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土觀宗派源流▪P2

  ..續本文上一頁提出這種說法來毀謗因果。又說心以叁種方式依存于身體之上:如醉力依于酒,它構成身的體性;如燈光依于燈,它構成身的果用;如壁畫依于牆,它構成身的品德;心就是這樣依存在身體上的。因此從倏爾之火,發倏爾之光;從倏爾之身,成倏爾之心。它不是由前世來到現世的,等到死時,身散歸四大,根呢,隱歸空界而壞,身心同爲一物,如牆壞時,其壁畫亦隨之而壞。身壞時心亦隨之而壞,全無由今世而去後世之事。承認沒有前後世。根據此理,便否認有什麼累世修道之事,因此也不承認有一切智者(48),說諸若等皆無有因。那麼從此能出離之道和出纏(49)之事二者也是沒有的,用這些說法來毀謗解脫。

  ②禅定派說他們獲得禅定與無色(50)等,對自己生起阿羅漢(51)思想,但到死時,見叁摩地(52)壞失,當投生下處(53),因此又倡言說,世間無有阿羅漢。又有一類,以神通觀察,見有人今世雖行布施等,而後世反投生爲貧賤,遂又倡說無有業果;對其神通中所不見之事,卻加以誹謗。所以此派在量論中惟許現量爲量,不許共相及比量(54)等。誹謗前後世,誹謗業果,誹謗解脫和一切智者等等。諸外道中,以這種見最爲惡劣。

  數論派或劫比羅派者,提出因中有果,待緣而顯的說法。此派有二:一是承認諸法惟由自性而生的,是無神數論派;一是承認因果本性雖一,由于大自在天神力加持,而有各種形相變化的,是有神數論派。說一切所知境(55)不出二十五谛(56),即:自性(57)、大(58)、我慢(59)、五唯、五大(60)、十一根(61)、神我等,共二十五種。此中神我爲知,其余二十四種乃合和集聚物,是無知之性。說根本自性、總相、主體叁者是同一意義,但它是具有六種特法的所知境。說士夫、神我、知、覺等其義爲一。心與大,亦是名的差別。承認這個“大”,如鏡兩面能雙現外而境與內而神我的影像。他們說:“心是實物所遍,知要有一神我。”

  他們所談纏縛解脫之理,說每當神我對境界生起受用之欲時,則從根本自性,變化爲聲等諸形相,就是先從自性生大,由大生叁種我慢,由暗慢,能轉動其余二慢。從變異慢生色、聲、香、味、觸五唯,從勇慢生五知根、五身根及意根共十一根,由于把如有足盲人的根本自性和如有眼跛足者之神我,二者謬而爲一,同時還由不知諸變異等從根本自性所起變化之理,遂流轉輪回。若時,依師得聞口教,生起殊勝了解,決定知此諸變異僅由自性所變,即漸漸對于境界離開貪著,那時又由修習靜慮得天眼通(62)。以此天眼觀察自性,自性含羞,如他人婦,一切變異,均皆收攝,歸入根本自性之中,隱滅不現。此時瑜伽行者(63)的心中,所有一切世俗境界亦皆隱沒不現。神我便無有境界可資受用,無所作爲,而成獨存了,這時則得解脫。本派所談之理便是如此。

  大梵派,說其導師爲大梵天(64),此派內部分爲聲論派、吠陀派、秘密派叁派。說一切世間情器(65)皆是梵天所創造的,主張只有吠陀經典才是正量(66)。諸吠陀之聲,不是凡夫所造用的語言,它能顯示惟一真實之義。說成就上升天界與大梵天的修法,即吠陀經典中所說以馬作犧牲的祭祀。

  ①聲論派者說大梵嗡字是種種情器世界生起的本因,它成爲這些的自性。它是無有生滅,故是常住;無有時分方分(67)。真實的遍入內外諸境界,是惟一的勝義自性。由于衆生爲無明所蔽,遂現種種能所二取(68)。此派的見與藏中覺囊派(69)所說的道理,極爲近似。說獲得解脫的途徑,外用家畜犧牲的火供,內在昆竈內滴陽作爲火供,從而生起空覺和安樂,說此就是解脫。

  ②諸吠陀論師或勝婆羅門,即名爲堪爲正量的如吠陀經典中所說之普魯莎(70)。它是孑然獨立、永不壞失,故名爲常。脫離憂惱,故名爲梵。遍于一切衆生,無始無終,所以不死,具日光色,離黑暗境廣大無比,離開睡眠,另有別體,名普魯莎者,這是諸天神自性,亦是大自在天的本體。由此惟一普魯莎能創造一切叁界、苦樂、纏縛、解脫等。但是它的自體無有變易,無有窮盡。若修靜慮,由天眼通,觀察此普魯莎,遂見到此普魯莎成爲金色,一切善惡染淨,悉成平等,此即名爲解脫。

  ③諸秘密派大多與此相似,依吠陀論承認有一無方分時分常恒而住的神我。

  遍入天派,以遍入天(71)爲導師。遍入天有寂靜與不寂靜二種體性。寂靜者說天之本性是非有非無的實性,是無死的本體。謂觀修了它,則可得到解脫。不寂靜者,謂有魚等十種遍入,號爲十入。承認有無分而常之我。說輪回有邊,說解脫之道就是觀想嗡字及修瓶息(72)等。此派承認生死輪回是有邊際的。許多吠陀派師都是隨順這種說法。

