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頑空,這種絕對無的看法,其實它不是絕對無,它比那絕對有還堅硬,也是屬于那絕對有的部分,比絕對有還堅硬,還頑固,還墮落。
所以就提出這問題,是不是依他起性就沒有了?是不是簡直就軟得不得了了?是不是一下兒就軟下去就沒影兒了?這很容易就想到這兒。你剛一方面松了點兒綁,他又要想法子非要綁得更結實不可,這也是人的一種毛病,衆生的一種無始以來的一種習氣、習慣。
是不是依他起性沒有了呢?它是沒有自性的東西,你把它一下掃光了就完了呗,留那麼一點兒幹嘛呀?它這個有、它這個存在跟一般的存在不一樣,它好象輕了,不象絕對有那麼沈重了,可總是輕了還是不好,還是加點兒碼兒,加點兒重量,這加重量就很容易在無的方面加重量,什麼都沒了,多痛快呀!
是不是依他起性沒有了?雖然它自性沒有,這是非常軟性的東西,近于無有,近于無,很容易我們當成空,因爲我們不習慣,有慣了,好象太那什麼……,過去輕安之樂好象有一點兒,好象還是覺得剛一把這重量取消,還有點不習慣,還得加點兒,在旁的方面加重量,容易把它當成無。在我們佛陀學的內部,就有一部分人就這樣,他非往這個輪回裏頭跑不成,覺得自在沒意思,還得加重量,這是人的一種特別習慣。
是不是依他起性沒有了?有人就是認爲它沒有了。把髒水和小孩兒一塊兒潑在地上,很容易把這依他起性跟遍計所執性一塊兒給扔了,多痛快,給扔了它。現在這種人數還不少,很有吸引力。
西方這個休克療法比較吃香,我們也來一個休克療法。上次咱們也提到,這小乘不簡單,它真的來一個絕對空,絕對無,身體力行的絕對無,不是腦子想的無,這不簡單,它把人生宇宙能夠一下破壞了,劃上一個絕對的句號,這是古今中外也是非常少見的。它不是說說,不是想想,實際上把人生宇宙一下子給砸碎了,這在世界上也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看世間上,認爲有絕對的東西,那可能是小乘是真實的不得了,它真正絕對無,絕對自殺,絕對毀滅,自個毀滅,這種種姓也(是)特別的,這個硬度很大、很強。
所以是不是把依他起性都抹殺了就完了?可是沒那麼容易。
“此若無者,圓成實自性即無”,圓成實性也就沒有了。這真正講起來,圓成實性跟依他起性是密切得很,假設我們依他起性離開了遍計所執性,那就是正常的圓成實性,這是真正的問題。要是沒有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也不存在了,因爲圓成實性裏頭就有一部分是清淨依他起。那這依他起性沒了,圓成實性也沒了,
“雲何不成一切都爲無所有性耶?”一點兒東西都沒有了。爲什麼不來一個“本來無一物”呢?也沒有塵埃,這多好啊,這就是頑空的想法。
“若依他起及圓成實之自性無有者”,這兩種自性都沒有了,“由當成爲無有雜染與清淨之過失故”。你要是都沒有了,就成爲也沒有雜染,也沒有清淨,實際上現實就是雜染、清淨,髒得不得了,汙垢,最髒、最不清淨,也是最清淨。我們原來是最清淨的世界,最清淨的法界、真如,這叫我們糟蹋的最不清淨。
但是,你怎麼抹殺的話,你沒法子最不清淨跟清淨的東西一下子抹殺掉,你抹不掉,怎麼能把我們這貪嗔癡一下抹掉呢?能把最清淨的東西抹掉嗎?你要沒有依他起跟圓成實的話,那就成爲過失了,既沒有雜染,也沒有清淨了。而雜染跟清淨是現實問題,就是我們的過失跟功德是沒法抹殺的,善惡你沒法抹殺,痛苦跟安樂你沒法抹殺。
“然雜染與清淨可得。”不管怎麼樣,這雜染清淨你沒法抹殺,不管你說它怎麼軟、怎麼硬,軟在什麼方面,硬的什麼方面,但是,一個髒,一個淨,沒法抹殺,一個人的真正痛苦跟快樂,你也沒法抹殺,還是可得。
“由如是故,非一切都無所有。”這下了斷語。我們好容易把依他起性裏頭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根本最髒的東西,那個遍計所執,給它剔出來了,剔出來以後,這就成了一個真正存在的東西,一個圓成實性,一個依他起性,這依他起性裏頭呢,還有一部分清淨,一部分染汙,這兩方面你沒法抹殺。(休息)
現在請大家特別注意一點,就是什麼是存在?什麼是不存在?存在的問題是一個世間的問題,也是出世間的問題。尤其出世間的存在,跟世間的存在根本是兩回事,世間存在是輪回的存在,出世間的存在是解脫的存在,不能拿我們的輪回的存在當成出世間的存在,不能拿我們的真主、或者耶稣的那種存在當成佛的存在,兩回事情,甚至正相反。
必須把你原來認爲的那個存在完全轉變,才能認識真實,不是一下子你就拿你那個存在的認識認成是佛教的存在,所以一般呢,也把佛當成真主,當成耶稣一樣看待,那是完全錯誤的,性質完全不一樣的。
