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面、物質表現方面,現在想用心的現象來治,大夥回去可以好好看看,它說有些辦法可以延緩衰老,用它的那種心理治療方法。
對無我的認識,在我們的生活裏頭,以至在物質世界,形成的一種體,這問題是很重要的。世間所有的學問跟知識,都是承認我,如果說無我,它認爲不真實。所以有我無我的問題,從人類開始,講思想講任何的學問,都是承認我,沒有不承認我的,說你不承認我,實際上這裏頭就不真實,現在還是用了很大的力量來找尋獨立存在的東西,最後絕對的東西,認爲假設找不到這東西很遺憾,人要搞學問必須要把這東西要找到,找不找這東西真是遺憾。
今天咱們隨便講點兒旁的,可能對大家有好處。前兩天看電視,電視介紹什麼呢?介紹DNI,就是脫氧核糖核酸。就舉例,說現在好比一種菜,把根子從外邊找出遺傳的基因,梗可以找,葉子也可以找,把葉子切成一段培養基因,它照舊發展,不但根,莖、葉,取哪一段,都可以活,證明裏頭有遺傳基因。這新東西,分析分析,讓它最後分析出密碼來,然後,葉子、根,都有共同的東西。
那麼,這個當然是還認爲,不管你是什麼密碼,它一定是物質的,最後是一種是什麼什麼物質,可到最後它說了,越到簡單的時候,越複雜。你怎麼解釋?這密碼是什麼東西?載體是什麼?你拿物質是不是能解釋?最後,物質能夠發揮這麼大的作用,……這個東西很微小,很容易散失,越分析越不能散失,奇怪不奇怪?
所以這裏頭,物質跟心理到底是怎麼回事?就是剛才說的,拿心理規律能夠治病,這心理跟生理是怎麼個關系?植物的生理跟它的密碼、物質載體到底是什麼關系?要按阿賴耶識,沒法兒找載體去,哪裏有阿賴耶識載體。分析分析,一般人認爲,腦子是個基礎,它一定是跟腦子有關系,于是咱們也分析分析,分到最小,阿賴耶識基因……。到最後,要按科學,只有這辦法。越分析越來越小,本來腦子千變萬化,一分一秒鍾的變化很大,這裏頭哪點兒代表阿賴耶識呢?哪點是代表第六意識?尤其一般都拿第六意識代表。
我們的科學家都認爲物質都長久不滅,可靠嗎?最可靠。這基因,你不拿它當載體,你拿什麼當載體?最可靠的前刹那後刹那都一致,你不信你用某個種子來選種然後植種,來個新的大改組,那證明這個種子跟那個種子有共同的東西,是不是?共同的基因,這共同的基因就是獨立存在的,就是常一不變的,你能駁倒嗎?
但是你拿出基因來咱們看看,看看它哪一部分能支持它的葉子怎麼怎麼樣,哪一部分支持它的種子怎麼怎麼樣?這東西難極了,你這個用種種的手段,來證明,所以到了那個基因的那個時候那個地方,就沒法兒了,它說越簡單就越複雜,沒法兒了。
這問題就是,是不是要拿物質來作代替?物質咱們說刹那刹那滅,這物質基本的東西堅濕暖動,你不能認爲基因裏頭有一種常一不變的東西,絕對沒有,絕對沒有這獨立存在的東西。可人跟相信上帝一樣,比相信上帝還上帝。你說奇怪不奇怪?
剛才講了,非得無常法才能作因呢,這是佛教的一個顛撲不破的的一個原則,應該很好證明。你說佛教跟一般的知識、一般的學問,你叫它融合起來,成嗎?根本是對頭!
當然科學也起作用,這是解釋果的方面,現有的東西方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方面。是自然,你沒法兒追它爲什麼呀,就是解釋一個自然,就是這樣,解決一點、分析一下,實實在在的是在這兒的,我們把這個最後粒子想法找出來,用小的中子把它攻破,種種手段。就跟現在發現了基因了,這個種種手段,科學有許多試驗室,有許多辦法,但是它要證明什麼?當然也有果跟果的增上緣,互相有這個關系,大的跟大的、小的跟小的,到底有什麼關系?不是不能發現。所以它講合起來,分開來,它都能起些作用,造成許多東西,它有作用,可它這個作用的範圍,只限于在自然界,只在已成的範圍,現存的範圍。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原因?什麼是因果律?那就很有問題。
尤其是無常法才能作因,常法不能作因。這是佛教立下的原則,這不是勉強立的,這是真實的東西。所以我以後還要說,對有我沒我這問題,是一個最主要的東西。可你怎麼認識?什麼叫我?最初的頂多是,說有個主宰,我能發動,這就是主觀能動,能動方面。那麼同時這個我,一定也有一個常一不變的東西、有獨立存在的東西。
可是一般都認識不到,所以認識不清楚這我,也認識不到它,它到底存在不存在,它到底有什麼作用?因爲我們一生就爲它來服務的,要你影響我的利益,我要控告。比如這兒,我才能喝水,要沒我誰喝呀?其實哪兒有一常一不變的我喝水?一個我?沒這回事,只有當時我在喝,這我是假設的,相續不變的一段兒,相似相續的一段兒,只能到此。你說獨立存在我這兒喝,待會兒又解小手,這東西,中間這人是不是有這麼個統一體?所以佛教就是這樣,叫你這個我有沒有?五取蘊裏頭,根本沒有一個主宰的東西。
迪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我思就思在,怎麼能是我在呢?他沒法兒證明,就是我思故我在。假如說你反對,也反對不了,我思,我在這兒思、想、說話,我在這兒說話,證明是自明自了的,不可否認。
所以提這句話,就是希望大家對“我”,到底是怎麼認識的?這個我,性質、存在、有無,跟發揮的作用,種種問題,假設想研究佛學,必須把它弄清楚。
剛才講能造所造,能依所依也是這樣。能依所依指的是什麼?能依指的是心,佛教提出有八種識,八識,心所有法,有五十一心所有法,它這個分析滅盡定時候,就是能依跟所依有時候分不開。能依呢,五個遍行心所,所依就是八識這所依離不開能依、能依也離不開所依,這就構成了一個不可分析的東西。以前也談過,今天也談主觀能動性,是不是能認識,它到底有什麼作用?這都是很大的問題。就拿阿賴耶識來說吧,從《攝大乘論》裏,第一品是序,第二品是所知依,就是講阿賴耶識,現在講,你離開了阿賴耶識不行,固然是沒有這常一不變,沒有這統一體,沒有獨立存在,但是你非得有個相似相續的東西不可。這點兒,變動是變動,但是它前後還有相似的東西,相似就不是一體能貫穿下來的,相續也不是前後完全沒有關系,這是相似相續。剛才我說我這兒喝水,就是有相似相續的問題,于是乎,很容易把阿賴耶識當成我,其實第七識就是拿阿賴耶識當成我,找出這相似相續的東西也不容易,其它識都不成,只有阿賴耶識。
《攝大乘論 第25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