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 第93講▪P3

  ..續本文上一頁佛教就靠了翻譯,就靠翻譯文字,沒有翻譯文字我們知道什麼佛教?但是翻譯的好壞,這個問題對于我們理解佛教、正聞熏習是很成問題的。幾十年跟著玄奘法師走,當然也有些個成績,有些認識,但是,可惜我們六十多年的東西,沒有真正象我們現在能夠覺悟到的東西。

  我現在就只希望我們在座的人,年輕人,不要再猶豫了,不要再走我們的老路了,要及早好好學習藏文,好好理解什麼是慈氏學,也就是好好能理解《總攝大乘綱領論》所講的一切,太重要了。我們人雖然是不多,但是真正下決心的話,我想會對人類做出了不起的有意義的事情。就看大家這個決心如何。我現在視力比較差,現在稍微能夠工作了,但是想法子,把這慈氏學都開發出來,這個問題還差得很遠。

  現在我們兩個禮拜講一次,好象時間太長,可是我覺得,我們能夠真正認識大乘佛教是什麼,我看這兩個禮拜能夠認識不顛倒、不錯亂,那簡直是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我這也一天天地想法子能正確理解,還差得很遠。所以就希望大家能合起手來,把一切都丟下來,要犧牲一切,來從事這個事業,就是開發慈氏學。現在有的人,已經有這樣的覺悟,不過是很少,我看還應該多一點兒,稍微多一點兒,咱們互相合作,就是互教互學,能夠把慈氏學重要的藏文的翻譯,都翻成漢文,出版,叫大家能夠理解。

  這是我每天、每時每刻都心香禱祝的。這個不是關乎我個人的利益、安樂問題,關乎我個人的解脫問題,是現在這末法時期,像法時期,特別需要正是五個頌、《瑜伽師地論》、《總攝大乘綱領論》,這些個書能使我們走向一個光明的道路,能夠使我們把無始無明能夠想法解脫,把一切障礙能夠製勝,所知障、煩惱障,還有很多的障。

  要說這個《成唯識論》裏頭,它對于八識,跟五十幾種心所有法,還是搞得還算不錯,但是,它對于叁性,跟了別識就很有問題。當然我們生活裏頭離不開七種轉識,轉起識,也更離不開阿賴耶識,但是,前七識裏頭,在慈氏講的《辨別中邊頌》裏頭,他就提出前七識都有義的問題,都有所取問題,也就是所緣問題。說叁界唯識,本來就是叁界唯了別識,他說得很清楚,不是叁界唯前七識,就是不是唯辨別識,因爲辨別識裏頭有過去我們這個我見、常見的東西在那兒作祟。在能遍計跟所遍計,本來兩個是一個東西,不能分成爲兩個,……你要認爲有一個另外的……。在能遍計裏本來,這所遍計也是依他起性,因爲所遍計能夠成爲一個所緣,那就隨順了前七識,七個轉識。這個還是根據根、境的問題,所以前七識離不開根境識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改變它被過去的影響,錯誤的、顛倒的影響。

  所以底下呢,尤其這一品裏頭,講了別識講得很多。我們將來更要把《叁十頌》、《二十頌》,以至《二十頌》的世親解釋(重新翻譯──整理者加),那都是跟無著的意見沒法分開的。所以在《成唯識論》裏頭,他講到這兩種識混合的時候,就造成很大的錯誤。到底唯識是什麼意思?唯識無義,唯這了別識才無義,唯辨別識不能完全是無義,所以那《二十論》裏頭說得很清楚。辨別識只能解決補特伽羅無我的問題,講法我必須講了別識。

  所以當前我們又遇到這麼一個問題,必須把所有的慈氏學裏頭關于講了別識的問題,要弄得一清二楚。這也就是,好象我們過去,唯識學在漢族裏頭很發達,當然想理解的人也不多,象玄奘法師就一個忠實的信徒,就是窺基,但是他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人們都知道咱們漢族的佛教,唯識有根源,因爲有《成唯識論》,十大論師的著作,旁的地方沒有,藏文就是有安慧的解釋《叁十頌》。可是現在看起來《叁十頌》的本文,也是跟我們《總攝大乘綱領論》裏頭講這唯了別識息息相關,而且沒法離開無著的看法,那就是十大論師也沒法子離開無著、世親的看法,假設要離開了,那就有很大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我們不是不能揭發,就是現在我們對于了別識的問題,還有真正好好地理解,好好地整理一次,所以我們對于開發慈氏學從藏文裏頭翻譯整個慈氏學的問題越來越迫切。不但是我們末世很需要慈氏學,更是把過去曆史上有缺陷、不足的地方,我們怎麼能糾正過來,這是當前的一個很重要的……,要打破自個的小圈子,要徹底能夠有犧牲精神,來搞它一輩子。因爲我們貪圖太多了,因爲現在我們重要的東西,都沒有很好的接觸,亂七八糟的東西太多了,名義上是佛教,名義上是慈氏學,實際上是反慈氏、反佛教,帶這個頭,你看將來他要受什麼懲罰。

  所以我們在幸運之余,要想法子,對曆史上有所補充,有所更正,對將來有所開拓,把真正的佛陀學,尤其大乘理論,介紹給當今的一些衆生。我看現在是,無論是在本國,無論是在世界,都在渴望著(這麼一天?),就是剛才我們說的國旗問題,跟國際正義問題,象聯合國,人類也是趨向一種無暴力,地球上所有的人類能夠聯合在一起,別再戰爭了,別再搗亂了,這個方向一定是這樣子的。而真正能解脫衆生的痛苦的,能解決人生所有問題的,我覺得應該把當前最好慈氏學能理解,能介紹給別人,這是我們假設是真正知道佛教裏頭怎麼回事,大乘、小乘跟華化佛教,跟藏傳佛教裏頭的內幕,以至世界上對佛教怎麼看,這些問題都不是簡單的。

