淨法界,真如,這個真如是我們最不清淨的無明的顛倒世界,但是在最清淨法界裏它不顯得是能把這清淨法界能夠染汙。因爲我們的雜染在佛看來,都是可以說在遍計所執性上一點兒也沒有,在依他起性上來說它也沒有雜染,在依他起性有的方面也是如夢,本來在我們的世界裏也是如夢如幻的,在佛的最清淨法界裏頭它也染汙不了。所以在這地方我們只能猜測佛的境界,因爲它又能安立,又不能受染汙。
“具有周遍一切世界身”。一個是時間上叁世,一個是在空間上十方世界。周遍一切世界身,這表示佛的身,佛的身,它一個跟真如、跟最清淨法界是一體的,周遍一切,周遍一切又不被一切所汙染,他知一切,能安立一切,又不被這些個境界所限製。所以佛那種境界咱們只能夠根據它的功德、它的智慧來推測。
《攝大乘論 第103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