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 第97講▪P3

  ..續本文上一頁上,積累起來,造成了自然界裏,真的好象是真真實實的東西。所謂這個自然界呢,就是已然狀態,所謂已然的狀態就是異熟的果,還是過去“造業”,起惑造業。世間所以能夠運行的話,出現的話,還要靠以前那個飄忽不定的東西,就是遊(動?由不得?)的東西,又造了許多善惡業,這樣子形成了我們現在這個……,叁界九地,尤其是太陽系,跟星球這麼多。宇宙好象有邊?沒邊?還是沒邊。這無邊的宇宙怎麼濃重得很,好象是真實得很似的。而這是從哪兒來的呢?這個應該講物理學的好好考慮考慮。

  我覺得一個色法的問題,一個物質的問題,這一迷。一個是語言問題,名言問題,這兩大(問題)的影響很深。在我們這個講的裏頭無著也特別提到了,就是這個色的問題,色法,色的意識的問題。爲什麼咱們這個弄成這樣一個複雜的世界?顛倒、複雜,特別廣大的世界好象,怎麼造成的?實際上呢,真正追源的話,因爲這科學它追不出源來,哲學跟宗教也追不出源來。都覺得是有一個絕對的、常一不變的東西在那兒,發揮作用,你說常一不變的東西怎麼能發揮作用呢?這很奇怪。可是人非要給這種東西安上一種特別的、了不起的權威的作用。大概一般人都相信這個作用,就是神通吧。

  可是佛教裏頭也講神通,神通是功德,神通那也就是使得變化的東西能夠變化出來,也不是使得不變化的東西能變化出來。神通也就是在作業的業果,異熟的業果上來起些個作用,當然現在自然科學也利用微觀的問題來把核的力量、能量開發出來,開發出來也發電,也辦好事,也辦壞事,一炸炸死不少人。科學也就是,好象是就已然的東西,就是已經實現,業果已經顯現出來的東西,來從中分析一下,由細微的東西影響比較廣大的東西,就是微觀對宏觀的製約,這微觀對宏觀製約的問題也還是一個變化中的問題,並沒有那個東西是不變的。

  所以最重要是不是還得講到阿賴耶識,不管怎麼樣,你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怎麼積累的?有個儲存問題。世界這經濟方面,種種方面都有儲存問題,勞力,多少小時,儲存成……用貨幣來表示。所以這個儲存的問題,在佛教裏還是很重視的。有人隨便談話的時候,就認爲就是煩惱、業這本身就是緣起,用不著阿賴耶識,所以用不著儲存的問題。可是它用不著儲存的問題,象這樣的人,他更相信色法的實在,他一定它把色法比這識還看得重要,一定是這樣子。

  就是咱們說那個飄忽不定的東西影響這麼大,而業力爲什麼現在力量(這麼大),核能力量挺大,能夠發電,水利也能發電,這個力從哪兒來的?這都是問題。看起來業的問題,以至煩惱業力的儲存問題,儲藏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沒有儲藏的話,這個能量是不是有?所以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現在的科學家應該注意的,就是注意這微觀的東西,科學最主要就是注意微觀,注意數據,也就是它認爲色、物質有實在的東西,也就是對于語言、名言的問題,就是現在信息社會這個信息問題,怎麼看的問題,這個恐怕跟大乘佛教裏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很值得我們深入地研究。

  現在我們一個是,我們怎麼走向證真如的道路,一個是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思潮,跟剛才說這個飄忽不定的這些東西,跟造的業,這個業是不是有儲存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擺在我們的眼前,最主要的就是什麼是真實的問題。它虛妄也許有勢力等等,但它離不開(過?)真實,因爲虛妄都是建築在莫須有的……似乎有似乎沒有,人類也是……欲界……人類也是個很特別的,也能證到解脫,也有這欲望很充分。所以拿四加行來說,咱們應該好好地把它弄清楚,咱們一步一步走上去,也就是怎麼能夠把這個“有無平等”弄清楚。因爲慈氏、無著、世親已經給了我們這個機會,把這問題可以弄清楚,那就是要通過唯識無義,通過顛倒能遍計,還要通過這個顛倒的能遍計來認清緣起,認清自個。

