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 第28講▪P3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要不承認有阿賴耶識的話,第七識裏頭還是執有我的話,沒有根據了。它所緣的就是阿賴耶識,它的我見我執,我執它就持啊,正是把這阿賴耶識當成我見,當成我。它那個不共無明,實際上就在這個地方,就是把阿賴耶識見分顛倒,認爲是我。而有些人就拿這阿賴耶識來批判,所以說我們要重新認識佛教,也跟這有關系。

  象慈氏所說的叁性學,是最重要的問題,非常重要,但是有些人根本不承認,于是乎把依他起性的東西當成遍計所執一樣,你說這是不是很嚴重的錯誤?無著菩薩是根據慈氏的意旨來作這樣的分析,反倒被這些無知之徒汙蔑誹謗,他們也是覺得要尊重慈氏,但是在這些方面,能說他們是尊重慈氏嗎?所以這問題非常嚴重,所以我提出來要重新認識佛教。

  (“此中相貌差別者,謂即此識有共相、有不共相、”)

  底下說相貌差別,相貌差別,在前頭就是指的能相差別,這能相差別實際上就是指的由能相作所有的差別。前頭的緣相差別在藏文裏,不是由緣相,是于緣相,緣相,是在阿賴耶識這個見分上的差別,就是緣這阿賴耶識的差別,不是由阿賴耶識的差別,不是由熏習的差別。這個相貌差別,就是由能相的差別,這由能相的差別,就是能相有兩種,一種是共相,一種是不共相。這共相,另外翻譯的是共的能相,不共的能相,共能相跟不共能相。  

  “無受生種子相、有受生種子相等,”無受生的,沒有這個受,受,指的受心所,沒有受心所受用的這個種子,無受生,沒有受心所所生起的這樣的種子,那就是指的共相,就是器世間。有受生種子相呢,就是有受心所生起的、一塊兒生起的這樣的相,這都是能相。

  能相差別有多品類,也就是有多種行相,有共相,有共的能相,有不共的能相,有沒有受的生起的種子能相,有和受一塊生起的種子能相。底下就解釋什麼是共相?  

  (“共相者,謂器世間種子,不共相者,謂各別內處種子。共相即是無受生種子,不共相即是有受生種子。”)

  共相就是器世間種子,不共能相就是各別內處種子,就是我們天天每時每刻都有一個器世間的問題,有一個有情世間的問題,無論有情世間跟器世間,都是刹那刹那生滅,前頭咱們都講過,就是你沒法子阻止它不生不滅,非要生滅不可,非要刹那刹那生滅不可。非要刹那刹那生滅,但又非要相似相續不可,否則中間斷了,既要反常見又要反斷見。

  因爲什麼要反二見?就是一個是增益見,一個是損減見,這個問題,有這兩見,就不能認識真實,一定是在顛倒中、在錯亂中、在惡性循環中。所以實際上無論是宇宙、我們人自身,時時刻刻都有一個因果的問題。因爲我們不需要講因果,只需要講我,只需要講貫穿一切的不變的東西,只需要顛倒的東西,所以我們的生活裏完全是充滿著顛倒的問題,沒有不是顛倒的、沒有不是錯亂的。

  就拿以前常常說的,常的東西不能作因,非要以常作因,非要以我來作動作、能作。我是個常的東西,怎麼能動作?他不管這個,沒有理性可言,我認爲有我就是理性,我認爲有上帝就是理性。

  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遇到這樣的問題,都遇到顛倒還是不顛倒?錯亂還是不錯亂?是所對治還是能對治?是無明還是智慧?所以我們無論是世間的、器世間的問題,器世間就是我們現在的話,就是宇宙論,有情世間就是我們這人生的問題,人生宇宙都有有關的問題,就是現在稍微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比較常常談了,就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現在談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至于社會主義,以至于共産主義,但是還沒有人談到無我。當然是現在說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但是這還是人生的、政治方面的東西,真正達到徹底的無我的看法,那還很遠很遠的。

  當然,我們不能淨等待,任由局勢發展,爲了大家的真正的利益,必須重新認識佛教。所以這個  

  “對治生時唯不共相,所對治滅”,前頭已經說過,佛教裏最主要的就是講對治,因爲對不正確的生活、顛倒、錯亂的生活,只能講對治,無我的生活,只能講無我,這個矛盾是一時解不開的。不但不能解開,還要加重這種能對治。

  可是這能對治呢,是不是你對治生起所對治就一下就沒了,不是這樣子。所以這地方雖然說“對治生時唯不共相,所對治滅”,這唯不共相,所對治滅,看哪一部分,象我們堅定地執有我這種我見,當然有時候可以暫時的對治了,但是整個的問題,煩惱都是基于我見,許多煩惱不是一下子解決的。

  前頭已經說過了,就是轉依跟暫時的能對治生起,是兩回事,就是你不要忽略種子問題,時時刻刻你有現行,時時刻刻你有種子,這種子就是現行的一個根據。前頭不是種子跟事體是兩回事情,所以種子是真正的事體,普通說事物都有一個本質的東西,有個支持的東西,這東西是個什麼呢?實際上也是個無常的無我的種子熏習。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還要熏習,正聞熏習,才能真正使所對治破滅,一下子就能夠使它破滅的。

  它就是說,雖然我們將來能夠把這個錯誤的所對治能夠滅,我們本身可以把不共的能相這方面給轉依了,給解決了,給解脫了,給出離了。但是呢,我們的外境,宇宙這方面,所取的這方面,它這個東西因爲跟大家有關系,不是只跟個人有關系,  

  “共相爲他分別所持,但見清淨。”你自己雖然有轉動了,但是宇宙這方面,就是共同的業所支持的這方面,還是由其他的人共同的支持,業力支持。當然在共同的業力支持的這個範圍裏頭,我們已經是變化了,普通認爲一個髒的受汙染的河,在我們看,就不是這樣,變化了。

  所以這個不共能相,就是有受生的意思,那就是我們現在好象汙染的河流,大夥聞的是臭的,看的是黑的,但我們有所變化的時候,就是同一個河流、一個溝叉,已經是很清涼的,沒有味道的,沒有臭味的。但是這河還有,還由他分別所支持。

  總之,所有的,不管是不共的能相,還是共的能相,這些能相,都需要一種種子的支持,沒有種子它就會破滅,種子看起來還是根本性的東西,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種子問題,就是熏習問題。

  下次就可以講完所知依了,希望大家把前頭溫習一下,以後要講叁性問題,叁性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把這所謂這個佛教的因果規律問題,由所知依這方面,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正確認識,象無著這書,它所提示的問題,一般都想象不到,也了解不到的,希望大家把前頭都複習一下。

  

《攝大乘論 第28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攝大乘論 第29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