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在《阿毗达磨大乘经》内部的一种说法,在这个里头有许多已经有成就的人,来解说,那就是《总摄大乘纲领论》也就是根本讲的《阿毗达磨大乘经》。但是原来《阿毗达磨大乘经》里头讲有三种……
……《总摄大乘纲领论》也就是具体的《阿毗达磨大乘经》,现在讲的这个《总摄大乘纲领论》实际上就是《阿毗达磨大乘经》,其实就是慈氏所说的,那么慈氏还没到成佛,他说的不叫经,它叫论,实际上咱们讲《总摄大乘纲领论》就是《阿毗达磨大乘经》。原来《阿毗达磨大乘经》里头讲的三种法,杂染、清净、跟这俱分,非杂染、非清净,……俱分就是也是杂染,也是清净,遍计所执性你说它一点儿也没有,可是它作用很大,其实它就是能遍计,就是能执着的心,就是依他起,它所执着的东西也是依他起,根本它自个真正执着的东西一点儿也没有,但是它发挥的作用很大,那也是仗着依他起,所以依他起就是俱分,也是杂染,也是清净。
“于此义中有何喻耶?喻者、谓地质内部有金、即是喻如地质内部有金时、地质界、土、及金三者可得。此处于地界中者、无有之土可得。即如是由火触已、土者不显现,而金者显现。地质界者、谓土显现时而相反显现。金显现时即如是显现。由如是故,地质界者、即属于俱分。
如是于了别识中未由无分别智火触及时、此了别识显现为非真正之遍计所执自性,而真正圆成实自性不显现。于辨别识由无分别智火触及时、此了别识显现为真正圆成实自性,而不显现为邪妄遍计所执自性。由如是故,此非真正能遍计之了别识依他起自性者、即属于俱分。地质内部有金等时如地质界。” 跟前头一样,提到土里头,地里头,我们翻成“地质”,原来(翻的)就是“地”,“地质”就是用现在的话来翻译的,那就是地里头有很多东西,有矿产,也有土,等等,地质里头,就是所有属于地的质量里头,也有土,也有金,拿这个来譬喻,土呢,没有经过火的时候,它还有,但是经过火以后,它就没有了,就剩金,这个譬喻就是拿地里头的这种情况,有土有金,所谓土呢,还是一种比喻,真正要讲还是一种没有的东西,现在好象有,到无分别智要生起来的时候,经过无分别智火一接触,这个土就不存在了,而只有金,金是代表地里头的真的东西,那土呢,就是好象一种颠倒、错误的东西,经不起无分别智火来接触。这里头就是拿地质里头有土有金,来讲地质这个地里头,就是依他起性,包括土呢,那土就是遍计所执性,金呢,就是譬喻圆成实性。这三种也就是跟前头讲的杂染、清净,跟俱分这三种,也是讲这三种。
讲这三种的话,那就是有的经论这么讲。它为什么这么讲?它用意何在?我们说话也有一个用意所在,这佛呢,更是,他对的什么人,可以接受,可以调伏,怎么调伏法,要说什么话,说这些话里头都有用意,有意趣。
意趣问题,咱们讲《解深密经》,我觉得将来应该改成名字就是《通解意趣经》,这意趣并没有秘密,“解深密”这个密字,我觉得不是密,就是佛说什么话他有一个用意,他的用意也不是完全是他个人的问题,还是为了要调伏有情的问题。
……所以这个里头有三种的话,一个土,一个金,一个地质,因为它提到了别识,希望大家共同地,把什么是了别识,什么是非真正的能遍计?到底指的什么?这在咱们将来以至学习《辨别中边论》里头也是一样,前头那个第一个颂子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用心分析,这里头“虚妄能遍计”跟“了别识”为什么慈氏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里头就根本不存在二取?不存在义的问题?我们凡夫所面对的现实的问题不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前头屡次谈到,就是在我的感觉,就是所谓独立存在,而不是互相增上、互相依存这个东西根本没有,一点儿影像也没有。还一个根本没有,就是常一不变、同一不变的东西根本没有。这些都是我们凡夫死几百咧非认为它有不可,非增益出来它有不可。
而慈氏为什么要利用虚妄能遍计来抵消这个根本没有的东西?这是一个为什么讲“唯了别识”才是真正唯识学,而“唯辨别识”不是真正唯识学的问题。以后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很好地分别,我们现在正下手,对《三十颂》、《二十颂》里头,人家怎么讲了别识,跟《成唯识论》里头怎么样子讲唯辨别识而不讲唯了别识,错误的地方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希望咱们大家要好好地要把它搞清楚。因为什么?什么叫唯识学?到现在成了一个,原来的理论是一个误区。真正的唯识学是什么?现在咱们提出这问题,有许多人就认为,你说的妄非(谢?)先贤,你懂什么?我们懂的是少,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圣言量,怎么能够正确理解圣言量,这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所在,就是原典我们必须要确切地能够认清楚,这一点是我们最主要的。
刚才那一段,就是什么是虚妄能遍计?什么是了别识?我们学习《总摄大乘纲领论》里头最主要是要把虚妄能遍计,而玄奘法师翻译这个时候他就翻译的“虚妄分别”,他不翻译“虚妄能遍计”,在翻译《辨别中边颂》、《辨别中边论》的时候他也是这样,他都翻译“虚妄分别”,而不翻译成“虚妄能遍计”,但这个就有问题。
遍计所执性根本在了别识里头不应该有它的地位,因为它根本这东西,他非认为有不可,那就是把“唯识无义,所依能现”,它就是主要保持所的问题,抛弃能的问题,而这个“了别识”正是保持能,来抛弃所。我们严格分析起来,根本没有所谓这个能够单独存在的东西,也没有能够同一不变的东西,这里头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什么叫了别识?什么叫虚妄能遍计?这一段里头就非常重要了。
《摄大乘论 第89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