  彌曼差派,此派是隨彌尼(73)的學說,故又名爲彌尼派。說我爲覺知之體,是屬有情,非屬無知,是神我自性,常恒之體,獨立實在,無方分時分(74)。他們承認吠陀經典是正量與前說諸派相似。認爲專作祭祀等則能得到如大梵天等上界天界的地位。這種法門因爲能離惡道,故亦可算爲解脫,但是沒有除滅苦惱的解脫,因爲汙垢已融入了心性。又說無有一切智者,因爲所知境界是無有邊際的。以此理由,便不承認有真實之語(75)。此派承認六量(76)和彌尼派內之羅迦巴一派承認的有十一量。此外還別立有四十八種作勢,這裏就不詳細談了。

  自在天派、勝論派、正理叁派都許自在天爲其導師。勝論與正理二派也有許大梵天和遍入天爲導師的。因之對此二派亦稱爲大梵天派與遍入天派。

  勝論派,如前所說,是鸺留鳥大仙及食米齋仙人的門徒,亦稱爲優樓迦派及羯拿仆派。

  正理派即前面所說足目仙人的隨行者,故又名爲足目派。這兩派均承認自在天爲全知者,一切情器世間皆由自在天心意所造。說結合瓶息,在自在天密處頂端灌頂,禦女滴陽所生安樂,便以爲道。並說由滴陽的安樂生出合樂智慧,即此就是解脫。

  勝論派與正理派,以六句義廣泛說明一切法的總別差異,所以名爲分別論。隨持足目仙人所造之正理,故又稱爲正理派。   勝論立現、比、聖言叁量(77)。正理派除此叁量外,還立有衡近喻量(78)共爲四量。兩派的比量皆有叁種。他們所依之因,亦許有叁正因及叁似因。他們主張推理的有十六句義及八句義等,這裏就不詳談了。

  關于能獲得解脫之道的方法,有沐浴、灌頂、齋戒、居上師家行持梵行、隱居山林、祭祀、布施等,謂何時若得上師口教而修瑜伽,了知諸我根等,皆爲余事,則窺見我之實義並通達六句義的自性。了知我雖有周遍自性,然無功用,因此不造積任何法與非法之業,新業不積而舊業消亡,先前所得之身及根、覺、苦、樂、貪嗔等,悉與我脫離,不再新取身及諸根、如柴已燼之火,永斷生趣相續之流,惟我獨存,即得解脫。

  離系外道派。即隨耆那勝者聖人之說者,又稱爲耆那(79)教。將一切所知境統攝爲九句義,倡言樹木等有心,提出一切導師佛並非全知等的說法。說求解脫者須修裸形、不語、依五火等苦行,使往昔所造之孽皆得消盡,不造新孽,則能往居于一切世間的頂處,此處名爲攝集世間。其世間如白傘上豎,色白如乳酪和睡蓮花,面積有四百五十萬由旬(80)。因有生命,故是實法。又因由輪回解脫,故又是非實有法。若前往住于彼處,此則名爲解脫。

  破諸外道邪說之理,如《入中論》、《中觀心要根本釋》、《辯理熾然論》、《量抉擇論》等著述中已有詳盡的論述,而外道中數論、勝論、正理論叁派立論比較堅實,故在因明七論等中又廣說能破彼等之正理。這裏若全講述,恐文太繁,因此從略。

  第叁 說明講述外道的必要性

  若能善知那些外道宗派所說常斷之理,同時又了解能破彼理的諸大軌轍典籍中廣爲講述的正理,那麼就能對于正確的自宗和導師,可以由正道理門引生不退信解。《殊勝贊》說:“諸外道典籍,如如而思維,如是對怙主,我心生正信。”此外還能夠破除他們所說的苦惱無因、或執不共因生、或非道而計爲道、非解脫而計爲解脫。如是等等的顛倒分別。又可壞滅由于前世曾聞順世外道等惡宗謬論,和由謬論勢力所留下的習氣種子,還可破除未來世將起諸種邪見,能急速薰生真實正見習氣。而且尚不止此,因爲在此藏土所宏各種宗派,內中有一類其許見立論,與諸外道派亦多相似,若是能夠明白分辨彼等的差別,即能于自宗正見,生起堅固信解,而不受他們的牽引,有如此重要意義。假如有人以爲:“上說理論,僅能在外道來辯論時,作爲破它之用,而對于實修者,卻不甚重要”。應當告訴他們,莫作此想法:假使你想求解脫的話,必須要勤求聞思諸大車的典籍和聞思宗喀巴師徒所造善說正論,得到對它的真正的理解才行,這是非常重要的。

  頌曰:

  所有于此具智者,

  所思所作首要事,

  是尋求超出叁有法(81),

  不然則與牲畜何所異?

  這世間自封爲教主之人,

  講說許多系縛解脫理論,

  可全盡把鞏固輪回根基之法,

  宣揚成爲能證涅?的門徑,

  若就欲求濟度大衆說,

  何教方是無欺的勝津渡?

  惟有佛陀的聖教故,

  佛陀一人才是正量士夫。

  若對他宗理趣毫不知,

  對于正確的自宗和導師,

  雖作任何稱道語,

  都和鹦鹉學舌相似。

  只有言詞難決真實義。

  昔賢曾說:

  善知外道理論是在邪見邊上放足凳,

  知而能斷,就是安上進入解脫城的梯。

  第二節 內道佛教源流

  第一 內道四種宗派(83)源流

  在本劫(84)中,依大乘說,有千佛出世。依小乘說,有五百出世。只就南瞻部洲人來說,人的壽量由無量歲下減至四萬歲時,有拘留孫佛出世。減至叁萬歲時,有拘那舍牟尼佛出世。減至二萬歲時,有伽葉…

《土觀宗派源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印藏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