  就象有個大佛吧,大銅佛,表面文章好象還是有的,但是什麼叫佛教?什麼叫佛陀教?有幾個人能理解?有幾個人下功夫,真正地?尤其咱們這已經覺察到,藏文裏保存的東西,一大批,翻譯比較正確,比這漢文的翻譯要好得多,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些,並且懂得什麼叫慈氏學,那我們,我覺得,我們在座的人應該豁出去了,把自己一切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扔掉,早點歸依到這裏頭來。這非常重要。這不是我個人說的,你們自個嘗一嘗,說太重要了,尤其我們利用藏文,還可以在翻譯的時候打破這舊的局面,用新的詞,用雙音節詞或者什麼的,更合適,更合乎整體性的詞,更合乎大家都容易理解的詞,是可以這樣利用藏文。

  所以屢次,我自個慢慢地,由翻譯由看藏文的原來的翻譯,越來越感覺到這個。佛教,所謂佛的言教,實際上就是真正的翻譯問題,你要真正搞好翻譯的話,那就是搞好佛教,要搞壞了佛教,也就是翻譯的錯誤,所以我們這翻譯,你說你翻譯,你翻譯沒錯兒嗎?不敢說。但是,我們要真正努力理解了慈氏學的理論整體性,我看文字的問題還比較好解決,這文字問題,雖然很微細,也很很容易出錯,但是你要是對理論有保……,有一個徹底的象慈氏學的理論整體性,有這點理解的話,尤其在叁性方面,再就是唯識,跟般若,你要有真正的一點理解的話,尤其我們在慈氏五個頌子,想法能理解的話,我看並不是,我覺得並不是很困難的。所以敢和大家一起進行翻譯,當然是越沒有錯越好。

  最主要就是我們怎麼能夠把慈氏學這個理論的整體性,能夠掌握,尤其對過去的有些成就,也是對我們的幫助,我們有新的突破,也是對過去的,象玄奘法師,一種真正的幫助。這是一點意思,我反反複複地給大家交待,尤其現在把這個大乘的叁種行相,大乘學,無著說得很清楚,不知道人看到這個怎麼樣,阿賴耶識,有些人不知看過沒有,看了明白沒有,他也相信慈氏學,但是他反對阿賴耶識,他反對依他起性,反對依他起性,那整個這個佛教就有問題了。

  所以別看《總攝大乘綱領論》只有四十幾頁,四十二叁頁吧,在藏文裏頭,這麼一個小論,要會藏文的看,有什麼了不起,可是這個理論方面,他真懂嗎?不是文字能解決的。你象玄奘法師翻譯我們也看了,有時翻得好象很順利,可是要真正跟這藏文比較起來,他有許多缺點,理論整體理論的問題,他談不到,枝枝節節。所以他《成唯識論》裏頭引這個《攝大乘論》,也是很有問題。那甭說《叁十頌》怎麼個解釋,那《二十論》就看得很清楚,世親自個寫的頌子,自個注解,很清楚,那也可以看出《叁十頌》應該怎麼注解,尤其我們要把慈氏學所有的著作都弄清楚以後,那《叁十頌》更容易注解了,而且可以看出玄奘法師有許多缺陷。

  所以我們只是過去總結了一下,真正讀了一下玄奘法師的著作,但是到了92、93年以後,我慢慢地才覺得漢文的翻譯,尤其漢文的《攝大乘論》,好象是真谛的翻譯還不錯,好象玄奘法師翻譯的有時候條理方面好象還……,可是細,跟藏文比較起來,那問題可大多了,所以沒法子我們不說,藏文的翻譯質量要優于漢文。因此,整個慈氏學的著作都需要我們用新的一種眼光,來整理出來,來翻譯出來,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

  那麼也是,同時我們把翻譯的風氣有所改變,所以我們過去也提出,“淨化佛教,活化佛教”,碰到有藏文的,正是我們活化佛教的一個好機會,不受過去的翻譯的那種拘束,因爲主要是拿這個理論,把慈氏學的理論整體性你能掌握到,能夠叫旁人理解,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正碰到藏文的典籍還很多,而且翻譯得質量比較好,象智軍等這些藏族學者,但也不是完全是藏族學者,跟印度學者有很大的關系。

  爲什麼印度學者跟藏族學者這麼合作,作出這麼大的貢獻,這個在曆史上也很奇怪,那也就是,在四五世紀以來,在印度出現的重要大乘典籍,大部分都有藏文的翻譯,當然地域上來說離得很近,不象是我們了解玄奘法師出國那麼困難,回來時候帶那麼多經典也困難,可是爲什麼許多印度學者非要到西藏去,非要把梵文翻成藏文,當然有他弘法的要求,但是爲什麼大批地,這麼多?我也有一點奇怪。所以現在有這好機會,而且我們可以(協藏?),這次咱們講的,而且大家也可以討論是不是我講錯了,是不是能夠真正得到無著菩薩的意思、意趣、意見,很需要大家來合作,來把這些問題解決得好些。因爲這件事情,不只是藏文翻譯得正確不正確,不只是我們把藏文的東西翻成漢文,不只是這麼回事,這問題關涉太大了。這個呢,跟過去幾千年有關系,跟未來多少年的關系,都不敢斷定。

  所以趁這個機會呢,還是跟大家,要求大家同行,放掉一切包袱,走向未來的光明道路。借這機會發表自個一點看法,自個覺得有些興趣,但是還自個缺陷不少,所以願意把所有心裏的話,掏出來跟大家談談,好,咱們下次再談。

  

《攝大乘論 第93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攝大乘論 第94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