  所以一個能分別,一個能遍計,就是剛才說的,能分別、能遍計比龍樹提出來的“八不”或者是八種沒有,或者是萬種沒有,都要重要得多。能分別、能遍計,能的本身沒有所,尤其分別的問題,能分別、能遍計,並沒有所分別、所遍計,這個問題是一個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它從阿賴耶識裏頭生起現行的時候,一刹那就過去了,種子就完成任務了,現行呢?本身也完成任務了。所以這種儲存跟消耗,以至再增長、再發展,這些問題都值得很好地研究一下。

  所以把所有事物的實相,它的依他起性,它的緣起,緣起怎麼緣起,把這個怎麼緣起的弄清楚,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唯識無義,只有能分別,只有能遍計,並沒有所分別、所遍計,也沒一個所顯現的東西,只有能顯現,種子能顯現,這一顯現就過去了,並沒有一個所顯現的東西。這樣它又熏成種子,種子又生現行,這樣交替地、互相密切依存,這種看法是不是能叫咱們大夥都能夠認清呢?而且飄忽不定的東西反倒這麼樣地,宇宙這麼濃重、這麼隆重好象,有這飄忽不定的煩惱,跟這個業力,當然這個勞動創造一切,這是無記性的業,在我們現在也很注意,但是這個有記性的業,善業、惡業,這些東西,是不是它就一造就完了,還(是)積累以後影響很大?

  這個在咱們這個遍行心所有法裏頭尤其又很重要,想、受這個心所有法,在叁界,尤其是色界、無色界作用很大,想、受跟思,思心所。大家都知道,在世親有一個《成業論》,業是什麼(東西?)?而在緣起法的十二緣起裏頭,釋迦也講,無明緣行,行緣識,從那兒起來,識緣名色呀,宇宙開始了,人生開始了。

  阿賴耶識也叫異熟識,要沒有業力阿賴耶識也不能起始,開始,它也由于業力的支持,所以它又叫做一切種子識,又叫異熟識,所以這個識體很關重要。在《楞伽經》裏頭曾經提出來有這“如來藏藏識”,這五個字,兩個術語連在一起,也造成很大的誤會。就是認爲……,如來藏本身是在纏的真如,叫如來藏,在煩惱之中的真如,而這個藏識呢,就是它的儲藏、攝藏作用,所以這個,一個是有爲法,一個是無爲法,造成中國的……《起信論》就是真如就是藏識,可以受熏,把佛教、真如當成世間的本體,所謂真如就是藏識,可以生起世界,這都是中國根據好象所謂《楞伽經》的就這麼一種看法,就把佛教、真如當成了本體,當成世間的本體,世間的本體也可以生起世間。

  所以真正對真如怎麼理解,還在中國文化裏頭,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什麼叫真如?什麼叫法界?最清淨法界?這法界本來是佛所說的法一切都源于那清淨法界,好象法生起的根本似的,的確,佛說法就是由證最清淨法界等流出來的,而這等流出來的,咱們前頭屢次講,跟世間的言說不一樣,剛才也說,佛教真正跟世間東西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對色法看得更清楚,對還應該也看得很清楚,並沒有因爲語言、色法最容易支持遍計所執性,跟遍計所執性我們認爲真實啊,主要是一個語言的問題,一個是色法的問題,就是一個所謂現在所謂物質,物質到底怎麼回事?名言、信息到底怎麼回事?所以咱們現在這問題集中的是這兩點之間的關系弄清楚,跟佛教不同的地方,而語言到底是怎麼回事?色法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以在《總攝大乘綱領論》前頭對這兩個問題解說得也很多,也很徹底,大家可以回去溫習溫習。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周貴華同志可以就他個人的理解,以至于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看法,下次咱們就不再多講有跟無問題,希望大家特別注意,咱們以後就要把這問題集中在加行位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現有的資料並不多,還得從慈氏學的重要著作裏我們想法子把這問題弄清楚,再……慢慢走上加行位。今天就講到這裏。

  

《攝大乘論 第97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攝大乘論 第98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