叁性就是叁種存在,一種是遍計所執性的存在,那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而我們所認爲的一切存在都是(不真實的存在),就是根本沒有的東西你認爲有,所以你認爲的那個佛,根本不是佛,那就跟世間的耶稣一樣,上帝一樣,帝釋天一樣,梵天一樣,鬼魂一樣。
所以存在的問題是個大問題,佛教特別把這個,尤其慈氏學裏頭,提出叁種存在,這很特別,楞把遍計所執性跟依他起性這種存在分開了,這在世間所有的學問裏頭都沒有這種分開,都拿遍計所執性的存在跟依他起性的存在當成一回事。這是個大誤區,你認識不清的話,你就弄不清到底什麼是真實?什麼是不真實?白活一輩子。這是無明啊,從無明裏來,還到無明裏去,整個你是離不開無明,都是黑暗你的生活,一點兒見不到光明,所以最痛苦了,糊裏糊塗的,只能耍一點兒小聰明,自欺欺人。
所以存在的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而佛教把它分叁種存在,這非常特別,頂多一般都分成兩種。大家好好想想,這叁種存在是怎麼存在的?完全性質不同的,而且又很互相擦邊兒。尤其那遍計所執性,它非要抓住依他起性不可,離不開它,跟那蛇離不開繩子一樣。可是世間所有的知識跟經驗,都只有兩種存在,沒有叁種存在,沒有把這個遍計所執性跟依他起性完全能夠分開的,作爲兩種存在處理的,沒有這麼回事,只有佛教裏有,很特別。
你不論那是一件什麼事情,茶杯、極微、上帝、佛、朋友、家人,你要不把這叁種存在分析透,還把佛教當宗教看,迷信,你燒的香、拜的佛,都是那種把佛糟蹋成不是佛了,真正佛不是你所想的一樣,這個一定要辨清楚,否則你相信的佛教,不定是怎麼個宗教。
所以勸大家,一定把叁性弄清楚,叁種存在,你要不把叁種存在弄清楚,什麼存在你都弄不清楚。你白活一次,也許白活百次、萬次,永無見到光明之日。我這話說得好象過火,意思是勸大家好好把真正的佛典看清楚,不能聽人家人雲亦雲。這法寶在,你還何所求哇?
我們的一生太幸福了,能碰到慈氏學,碰到佛陀學,那太了不起了,可是一般攙和的東西太多,聽人家人雲亦雲的東西太多了,請大家把這些先放下,把《攝大乘論》從頭好好看一看,咱們現在又要放寒假了,請大家回家把我們以前講的東西好好讀一讀,到底怎麼回事?跟一般講的一樣不一樣?完全不一樣!我們是根據法寶來說話的,不是人雲亦雲,我們把佛當成真佛,不是象普通人當成那種烏七八黑的佛,跟上帝一樣的佛。
這次也要放假了,希望大家好好地,把旁的東西扔下,好好《攝大乘論》,過去講的跟現在講的,旁的都先擱下,先放一放,要拿旁的道聽途說老是在腦子裏頭回旋的話,始終你沒有那一天能見到真正的佛陀學。我們不敢說大話,就是老老實實地把慈氏學的經典讀懂,旁的我們沒有什麼東西。現在我們聽講的人不少,希望大家安下心來,在寒假裏頭把我們過去講的都好好研究研究,到底這說的什麼東西,說的什麼事情?不要再跟那道聽途說的攙和在一起了,因爲道聽途說他沒有什麼根據,他就憑他腦子裏自個去想,他並沒懂什麼叫《攝大乘論》,你問古今中外有幾個人懂啊?他都看不懂啊。有好多大師,他讀過沒有?讀懂沒有?都是問題,象宗喀巴之流,就更甭說這禅宗了,我們爲什麼能夠批評他們?主要是我們根據慈氏學的經典,離開經典我們沒有什麼可說的,也說不出來。
你要真正想學佛,想解脫你這生死輪回的痛苦,旁的都是小事,生死輪回是大事,是最痛苦的,別把那不相幹的東西往裏拉,本來夠髒的咱們生活裏頭,還嫌不髒啊?根本沒有的東西非要往裏頭拉不可,本來不可愛的東西非要貪嗔癡不可。世間上沒有一種決定的東西,都是可以懷疑的,都是一種迷信的?不!只有佛教能夠真正勘破無明,你把這無明的窗戶打開了,你才能夠見到真實,否則你糊裏糊塗的一輩子,糊裏糊塗的不定多少輩子,白活!白受罪!
有很多重要的法典、法寶,我們就是要一心一意地想把它弄清楚、弄懂,不要再亂攙和了,這雜染得夠瞧的了。怎麼樣能轉染依在淨依?怎麼能破除這無明?那必須真正下功夫把這個法寶弄清楚,尤其無著、世親、慈氏的著作,非要拼命地把它弄清楚不可,爲什麼?因爲這是我們能夠解脫的唯一的道路。大家不信,你離開這東西,你找一條解脫道路,你找得出來嗎?
老說修持、修持,你怎麼修持呀?你理論都弄不清楚,你怎麼修持呀?佛教就是佛說,佛教就是佛的言教,他經過講道理,就是解說道理,這一唯一的一個出路,離開這個出路沒第二條道,不要瞎信那些人雲亦雲的,我們就聽這佛說的法,是唯一的寶貝。所以我奉勸大家,經過這個寒假,大家就要專心致志地把這個《總攝大乘綱領論》弄得一清二楚。
這已經過去好幾年了,我們還要繼續紮下頭來把它弄清楚,把這個弄清楚以後,大家就好辦了。我們也准備了所謂慈氏五個頌子所有的著作,我們都想把它擺在大家的面前,大家來研究、分析、學習。我們希望過了寒假以後,我們還要在…
《攝大乘論 第82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