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 第89講▪P3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在《阿毗達磨大乘經》內部的一種說法,在這個裏頭有許多已經有成就的人,來解說,那就是《總攝大乘綱領論》也就是根本講的《阿毗達磨大乘經》。但是原來《阿毗達磨大乘經》裏頭講有叁種……

  ……《總攝大乘綱領論》也就是具體的《阿毗達磨大乘經》,現在講的這個《總攝大乘綱領論》實際上就是《阿毗達磨大乘經》,其實就是慈氏所說的,那麼慈氏還沒到成佛,他說的不叫經,它叫論,實際上咱們講《總攝大乘綱領論》就是《阿毗達磨大乘經》。原來《阿毗達磨大乘經》裏頭講的叁種法,雜染、清淨、跟這俱分,非雜染、非清淨,……俱分就是也是雜染,也是清淨,遍計所執性你說它一點兒也沒有,可是它作用很大,其實它就是能遍計,就是能執著的心,就是依他起,它所執著的東西也是依他起,根本它自個真正執著的東西一點兒也沒有,但是它發揮的作用很大,那也是仗著依他起,所以依他起就是俱分,也是雜染,也是清淨。

  

  “于此義中有何喻耶?喻者、謂地質內部有金、即是喻如地質內部有金時、地質界、土、及金叁者可得。此處于地界中者、無有之土可得。即如是由火觸已、土者不顯現,而金者顯現。地質界者、謂土顯現時而相反顯現。金顯現時即如是顯現。由如是故,地質界者、即屬于俱分。

  如是于了別識中未由無分別智火觸及時、此了別識顯現爲非真正之遍計所執自性,而真正圓成實自性不顯現。于辨別識由無分別智火觸及時、此了別識顯現爲真正圓成實自性,而不顯現爲邪妄遍計所執自性。由如是故,此非真正能遍計之了別識依他起自性者、即屬于俱分。地質內部有金等時如地質界。” 跟前頭一樣,提到土裏頭,地裏頭,我們翻成“地質”,原來(翻的)就是“地”,“地質”就是用現在的話來翻譯的,那就是地裏頭有很多東西,有礦産,也有土,等等,地質裏頭,就是所有屬于地的質量裏頭,也有土,也有金,拿這個來譬喻,土呢,沒有經過火的時候,它還有,但是經過火以後,它就沒有了,就剩金,這個譬喻就是拿地裏頭的這種情況,有土有金,所謂土呢,還是一種比喻,真正要講還是一種沒有的東西,現在好象有,到無分別智要生起來的時候,經過無分別智火一接觸,這個土就不存在了,而只有金,金是代表地裏頭的真的東西,那土呢,就是好象一種顛倒、錯誤的東西,經不起無分別智火來接觸。這裏頭就是拿地質裏頭有土有金,來講地質這個地裏頭,就是依他起性,包括土呢,那土就是遍計所執性,金呢,就是譬喻圓成實性。這叁種也就是跟前頭講的雜染、清淨,跟俱分這叁種,也是講這叁種。

  講這叁種的話,那就是有的經論這麼講。它爲什麼這麼講?它用意何在?我們說話也有一個用意所在,這佛呢,更是,他對的什麼人,可以接受,可以調伏,怎麼調伏法,要說什麼話,說這些話裏頭都有用意,有意趣。

  意趣問題,咱們講《解深密經》,我覺得將來應該改成名字就是《通解意趣經》,這意趣並沒有秘密,“解深密”這個密字,我覺得不是密,就是佛說什麼話他有一個用意,他的用意也不是完全是他個人的問題,還是爲了要調伏有情的問題。

  ……所以這個裏頭有叁種的話,一個土,一個金,一個地質,因爲它提到了別識,希望大家共同地,把什麼是了別識,什麼是非真正的能遍計?到底指的什麼?這在咱們將來以至學習《辨別中邊論》裏頭也是一樣,前頭那個第一個頌子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用心分析,這裏頭“虛妄能遍計”跟“了別識”爲什麼慈氏提出這樣的問題?爲什麼這裏頭就根本不存在二取?不存在義的問題?我們凡夫所面對的現實的問題不存在?爲什麼這麼說?前頭屢次談到,就是在我的感覺,就是所謂獨立存在,而不是互相增上、互相依存這個東西根本沒有,一點兒影像也沒有。還一個根本沒有,就是常一不變、同一不變的東西根本沒有。這些都是我們凡夫死幾百咧非認爲它有不可,非增益出來它有不可。

  而慈氏爲什麼要利用虛妄能遍計來抵消這個根本沒有的東西?這是一個爲什麼講“唯了別識”才是真正唯識學,而“唯辨別識”不是真正唯識學的問題。以後我們對這個問題要很好地分別,我們現在正下手,對《叁十頌》、《二十頌》裏頭,人家怎麼講了別識,跟《成唯識論》裏頭怎麼樣子講唯辨別識而不講唯了別識,錯誤的地方在什麼地方,這個地方希望咱們大家要好好地要把它搞清楚。因爲什麼?什麼叫唯識學?到現在成了一個,原來的理論是一個誤區。真正的唯識學是什麼?現在咱們提出這問題,有許多人就認爲,你說的妄非(謝?)先賢,你懂什麼?我們懂的是少,但是我們知道什麼是聖言量,怎麼能夠正確理解聖言量,這是我們的一個根本所在,就是原典我們必須要確切地能夠認清楚,這一點是我們最主要的。

  剛才那一段,就是什麼是虛妄能遍計?什麼是了別識?我們學習《總攝大乘綱領論》裏頭最主要是要把虛妄能遍計,而玄奘法師翻譯這個時候他就翻譯的“虛妄分別”,他不翻譯“虛妄能遍計”,在翻譯《辨別中邊頌》、《辨別中邊論》的時候他也是這樣,他都翻譯“虛妄分別”,而不翻譯成“虛妄能遍計”,但這個就有問題。

  遍計所執性根本在了別識裏頭不應該有它的地位,因爲它根本這東西,他非認爲有不可,那就是把“唯識無義,所依能現”,它就是主要保持所的問題,抛棄能的問題,而這個“了別識”正是保持能,來抛棄所。我們嚴格分析起來,根本沒有所謂這個能夠單獨存在的東西,也沒有能夠同一不變的東西,這裏頭我們好好研究研究什麼叫了別識?什麼叫虛妄能遍計?這一段裏頭就非常重要了。

  

《攝大乘論 第89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攝大乘論 第90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